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達成包裝制品(蘇州)有限公司 張惠忠
瓦楞紙箱產品屬于訂單式生產,箱型眾多,尺寸與材質各異,印刷內容與顏色千差萬別,往往是一單一款,難以事先作庫存,一旦下單后交期往往又很急等等。以上這些生產制造特色,造成紙箱銷售人員稍不留神就會忙中出錯;無論大廠還是小廠,無論企業(yè)管理水平高低,每年都會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產品報廢。因此,對紙箱生產制造訂單的審核是生產制造的第一道關,到底有哪些影響因素會對紙箱生產制造訂單的執(zhí)行造成影響呢?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介紹與討論。
紙箱尺寸的來源有多種渠道,既有正規(guī)圖紙,也有客戶樣箱,甚至是客戶的口頭或書面指令等。這中間常常會出現問題,尤其需要關注以下事項。
例如:是內尺寸、外尺寸還是制造尺寸這一問題,客戶的資料往往會欠缺或不明確,這就需要紙箱銷售人員務必要與客戶溝通清楚才可下單生產。
是cm還是mm,還是英寸,或其他(如臺資企業(yè)有時會用臺寸)。例如:有一紙板訂單,客戶書面要求“寬×長” 尺寸為230×390,未標單位,業(yè)務人員也未作進一步的跟進詢問,想當然地以 “mm” 下單,送貨時才知曉客戶的計量單位是 “cm”,但為時已晚,幸虧報廢的是一批小尺寸紙板,經濟損失不算太大,但會影響客戶的出貨時效。
此點至關重要,因為紙箱受力承壓方向只有與瓦楞方向一致時,才能獲得最大的抗壓強度值,而眾多瓦楞紙箱三級廠的使用習慣,往往與紙板供應商的口徑不同,因而所以時常會有人在此翻船。
這一點也很關鍵,很多人都曾中招,因為紙箱客戶往往對瓦楞的方向性無概念,而常規(guī) “FEFCO0201” 型紙箱搖蓋的結構定義,只能開設在高度方向的頂和底上。
例如:筆者曾處理過一件很冤枉的質量事故,客戶發(fā)來的是傳真件訂單,其中紙箱寬度尺寸為 “475 mm”,但打印時紙上正好有一個小垃圾,將“7”上面的一橫蓋住,而紙箱銷售人員未認真判別這個斜“1”與平時直“1”的區(qū)別,就冒然以“415”下單,造成大批紙箱全部報廢。
通常情況下,如無特殊要求,一般按國家標準規(guī)定執(zhí)行。例如:某品牌的微波爐外箱尺寸,業(yè)務人員按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公差值±5 mm下單,實際生產結果是“-3mm”是符合公差要求的,但是送貨后發(fā)現產品根本裝不進紙箱內,尤其是搭接處內接舌突出部位受阻,實際了解下來才知道,因為該產品外面還有發(fā)泡塑料防護層,于是需要在生產中將公差改為“﹢5,-0mm”才得以解決。
日常生產的紙箱箱型絕大多數是“FEFCO 0201”型的,當偶爾出現類似的“FEFCO 0203”型全疊蓋箱、“FEFCO 0205”型內搖蓋密閉箱、“FEFCO0200”型有底無蓋箱等,由于它們的尺寸標注方法相同、箱型接近,混淆概率頗高,處理這類紙箱訂單時要特別小心謹慎。
紙箱材質的合理選配,是確保紙箱質量和紙箱成本構成的關鍵要素。在GB/T 13023—2008《瓦楞芯(原)紙》規(guī)定“瓦楞紙”的定量從80 g/m2——200 g/m2之間9種,而GB/T 13024—2016《箱紙板》規(guī)定“箱紙板”的定量從90 g/m2——360 g/m2之間則多達11種[2],它們還各自細分了“優(yōu)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還有一些非標定量的紙種。另外,重型紙箱或出口紙箱往往還會選用一部分高檔全木漿進口原紙,因此紙箱材質的選配余地是很大的,當然不管紙箱廠規(guī)模有多大,備齊所有的紙種、門幅,都是不現實的事,因而紙箱材質的合理選配就變得尤為關鍵了。
(1)正規(guī)紙箱用戶會提供該紙箱的“耐破強度”和“邊壓強度”值,或者“空箱抗壓強度” 要求,有經驗的紙箱銷售和技術人員,結合本廠的常用紙種即可配出符合這些物理指標的材質來。
