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娟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是20世紀英國的偉大小說家,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學作品。勞倫斯的創(chuàng)作風格獨特,切入角度新穎,對人內(nèi)心世界的探究十分深入,對于社會現(xiàn)實的描繪引人深思,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然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诖?,本文將從異域想象風格、現(xiàn)實主義文學、自然生態(tài)三個角度出發(fā),分析勞倫斯的創(chuàng)作主題,以幫助讀者更深入地了解勞倫斯的文學作品。
一、異域想象風格主題
時代造就特色,時代改變環(huán)境,時代影響人生。勞倫斯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造就了英雄,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人們通過努力和辛勤付出,最終過上自己所希望的生活。對于勞倫斯來說,其作品都是以這個時代為特色進行耐心細致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還要盡量照顧到對當局社會的影響和作用。除此之外,勞倫斯還堅信每一塊大陸都有自己的“地之靈”,而歐洲大陸的“地之靈”正在漸漸衰落,于是他選擇出走,去尋找能夠拯救人類的力量。在此過程中不斷地感受到異域文明,導致了勞倫斯異域想象的不斷深入。
勞倫斯在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從自身出發(fā),不斷完善自己塑造的異國形象。如小說《羽蛇》中的主人公凱特在墨西哥受到異域文明的沖擊,動搖了其想要回到家鄉(xiāng)的想法;《迷途的少女》中的主人公愛爾維娜因為接觸到了來自意大利的西西歐,進而來到了異國意大利;《虹》中的主人公厄秀拉由于聽別人提起了意大利,從而了解了意大利的風土人情,進而對意大利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向往。從這三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勞倫斯筆下的主人公無一不是他本人人生經(jīng)歷的投射,并且這三部作品的情節(jié)發(fā)展極為相似。首先,這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對于歐洲的現(xiàn)狀感到失望,并逃離到別的國家,也就是所謂“異域”;其次,在“異域”,主人公會碰到一個對其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人,進而被當?shù)氐漠愑蛭幕钌钗?最后,作品中的主人公在“異域”感受到了新生、安寧和平靜,不再愿意回到歐洲。在勞倫斯的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十分相似。從工業(yè)文明發(fā)展迅速的歐洲大陸逃出來的人壓抑、沮喪,而在異域生活的人們平靜且快樂地生活著,對于原始快樂的追求野性而真誠。來到這里的歐洲人也為此感到震撼,并慢慢融入這里,變得快樂而平靜。
二、現(xiàn)實主義文學主題
對于任何一部文學作品而言,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詳盡的描寫,而對于作品的意義和創(chuàng)作初衷更是作家需要表達的內(nèi)容。勞倫斯的作品也是如此,通過突出的人物形象描寫來進行有效地烘托整個作品的主題。而勞倫斯的成長和學習,則是影響其一生的重要財富,正是他的性格,影響和造就了他的一生。勞倫斯出生在一個礦工家庭,他的父親和小鎮(zhèn)上的其他男人一樣都是地下煤礦挖煤工作者。貧困和苦難一直伴隨著像勞倫斯家這樣的工人家庭,雖然在煤礦工作時常會發(fā)生礦難,但身處貧困境遇的父親和礦工朋友卻依然樂觀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勞倫斯。勞倫斯的童年是在貧窮和苦難中度過的,童年經(jīng)歷對其一生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也促使其對工人階級產(chǎn)生深厚的情感。
