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林 林碧英 葉少霞
(廈門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21)
感染性疾病臨床中廣泛應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和預防,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抗菌藥物的使用大幅度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1-2]。抗菌藥物通過靜脈給藥是最常見也是起效最快的給藥方法,是醫(yī)院中急重癥患者最常用的給藥方式。目前,抗菌藥物的臨床使用品種多樣,常見的難溶性抗菌藥物主要以青霉素類抗菌藥物和頭孢類抗菌藥物為主[3-4]。此外,難溶性抗菌藥物還有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及抗真菌藥物等。在靜脈配制工作中,一些難溶性注射用抗菌藥物需要按照特定的配制方法才能保證藥品質量和藥品配制濃度,既可減少藥品浪費,又能降低醫(yī)療成本,保證配制人員的安全性。難溶性抗菌藥物的合理配制是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保證用藥安全的重要舉措[5-6]。本文結合難溶性抗菌藥物的性質,分析和總結這些難溶性藥品的合理配制方法,報道如下。
某院作為廈門市島外唯一一家三甲醫(yī)院,近年來不斷增開新科室以滿足市民及周邊城市患者的就醫(yī)用藥需求。隨著臨床需求增加,抗菌藥物的使用量也不斷增加。我院2018年抗菌藥物使用總支數(shù)為413238支,難溶性抗菌藥物支數(shù)為145079支,占比35.11%,種類包含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和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等,其中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使用頻率最多,使用種類和構成比見表1。2019年抗菌藥物使用總支數(shù)為567944支,難溶性抗菌藥物支數(shù)為235272支,占比為41.43%,使用種類和2018年相近,但難溶性抗菌藥物支數(shù)占比增加了6.32%,使用種類和構成比見表2。我院2019年抗菌藥物使用量同2018年比增長了37.44%,2019年難溶性抗菌藥物使用量同2018年比增長了62.17%。
表1 2018年難溶性抗菌藥物使用種類及構成比
表2 2019年難溶性抗菌藥物使用種類及構成比
隨著我院抗菌藥物使用量不斷增加,要求我院靜脈配制人員高效配制抗菌藥物。其中,難溶性抗菌藥物的配制顯得更為重要,不僅要保證藥品及時送達到臨床使用,還需保證配置藥品的質量。現(xiàn)對常見的難溶性抗菌藥物配制方法進行總結和分析,對提高藥品配制效率、減少藥品浪費、促進患者合理使用藥品和保護配制人員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總結如下:
2.1 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
2.1.1 注射用頭孢他啶 注射用頭孢他啶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配制時會產(chǎn)生大量CO2氣體,使藥液外噴,加大配制難度。病房護士常采用開放式減壓溶解法,但會導致藥量減少、配液劑量不準確、配制人員職業(yè)暴露和環(huán)境污染。頭孢他啶的合理配制方法:先注入5 mL 0.9%的生理鹽水充分振蕩以便溶解,待溶液變?yōu)槌吻澹迦脶橆^前將西林瓶倒置,并將注射器的柱塞全部插入針管。最后將針頭穿透瓶塞插入,確定針頭保持在溶液內,按通常方式抽取瓶內液體。值得注意的是,抽出的溶液可能帶有CO2小泡,注射前應將其從注射器中排除。故頭孢他啶應是現(xiàn)用現(xiàn)配,配制成的注射液顏色從淡黃色慢慢過渡成琥珀色,其配制完成后可在2~8 ℃冰箱中保存24 h。
2.1.2 注射用頭孢替安 注射用頭孢替安為結晶性粉末,呈白色至微黃色,含有輔料緩沖劑碳酸鈉,溶解時會產(chǎn)生大量CO2,配制時藥液會外噴,造成藥液不足而影響藥物劑量的準確性和環(huán)境污染。實際配制方法:取5 mL 0.9%的生理鹽水緩緩注入鹽酸頭孢替安瓶內,將藥瓶倒置數(shù)分鐘,輕搖瓶內溶液,待瓶內藥物粉末完全溶解所產(chǎn)生的CO2氣體連同藥液自動減壓進入注射器內。最后再吸盡瓶內溶解后的藥液,配制藥液靜脈滴注。靜脈滴注時,不可用注射用水稀釋。
2.1.3 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納(舒普深) 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納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非常難溶。當溶媒注入時有許多藥物顆粒,不易溶解。注射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納配制方法如下:取10 mL 0.9%的生理鹽水注入,敲打藥瓶使藥粉散開,也可把黏壁的顆粒與稀釋液充分混合,放于震蕩器震搖,直至溶解,變?yōu)槌吻澹ㄒ话慵s需5 min)。
2.2 青霉素類抗菌藥物