(2)有些用戶只告知內裝物重量、堆碼高度、運輸狀態(tài)、倉儲時間等使用條件,要求供應商選配合適的紙箱材質,這個難度系數相對較高,需要參照國家標準中的相關規(guī)定,並用“凱里卡特公式”或“馬基公式”計算出若干數據來確定。
(3)還有一個比較簡單易行的方法,只要知曉用戶的紙箱大小、內裝物重量等,查閱相關標準就能知道用紙定量和紙板的主要技術指標。例如:有一藥品紙箱,內裝物重11.5 kg,紙箱長、寬、高綜合尺寸為935 mm,單瓦,查《GBT 6543-2008 運輸包裝用單瓦楞紙箱和雙瓦楞紙箱》 “表1”,即可知該款紙箱的“代號”為BS-1.2,相對應的紙板“代號”為S-1.2,( 注; 附加值高的產品和出口用箱等一般選“1類” 箱 ),再在《GB/T 6544-2008 瓦楞紙板》“表1” 中可查到 “代號” S-1.2 紙板的 “耐破強度值” 為800 kpa,“邊壓強度值”為3500 n/m,以及面、里紙的 “最小綜合定量” 為320 g/m2,知道了這些關鍵要素,確定材質的操作就很簡單了。
(4)還有些客戶會直接給出每張用紙的定量與等級,如果完全照辦,時常會遇到的問題是,本廠並沒有客戶所規(guī)定的常備用紙,這時候就需要找相近的紙種和定量來替代,選擇的原則是 “寧高勿低”。
(5)確定了紙箱的具體用紙定量后,還有個大問題,就是本廠是否備有該材質適當的門幅?最常用的解決方法是改用其他材料或者升門幅,一般要經兩個程序:由資深專業(yè)人員,確定新材料的檢測指標高于或等同于客戶所規(guī)定材質,並與客戶溝通認可;如果其他客戶也有用此材質的,可升一檔甚至兩檔門幅來解決,但這會涉及到價格的變化。
(6)對一些小批量、多品種的紙箱,往往連流水線最低起跑長度都不夠,因此不得己而進行更改材質、升門幅、跟他單等操作,這是紙箱廠的“常態(tài)化”作業(yè),也十分考驗紙箱銷售人員的功力。
(7)要了解清楚客戶對面紙顏色有無特殊要求,如白卡的不同白度值,日企的 “日本黃”等,是否要求各批不同時間送貨的顏色都需一致等等,有效的解決途徑是,該面紙固定用同一紙廠、同一品牌和同一等級的面紙。很多進口美卡都存在短期內“遇光色變”的現象,而且色差很大,盡管此“色變”是不可逆的,變色一次后即會穩(wěn)定,但有些客戶還是不能接受,因此事先的預告還是很重要的。
(8)對一些內裝速凍蔬菜、食品、內衣、襯衫、童裝等產品,往往整體包裝后還需要經過金屬探測線,如客戶有此“針檢”要求的,配紙時就不能用“回收廢紙”作為原料的“再生紙” 了。
紙箱嘜頭印刷是產生不良品、廢品最多的環(huán)節(jié),除了印錯、跑位、色差等主要問題外,露白、虛影、脫墨、條碼掃描精度不夠等,也是供需雙方常常爭執(zhí)的焦點。
(1)客戶提供的書面嘜頭稿是否清楚,有無疑義。如需照樣箱印刷,要仔細與原樣箱核對,包括字體、大小、相互位置等要素。如是重復生產的紙箱,要與“生產規(guī)格卡”仔細復核,尤其是對有些編號相近、嘜頭類似的要特別警惕。
(2)小批量、非常規(guī)的紙箱,當印刷顏色特殊時,要與客戶協商,建議采用工廠常備的標準顏色,或單獨配色加價。
(3)紙箱兩側嘜上下是否留出了足夠的貼封箱帶位置 。例如:某大型集團請廣告公司設計了一組嘜頭稿,紙箱廠照單全印,結果客戶使用時發(fā)現,側嘜上、下端的關鍵信息被封箱帶遮蓋,引發(fā)雙方嘴仗,客戶指責系紙箱廠作為“專業(yè)機構”未提出預警所致,(GB/T 1019—1989《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包裝通則》的5.2.1.7中,確有如此表述:“紙箱采用壓敏膠帶封箱……兩端下垂長度不應小于50 mm,且不得壓蓋箱面標志及字跡”)。
(4)正嘜與側嘜的位置是否標錯(特別當長、寬相同或接近時)。
(5)國家規(guī)定的相關圖示標志、標識是否準確,如儲運標志、危包標志、RoHS標志、綠色環(huán)保回收標志等。
(6)對一些印刷復雜、由客戶提供菲林時,要與設計員討論印刷網點、網線精度的可行性,有難度或無把握的紙箱,應該先作印刷小樣或進行“首件會審”。
