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謐
(吳夢謐紫砂工作室 江蘇 宜興 214200)
茶壺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一種茶具。無論中外,許多國家都有著飲茶習慣。對于飲茶歷史悠久并開創(chuàng)了茶道文化的中國來說,茶壺不僅要有極好的性能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茶香茶味,在文化情感等方面也要十分出色,這樣才具有審美的高度,體現(xiàn)人的氣質修養(yǎng)。紫砂壺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與人們的期待中順利誕生了。經過幾百余年的時間檢驗,紫砂壺終于成為中國傳統(tǒng)陶器中的藝術瑰寶,獲得了人們的認同,即使在科技已經十分發(fā)達的今天,紫砂壺仍然保留著一塊可供人心靈棲息與審美的園地(見圖1)。
圖1 觚棱壺
紫砂壺藝術的成長和包容能力是很強的,或者說紫砂壺手工藝人的眼光是開闊的,各種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與傳統(tǒng)文化都是紫砂壺藝術吸收的對象?!磅鈮亍本徒梃b“觚棱”設計而成,成為紫砂壺藝術中的經典款式。從古至今多有名家制作此種壺型,這說明了此種壺型定有不凡之處。筆者就通過這件“觚棱壺”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壺型的獨特之處,在作品的藝術個性中感受其呈現(xiàn)出的智慧以及為我們帶來的啟示。
首先我們要了解“觚棱”究竟是什么樣的“東西”。在中國古代典籍中“觚棱”十分常見,如漢代文學家班固在《西都賦》中寫道:“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磅狻本褪枪糯鷮m闕上呈方角棱瓣之形的瓦脊,也指代宮闕、故國或比喻言行方正剛烈。紫砂壺對于觚棱的借鑒實際上是對中國古典建筑藝術美的移植,讓人們在一件小小的紫砂壺中就能感受中國建筑的恢弘奇巧。當然我們并非是要將原始的宮闕造型復制到茶壺上,而是將這種帶有濃郁古典文化風味的中國古建筑形態(tài)的氣韻,融入一部分到茶壺的結構當中,讓紫砂壺本身也能夠帶有這些經典優(yōu)秀的古韻,從而帶動作品整體的藝術品位,讓人在感悟所帶來的遐想當中收獲更多的藝術享受。
從紫砂壺造型層面上看,“觚棱壺”體現(xiàn)了方圓結合的智慧。紫砂壺的造型直接繼承中國傳統(tǒng)陶瓷茶壺,方形與圓形是兩種基本的造型,這兩種造型之間并不是完全獨立開來的,講究大同與中庸的中國人更傾向于將方圓特點融合起來表現(xiàn)在壺中,這或許就是觚棱受到手工藝人關注的一個原因。觚棱壺從側面看呈覆斗狀,上圓下方的結構非常清晰,從上方俯視可見壺呈正方形,圓包含于方之中,體現(xiàn)方中寓圓的特點。壺的四個面整潔干凈,面與面之間形成了柔和的“拐角”,這也是圓的特點在方中的柔滑。壺的線條從上至下形成壺型的拋物線,這四條棱線對整個造型來說至關重要,它連接著壺的4個面,控制和穩(wěn)定著整個壺身。壺底部線條的中央部分整齊平整地向上凹進去,這樣更能凸出4個角方圓結合的特點,壺的底部也不會牢牢貼緊所置平面造成沉重感,也使人的視覺更集中在壺身中央部分,對作品的整體造型有更好地感知。
在展現(xiàn)紫砂壺藝術方圓結合的特點上,觚棱壺是一件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體現(xiàn)出手工藝人的藝術智慧。紫砂壺依靠純手工打造,光是制作方器或圓器已十分復雜,要將兩種造型結合起來更需要手工藝人熟悉方圓的特點,在進行融合時,過圓就會太過溫柔憨厚,過方就會太過硬朗少了些“人情味兒”。完美的結合就要如觚棱壺這樣,在端莊原則之中又不過過于一板一眼,精美的弧度增添了儒雅隨和,整件作品與其說是來自宮闕中的觚棱,倒不如說是為我們描繪出了一位君子,將中國人講究對稱規(guī)整與溫潤氣質的審美態(tài)度體現(xiàn)出來。對于這種形體氣質的理解,構建了這把壺后續(xù)造型塑造的基礎,正是結合這種溫潤的氣質,后續(xù)裝飾與造型之間的聯(lián)系才得以展開,從而構建了這把壺獨特的藝術風格。
壺身兩側的壺嘴與把手也有這四方特點,這兩部分的造型主要是由曲線構成的,是圓于外而方于內,與壺身造型節(jié)奏保持統(tǒng)一。壺蓋是作品中更能見“方”的部分,壺蓋邊緣比較寬厚,立體感十足,與壺身結合時能夠達到嚴絲合縫,在俯視壺身時能夠見到方圓錯落的結構,非常耐看,整件壺從側面看結構簡單清爽,從上面看則“別有洞天”,這種結構的多樣性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審美效果,也凸顯了方圓結合所產生的奇妙美學反應,不枉手工藝人良苦用心地進行設計和推敲。壺鈕的造型其實是對壺身造型的簡單勾勒,它同樣是一種對稱的形態(tài),中間形成的圓形孔洞為使用此壺提供了方便,這些細節(jié)的部分使壺更有實用層面上的價值。
這把壺的裝飾部分也較為獨特,“順心”二字的陶刻非常巧妙的填補了壺面中部的內容空洞,同時亦表現(xiàn)出一種傳統(tǒng)文化中那股特有的韻味,將作者的祝愿結合壺品的氣質,共同發(fā)散開來,讓人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這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所謂的雅俗共賞就是這么來的。此壺顏色鵝黃,砂質感較強,更為古樸雅致,與作品造型行方就圓的隨和特性也是相符合的。這種淡雅的色彩為壺增添了舒緩的氣韻,客觀上也是對方形壺身硬朗之感的緩解,對圓形品質的強調。壺身一面有縱向的陶刻文字裝飾,手工藝人還特意用墨色加強,這時候“順心”兩個字就變得十分突出,這是作品的內涵所在,也是作品帶給我們的啟示。怎樣才能順心,就要如觚棱壺一樣,有著堅定的原則和底線,在處事上又要隨和謙讓,不露鋒芒,這是做人的大智慧,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貫徹的。當我們面對觚棱壺時,會感覺到中國古代宮闕的宏偉,體會到作品的藝術智慧,也在審美的過程當中受到啟發(fā),在觚棱光影間感受紫砂妙處與人生智慧。
觚棱壺展現(xiàn)了中國古典的建筑美,紫砂壺的智慧美與人生的豐富。筆者主要對作品的造型結構進行分析,說明了觚棱壺的基本特征,揭示作品的啟示意義。觚棱壺也是對紫砂壺藝術包容性的一次詮釋,方與圓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手工藝人打開思路,靈活掌握紫砂壺制作技法,才能促進紫砂壺藝術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