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育要以人的發(fā)展為目標,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教育部2012)。在傳統教學中,學生所學知識主要來自教材,教師嚴格按照教材和教師用書備課、設計教學活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對《課程標準》的深入學習,教師對如何使用教材開展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同時認識到:需要整體設計教學目標。
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以日常生活情景為主題編排教學內容,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并理解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合適的語言進行交際。但這套教材中相同主題的教學內容分散在不同年級的教材中,且各板塊之間的關聯內容需要教師整合,因此,教學連貫性要依賴教師?;谶@一情況,如何才能實現同一主題各單元、各板塊教學的緊密銜接,實現教學的整體推進,成為小學英語教師的一個研究課題。
情境是語言發(fā)生的環(huán)境,即常說的語境。脫離語境的語言學習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程曉堂2018)。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探索中教師發(fā)現,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為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以話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會、理解并體驗語言運用是有效的教學途徑。正如布魯姆(Bloom)所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的語言材料?!?/p>
英語是一種語言,而非一般的知識。脫離了一定的情境,語言就難以得到恰當的表述,難以發(fā)揮其進行交際活動的本質作用。情境教學之所以受到師生的普遍歡迎,是因為它能創(chuàng)造接近生活的語言情境?,F實的語言環(huán)境是學好語言的關鍵。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受到情境的感染,并愿意主動交際(朱浦2014)。
主題是一種思想,是一個知識體系,是文本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核心概念;它是文本寫作意圖,是指作者通過文章表達的思想。而話題是文本內容,通??梢栽谖谋局兄苯荧@取。例如,江蘇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各年級都有8 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單元主題,而教師在單元統整教學設計時會考慮重組各板塊的內容,以及每個組合安排怎樣的話題實現課時之間的緊密銜接和單元教學的整體提升。教師要以話題引領帶動課堂教學,圍繞主題情景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讓整堂課沉浸在完整的故事中,讓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中學習語言,訓練語言,操練語言。
教育家盧梭在著作《愛彌兒》中指出:“教育要適應自然?!边@里的自然指的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內在秩序和結構。依照自然法則進行的教育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從而“以學定教”。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及知識儲備決定他們將面臨怎樣的學習活動。
小學英語教師備課應基于《課程標準》、學情及教材,一個單元的幾個課時之間應該有一致性、延續(xù)性和關聯性。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在全面分析學情的基礎上,通過話題引領、情境帶動,展開單元統整教學,促使教學高質、高效。
下面以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下)Unit 7 Chinese New Year 為例,說明如何引導學生在主題情境下進行單元統整的學習活動。
1.學情
學生經過將近五年的英語學習,已經初步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絕大多數學生掌握并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詞匯與一些重要的、常見的語法和時態(tài),初步具備了聽、說、讀、寫技能,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個別中國傳統節(jié)日和西方節(jié)日的詞匯,如New Year、Christmas 等。同時,也學習與掌握了與節(jié)日相關的知識,如時間、活動與習俗等,能聽懂和使用句型When’s...?What do you usually do...?問答節(jié)日所在的時間和活動等,這些已有知識儲備都為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學生的成長背景不同、學習水平差異較大,在實際生活場景中運用英語的能力有待提高。
2.單元教學目標
本單元以“中國節(jié)日”為主題,要求學生能從我國傳統節(jié)日延伸到西方節(jié)日,學習與掌握一些重要節(jié)日的英文名稱(節(jié)日單詞首字母要大寫)。本單元是選學內容,如何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如何提升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如何培養(yǎng)其英語學習興趣和跨文化意識等都是教師需要關注與思考的。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要能聽懂、會說、會讀以 下 單 詞: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January、February、May、June、September、October 等;能用“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People eat dumplings at this festival.”等句型描述不同節(jié)日的常見活動和慶祝方式;了解中西方不同的節(jié)日文化,提升跨文化意識;掌握字母組合th 在單詞中的讀音/θ/。
