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卓群 馮瑩 錢波
維生素D屬于脂溶性的類固醇衍生物,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之一。近年的相關研究表明[1],維生素D不僅是維生素,也是皮膚分泌的一種激素。維生素D對骨礦化是必不可少的,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維生素D的作用更為廣泛;除調節(jié)體內鈣磷代謝和維持血鈣外,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2],25- 羥基維生素D[25(OH)D]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增生、誘導細胞分化、促進細胞凋亡等方式來發(fā)揮抗腫瘤作用。另外,維生素D缺乏被發(fā)現(xiàn)與死亡率和多種疾病有關,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臟疾病[3]。目前我國關于老年人群25(OH)D水平及其與心血管疾病、血脂、全因死亡率等的研究較少。本文將通過分析老年體檢人群的25(OH)D水平,來了解老年人25(OH)D缺乏情況,及其與高血壓病、糖尿病、血脂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在上海市華東療養(yǎng)院2015—2016年體檢人群中,隨機抽取2 530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 619人,女911人,年齡21~87歲。排除妊娠和哺乳期婦女,以及患有嚴重或終末期慢性腎臟病(4~5期)的人群。研究對象的資料均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體檢人員完成并填寫。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疾病史(高血壓病、糖尿病)、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等。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25(OH)D等。
1.2 研究方法 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的診斷標準定義高血壓[4]。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5]診斷糖尿病。利用BECKMAN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空腹血糖、TG、TC、LDL-C、HDL-C;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25(OH)D,<30 nmol/L為維生素D缺乏,30~49.9 nmol/L為維生素D不足[6]。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描述和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偏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和IQR范圍表示,偏態(tài)分布變量經對數(shù)轉換后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方差分析用于檢驗兩組以上數(shù)據間的相互作用。25(OH)D與其他指標的相關性采用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入選者的一般臨床資料 共入選2 530人,平均年齡(50.55±11.64)歲,25(OH)D水平均值(49.57±16.40)nmol/L。其中年齡<60歲者1 935人,男性1 184 人(61.19% ),25 (OH)D 水 平 均 值(48.94 ±15.99)nmol/L;年齡≥60歲者595人,男性435 人(73.11%),25(OH)D水平均值(51.63±17.54)nmol/L,P<0.05。入選者25(OH)D現(xiàn)況,見表1。
2.2 60 歲以上入選者的臨床特征及生化參數(shù)根據25(OH)D是否缺乏、不足、正常,將60歲以上入選者分成3組,見表2。男性比例、高血壓病、糖尿病患病率、HbA1c在3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隨著25(OH)D水平由充足、不足到缺乏,空腹血糖、TG、TC、LDL-C水平逐漸升高,HDL-C水平則逐漸降低,其中空腹血糖、LDL-C、HDL-C水平在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G、TC在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季度之間25(OH)D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入選者25(OH)D現(xiàn)況[(±s),n(%)]
表1 入選者25(OH)D現(xiàn)況[(±s),n(%)]
年齡分組/歲 人數(shù) 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D不足 維生素D正常 25(OH)D 21~39 497 22(4.43) 282(56.74) 193(38.83) 48.92±15.68 40~59 1 438 88(6.12) 786(54.66) 564(39.22) 48.95±16.10 60~87 595 32(5.38) 294(49.41) 269(45.21) 51.63±17.54統(tǒng)計量 2.08 6.77 7.02 6.14 P 0.354 0.034 0.03 0.002
表2 60歲以上入選者的臨床特征及生化參數(shù)[(±s),n(%),M(QR)]