(7)對嘜頭上的商標,客戶必須提供合法的“商標證”和“授權委托書”。例如:某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雖然提供了“在華注冊商標”的“一證一書”,但在工商局的“飛行檢查”中被發(fā)現,該“商標證”已過期48天,客戶單位並未續(xù)展,按相關規(guī)定,只能作無證侵權處理,紙箱廠被罰4.5萬元。
(8)靠近紙箱高度預壓線12 mm以內的印刷內容,必會出現不良品,辦法有三中:與客戶協商調整距離到12 mm以上;增加一工序,印后再補壓線; 改模切。
(9)需要印防潮油墨時,粘封箱帶和貼不干膠的地方,要留出足夠位置。
(10)滿版印刷的紙箱,在上下邊緣處會留有白邊,寬度約2 cm左右,客戶能否接受?如協商不通,只能事先加寬上下邊,印刷后再裁切掉白邊。
(11)對紙箱上“條形碼”的印刷,相關的掃描精度等級規(guī)定可見GB / T 14258,運輸包裝箱的水印精度一般只能達到C、D級(即國際數字等級2級和1級),如果需更高的A、B等級,只能改彩印膠版印刷或貼不干膠了。
(12)多色套印的精度,應該按本廠機臺的實際情況與客戶商定。
對于大多數的瓦楞紙箱而言,都屬于低值易耗產品,而且一般批量較大,因此供需雙方對單價都十分計較與敏感。
(1)紙箱廠在估價時,一定要和該訂單批量、加工難易程度、客戶帳期與支付方式、是否常規(guī)用材、送貨路程遠近等因素密切掛鉤。
(2)紙箱單價(元/只)= 紙箱展開面積(m2)×該箱所用材質的平米單價(元/m2)。
(3)對常用FEFCO 0201型紙箱的面積計算公式為:常用FEFCO 0201型紙箱的面積 =(長+寬+0.08)×(寬+高+0.04)× 2(注;指兩拼接箱,單位m),而FEFCO 0203型和FEFCO 0204型紙箱的展開面積計算公式為:m2=(實際長+0.05)×(實際寬+0.05)(單位m)。
(4)所用材質的平米單價(元/m2)= 紙價+損耗+加工費,由于各廠進紙渠道、設備先進程度、操作者技能水平等差異較大,所以平方單價也會有很大的變數。
(5)如客戶提供的是內徑尺寸,則應先將它轉化成外徑后,再計算展開面積。
(6)對小批量、多品種的紙箱估價,相對比較復雜,事先要充分了解,有否與其他客戶拼單送貨的可能?并要將各工序的損耗分攤到單價中。
(7)當訂單的交貨數量要求精準,不允許有數量上的出入,也就是數量公差為±0,(大多為出口用箱),生產前的備料,一定會預留足夠的備損量,在估價時要給予考慮這部分的損失。
(8)用于“危險品”出口的包裝,事先一定須經過海關商檢的驗貨流程,估價時不要忘了這筆國家額外收取的費用。
(9)核價時,單價“分”以下的尾數是用“四舍五入”?還是用“進一法”或“去尾法”?因各家客戶的財務系統處理方式不同,所以事先一定要與客戶溝通好,否則客戶不會接受不符合他們系統的發(fā)票。
(10)不少大中型外企主張“一次性解決方案”,因此紙箱與各附件需要配套送貨,如彩盒、紙護角、防靜電海綿、發(fā)泡塑料、EPE、托盤、插片、蜂窩墊板、膠帶、纏繞膜、打包繩、說明書、標牌、不干膠貼、塑料內袋等,往往外采的這些輔料價值還遠高于紙箱本身,對不配套的部分只能作廢棄處理,估價時要將這些損失計算在內。
(11)如果在紙箱加工與運輸中,有非常規(guī)工序的,如模切、附加手工活、立體運輸、帶托盤運輸等,一定不要遺忘加價。印版費、模具費、模切費等如何處理,也要與客戶事先約定好。
例如:某訂單箱型為“FEFCO 0301型”的天地蓋,業(yè)務估價時疏忽了運價,按普通紙箱處理,結果9.6 m的廂式貨車比常規(guī)的紙箱要少裝了60%,這單貨基本白做了。其次,當需要用托盤送貨時,車廂的利用率也會大打折扣,事先應有預判。
(12)紙箱是拋貨,送貨運輸的成本占比大,一般紙箱廠會將送貨半徑框定在80 km范圍內,因此估價時要將超出正常運輸半徑或者需另外支付過橋、過路費、缷貨人工搬運上樓等額外的費用計算在內,還要關注汽車油價的大幅波動。
