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燕
南通市中醫(yī)院,江蘇226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氣流限制的進行性、不可逆性[1],對病人越早干預,康復效果越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將成為全球第三位死亡原因[2]。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治療相對滯后,且對藥物治療較依賴,忽視了進行肺功能康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不僅僅在于使用藥物,肺康復的治療越來越受到國內重視,而中醫(yī)具有其獨特優(yōu)勢[3]?!度珖o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中指出,要積極開展具有中醫(yī)特色的護理技術,發(fā)揮其在慢性病、老年病中的預防保健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平衡火罐、電子艾灸單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使臨床療效增加,住院費用降低,但對兩者聯合應用目前缺乏相關研究,因此,有必要進行相關研究,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提供新的臨床思路。本研究采用電子艾灸聯合平衡火罐方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較好療效?,F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1月南通市中醫(yī)院呼吸內科就診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者[4];②能完成本研究的各項評估;③同意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電子艾灸、平衡火罐禁忌證者;②伴有其他系統(tǒng)未受控制的基礎疾病者;③精神障礙不能配合者。脫落標準:①研究過程中病情加重者;②主動要求退出者。本研究經南通市中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對照組、平衡火罐組、電子艾灸組及聯合組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組,每組30例。4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4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實施縮唇腹式呼吸功能鍛煉。具體方法:病人取坐位或立位,左手置于胸前,右手置于腹部;經鼻吸氣并盡量挺腹,感覺右手向上抬起;經口呈口哨樣呼氣,感覺右手向下凹陷;吸呼時間比為1∶2或1∶3;要求病人每分鐘練習7次或8次,每次20 min,每日早晚實施。治療10 d。
平衡火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平衡火罐治療。具體操作方法:關閉門窗,病人取俯臥位,充分暴露背部,選擇背部督脈及兩側足太陽膀胱經。取合適的玻璃火罐兩個,一個玻璃火罐從左側大抒至腎俞進行閃罐,另一個玻璃罐從右側腎俞至大抒進行閃罐,兩側交替進行,共3輪。在閃罐的玻璃火罐罐底涂生姜油,并將此玻璃火罐沿兩側足太陽膀胱經大抒至腎俞揉罐3輪。將玻璃火罐吸附于命門穴,沿督脈往上推至身柱,再推至右側肺俞穴,沿右側足太陽膀胱經往下推至腎俞穴,推回命門穴,繼續(xù)沿督脈往上推至身柱,再推至左側肺俞穴,沿左側足太陽膀胱經往下推至腎俞穴,最后再推回命門穴,繼續(xù)沿督脈往上推至身柱,推至肺俞呈Z型從上往下斗罐至腎俞穴再推回命門穴,同法左側,共3輪。最后于肺俞、膏肓、腎俞坐罐10 min。隔日1次,治療10 d。
電子艾灸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電子艾灸治療。采用電子艾灸儀進行電子艾灸,取穴肺俞、膏肓、腎俞穴。操作方法:將艾片放置于環(huán)形凹槽內,發(fā)熱頭用膠布固定,將灸頭對準上述穴位,接通電源,設置溫度時間,待病人局部出現溫熱感及皮膚微微發(fā)紅為佳。20 min 后,關閉電源。每日1次,治療10 d。注意事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房間內不可通風,充分做好病人的解釋工作,詢問病人的舒適度,及時觀察治療部位皮膚情況,并囑咐病人治療后6 h內不宜洗澡并多飲溫開水,治療后皮膚出現微紅為正?,F象,不可搔抓治療部位。
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先實施平衡火罐療法,再進行電子艾灸治療。平衡火罐、電子艾灸操作方法同上。
1.2.2 評價指標
①觀察4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分(CAT),共8個項目,包括主觀指標(咳嗽、咳痰、胸悶、睡眠、情緒和精力)和客觀指標(運動耐力和日常運動影響)。每項0~5分,病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得分。將每個項目相加得總分,評分范圍0~40分。0~10分為輕度;11~20分為中度;21~30分為重度;31~40分為極重度。③6 min步行距離:不吸氧狀況下測試病人沿50 m平坦地面來回行走6 min的總距離。④肺功能指標:用力肺活量(FVC)、峰值呼氣流速(PEF)、第1秒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1.2.3 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中醫(y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臨床控制:癥狀完全緩解;顯效:發(fā)作較治療前顯著緩解;有效:癥狀稍減輕;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傆行?[(臨床控制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2.4 療效影響因素分析
以聯合組病人為對象對影響平衡火罐聯合電子艾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的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因變量(Y)為療效,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分別賦值“3,2,1,0”,自變量包括性別(男=1、女=0)、年齡(>70歲為1、≤70歲為0)、病程(>10年為1、≤10年為0)、吸煙(是為1、否為0)、體質指數(正常為1、不正常為0)。采用逐步引入法將上述自變量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引入Logistic 回歸方程。