1.單元教學設計思路
第一課時以話題“A bite of festival(舌尖上的節(jié)日)”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閱讀語篇,了解語篇中描述的我國傳統節(jié)日,學習、操練與運用Spring Festive、Mid-Autum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rice cake、dumpling 等詞匯;運用所學句型描述人們在不同節(jié)日的常見活動和慶祝方式。
第二課時:以話題“Festivals in a year(一年中的節(jié)日)”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完成Grammar time和Fun time 組合板塊的學習,運用...is in.../We see.../We...等核心句型描述節(jié)日信息,并進一步豐富語言,能通過季節(jié)和天氣的介紹進一步感受相關節(jié)日的特征,初步體會節(jié)日的特點。此外,通過拓展Easter、Thanksgiving Day、Christmas 等西方節(jié)日,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和感受西方節(jié)日文化。
第三課時:以話題“Special days(特別的日子)”創(chuàng)設情境,完成Sound time、Culture Time 和Cartoon time 組合板塊的學習,通過邁克(Mike)、波比(Bobby)和緹娜(Tina)討論自己心目中的特殊節(jié)日,幫助學生熟練操練和運用本單元的核心詞匯和句型...is in...,學習動詞短語happy as can be、dress up、knock on people’s doors、shout“trick or treat”for sweets 等,使其進一步了解萬圣節(jié)和母親節(jié)的相關信息。此外,通過故事閱讀,使學生能夠自然大方地表演Cartoon Time,熟練掌握字母組合th在單詞中的讀音/θ/。
第四課時:以話題“A story of time(光陰的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完成單元最后一個板塊Check out time 的學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運用本單元的核心詞匯和核心句型。課中再次復習鞏固節(jié)日的時間、食物和風俗習慣等,并以此為契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最后學生能熟練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介紹我國傳統節(jié)日,并能通過書面形式表達自己喜愛的節(jié)日。單元課時及話題見下表:
課時 話題 教學板塊Period 1 A bite of festival Story time Period 2 Festivals in a year Fun Time,Grammar Time Period 3 Special days Sound Time,Culture Time and Cartoon Time Period 4 A story of time Check out Time
2.整體設計的課例
本單元共7 個板塊,通過4 個話題將Chinese festivals 這個主題下的7 個板塊進行了有效組合,每個話題使每個課時教學設計主線明晰、銜接緊密,教學效果明顯。下面以本單元第三課時為例,說明如何在單元統整中實現板塊重組后的話題教學設計:
本單元主題是談論我國的節(jié)日,本課時3 個板塊組合目標是在了解我國傳統節(jié)日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跨文化知識,了解英語國家有關節(jié)日的文化背景,發(fā)展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拓展其國際視野。
美國語言學家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在著作《語言》中指出:“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蔽幕犯袷菍χ型馕幕睦斫夂驼J知。Culture time 板塊介紹了西方國家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Halloween,而Cartoon time 板塊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另一個重要節(jié)日——Mother’s Day(見下圖)。
單元第三課時教材板塊內容
如果只局限于知識的了解,勢必導致學生以中國文化的思維學習,或者過于枯燥。因此,教師在第一、二課時的基礎上,確保學生已有較清晰的概念,于是將給本課時的話題確定為Special days。生活中有很多特別的日子,比如,邁克的生日是他的特殊日(完成板塊Sound time),波比最喜歡的特別日是Halloween(完成板塊Culture time),而回到家里的波比又與姐姐緹娜在為即將到來的特別日Mother’s day 作準備(完成板塊Cartoon time),看似毫不相干的三個板塊,因為有了這個話題而被有機串聯起來,既具有趣味性,又充滿生機,大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整堂課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緊密,在情境中帶動語言運用,最后的教學總結為:“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生活中有無數個特別的日子。請珍惜每一天,快樂地度過每一天?!?/p>
在基于主題情境的單元統整教學中,教師應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深入研讀教材,挖掘各板塊之間的聯系,以單元主題為核心,從單元統整教學角度提煉出分課時的主題,并從單元話題的整體角度確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和設計教學活動。在此基礎上開展有序教學,帶領學生學習、掌握并內化語言知識與技能,優(yōu)化其學習過程,在培養(yǎng)其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其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單元統整教學應強調整體性,既要關注單元知識內容的整體性,又要關注教學設計的整體性,同時應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各要素融入單元教學設計之中。單元統整教學應基于《課程標準》,不隨意拔高,也不任意加快進度,應以目標為導向,通過創(chuàng)設語境,帶動語言運用,突出語用功能,構建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