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冰,孫衛(wèi)平,謝義軒
(1.吉首大學醫(yī)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2.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老年科,湖南 湘潭 411101;3.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感染科,湖南 湘潭 411101)
患者男,86歲,因“反復氣促10余年,加重伴腹痛、發(fā)熱4d”于2019年10月10日入院?;颊?0余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活動后氣促,伴咳嗽、咳痰,可平臥,無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診斷為“慢阻肺”,予以抗感染、解痙平喘等對癥治療后癥狀緩解出院,長期家庭氧療。4 d前患者受涼后出現氣促加重,伴發(fā)熱、畏寒、流涕、左上腹陣發(fā)性疼痛,納差及全身乏力。既往有“高血壓病、冠心病、肺結核、骨結核”病史。
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8.0℃,脈搏92次/分,血壓160/100mmHg,精神差,右下肺可聞及濕啰音,上腹部有壓痛,無反跳痛,腸鳴音可,雙下肢無明顯水腫。完善抽血:血氣:酸堿度7.45,二氧化碳分壓41.0mmHg,氧分壓80.0mmHg;實際碳酸氫根28.5mmol/L,標準碳酸氫根28.1 mmol/L,乳酸2.00mmol/L;肝功能+E4A+心肌酶:谷草轉氨酶(AST)46.6U/L,乳酸脫氫酶(LDH)274.6U/L,同工酶CK-MB32.0U/L,血常規(guī)、PCT、血沉、CRP、肌鈣、BNP、腎功能、尿淀粉酶未見明顯異常,甲乙流篩查、腺病毒DNA、巨細胞病毒DNA、單純皰疹病毒檢測陰性,血培養(yǎng)、痰培養(yǎng)陰性,隱球菌涂片未檢出新型隱球菌。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療上予以“頭孢哌酮鈉舒巴坦粉針”抗感染、“阿昔洛韋”抗病毒、平喘、護胃、營養(yǎng)支持對癥治療;10月10日肺腹部CT提示肺部感染、肺氣腫、右側骶髂關節(jié)結核可能(圖1)。入院后第一天出現嘔吐、小便失禁、意識模糊,時間、地點認知障礙;第二天完善頭部核磁提示左側顳枕葉及島葉多發(fā)腦轉移瘤可能(圖2);入院后反復發(fā)熱,體溫波動在37.4-39.2℃,間斷溫水擦拭、美林口服降溫處理;10月18日行腰椎穿刺術。CSF:蛋白定性(潘氏試驗)陽性++,白細胞計數60*10^6/L,乳酸脫氫酶(LDH)62.9U/L,氯(CL)99.0mmol/L,葡萄糖1.95;CSF總蛋白定量1.89g/l;湘雅附三醫(yī)院腦脊液改良抗酸桿菌檢測找到抗酸桿菌;診斷為骶髂關節(jié)結核并發(fā)結核性腦炎,于10月19日予以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聯合抗結核治療。10月24日起予以異煙肼聯合地塞米松每周2次鞘內注射治療,同時調整抗生素為“美羅培南”;11月12日復查CSF:蛋白定性(潘氏試驗)陽性++,白細胞計數110*10^6/L,氯(CL)111.0mmol/L,腦脊液葡萄糖3.07;乳酸脫氫酶(LDH)38.2U/L;經抗結核、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后患者精神、神志較前改善,體溫下降;11月02日出現癲癇,嘔吐,嘔吐物隱血試驗陽性+++;考慮消化道出血,予以“泮托拉唑”抑酸護胃治療,11月07日復查嘔吐物隱血試驗陽性+。經上述治療后,患者神志明顯改善、自主睜眼,有少許痰液,恢復可,于11月15日出院。
本例以肺外結核起病,肺外結核由于發(fā)病部位不同,會有不同的癥狀及體征,且結核分枝桿菌檢出率低,故診斷需綜合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效果、病檢進行確診。顱內結核MRI表現為顱內結核瘤形成、瘤內干酪樣壞死、腦水腫、腦膜增厚、腦溝腦裂變窄[1]。在肺外結核中,繼發(fā)結核性腦炎的發(fā)病率所占比例為 5% ~ 15%,高致殘率,對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相關研究指出,繼發(fā)結核性腦炎的發(fā)病機制表現為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使得細胞免疫反應發(fā)生,進而使得機體出現毒性和遲發(fā)超敏反應,最終引發(fā)腦膜炎[3]。臨床上具有起病急,全身結核中毒癥狀,如頭痛、惡心嘔吐、腦膜刺激征等。結核性腦炎最簡單的檢測方法即腦脊液病原學檢測,但檢測率不到20%。同時臨床上還需與隱球菌性腦炎、化膿性腦炎進行鑒別,以免誤診。針對病情嚴重或者重度意識障礙患者,鞘內注射注射地塞米松、異煙肼,同時對患者行腦脊液置換可有效緩解腦部功能受損[4]。
(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