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學兒
摘要:加強《論語》小學中高年級中的學習研究,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國際學術界對《論語》的研究相對分散,論語在小學教育中的運用還有很大的空間。將《論語》學習引進小學生的教育教學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更好地學習文言文。對此,本文對如何將《論語》學習滲透于小學教學中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論語學習;有效策略
小學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是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墩撜Z》是由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而成,是我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記載了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墩撜Z》地位崇高,影響也特別深遠,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它對于引導青少年的成長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將《論語》及其優(yōu)秀精神傳授給學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加強小學中高年級《論語》學習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構建教育環(huán)境,實現(xiàn)日常滲透
小學生年齡小,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小學生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在班級文化墻上張貼了一些《論語》的名言佳句,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見義不為,無勇也”、“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等,并定期進行更換,學生在課間隨時可以誦讀,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我還組織學生將這些句子,寫成書法作品,進行各小組的交流展示、評優(yōu)活動,推動學習《論語》活動的開展。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強形象理解
在《論語》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缺乏長時間專注力,其對事物的理解多以形象為主。在進《論語》教學時,教師可以營造一個與之相融洽的情境,能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體會其中所蘊涵的哲理。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幾句時,我為他們營造一個學生普遍熟悉的“開學典禮”的情境,讓學生融入其中。首先,由老師扮演的“孔子”上臺為臺下的諸多小學子發(fā)表講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完三句話,看了看每一個學生不解的眼神,顯然是不明白“孔子”到底講了些什么。這時“孔子”笑了笑:“你們想知道是什么意思嗎?下面就跟著老師一起來學習吧!”在這種情景的引導下,學生們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論語公冶長第五》中的“顏淵、季路侍……”我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的志向。然后說:“孔夫子這天也和自己的兩個弟子談起了自己的志向,我們來聽聽,他最得意的弟子顏淵,最勇猛的弟子子路,以及孔子自己,他們的志向分別是什么呢?”在這樣的情境中,孩子們仿佛自己也參與到了當時的環(huán)境中,學習也就更興致勃勃。
三、推行親子閱讀,營建共學氛圍
家庭是學習教育的合作對象,是實現(xiàn)“論語”學習的有效保障,只有讓家長認識到開展“論語”誦讀活動的價值,才會有助于更廣發(fā)地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有效地培育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更快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品質(zhì),積極健康的三觀意識。在實踐中,我不僅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進行《論語》教學,還延伸了教學范圍,要求學生利用在家空余時間堅持《論語》學習,實現(xiàn)了良好習慣培養(yǎng)。除此之外,我還要求學生自行設計親子閱讀卡,將自己所學的內(nèi)容、感悟記錄下來,和家長一起分享,同時記錄家長的學習感想,開展親子誦讀打卡,并集中整理進行統(tǒng)一測評,并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家庭給予獎賞,以此鼓舞孩子的閱讀熱情,讓這一行動付諸于實踐。通過開展親子閱讀,讓學生對這一學習行為有了更高的認識,《論語》學習已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建立許多學習型家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還使我國的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家庭范圍得到更好的傳承。
四、開展多樣活動,喚起學習動力
為使《論語》能真正滲透到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并內(nèi)化到兒童的日常行為中,我積極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積極開展有趣而有效的活動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論語》的積極性。在此期間,我班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活動:1.關于《論語》的知識性競賽:以閱讀《論語》、熟記《論語》為基礎,參加知識競賽。以書面考試為主,讓學生背誦并積累大量文學知識。2.講故事比賽:通過娛樂、演繹等方式,把《論語》和作者聯(lián)系起來,把它改編成生動的故事講述出來,還可以以以演繹的形式展示其中內(nèi)容,讓學生感受到古文化的魅力。3.作文競賽:在引導學生學習《論語》時,可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已有體驗進行再作文編寫,以《我與《論語》共發(fā)展》、《我的《論語》成長故事》為主題,開展多彩的作文競賽。4.開展書法繪畫賽:書法競賽形式主要以硬筆書法和毛筆字為主。繪畫競賽是基于對《論語》內(nèi)容的理解進行創(chuàng)意繪制。5、手抄比賽:以所學的《論語》為題材,組織學生開展手抄大賽,可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論語》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堅強的個性、和諧的人格。
結束語:《論語》中精練經(jīng)典的語句,鮮活真實的場景,寓意深刻的內(nèi)涵,是學生立德修身的不二選擇,也是學習文言文最好的范例,是中華文化的濫觴,是學習的寶貴資源。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要不斷完善自身的文化底蘊,準確有效地把作品的切入點,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滲透,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觸點,只有這樣才能讓《論語》這一璀璨明珠在孩子們的學習和人生中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陳霽霞《論語》誠信思想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2.
[2]靳明?!墩撜Z》思想對當代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探析[J].文理導航旬刊,2015(6).
[3]董軍《指導小學生學習<論語>的思考與嘗試》[J].中國德育,2007(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