1.2.5 質量控制
①所有研究組成員必須經過相關培訓,并且考核合格后方可參加本次研究。②研究人員收集符合納入標準的受試病人的相關資料必須準確并及時完善。③研究資料收集完畢后及時錄入計算機,并由雙人進行核對,確保數據準確無誤。
1.2.6 統(tǒng)計學方法
表2 4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
表3 4組病人治療前后CAT評分、6 min步行距離比較
表4 4組病人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年齡>70歲、病程>10年、吸煙、體質指數不正常均為平衡火罐聯合電子艾灸療效不佳的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5。
表5 平衡火罐聯合電子艾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響因素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及多發(fā)病,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具有多系統(tǒng)表現,頻繁反復急性加重常導致病人生活質量及生命質量下降。采取何種措施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顯得尤為重要。美國胸科醫(yī)師學會(ACCP)發(fā)布的肺康復循證醫(yī)學指南中指出,肺康復對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切實有效的。因此,積極采取干預措施促進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肺功能康復是臨床醫(yī)務工作者的關注重點[6]。
中醫(yī)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歸屬于肺脹、喘證等病癥[7],并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與肺、脾、腎、心有關,主要病機為肺脾腎虛、氣機調暢失常、痰瘀阻肺、肺氣脹滿、無力張縮所致[8]。該病經常反復發(fā)作,病程長[9],治療應因人制宜,合理的康復治療可以迅速緩解臨床癥狀,延緩疾病進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始發(fā)原因為虛,并且貫穿疾病的始終[3]。單純的藥物治療并不能延緩肺功能下降,且長期吸入糖皮質激素可能導致肺炎、骨折的發(fā)生率增高并會產生激素抵抗[11],而中醫(yī)被逐漸運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治療中[12]。
本研究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原因為:平衡火罐是一種非藥物的自然治療方法,以陰陽學說為基礎、自身平衡為核心,以各種手法刺激機體,并利用其溫熱效應,使機體不斷修復至平衡狀態(tài),達到調理臟腑、疏通經絡、陰陽平衡的目的[13]。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主導一身之陽,與五臟密切聯系,調節(jié)著陽經氣血[14]及水液代謝。通過平衡火罐的閃、揉、推、抖、坐手法作用刺激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可加快機體新陳代謝,調節(jié)末梢神經,激活各種免疫細胞,釋放組胺類物質,改善血管通透性,從而激發(fā)機體自愈力,提高免疫力,抵御外邪,排除毒素。《醫(yī)學入門》中記載“凡病藥不及……必須灸之。”這表明艾灸刺激了人體的相關穴位,可以激發(fā)經氣并調節(jié)器官的功能[15]。電子艾灸儀通過高新技術提取艾葉里的有效成分,根據傳統(tǒng)的艾灸原理,結合透皮給藥技術及溫控霧化技術對所需部位施灸,能達到更好的療效[16]。隨著艾灸片被加熱,施灸部位皮膚亦會被加熱,舒張腠理,艾葉中的有效成分通過腧穴和經絡到達病變部位,從而發(fā)揮臨床療效。在施行平衡火罐后于肺俞、膏肓、腎俞穴進行電子艾灸,可溫通經絡、對人體臟腑直接溫補,調節(jié)陰陽,從而發(fā)揮更好的治療效果。通過平衡火罐的手段打開了人體的腠理,排除代謝產物,此時再進行施灸,可將艾草的純陽之性更好地透過皮膚,沿經絡傳導到五臟六腑,增強人體正氣,從而祛邪外出。選穴理由:根據“陰病行陽,俞在陽”,肺俞是治療肺病的背俞穴,可疏通肺之氣機,振奮機體陽氣、發(fā)散表邪[17-18]。膏肓穴位于神堂、魄戶之間,是溝通心肺氣血、中焦和上焦的重要樞紐,具有宣通肺氣、調和氣血、主一身之表之效[19]。腎為氣之根,本研究選用腎俞以補火益水、助陽化氣,達到陰陽雙補的目的[20]。以上諸穴合用,可宣通肺氣、止咳平喘、溫肺化飲,能有效改善肺功能、促進病人的康復。因此,在平衡火罐的基礎上進行電子艾灸,通過刺激特定經絡及腧穴,可多方面、多環(huán)節(jié)調整機體,促進病人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前,4組CAT評分、6 min步行距離、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CAT評分、6 min步行距離、肺功能指標改善不明顯,平衡火罐組、電子艾灸組及聯合組CAT評分均有下降,6 min步行距離、肺功能指標均有升高(P<0.05),但聯合組效果更佳(P<0.05)。說明平衡火罐、電子艾灸均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呼吸功能、運動耐力和肺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且兩者聯合應用效果更佳。電子艾灸配合平衡火罐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集兩者作用于一體,充分發(fā)揮平衡火罐、經絡、腧穴、電子艾灸的綜合作用,標本兼顧,加快機體血液循環(huán),使耗氧量增加;并刺激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緩解氣管和支氣管痙攣,改善肺通氣,從而恢復健康。
對平衡火罐聯合電子艾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因素包括年齡、病程、吸煙、體質指數。其中年齡越大、病程越長,療效越差,可能與身體機能有關。不吸煙者與體重指數正常者的療效優(yōu)于吸煙者及體質指數不正常者,原因尚不明確。
本研究針對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進行分組干預,從臨床療效、CAT評分、6 min步行距離、FVC、PEF、FEV1/FVC進行臨床研究,說明電子艾灸聯合平衡火罐是安全可行的,療效佳,無藥物毒副作用,值得推廣。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研究周期短、樣本量不足、出院后缺乏隨訪等。今后可擴大樣本量,規(guī)范研究方案,延長研究周期,進一步探討其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