表2 60歲以上入選者的臨床特征及生化參數(shù)[(±s),n(%),M(QR)]
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8(12.31) 43(66.15) 14(21.54)13(5.08) 128(50.00) 115(44.92)2(1.67) 48(40.00) 70(58.33)9(5.84) 75(48.70) 70(45.46)
2.3 以25(OH)D水平為自變量的Logistic回歸分析分別以TG、TC為因變量,25(OH)D水平為主要自變量,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見表3。
表3 以25(OH)D水平為自變量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維生素D家族成員中最重要的是維生素D2(VitD2)和維生素D3(VitD3),兩者的代謝和生理活性類似。自身合成和食物來源的VitD3和VitD2經血液循環(huán)進入肝臟,在25- 羥化酶作用下轉化為25- 羥基維生素D3[25(OH)D3]和25- 羥基維生素D2[25(OH)D2],兩者總稱為25(OH)D[7]。25(OH)D是維生素D在血液中的主要運輸形式,其血清濃度高,半衰期長,是評價體內維生素D營養(yǎng)狀況最為可靠的指標[8]。25(OH)D主要在腎臟經1α-羥化酶作用下轉化為有生理活性的1,25- 二羥基維生素D[1,25(OH)2D]。其中,以1,25(OH)2D3活性最高,是維生素D主要的活性形式[7]。維生素D主要通過與其受體(vitamin D receptor,VDR)結合而發(fā)揮生物學功能。
本次研究共入選2 530人,其中年齡<60歲者1 935人,25(OH)D水平均值(48.94±15.99) nmol/L;年齡≥60歲者595人,25(OH)D水平均值(51.63±17.54)nmol/L,年齡≥60歲者25 (OH)D水平較年齡<60歲者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分組分析顯示:青年組(21~39歲)、中年組(40~59歲)、老年組(60~87歲)25(OH)D缺乏率分別是4.43%、6.12%、5.38%,不足率分別是56.74%、54.66%、49.41%,充足率分別是38.83%、39.22%、45.21%;不同組別缺乏率比較,中年組略高于青年組和老年組(P>0.05),不足率比較中,青年組和中年組明顯高于老年組(P<0.05),而充足率比較中,老年組明顯高于青年組和中年組(P<0.05)。該項結論同國內其他地方研究相似[9]。
一年4個季度之間25(OH)D水平存在顯著差異:1、2、4季度25(OH)D缺乏率顯著高于3季度,其中1季度又明顯高于2、4季度;25(OH)D不足率也是 如 此;25(OH)D充 足 率 方 面,2、3、4 季 度 顯 著高于1季度。這與季節(jié)變化引起的光照時間改變密切相關,自身合成的25(OH)D水平受光照時間的影響。
維生素D在血脂代謝中起重要的作用,Zemel等[10]報道,在人脂肪細胞加入維生素D可以增加脂肪細胞內鈣離子水平,從而增加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并且抑制脂解,提示維生素D可以促進脂肪細胞的儲脂作用。本研究表3顯示25(OH)D缺乏及不足均與TG的升高呈負相關 (不足:風險比1.22,95%CI:1.04~1.42,P=0.014;缺乏:風險比1.36,95%CI:1.10~1.69,P=0.005)。25(OH)D不足與血清TC 的升高也呈負相關 (風險比:1.22,95%CI:1.03~1.45,P=0.025)。國內徐鳳霞等人[11]研究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與TC呈負相關,與HDL-C呈正相關,而其他血脂指標無明顯差異。鄒小方等人[12]研究結果顯示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25 (OH)D 與TG、TC、LDL-C、血脂異常呈負相關,與HDL-C正相關。而García-Bailo等[13]對加拿大16~79歲人群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25(OH)D水平與TC、TG、HDL-C、LDL-C均呈負相關。丹麥的一項長期研究[14]表明:基線維生素D水平每升高10 nmol/L,高膽固醇血癥的發(fā)生率0.94(P=0.01)。上述關于維生素D與血脂異常關系的研究結果并不完全一致,這可能與種族、樣本量、性別、疾病發(fā)生的不同階段有關。
有研究提示維生素D與2型糖尿病密切相關。維生素D對胰島具有保護作用,并且是維持正常的胰島素分泌和糖耐量所必需的物質[15]。廣東省的一項研究[16]顯示:血清25(OH)D在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表達水平較低,對血糖、血脂水平均有影響。本研究中糖尿病患病率、HbA1c、空腹血糖在3組間無明顯差異??紤]出現(xiàn)上述差異的原因可能:一是本研究是在老年人群中進行的,二是樣本量的問題,本研究中老年人維生素D缺乏僅32例,維生素D正常有269例,因此可能出現(xiàn)差異不顯著的結論。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人群25(OH)D充足率明顯高于青年組和中年組,25 (OH)D不足率明顯低于青年組和中年組。老年人群1季度25(OH)D缺乏率和不足率最高,3季度25(OH)D充足率最高。且老年人群25(OH)D水平與脂代謝十分密切,老年人25(OH)D缺乏更容易發(fā)生高三酰甘油血癥、高膽固醇血癥等血脂代謝紊亂。臨床上應重視對老年人進行血25(OH)D監(jiān)測,必要時盡早給予補充,以達到預防血脂代謝紊亂、心血管等疾病的出現(xiàn)。由于本研究樣本量有限,今后需要加大樣本量并深入研究老年人群25(OH)D水平與血脂、心血管疾病、全因死亡率等的關系,為老年人的科學健康生活方式及營養(yǎng)支持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