2.2.1 注射用哌 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特治星) 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為白色粉末或類白色疏松塊狀物或粉末,非常難溶。當溶媒注入時往往凝結成團,不易溶解。實際操作方法:取20 mL 0.9%的生理鹽水注入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瓶內,將藥瓶倒立用力上下?lián)u晃數(shù)下,讓藥粉與溶媒充分混合。將藥瓶倒置豎立放于震蕩器上震蕩直至溶解,變?yōu)槌吻澹ㄒ话慵s需5 min)。此法操作大大節(jié)約配制時間,提高了配制效率,保證了藥品的質量。
2.2.2 注射用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 注射用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此類藥物當溶媒注入時往往凝結成塊,黏壁,不易溶解。實際操作方法:取10 mL 0.9%的生理鹽水注入,敲打藥瓶讓黏壁的藥粉散開、藥粉與稀釋液充分混合。然后放于震蕩器震蕩,直至溶解,變?yōu)槌吻澹ㄒ话慵s需2 min)。
2.3 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
2.3.1 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 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為白色至類白色粉末。配制方法:取10 mL 0.9%的生理鹽水注入,敲打藥瓶使藥粉與稀釋液充分混合。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顆粒細小會黏壁很難溶解,應放于震蕩器震蕩,搖勻直至溶解(一般約需3 min)。
2.3.2 注射用厄他培南 注射用厄他培南為白色或類白色凍干塊狀物,非常難溶,當溶媒注入時會凝結成塊,不易溶解。其配制方法:取10 mL 0.9%的生理鹽水注入,將藥瓶用力上下?lián)u晃數(shù)下使藥粉與稀釋液充分混合;也可以放于震蕩器充分震搖,直至溶解,變?yōu)槌吻澹ㄒ话慵s需2 min)。值得注意的是,必須在給藥前溶解并稀釋本品。因本品不易溶解,須充分振搖至溶解。
2.4 抗真菌藥物
2.4.1 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凈 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凈為白色或類白色凍干塊狀物。配置此藥過程容易產(chǎn)生泡沫。應將藥品溫度恢復至室溫后加入10.8 mL的無菌注射用水或0.9%的生理鹽水。待藥塊完全溶解后輕輕混勻直到完全溶解。在溶解過程中動作要輕和緩,并要觀察溶液有否存在顆粒物或者變色現(xiàn)象。配置完成的溶液在≤25 ℃溫度下最長1 h內使用。
2.4.2 注射用伏立康唑(每瓶200 mg) 注射用伏立康唑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或白色固體。配置此藥粉針使用時先用19 mL注射用水或氯化鈉注射液溶解成20 mL的澄清溶液,此藥難溶,稀釋后放在振蕩器上搖動藥瓶直到藥物粉末溶解。只有清澈透明的溶液才能供臨床使用。注射用伏立康唑為無防腐劑的無菌藥物,稀釋后必須立即給予使用。如未立即滴注,必須保存在2~8 ℃的溫度下且不得超過24 h。本品不能用于靜脈注射。
2.4.3 注射用伏立康唑(每瓶50 mg) 配置國產(chǎn)的注射用伏立康唑時,因瓶內負壓大,注射器在每瓶先注入5 mL注射用水和適量的空氣,再慢慢搖動藥瓶直值藥物完全溶解。稀釋后的濃度在2~5 mg/mL,溶解后的伏立康唑溶液要進一步稀釋。清澈透明的溶液方可供臨床使用。
在醫(yī)院設立靜脈配置中心可降低醫(yī)院獲得性感染的發(fā)生率,防止微粒污染,減少病區(qū)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的新趨勢[7-8]。綜上所述,我院2019年抗菌藥物及難溶性抗菌藥物使用量較2018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2019年難溶性抗菌藥物使用量比2018年同期增長62.17%。難溶性抗菌藥物的使用量增加,需靈活應用靜脈配制方法。本文結合不同抗菌藥物的性質,對傳統(tǒng)方法進行簡單改進。這一舉措不僅可保證藥品的質量,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還方便臨床工作,提高配制人員的工作效率。抗菌藥物的使用是治療和預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舉措,但過量使用抗菌藥物不但會引起細菌耐藥還會增加嚴重感染的風險[9-10]。我院抗菌藥物使用量的增加需要靜脈配制人員選擇合適的配制方法,也需要協(xié)助醫(yī)師遴選抗菌藥物,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 年版)》[11],嚴格控制抗菌藥物使用率滿足衛(wèi)生部的要求??咕幬飳Νh(huán)境及配置人員影響很大,應以特別關注。定期且不間斷地對靜脈配置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的藥品質量管理培訓,增強責任心和提高工作質量,提高藥品配置質量保證臨床用藥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