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佩欣
【摘要】縱觀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童話出現(xiàn)的頻率是較高的。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編寫適合于兒童欣賞的故事。童話具有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jié)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的特點。它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小學語文課堂中的童話教學,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點亮學生心中的童趣。讓學生通過學習童話,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潤澤童年美好的心靈。本文將淺析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有效運用,尋找語文課堂上童話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有效策略
童話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編寫適合于兒童欣賞的故事。童話常采用擬人的手法,賦予鳥獸蟲魚花草樹木等生命,使其擁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jié)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的特點。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對教材內(nèi)所編入的童話都表現(xiàn)出了閱讀積極性。由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需要注重使用有效的童話教學策略,點亮學生心中的童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知識水平,為學生在未來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造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里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不高
在傳統(tǒng)教學思路的影響下,小學語文的課堂內(nèi)容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教師講解、學生朗讀構成,所學習的內(nèi)容基本來自課文的生字、詞語、成語以及語法句子。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純真可愛、活潑好動的年紀,他們對新穎的、富有想象力的事物往往抱有極大的興趣,對重復的、枯燥的事物則容易感到疲憊。在童話教學中也是如此,僅僅是閱讀童話故事中的生字、生詞、文段,也會讓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2.學生缺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機會
在語文課堂上,部分教師為了能夠迅速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幾乎對每一篇課文的字詞句都進行了詳盡地解說,即使是童話,也從中詳細分析了作者的用意。但是過于詳細完整的教學使學生缺少了在課堂上發(fā)揮主動性的機會,他們逐漸習慣由教師來分析課文,不再主動對課文進行思考。缺少學生參與的課堂是不完整的課堂,教師不僅難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會使課堂的教學效率逐漸減弱。
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有效策略
1.增加教學形式,豐富課堂內(nèi)容
時代的進步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讓他們的信息接受能力日益增強。由此,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作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改變,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新穎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多元化展開童話教學。為了更好地營造教學氛圍,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帶到戶外,如美麗的花園等地進行教學,用開闊的場所來進行一些教學活動。學生在開闊的地帶更容易發(fā)揮出自己的想象力,這個時候把童話改編成話劇,讓學生扮演童話中的角色,使學生在享受童話故事的同時,課堂學習熱情也能夠得到增長,令學生通過童話教學愛上語文學習。
如,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一塊奶酪》,這篇課文講述了一群螞蟻合力搬一塊奶酪,螞蟻隊長用堅強的毅力抵抗食物的香味,嚴于律己,最后將誘人的奶酪渣分給了年齡最小的一只螞蟻。在這個故事里,螞蟻隊長面對食物有過猶豫,與年齡較小、缺少毅力的學生的性格十分相似,因此,學生會在這個童話中與螞蟻隊長共情,也會被螞蟻隊長后來展現(xiàn)出的毅力所感動,進而反思自己。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地閱讀這篇童話,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收集與課文相關或相似的圖畫,通過展示色彩豐富的圖片以及生動精彩的故事,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閱讀中。繼而可以帶學生到學校的操場上再現(xiàn)童話故事的內(nèi)容,用小蛋糕代替奶酪,讓學生扮演一群螞蟻,表演整個童話故事。學生在演童話的過程中,更能感受到故事內(nèi)容,更能體會到故事中的道理,令學生得以全身心地浸入對于童話的學習中。
2.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課后作業(yè)完成狀況等來獲得他們的實際學習情況,由此來設計之后的教學方案,或者及時解答學生的學習問題。為了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對學生“放手”,給予學生發(fā)散思考、勇敢回答的機會。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以引導人的身份來引導學生閱讀童話內(nèi)容,采取提問、討論、續(xù)寫等方式,讓學生在閱讀童話時也能鍛煉思考能力。
以二年級上冊的課文《坐井觀天》為例,這篇課文揭示了一個道理:認識事物時要全面一點,站得高看得遠,不能目光短淺。學生在閱讀過后,教師需要向他們提問:為什么青蛙會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然后,教師留下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過幾分鐘后讓學生舉手來回答。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要注意保持耐心與溫柔,用柔和的語氣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學生回答因為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故事進行續(xù)寫:青蛙會跳出井口嗎?如果跳出去了它會說什么呢?學生以教師設立的問題為基礎,開始想象青蛙的后續(xù),由此他們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鍛煉。
3.為童話配圖,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
繪畫是一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更甚,他們喜歡用七彩的畫筆畫出各種各樣的生活見解。教師在童話教學結束后,可以引導學生把學習完的童話故事轉化為圖畫形式,作為童話教學的一種課外延伸。學生在畫童話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加深對故事的記憶,還可以對故事有更多的理解,從而進行概括性地把童話以圖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概括能力和發(fā)展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童話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塑造積極向上的道德“三觀”,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有效地使用教學策略,增加教學形式,豐富課堂內(nèi)容,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課后多種形式延伸童話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童趣,潤澤學生的心靈,讓童話學習更扎實,讓語文學習更扎實。
參考文獻:
[1]張貴芳.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31):151.
[2]林有娟.小學語文童話故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華傳奇,2019(33).
[3]涂建森.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問題與對策[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31).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