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苡簫,李 菁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 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風濕免疫科 風濕免疫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2)
反轉錄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revers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是目前分析基因表達水平的黃金標準,卻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重復性欠佳的問題,選取合適的內參基因有助于改善這一情況[1]。大動脈炎(Takayasu arteritis,TAK)是以主動脈及其一級分支受累為主,表現(xiàn)為非特異性慢性肉芽腫性血管炎的系統(tǒng)性疾病。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是治療TAK的常用藥物,這二者均可能導致TAK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管家基因表達水平的改變。在用相對定量qPCR分析TAK患者與健康對照(healthy control,HC)人群的基因表達差異時,合適的內參基因有利于得到更穩(wěn)定、更準確、組間差異更小的結果[1]。
1.1.1 試劑:人淋巴細胞分離液(深圳市達科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Trizol Reagent(Ambion公司);TaKaRa RR047A、引物(蘇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化方式為PAGE-Plus);Easy dilution(TaKaRa 9160)、iTaqTMUniversal SYBR? Green Supermix(Bio-Rad公司)。
1.1.2 外周血樣本: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風濕免疫科門診納入TAK患者18例,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1990年的診斷標準[2],采用1994年NIH標準評估疾病活動性[3],納入健康對照9人。樣本的采集和使用經(jīng)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S-478),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PBMC的分離、RNA的提取和反轉錄:用無熱原的采血針和真空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Becton Dickinson公司)采集肘部靜脈血,常溫放置,8 h內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PBMC。用Trizol法從PBMC中提取總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RNA的濃度和純度,取A260/A280在1.8~2.1、瓊脂糖凝膠電泳可見28 S和18 S條帶清晰無彌散、28 S條帶亮度約為18 S條帶亮度2倍的樣本,除去基因組DNA(gDNA)之后進行反轉錄。
1.2.2 內參基因的選擇和引物的檢測:9個候選基因的相關信息見“2.3 引物的擴增效率、線性范圍和特異性”。以Cq值為縱坐標、以初始模板量的log值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回歸系數(shù)和擴增效率[擴增效率=(10-1/斜率-1)×100%],確定線性范圍。
1.2.3 內參基因的穩(wěn)定性分析: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 3種程序分別對各組[混合組(mixed group,TAK患者+健康對照)、健康對照組(healthy control,HC)、TAK組]候選內參基因的穩(wěn)定性進行排序,對內參基因進行篩選。
1.2.4 分析結果的檢驗:以geNorm篩選出的mixed group的基因組合為內參,計算各組(HC組、TAK組、活動性TAK組、非活動性TAK組)PBMC中候選內參基因mRNA的相對含量,并比較組間差異。
以T-bet、GATA3和RORC為目的基因,分別以穩(wěn)定性不同的基因為內參,分析目的基因mRNA的組間差異,并與文獻報道作比較。
TAK患者的實驗室參數(shù)和臨床特征見表 1。健康對照組(HC)納入9人(1名男性,8名女性)。
RNA樣本的A260/A280均在1.8~2.1,A230不低于1.7,瓊脂糖凝膠電泳可見電泳可見28 S、18 S條帶清晰無彌散,28 S條帶亮度約為18 S條帶亮度的2倍。
引物的序列、擴增效率、線性范圍、標準曲線等信息見表2。融解曲線均為單峰。
用geNorm[4]、NormFinder[5]、BestKeeper[6]這3種計算方法對9個基因的表達穩(wěn)定性的分析結果如所示。用geNorm分析時,混合組PBMC的各候選內參基因的M值均小于1.5,穩(wěn)定性為GAPDH(0.419) 表1 入組TAK患者的實驗室參數(shù)和臨床特征Table 1 Laboratory parameter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M(Q1,Q3)] 表2 RT-qPCR引物相關信息Table 2 Details of the primers used for RT-qPCR Pairwise variation (Vn/n+1)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number of reference genes required for RT-qPCR normalization in different panels圖1 geNorm 計算的成對變異 Vn/n+1值Fig 1 Pairwise variation (Vn/n+1) calculated by geNorm 表3 按照geNorm、NormFinder或BestKeeper的計算結果對候選基因穩(wěn)定性排序Table 3 Reference genes were ranked in order of their stability calculated by geNorm, NormFinder or BestKeeper A.histogram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9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 in 4 panels, normalized to the geometric mean of Cq value of B2M and SDHA; B.intra-group variation and inter-group variation of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 calculated by NormFinder; C.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3 target genes (T-bet, GATA3 and RORC) in 4 panels, respectively normalized to the geometric mean of Cq value of B2M and SDHA, HPRT1 and GAPDH;TAK.takayasu arteritis, n=18;control.healthy control, n=9;active TAK, n=10; nonactive TAK, n=8;*P<0.05,**P<0.01,***P<0.001 compared with control; #P<0.05, ##P<0.01 compared with nonactive TAK圖2 內參基因的表達穩(wěn)定性對相對定量的影響Fig 2 Effect of stability of reference gene expression on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分別以B2M-SDHA組合(geNorm所篩選)、HPRT1(NormFinder和BestKeeper所篩選)以及GAPDH(3種方法均顯示穩(wěn)定性略低的基因)為內參,比較TAK組、對照組、活動組、非活動組的PBMC中T-bet、GATA3和RORC的mRNA含量(圖 2C)。 當采用相對定量qPCR進行基因表達差異分析時,選擇合適的內參基因有助于得出更穩(wěn)定、更準確、組內變異更小的結果。本研究中,以B2M-SDHA組合和HPRT1作為內參基因時,各組間差異的趨勢幾乎一致,但是以B2M-SDHA組合作為內參基因時,統(tǒng)計學有顯著差異且組內差異更小;以GAPDH作為內參基因時,分析結果與前二者差異較大,這可能是因為TAK組PBMC中GAPDH較HC組顯著上調。多項研究顯示,不同亞型的T細胞對糖皮質激素的反應不同。糖皮質激素促進Th1細胞的凋亡、并抑制Th0細胞向Th1細胞分化,但是Th2和Th17細胞對糖皮質激素誘導的細胞凋亡具有抗性[7],這可能與Bcl-2[8]、P-糖蛋白[9]等因子的作用有關。綜上所述,以B2M-SDHA組合作為內參基因測得的結果與文獻報道更為一致。 有些候選內參基因的mRNA水平存在顯著的組間統(tǒng)計學差異,這可能與疾病狀態(tài)或藥物治療有關。例如,GAPDH是糖酵解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酶,它催化3-磷酸甘油醛氧化脫氫和磷酸化,生成1, 3-二磷酸甘油酸,因此,當細胞的糖代謝受到明顯影響時,GAPDH的表達水平可能會發(fā)生變化;同時,它還具有多種功能,如DNA修復[10]、膜融合和膜轉運、轉鐵蛋白受體、催化微管聚合[11],提示GAPDH可能受較多因素影響。此外,β-肌動蛋白基因(β-actin,即ACTB)編碼細胞骨架蛋白,因此其表達水平與淋巴細胞增殖的活躍程度有關,這可能是TAK患者PBMC中ACTB較健康對照組上調的原因之一。此外,SDHA、RPL13A、B2M在活動組與非活動組之間存在較小的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這三種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能與疾病活動性或藥物治療關聯(lián)較小。 本項研究顯示,自身免疫病患者或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時,原本在健康人群中穩(wěn)定表達的基因可能會上調或下調,從而干擾相對定量的結果。因此,在自身免疫病研究中選擇內參基因時,需要進行篩選;同時選用初治和經(jīng)治患者為研究對象有助于確定可靠的內參基因。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