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芯如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著名的田園詩人。他躬耕于田園,寄情于詩歌,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田園詩歌流派。其詩作以嶄新的思想內(nèi)容,自然純樸的風格,卓立于詩壇,并對后世的田園詩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本文主要從陶淵明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三個方面,對陶淵明的田園詩進行解讀。
陶淵明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他穿越田園,或棹孤舟,或命巾車,指話桑麻,躬耕西疇。他在詩歌領(lǐng)域的主要貢獻就是山水田園詩,他的田園詩以清新質(zhì)樸的筆調(diào)描繪了一幅幅寧靜美麗的田園圖畫,留下了圣潔、飄逸、浪漫、悠游的詩人形象,其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和所蘊含的藝術(shù)特色值得后世讀者細細品讀。
一、陶淵明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陶淵明田園詩的產(chǎn)生,離不開當時的社會文化土壤。東晉末年玄風扇熾,好清談、尚自然、崇虛無的風氣極盛。在思想和文學領(lǐng)域,多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老莊學說標榜。不少文人感于政治黑暗、理想難伸,對現(xiàn)實多有不滿,索性歸隱田園,遠離政理,正可謂“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之一),他們寄希望于田野耕耘、自然天地之中尋找人生的意義。他們選擇拋棄官場,任運自然,“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歸去來兮辭》),在欣欣向榮的田畝、丘壑、南風、朝露之中發(fā)現(xiàn)精神的自由和生命的真義,最終發(fā)現(xiàn)“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
陶淵明正是受這種思想風尚和生活方式影響的文人之一,其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和個人氣質(zhì)也極大地滋養(yǎng)了他的田園詩創(chuàng)作。陶淵明的曾祖、外祖都曾為晉代名士,后來家境逐漸沒落,他二十歲時迫于家計開始四處游宦,入幕府,做參軍,任彭澤令,游歷頗廣,同時也逐漸對官場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陶淵明本性愛閑靜,有猛志,不同于一般流俗,在幾番心為形役的官場生活之后,他更加堅定了喜愛山水、寄情自然、回歸田園的志向?!吧贌o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之一)是他回歸初心的表白,“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是他渴慕自由的寫照。歸園田居之后,他躬身稼穡,除草獲稻,采菊話麻,與村老牧童為伴,過著粗衣淡食的生活,這些扎根田園的生活和情感體驗成為他田園詩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的源泉。
二、陶淵明田園詩的思想
(一)關(guān)心農(nóng)耕、熱愛勞動的農(nóng)本思想
陶淵明的部分田園詩主要展現(xiàn)的是對農(nóng)業(yè)勞動的謳歌,最明顯的一組詩是《歸園田居》?!稓w園田居》(其二)中說:“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痹娙岁P(guān)注和憂心的是作物的成長、節(jié)氣的變化、農(nóng)作的收成,他的詩句不僅描繪了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也道出了辛苦勞作的農(nóng)人最真實的心理和生活。又如《歸田園居》的第三首:“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彼毮伒孛鑼懥俗约恨r(nóng)田勞動生活的體驗,洋溢著自己心情的愉快。詩中的人物形象、勞動場景、田間風貌以及詩人情愫等躍然紙上,充分展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的熱愛。
(二)同情底層農(nóng)民的憫農(nóng)思想
陶淵明的許多田園詩,深刻而細致地表現(xiàn)了農(nóng)作的艱辛、農(nóng)民生活的貧困窘迫。如《雜詩其八》中說:“代耕本非望,所業(yè)在田桑。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豈期過滿腹,但愿飽粳糧?!贝嗽娸^為詳細地描繪了詩人躬耕不輟的過程,雖努力但仍面臨饑寒交迫的境地,只能靠糟糠勉強度日,不難從中讀出詩人對農(nóng)民因天災而屢受饑寒境遇的同情。
(三)熱愛自然、渴望歸隱的思想