(13)一些大、中型用戶,往往會采用“招標”方式來選擇供應商,這時主要拼的就是價格,按照經驗,紙箱投標報價的利潤只有控制在5%以下、“紙本比”在80%以上時,中標的概率才會高些。如果遇到低于成本價的惡性竟爭,一定要理性,一旦把市場做爛了,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14)近幾年,原紙供應價格像坐過山車,起伏很大,為了減少日后合作中的磨擦和矛盾,在蹉商價格時,應設定一個合理的調價機制,一般做法是雙方共同選定一個比較靠譜的原紙網站(如“中紙在線”,“卓創(chuàng)”、“易貿”等),當紙價波動超過5%或8%時,立即進入調價通道。
(1)接單時交貨期一定要準確,對零星或不滿一車的貨,事先要調配好噸位容積相適應的卡車,或與路線相近廠家拼單送貨。
(2)當加工生產來不及時(如印、模版耽誤、流水線故障、無合適的門幅原紙、訂單集中過多﹑停電等)要及時與客戶商量延期交貨,實在商量不通時,再與生產部門協調加班突擊,或請示主管處理。
(3)一些交貨期嚴格的訂單(如延期、延時交貨需罰款,出口船期已確定等),一定要全程跟蹤生產、儲運的全過程。
(4)當客戶計劃有改變,要求提前或延后交貨時,應及時更改送貨命令,并第一時間通知生產與運輸部門。
(5)一些執(zhí)行零庫存的大客戶,必須確保每天清晨上班前卡車就要到達卸貨點,一旦延誤,就會造成客戶工廠停線停產,后果非常嚴重。針對這些特殊客戶,要將可能發(fā)生的不測,如交通事故、道路擁堵、汽車故障、天氣迷霧等情況,一定要事先要有應急預案。
(6)凡進保稅倉庫的送貨,事先要了解清楚;他們對司機和裝缷工都有哪些特殊的要求,以及8小時外是否允許入倉?
(7)需長途送貨的客戶,要盡可能尋找“回頭車”、“過路車”,以節(jié)省運輸成本。
(1)送貨數量是否允許增減?是增是減?還是增減隨意?或嚴禁增減?特別要注意預付款客戶的送貨數量,否則尾款的處理會很麻煩。
(2)對生產中超訂單數量制作出來的紙箱,是照送?是報廢?還是贈送?或留待下批再送?
(3)凡需內外箱、附件、輔料等配套送貨的紙箱,一定要配對,不配套的客戶一定會拒收。
(4)對于需要分期分批送貨的紙箱訂單,要統籌規(guī)劃,盡量能安排分批生產,避免庫存時間太長。例如:某醫(yī)療器械客戶,一次下單8500只大紙箱,要求分三次送貨,時間間隔一個半月,紙箱銷售人員為圖省事,一次安排全部生產出來,不但占用了倉庫的容積空間,而且由于正值雨季,最后一批出貨時,紙箱已經受潮變軟,多項物理技術數據不達標,造成了很大損失。
(1)正規(guī)客戶在收貨時,會要求附“紙箱性能單”、“檢驗報告”、“合格證”或出口用的“危包證”等,有的還需要提供客戶采購的訂單號或訂單憑證,紙箱銷售人員事先必須準備好全套文件交送貨司機。
(2)在客戶簽收“送貨回單”時,司機應確認簽名人是否有此權限,字跡要端正可辨,如能加蓋公章或部門章則更佳,因為每年由此而引起的糾紛很多,尤其是大客戶。
(3)新單首批交貨時,紙箱銷售人員應核對“樣箱單”或客戶簽字確認的樣箱。
(4)老單復制時,要查閱過去客戶是否有過投訴?其內容是否需在本次下單時作“特別說明”或追發(fā)“品質要求書”?規(guī)格檔案中有無“更改記錄”或“更改通知書”,更改是否準確?
(5)如該客戶對超訂單生產的紙箱“尾數”的處理是“留待下批再送”,那下單前一定要在電腦或到倉庫查實上次庫存尾數的數量,并在本次下單中扣除。(6)老單復制,調檔生產時,一定要警惕同一品名但不同規(guī)格的紙箱,因為調檔錯誤,下錯單的現象時有發(fā)生,這是嚴重的生產事故。
綜上所述,紙箱行業(yè)雖然整體的技術含量並不高,但對紙箱銷售人員個體素質的要求卻很高。建立了ERP系統的紙箱廠,在處理客戶訂單時,可能要省力便捷不少。但那些優(yōu)秀的紙箱銷售人員,仍然是工廠不可缺少的寶貝和頂樑柱,他們不但需要具備與人交集的親和力, 判斷力,預見性,全局觀念,細致踏實的工作作風,對企業(yè)的忠誠度,高度的責任心,而且還應具備較強的技術水準,至少“外行看你很內行,內行看你不外行”,這些都需要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