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理交融
小學生正處在具有較強創(chuàng)造力的年齡段,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核心學科,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有一定影響。因此在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理性與情感進行完美融合,提升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熱情。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以及心理狀態(tài)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學生各項能力得到綜合發(fā)展。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情理交融課堂的意義
小學生正處在對外界的探知階段,在語文教學中采用情理交融的教學手段,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對調動課堂氣氛具有積極意義。在以往語文學科教學工作中,其重點工作主要放在課文講解上,使得課堂的趣味性有限,學生的情感體驗較差,以至于對語文課堂失去了興趣和熱情,進行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心理健全發(fā)展產生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的心理發(fā)展階段,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變,寓情于理,將理論教學與學生情感相融合,使其發(fā)自內心的喜歡上語文學科的學習,將語文學習的效率進行有效提升;其次小學生正處在想象力豐富的階段,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情理交融的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想象力充分發(fā)揮,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也會更加融洽,課堂氛圍會變得更加輕松愉悅,大大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同時教師能夠將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通過情理交融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情理交融的應用途徑
(一)開展啟發(fā)式教學
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科學習時,其重難點問題之一便是對生字詞不能夠深入的理解,在以往語文學科教學工作中,學生主要采用重復記憶的方式進行學習,其對于生字詞理解不夠深入,只能停留在學習的初級階段。隨著新課改要求的不斷完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語文教學工作者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利用啟發(fā)式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在課堂活動中,能夠將自身的個性全方位的展示出來,使其在語文學習中投入自身的情感,進而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例作為教學素材,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共鳴,進而全面提升語文學習效率,并且培養(yǎng)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景
在素質教育背景之下,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成為主要使用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之一,能夠全面提升教學活動質量。語文學科教學活動中,將情理交融教學方式與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相融合,學生的學習情緒能夠被調動,同時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布置等方式,學生能夠快速地將自己置身到課文情景之中,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文章人物思想的理解,能夠對文章的情感基調有更加清晰的認知,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立體的課文學習思路,對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也具有積極作用。
(三)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
小學語文對學生的思想啟蒙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時,需要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健全程度進行充分的考慮,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對理解相對困難的知識,要能夠做到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提升學生的接受能力。這便需要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對課文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將文章中較為晦澀難懂的地方進行標注,并對其進行重新塑造,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其變得更加生動,在學生能夠對其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對其意義進行深入挖掘,進而加深對文章主題的感悟,深化對教學內容的認知。
三、結語
小學語文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其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情理交融的重要性,對教學方式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以保證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熱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蔡晶瑩.小學語文“理”與“情”的德育滲透探究[J].考試與評價,2020(09):76.
[2]高效林.基于字理情理的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策略解析[J].科技資訊,2020,18(17):124+126.
[3]魏周懋.探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入德育教育[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548-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