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上生,曾家榮,楊 琪
(1.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廣州 510640;2.東莞瑞柯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東莞 523650)
電動自行車大多采用純電動驅動,注重動力性能,卻忽視了健康騎行的理念,并且存在諸多安全隱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有關規(guī)定的出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種更為人性化的出行工具——助力自行車。助力自行車按驅動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輪轂驅動與中置驅動,輪轂驅動通常采用外轉子電機,轉速較低,可以直接輸出較高扭矩,但是傳動效率較低,并且不方便維修[1]。而中置驅動則搭載高速內轉子電機,通過減速器減速,不僅能輸出較高扭矩,而且具有較高的傳動效率。
目前,有關助力自行車中置驅動的研究,國內已有部分學者取得了實質性成果。陳智清[2]采用行星齒輪減速器設計出了一種同軸中置驅動裝置,該中置驅動裝置動力性能突出,但穩(wěn)定性較差。陳舒姝[3]采用鏈輪減速器設計出了一種摩擦式中置驅動裝置,該中置驅動裝置結構緊湊,方便安裝,但整體結構較為復雜。本文結合諧波減速器、磁彈性力矩傳感器的功能特點研究提出一種新型中置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具有較好的傳動性能,能實現更加舒適的助力騎行。
助力自行車主要由助力裝置、控制器、蓄電池、顯示器以及車架所構成,其中助力裝置集成電機、傳感器與減速器,為騎行提供輔助動力。傳統(tǒng)助力自行車中置電機大多采用標準齒輪減速器,雖然能滿足驅動性能要求,但是存在結構復雜、穩(wěn)定性較差、易磨損等問題。而采用諧波減速器,則具有單級傳動比大、結構緊湊、質量輕、傳動平穩(wěn)等優(yōu)勢[4],能夠實現更好的驅動性能。
當騎行者踩動腳踏板時,與中軸連接的磁彈性力矩傳感器采集到動作信號,并反饋給控制器??刂破魍ㄟ^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控制電機的輸入電流大小,電機啟動之后通過諧波減速器減速,輸出一定比例力矩。此外,中軸連接離合器,實現單向傳動,能有效避免人力騎行時的電磁阻力。騎行過程中,控制器如果檢測到超速信號則會自動斷電,直到車速降到設定值時再次啟動。車速、電量、里程等數據通過控制器傳輸至顯示器,騎行者可通過實時數據了解騎行狀態(tài),制定合理的騎行方案。新型中置驅動裝置傳動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新型中置驅動裝置傳動原理圖
助力自行車騎行時,驅動裝置需要克服外界阻力作用,為了輸出足夠的動力以適應不同的場景,需要建立不同工況下的力學模型,計算出所需電機性能參數。應用空氣動力學與摩擦學理論[5-6]分析可知,助力自行車勻速行駛時受到摩擦阻力Ff,空氣阻力Fμ以及坡道阻力Fθ的作用,受力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受力情況示意圖
助力自行車騎行時,與其接觸的空氣沿表面流動,形成沿表面的壓應力Pbx及切應力τ,從而對助力自行車產生壓差阻力Fp與摩擦阻力Fτ,二者構成空氣阻力Fμ。以指向作用面方向為壓差阻力正向,其大小為表面靜壓力P與大氣壓力P∞之差。助力自行車表面積為S,空氣動力粘度為μ,則有[7]:
所受摩擦阻力Ff=fGcosθ,所受坡道阻力Fθ=Gsinθ,則總阻力F為:
上述分析中所使用的參數借鑒以往研究成果,并結合助力自行車技術標準[8]選取,具體數值如表1所示。
表1 助力自行車力學模型參數
依據上述助力自行車動力學模型,進一步分析助力自行車性能要求。選取26 英寸輪胎,并參考國家標準[9],取鏈傳動減速比i1=0.5 ,諧波傳動減速比i2=30 ,鏈傳動效率η1=0.95,諧波傳動效率η2=0.85。則電機的額定功率P與額定轉速n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結合公式(6)~(9)與表1 參數得,當θ=0 時,即在水平路面上,以v=25 km/h 勻速行駛時,電機所需性能:P=56.6 W,n=3 000 r/min。由于國標規(guī)定道路坡度一般不大于8%[10],因此假設在8%的斜坡上以v=10 km/h 勻速騎行,此時電機所需性能為:P=148.8 W,n=1 200 r/min。通過比較上述兩種特殊工況下的性能參數,選取電機額定轉速額定功率P=200 W,n=3 000 r/min。
