王貞虎
打開記憶的窗扉,發(fā)現(xiàn)這已是非常遙遠的事了。多年前的春節(jié),曾偕妻到中原古都旅游,曾到位于開封市的清明上河園參觀。這座耗時6年,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寫實畫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興建的園區(qū),雖然仍是“樹小墻新”,但園區(qū)仿照的北宋汴京的繁華縮影,令我印象深刻。此次再度來此參觀,仿佛搭乘時光機,一路尋訪昔日的足跡。
從迎賓門進入園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場中央捧著清明上河圖畫卷的張擇端大型雕像,正是他的畫作,成就了千年后的園林。從開園以來,這座雕像就如同地標般矗立在這兒,供萬千游人膜拜。雕像后是長達33.32米、高2.23米的《清明上河圖》石雕,游客們可在此縱覽這幅不朽的畫作。
經(jīng)過東京碼頭,可以欣賞到中國杰出造橋技藝的代表——虹橋。這是汴河兩岸商船云集、店鋪最多,也是最熱鬧的區(qū)域。再往前行進不遠處,是園區(qū)最高最大的九龍橋。站在橋上可以眺望四周景觀,對面紅色的茗春坊、拂云閣高高聳立,景龍湖上的戰(zhàn)船、菊花船及湖岸紅色的座椅,都是晚上《大宋·東京夢華》實景演出的場所。
由于適逢周末,這里的游人特別多。盡管園區(qū)花木扶疏、綠意蔥蘢,擁擠的人潮卻把所有詩情畫意都沖散了。在《岳飛槍挑小梁王》的表演場地,人山人海,連墻外都站滿了人,場內(nèi)傳來馬匹奔跑的聲音、咚咚作響的戰(zhàn)鼓聲和將士們廝殺打斗的吶喊聲。
演出《大宋京城保衛(wèi)戰(zhàn)》再現(xiàn)了宋將李綱令三軍誓死抵抗金兵的故事。將士奮勇殺敵,火攻登城的云梯,又用大炮攻打敵軍戰(zhàn)艦。頓時水面上炮火齊鳴、殺聲響徹云霄,激起的水柱高數(shù)十米,場面十分逼真與刺激。值得一提的是,參與演出的演員十分稱職,動作極為夸張,不因距岸遙遠而隨意表演,令我印象深刻。大約半小時的節(jié)目,大家將這場保衛(wèi)戰(zhàn)表現(xiàn)得既夸張又精彩,不愧為清明上河園的重頭戲。
路過“王小姐拋繡球”的閣樓,回想自己19年前觀賞的情景:活潑美麗的王家小姐,幽默風(fēng)趣的王員外,幸運接到繡球上樓和王小姐成親的憨厚壯漢……整個流程充滿歡樂,十分有趣??上н@次的招婿表演時間已過,我們只好繼續(xù)往前走。
上善門高大宏偉、莊重威嚴、氣勢不凡。我登上城門,眺望園區(qū)景觀。經(jīng)過19年的營建,這里已樹木高聳,綠意盎然,紅色的建筑與各式表演場歷歷在目,我望著這幅景致,遙想北宋汴京城,仿佛乘坐著時光機回到那繁華的歲月。
夕陽西下,我們走到美食坊享用晚餐。仿古的餐桌與美味的食物,加上窗外汴河旖旎的燈影,真是浪漫極了。用完餐,大伙兒漫步到不遠處的景龍湖畔,欣賞《大宋·東京夢華》大型水上實景演出秀。
這場演出是以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長卷和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的相關(guān)記載為藍本,以八闋經(jīng)典宋詞蘊含的意境為主線,生動再現(xiàn)了宋代都城的繁華盛景,并演繹了宋朝的盛衰。
演出序曲以李煜的《虞美人》開頭,在“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中昭示了南唐的滅亡和大宋王朝的崛起。緊接著是第一場《醉東風(fēng)》,以辛棄疾《青玉案》的“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描繪了汴河繁忙的漕運盛況及濃郁的民俗風(fēng)情,營造了上元節(jié)燈海輝煌、熱鬧華美的場景,表現(xiàn)了北宋市井文化的繁榮。值得一提的是,舞臺上的表演者都是白天在各場地表演斗雞、耍劍、吞火、吞劍的人員,他們生動熟練的技巧,讓汴河畔的風(fēng)情顯得分外逼真動人。
第二場借用蘇軾《蝶戀花》和柳永《雨霖鈴》溫婉浪漫的內(nèi)容,由無數(shù)身著綠衣的少女在踏青、舞蹈,生動散發(fā)出北宋生機勃發(fā)而多情的氣韻。
第三場《齊天樂》以周邦彥的《少年游》,表現(xiàn)了北宋鼎盛時期萬國來朝的盛景和皇家的奢華,其中有扛著美麗波斯少女的阿拉伯商隊、手持舞扇的日本藝伎和武士、手持羊角號的猶太商人、拿著彎刀的勇士等,他們向?qū)γ鏌艋疠x煌的宣和殿、宣德殿膜拜,北宋的強大國勢達到極點。
第四場《滿江紅》,借辛棄疾的《破陣子》和岳飛的《滿江紅》描寫了楊門女將穆桂英、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壯志豪情,近景的穆桂英騎著白馬英姿勃發(fā),岳飛的大軍在對面的高崗上廝殺吶喊,焚燒著宮殿的火焰映照在江上,昭示一個朝代的沒落與悲情。
最后的《尾聲》,以蘇軾《水調(diào)歌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表現(xiàn)了經(jīng)歷繁華的盛世和殘酷的戰(zhàn)爭后,一個輝煌的王朝走入一幅偉大的畫卷之中,留給世人無限的嘆息:朝代更迭、歷史輪回,人世間永遠有不斷的興盛衰亡、繁華沒落。
《大宋·東京夢華》由梅帥元導(dǎo)演,全劇共70分鐘,有700余名演員參與演出,論規(guī)模、氣勢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我欣賞后,對其中幾個場面的印象十分深刻:首先是序曲中漂動在水上的菊花舞臺,不但菊花晶瑩剔透,在其上表演的少女舞姿極為曼妙。其次是上元夜的熱鬧場景,由白天在各場地表演的人員參與演出,無論各式雜耍、販售的各種糕餅物品或是迎親的隊伍,都在觀眾席前一一呈現(xiàn),既親切又逼真。再次是楊門女將穆桂英騎著白馬上場的英姿,舉手投足都令人感受到無限的震撼。最后是在景龍湖上的實景演出,無論近景還是遠景,都安排得緊湊縝密,700位演員的認真盡職,讓這出大戲贏得了觀眾的掌聲與認可。
演出結(jié)束時已是晚上9:30,演出人員與觀眾都一一離去,繁華的北宋汴京城,終于復(fù)歸平靜。世間繁華固然如夢,但歷史長河里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所有的榮耀都會岑寂,所有的衰微也會中興,清明上河園見證了一個歷史上的故事。輝煌已逝,但可以重現(xiàn),開封人正用心打造另一個更繁華的汴京,畫出更壯麗的文明長卷,有一天會有更多人搭乘時光機回來,穿越遙遠卻又近在咫尺的隧道,重溫這段燦爛美好的歲月。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