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劉秀英,廖青
腦血管疾病是由腦血管病變和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一組腦功能障礙,該病可分為急性腦血管病和慢性腦血管病。急性腦血管病又稱為腦卒中,包含腦梗死、腦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及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等。慢性腦血管病包含血管性癡呆等。腦血管疾病的病因有:(1)動脈硬化,由一些基礎疾病引起;(2)血管炎,由結締組織病、梅毒等引起血管的炎性反應;(3)血液黏稠度的增加所致;(4)血流動力學的障礙所致。心腦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致殘率、病死率[1]。因此長期以來,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人們均在積極探索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嚴格按照安全、高效的要求擬定治療方案[2]。近年來,注射用血栓通治療腦血管疾病取得了突出效果[3-4]。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栓通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經(jīng)顱腦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2)具有良好的依從性;(3)具有正常的溝通能力。排除標準:(1)腦血管破裂;(2)有嚴重全身性疾病;(3)有藥物過敏史。
1.2 一般資料 選取吉水縣人民醫(yī)院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腦血管疾病患者100 例,依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n=50)與血栓通治療組(n=50)。常規(guī)治療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齡52~79 歲,平均(62.4±9.4)歲;病程3 d~7 年,平均(3.0±0.9)年;年齡分布情況:52~59 歲12 例,60~79 歲38 例;疾病類型:腦梗死47 例,靜脈竇血栓3 例;合并癥:高血壓23 例,高脂血癥22 例,糖尿病5 例。血栓通治療組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齡52~79 歲,平均(62.8±9.2)歲;病程4 d~7 年,平均(3.1±1.0)年;年齡分布情況:52~59 歲11 例,60~79 歲39 例;疾病類型:腦梗死48 例,靜脈竇血栓2 例;合并癥:高血壓22 例,高脂血癥21 例,糖尿病7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給予尼莫地平(河南利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66494)治療,20 mg/次,3 次/d。連續(xù)給藥3 周。如果患者具有較高的顱內(nèi)壓,則給予其降顱壓、甘露醇脫水治療;如果患者合并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則給予其降壓、降脂、降糖治療。血栓通治療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血栓通〔康臣藥業(yè)(內(nèi)蒙古)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Z15020018〕治療,將血栓通15 ml 溶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 中靜脈滴注,1 次/d。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則將0.9%氯化鈉溶液取代5%葡萄糖溶液。2組均以15 d 為1 個療程,共治療2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1)比較2 組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分、生活自理能力評估量表(ADL)評分、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zhì)量測定量表(WHO-QOL)評分。NIHSS 評分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肢體共濟運動、感覺、語言、構音障礙等,總分0~45 分[5];MMSE 評分包括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力、回憶能力、語言能力,分別為0~10 分、0~3 分、0~5 分、0~3 分、0~9 分,總分0~30 分[6];ADL 評分包括進食、洗澡、修飾洗漱、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上下樓梯,分別為0~10 分、0~5 分、0~5分、0~10 分、0~10 分、0~10 分、0~15 分、0~15分、0~10 分,總分0~100 分,其中即0~19 分、20~39 分、40~59 分、60~99 分、100 分分別表示生活完全依賴、生活需要很大協(xié)助、生活需要協(xié)助、基本自理、生活自理[7];WHO-QOL 評分包括生理健康、心理狀態(tài)、獨立能力、社會關系、個人信仰、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總分0~100 分[8]。(2)比較2 組臨床療效,其判定標準:基本痊愈:治療后患者傷殘0 級,NIHSS 評分降低91%~100%;顯效:治療后患者傷殘1~3 級,NIHSS 評分降低46%~90%;有效:治療后患者NIHSS 評分降低18%~45%;無效:治療后患者NIHSS 評分降低0~17%或提升[9]??傆行?基本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3)比較2 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血漿黏度、全血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采用血流變分析儀(生產(chǎn)廠家:淄博恒拓分析儀器有限公司),運用毛細管式黏度計測定法測定血漿黏度、全血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4)觀察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NIHSS 評分、MMSE 評分、ADL 評分、WHO-QOL評分 治療前2 組NIHSS 評分、MMSE 評分、ADL 評分、WHO-QO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血栓通治療組NIHSS 評分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MMSE 評分、ADL 評分、WHO-QOL 評分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治療前后NIHSS 評分、MMSE 評分、ADL 評分、WHO-QOL 評分比較(,分)
表1 2 組治療前后NIHSS 評分、MMSE 評分、ADL 評分、WHO-QOL 評分比較(,分)
2.2 臨床療效 血栓通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0%,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的7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450,P<0.05)。見表2。
表2 2 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血液流變學指標 治療前2組血漿黏度、全血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血栓通治療組血漿黏度、全血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 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表3 2 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10,P>0.05)。見表4。
表4 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例(%)]
腦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治療原則是控制基礎病,如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可予以支持營養(yǎng)療法、康復療法、中醫(yī)中藥、針灸、按摩等綜合治療措施,并防止感染等合并癥發(fā)生。血栓通是一種中藥制劑,其是從三七(五加科植物)干燥根中提取,三七總皂苷是其主要成分,能夠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阻止血栓形成[10]。同時,其還能夠保護患者腦神經(jīng)[11]。此外,人參皂苷Rb1 成分還能發(fā)揮消炎、止痛作用[12]。研究表明,注射用血栓通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能夠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相關臨床癥狀,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13-1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NIHSS 評分、血漿黏度、全血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MMSE 評分、ADL 評分、WHO-QOL 評分、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2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間無差異,表明血栓通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神經(jīng)功能和血液流變學指標,提高生活質(zhì)量和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