為更好匹配電機驅動力,助力裝置通常采用減速器減速。本文結合助力自行車驅動性能要求,研究應用諧波減速器減速的助力驅動裝置,以下重點就材料選擇與齒形設計對專用減速器展開研究。
傳統(tǒng)諧波減速器主要由波發(fā)生器、剛輪與柔輪所構成,具有傳動比大,傳動精度高等特點,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與工業(yè)自動化領域。為減小騎行阻力,應用于助力自行車的專用諧波減速器,對抗疲勞、輕量化要求更高,并能滿足驅動性能要求。采用工程塑料代替?zhèn)鹘y(tǒng)諧波減速器所使用的金屬材料,參考機械設計手冊選取了幾種力學性能較好的工程塑料,其性能參數如表2所示。綜合考慮材料的使用性能與經濟性,選用PA1010-30%GF 作為波發(fā)生器和剛輪材料。而柔輪承受周期性交變載荷作用,容易發(fā)生疲勞失效,工程塑料很難滿足其使用性能,因此依舊采用傳統(tǒng)諧波減速器使用的40CrNiMoA。
表2 材料性能參數對比
表3 雙圓弧齒形參數
諧波減速器的傳動性能不僅取決于各部件的材料性能,柔輪與剛輪的齒形同樣也對其產生重要影響。諧波傳動常用齒形包括漸開線齒形與雙圓弧齒形,漸開線齒形結構簡單,易于加工,但是傳動精度較低,承載能力較差。相比漸開線齒形,雙圓弧齒形則具有更高的傳動精度,更好的承載性能。應用諧波傳動理論,并結合助力自行車驅動性能,研究適用于專用諧波減速器的雙圓弧齒形,所設計的雙圓弧齒形具體參數如表3所示。
雙圓弧齒形單側齒廓由齒頂凸圓弧與齒根凹圓弧,以及兩段圓弧曲線的公切線所構成。取分度圓在剛輪縱截面上的投影線為X軸,齒廓的對稱中心線為Y軸,兩坐標軸的交點為原點建立直角坐標系[11],依據表4齒形參數繪制柔輪與剛輪的齒形圖,如圖3所示。
圖3 柔輪與剛輪齒形
為了提高助力自行車續(xù)航能力,所設計的助力裝置應具有較高傳動效率,因此需要對諧波減速器的傳動效率進行分析。諧波減速器的傳動效率包括柔輪與剛輪的嚙合效率、波發(fā)生器的傳動效率以及滾動軸承的傳動效率[12],由于滾動軸承的效率一般較高,這里不作討論。
本研究中,柔輪齒數Z1=60,剛輪齒數Z2=62,變形量Δx=0.68,摩擦因數f=0.1,齒形角α=12°,嚙合效率ηe計算如下:
本研究中,柔性軸承參數:D=39 mm,d=30.3 mm,B=6.68 mm,dg=2.93 mm,t0=1.42 mm,滾動摩擦因數ν=0.015。柔輪參數:分度圓半徑rm=21 mm,壁厚δ=0.42 mm,長度l=26.5 mm,變形量ω0=0.63,彈性模量E=2.1×105MPa,徑向載荷Pr1。其他參數:輸入扭矩T=1.75 N·m,數Cr1=6.5,ζ=2.15。波發(fā)生器效率計算如下:
彈性變形力作用下的效率:
嚙合力作用下的效率:
計算得:ηg1=0.98,ηg2=0.96。因此諧波減速器總體效率η=ηeηg1ηg2=0.85。
中置驅動裝置主要由電機、諧波減速器、離合器、力矩傳感器與中軸以及外殼所構成,驅動裝置傳動原理如圖4 所示。電機作為動力裝置,其輸出軸與諧波減速器的凸輪連接,凸輪通過柔性軸承驅使剛輪與柔輪嚙合傳動,其中柔輪固定于電機外殼。剛輪通過剛性軸承將動力傳輸至離合器,離合器連接中軸帶動鏈輪旋轉,與人力共同驅動助力自行車行駛。
圖4 驅動裝置傳動簡圖
前面章節(jié)研究了電機與諧波減速器性能與結構,驅動裝置中軸與外殼可根據電機與諧波減速器的結構形狀進行設計。磁彈性力矩傳感器不僅測量精度高,穩(wěn)定性好,而且信號響應快,選用測量精度高、穩(wěn)定性好、信號響應快的磁彈性力矩傳感器測量采集騎行動作信號,能更好地保證助力自行車騎行穩(wěn)定性[13]。同時,為了避免驅動裝置在斷電情況下對人力騎行產生干擾,延長諧波減速器使用壽命,中置電機集成了棘輪式超越離合器。中置驅動裝置整體結構如圖5所示。
圖5 中置驅動裝置整體結構
本文研究了一種新型助力自行車驅動裝置,將諧波減速器與電機集成為一體,通過力矩傳感器控制電機的輸出,實現人力與電力的協(xié)同驅動。分析了不同工況下騎行的運動學特性,研究助力自行車驅動性能要求,并選取合適的電機性能參數,最后結合助力自行車的使用特性設計了專用諧波減速器,并計算出諧波減速器傳動效率。由以上研究分析可知,所設計的中置驅動裝置具有結構緊湊、方便安裝維護、傳動效率高的特點,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助力自行車的續(xù)航能力,而且為騎行提供強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