對農(nóng)村優(yōu)美風光、恬靜氛圍的表現(xiàn)是陶淵明田園詩最為人所稱道的地方之一。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開頭幾句追憶往事,不勝懊悔,把官場比喻為塵網(wǎng),自己在其中就像羈鳥和池魚一樣得不到自由,總想著歸隱。接著便含情脈脈地白描屬于自己的田園新生活,“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田畝、草屋、花木等平常的事物在他的筆下顯得情趣十足、別有意蘊?!皶釙徇h人村,依依墟里煙”兩句自然地描繪出田園的優(yōu)美和寧靜,“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則又變換手法,以聲襯靜,給寧靜的田園增加了幾分活力和流動。陶淵明擅長以白描的手法為世人展現(xiàn)出幽靜的田園風光,如同創(chuàng)作了一幅幅農(nóng)家田園的水墨畫,他的田園詩總能展現(xiàn)官場社會之外的平和自然之美,表達在閑適恬靜的生活中獲得心靈的平靜,真實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三、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shù)特色
(一)自然清新的詩風
陶淵明寫田園詩不追求辭藻的華麗、思想的超脫和境界的玄空,他特立獨行,與當時詩壇上流行的晦澀難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詩”風格迥然不同。他的詩筆總是即景賦詩,記事成文,隨意點染,看似平淡如水,卻有無盡的神韻,正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題張司業(yè)詩》)。如《歸園田居》其四說:“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边@首詩也是一首平鋪直敘之作,詩人乘興野游,攜親訪友,重溫舊日時光,可惜只剩下“井灶”“桑竹”的衰敗之景,聽到的是故友已逝的消息,不由生出人生無常、終歸空無的頓悟。全詩用筆平淡自然,但背后的情感卻飽滿深沉,于平淡中見深情,“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蘇軾《與蘇轍書》)。
(二)質(zhì)樸精巧的用詞
有詩論說,“凡作清淡古詩,須有沉至之語,樸實之理,以為文骨,乃可不朽”(施補華《峴傭說詩》)。陶淵明的田園詩,語言質(zhì)樸自然,多用白描和直抒手法,他筆下的農(nóng)作勞動、家庭生活、田野風光看似簡潔平白,但是饒有趣味,回味深遠。如他的《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nóng)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蔽萃馇屣L如水,天高云淡,詩人舉目四望,與農(nóng)友小聚,心中的喜悅在紙上傾斜。讓人遐想,似乎詩人也如一支遺世的獨蓮,一身正氣地尋覓自己的清水池塘。普普通通的鄉(xiāng)間生活,在他的筆下也能如此富有詩意,古樸無華,意蘊無窮。
(三)情景事理的巧妙交融
陶淵明的詩是情、景、理的統(tǒng)一,既富有意境,又有情趣、理趣。詩人常將自己的感情和人生理想融化在各種景物中,在形神統(tǒng)一的前提下,以寫意為主,使物象達到人格化的境界,富含深厚的理趣。如蘇東坡所說的“初視如散緩,熟視之有奇趣?!保ā独潺S夜話》)將情、景、理融為一體,不僅是以景悅?cè)恕⒁郧楦腥?,還以理警人,給讀者以豐富深刻的審美感受。陶淵明不事雕琢,只是將他田園生活的所見和心中的感受傾注于筆端,比如田野的新苗、涓涓的山泉、村口的牧童、深巷的狗吠、親友間的閑話家常、娛情養(yǎng)志的素琴、自由自在的飛鳥、歷久彌堅的古松等,都是他詩中的意象,既是尋常的生活場景又或是自然之景,也是與詩人理想、志趣相聯(lián)之相,蘊含生命的思考和詩人的趣味。
《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痹娙耸治找槐L鋤,輕翻褐土,在大地之中尋找自己的驚世詩文。這首詩富含哲理,詩人從自然美景中體悟到人生的意義。開頭的議論是說,只要心境純凈平和就無謂外物的喧擾,就能自創(chuàng)一重天地自由境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籬邊采菊悠然自得,偶然一瞥南山在遠處相伴,似乎個人精神世界與自然風景已經(jīng)渾然無間,天人合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俚語發(fā)人深思,越名教而任自然,在自然田園之中獲得的頓悟與力量又何須煩言呢?陶淵明的詩中景與心相感,情與理相融,他對人生的追求﹑對自然的熱愛、特立獨行的氣質(zhì)、傲物自持的情懷,都完美地融為一體。
陶淵明的田園詩,其特點被后人概括為“平淡醇美”。我們在他的詩歌中很少能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張的手法和華麗的辭藻,甚至連形容詞他都很少用,一切平平淡淡地如實呈現(xiàn),讀來清新雋永,韻味無窮。這種平淡的詩境尤為后人所稱贊。
陶淵明將自然風光和田園生活為題材帶入詩歌領(lǐng)域,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田園詩派,被譽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陶淵明擁有廣闊的胸襟,博大的志向,但更以屬于田園的自由、恬淡與從容而令人傾慕。“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詩人將自己的抱負傾注于詩,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讀陶淵明的詩,也是一次心靈上的“復得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