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艷 (沈陽二四五醫(yī)院呼吸科,遼寧 沈陽 110042)
支氣管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其多為氣候變化、感冒等導致,近年來呈上升趨勢[1]。不僅危害患者健康,且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如果未及時治療,可導致咳嗽和氣喘等癥狀加重,并可因痰液阻塞氣道而引發(fā)窒息和呼吸衰竭[2]。臨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以消炎、平喘、止咳、祛痰為主。其中祛痰是治療的關(guān)鍵,通過祛痰可提高氣道通暢程度,進而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溴己新是一種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常用藥物,通過作用于支氣管腺體降低痰液黏稠度,促進黏液排出體外,進而緩解氣道阻塞情況。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屬于一種黏液溶解劑,具有改善痰液流變學、抑制氣道炎性反應,維護呼吸系統(tǒng)自凈機制的作用[3]。本次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部分支氣管炎患者,應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聯(lián)合溴己新治療,臨床效果確切,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5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氣管炎患者。根據(jù)均衡原則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2~78歲,平均(48.25±2.02)歲;病程1~15年,平均(7.72±0.45)年。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病程1~5 d,平均(3.68±0.28)d。合并高血壓有5例,合并糖尿病有4例。研究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22~76歲,平均(48.78±2.11)歲;病程1~15年,平均(7.78±0.42)年。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病程1~5 d,平均(3.78±0.21)d。合并高血壓有5例,合并糖尿病有4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診斷符合支氣管炎相關(guān)標準;臨床出現(xiàn)咳嗽、咯痰、發(fā)熱、氣短等癥狀;X線檢查提示肺部紋理增粗、增多;患者對本研究內(nèi)容知情同意,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精神病史、認知障礙者;合并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藥物禁忌者。
1.3方法:兩組均給予調(diào)節(jié)電解質(zhì)平衡、吸氧、平喘等治療,并根據(jù)患者實際給予抗生素治療,治療時需嚴格控制藥物類型和劑量。對照組采取溴己新(國藥準字H32024676,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治療,給予4 mg/次溴己新治療,用250 ml濃度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并實施靜脈滴注,2次/d,連續(xù)治療7 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給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43267,青島金峰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治療,15 mg/次,50 ml濃度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并實施靜脈滴注,2次/d,連續(xù)治療7 d。
1.4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效率;氣喘等癥狀改善時間、排出痰液量水平;治療前、后患者癥狀積分、肺功能、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不良反應情況。療效判斷標準如下,顯效:超敏C-反應蛋白恢復正常,肺功能在正常范圍內(nèi),咳嗽氣喘等癥狀體征消失;有效:咳嗽氣喘癥狀等改善50%以上,肺功能有所提升,但未達到正常范圍;無效:肺功能等無明顯改善??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癥狀積分分值范圍為0~3分,0分無癥狀,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2.1臨床效果比較: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癥狀積分、肺功能、Hs-CRP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癥狀積分、肺功能、超敏C-反應蛋白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癥狀積分、肺功能、Hs-CRP變化幅度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表2 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肺功能、Hs-CRP比較
2.3癥狀改善時間、排出痰液量水平比較:研究組癥狀改善時間,排出痰液量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排出痰液量水平比較
2.4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發(fā)生1例惡心,1例頭暈和1例腹瀉。研究組發(fā)生1例惡心,1例頭暈和1例嘔吐。兩組均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0.00%)和研究組(10.00%)相同,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1.000>0.05)。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由感冒,過度疲勞,氣候變化等因素引起,老年人是高發(fā)人群[4]。老年患者肌張力、自身免疫力低下,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容易因感染發(fā)生慢性非特異性炎性反應[5]。該病易反復發(fā)作,且呈進行性發(fā)展,如不給予有效及時、治療,可導致哮喘、肺氣腫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同時病情遷延不愈,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較大。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哮喘等。如黏稠液體阻塞氣道會引起呼吸困難,甚至死亡。目前,藥物治療是該病的主要治療方法。
溴己新常用于治療各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促進痰液排出,從而緩解氣道阻塞,改善臨床癥狀。其藥物治療機制主要通過作用于支氣管腺體,刺激溶酶體釋放,而溶酶體可以分化、裂解黏液中的多糖纖維,進而抑制酸性糖蛋白和黏液腺結(jié)合,從而實現(xiàn)降低痰液黏稠的作用。但相關(guān)報道顯示,長期應用溴己新會增加患者藥物不良反應[6],因此,如果患者有該藥物過敏史或者胃潰瘍,通常不建議使用。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是一種黏液痰溶解劑,其主要成分是氨溴索,可提高肺炎患者肺順應性,促進機體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從而改善肺泡不張、加強肺纖毛運動,有助于促進痰液外排、降低氣道內(nèi)分泌物黏度;同時,鹽酸氨溴索還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并促使氧分壓有效提高。此外,其還具有促進機體氧合水平顯著提高,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作用。血氧水平充足有利于機體新陳代謝,可為機體修復提供更多所需能量,為CD3+、CD4+水平提升創(chuàng)造條件,繼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病原菌清除能力。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治療效率、癥狀改善時間、排出痰液量水平、癥狀積分、肺功能、超敏C-反應蛋白相比較對照組更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兩種藥物聯(lián)合,可抑制支氣管炎反應。通過抑制氣道上皮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等,促使氣管黏膜纖毛運動加速,并有效減少黏液分泌,發(fā)揮良好抗炎效果,降低咳嗽和氣喘發(fā)作次數(shù),放松支氣管平滑肌,抑制炎性基因激活和轉(zhuǎn)錄,降低血清白細胞介素水平,緩解支氣管黏膜充血。且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藥物不良反應少,多為輕度胃腸道反應,患者可耐受。
綜上所述,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聯(lián)合溴己新治療支氣管炎患者預后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臨床癥狀,提高肺功能,控制炎性反應,且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