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煜涵
名師點評團
翁莉,北京市第八中學超常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中心語文教師,西城區(qū)語文學科帶頭人?!爸處煿媾嘤枴表椖渴谡n專家,主持北京市教育科研課題,大力倡導“能力語文”的教法和學法研究,積極推廣“親子共讀共寫”的語文學習方法,多篇論文發(fā)表在教育核心期刊上。
“老于”是我們班的語文老師,今年四十多歲。雖然嘴里叫她“老于”,但我們眼里的她還是一副年輕的樣子。
老于平日里總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今天是小裙子,明天是小西裝,幾乎沒有重樣的時候。她皮膚細膩,發(fā)型也時髦,走起路來很利索,充滿活力,顯得十分干練。
相處久了,我們發(fā)現(xiàn),老于和別的老師不一樣——她很少批評同學。上課回答錯了問題,不罵;作文寫得過于天馬行空,也不責備。問她為什么,她很驚訝地說:“為什么要批評呢?這不是好事嗎?敢于回答,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說明有自信;樂于創(chuàng)作,樂于將自己的想法付諸文字,說明有想象力。對這樣的同學,我表揚還來不及呢,何來批評?”于是,同學們逐漸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勇敢,作文也越寫越棒。對此,老于叉著腰說:“我的觀念是:好學生不是罵出來的,孩子的天性是不能被束縛的,語文不是死板的,它就是我們的生活。記住,語文可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的!”
每次上語文課,都是同學們最自由快樂的時光,因為站在講臺上的不是一個只會強調(diào)生字詞的老師,而是一名專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做人品格的引路人。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老于在課堂上告訴我們,君子的品性是水一樣滋潤人心的,他們“禍至不懼,福至不喜”,且“和而不同”“揚人之善”“泰而不驕”……而與之相對的小人則是“同而不和”“訐人之惡”“驕而不泰”……她還幽默大方地說:“我就做不到這些,所以我不是個君子,但我肯定也不是個小人?!笨晌也⒉徽J為她說的是對的。別的不說,就說那次升旗儀式上,我就看到了她君子的表現(xiàn)。
那是一個冬日的早晨,忘記穿棉襖的我,瑟縮于寒冷的北風中。好巧不巧,我又必須立刻趕去主席臺。沒辦法,我只好在冷風中飛奔。跑著跑著,突然聽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轉(zhuǎn)頭一看,是老于。她皺著眉焦急地叫著我,身上的棉襖已經(jīng)脫下來拿在手上了?!把绢^,大冷的天兒,你怎么穿這么少!快,穿上我的襖……”她說著就把衣服往我身上披,頭發(fā)在冷風中飛揚。這難道還不是君子嗎?
“老于”,于淑芬老師,能夠成為您的學生,是我畢生的驕傲!
(指導老師:于淑芬)
點評
寫人的文章通常有兩個要領(lǐng),一是抓準人物特征,二是選取典型事例來支撐人物的特征。本文的小作者選取了老師的三個特征——漂亮、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學生品格塑造的引路人——來刻畫人物形象,非常符合人們對一個好老師的心理期待,在“抓特征”這一點上做得很成功。而且,前兩個特征略寫,最后一個特征詳寫,讓人讀來感覺錯落有致。在選取典型事例的時候,小作者注意了事件敘述的畫面感,無論是自己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的情態(tài),還是老師把自己的衣服讓給學生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都非常真實生動。對于初一的小同學來講,這樣的人物描寫就非常好了。
(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