同時,勞倫斯的一生受其母親影響巨大,在他的作品里對母親的描述是濃墨重彩的。勞倫斯的母親是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出身的女性,她與勞倫斯父親的婚姻在短暫的激情過后,一直處于對立面,常常因為貧困而發(fā)生矛盾。主人公在整個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受到多種挫折,同時也受到了多種誘惑,而在面對誘惑的過程中,對于他而言,他感到了生活的無助,慢慢開始對母親產(chǎn)生嚴重的依賴,這種依賴甚至變得越來越強烈,超出了母愛的情懷。例如,在提到勞倫斯童年生活的作品《勞倫斯傳》里記錄著過圣誕節(jié)的時候,勞倫斯一家人沒有錢買圣誕樹,七個人分一只鴨子吃,更沒有錢買多余的裝飾品。他的父親會因為在酒館喝了一頓酒而受到其母親的責罵,而母親會因為用花錢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而自責不已。而在勞倫斯的另一部作品《兒子與情人》中,主人公名叫莫瑞爾,是一個挖煤的礦工,他的妻子是來自殷實家境的女性。在礦上莫瑞爾要忍受老板的剝削,不停地工作,仿佛一臺工作機器,回到家里要忍受妻子的挖苦,絲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情,毫無家庭地位可言。小說里的情節(jié)看似是一個家庭的不幸,實際上是整個社會的不幸。又如,在作品《戀愛的女人》中,對于克里奇內(nèi)心世界的描寫十分豐富,克里奇是一個老礦主,他見過許多礦工,認為礦工身上具有偉大的、崇高的、值得敬佩的精神,并且礦工被上帝賦予使命,手里掌握著“拯救世界的武器”。勞倫斯通過對老礦主內(nèi)心世界的描寫來歌頌工人階級,同時,除了對老礦主形象的刻畫,還塑造了老礦主兒子杰拉爾德偽善、剝削工人的形象,通過對杰拉爾德一系列行為的諷刺描寫,進而對整個社會進行批判。
三、自然生態(tài)主題
勞倫斯認為拯救人類文明廢墟的唯一辦法就是人性復歸,而喚醒人性的最好辦法便是回歸大自然,釋放自然本能。在勞倫斯的小說《虹》中,作者以自己家鄉(xiāng)的礦區(qū)生活與農(nóng)村生活為創(chuàng)作背景,描寫了布蘭文一家人生活在一個猶如世外桃源的沼澤農(nóng)莊中。這里安穩(wěn)、寧靜,處處彌漫著田園生活的單純,這里的人們與土地為伴,與自然和諧共存又血脈相連,他們依賴著自然,因為自然使他們的物質(zhì)生活富庶、殷實。沼澤農(nóng)莊中的人們的人性是完整的、純粹的,他們與自然天人合一、渾然一體的和諧也正是作者勞倫斯所崇尚的。
勞倫斯也在他的作品中表達出希望人們進行自我拯救的意愿,他的著名小說代表作之一《太陽》,是他1925年在意大利海邊別墅完成的,背景取材來源于意大利西西里。這部小說蘊含著深刻的自然生態(tài)意蘊,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自然、謳歌自然、傾盡一生追尋自然生態(tài)之美的精神,呼喚人性最本真的部分,體現(xiàn)了人性之美。小說《太陽》中的女主人公朱麗葉生活在大都市,在照顧孩子和與丈夫相處的過程中,她感覺自己充滿了疲憊感與無力感,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朱麗葉帶著母親和兒子遠離都市,來到了美麗的巴特萊曬太陽。盡管朱麗葉周圍的環(huán)境煥然一新,并且住進了帶有花園的大房子,但是她的心靈仍然受到了嚴重的禁錮,并沒有掙脫牢籠,對于孩子的責任感折磨著她的內(nèi)心,導致她逐漸失去自我。同時,她和丈夫莫里斯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像一個被割裂了情感與自我的人,準確來說,只是一個還在呼吸的、具有生命的物體,但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愛自己、愛別人的本能,將其形容為一只徹底枯萎的花朵也并不為過。勞倫斯通過這部小說,號召人們回歸自然,喚醒人性,將自己交付給世界。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在陽光的撫摸與照耀中,生命應該得到滋養(yǎng)與澆灌,應該逐漸被喚醒。就像小說中的孩子約翰尼一樣,在遼闊的沙灘上,在火辣辣的陽光照射下,應該像皮膚紅銅一般的勇士一樣,目光堅毅,自由奔跑,在大自然中治愈生命,重新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
在勞倫斯創(chuàng)作的中期作品當中,他采用質(zhì)樸清爽的形式,借助詩歌進行了心聲的吐露。例如《蛇》,勞倫斯通過詩人清晨汲水,在水槽邊和蛇的相遇,從而自然而然地對人和自然的關系進行了反思,這種人生而就有的本性和后天接受的社會文化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沖突。在這首詩中,蛇被作者描繪成一位“無冕之王”,一位“被放逐的國王”,實際上正是人類將它放逐,將它趕出了本屬于它的家園。詩人在用棍子打蛇之后,內(nèi)心無比后悔,這也表明了勞倫斯對人類對待自然行為的痛苦與愧疚,對征服、破壞自然界的批判。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生活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是一位自傳色彩較濃的情感型作家。勞倫斯把文學作品看成人類表達思想情感方式的最高形式,認為文學作品是人們理解現(xiàn)實的最好方法,他常常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模型不斷地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全面詮釋了一個時代的發(fā)展與影響。在勞倫斯的作品中,他所提出的異域想象風格、現(xiàn)實主義文學、自然生態(tài)等創(chuàng)作主題,對后世人們有著警醒作用,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