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敘利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歌題材廣泛、風(fēng)格多樣。白居易一生寫了很多首詩,他在詩中用了很多意象,蟬是他詩中的一個重要描寫對象,寫蟬的詩就有四十五首,而專題詠蟬詩也有六首。他賦予了“蟬”豐富的內(nèi)涵和意蘊。本文擬對此進行討論。
一、專題詠蟬詩
首先我們分析他的專題詠蟬詩,六首詩分別是:《聞新蟬贈劉二十八》《答夢得聞蟬見寄(一作新蟬酬劉夢得見寄)》《六月三日夜聞蟬》《開成二年夏聞新蟬贈夢得》,以及兩首《早蟬》。從其內(nèi)涵來看,專題詠蟬詩的意象大致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壯志未酬、時光流逝之感
自古建功立業(yè)、報效祖國、留名青史是文人志士畢生追求的理想,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xiàn)這個理想。中唐時期很多詩人仕途都比較坎坷,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位,如《聞新蟬贈劉二十八》這首詩,是詩人白居易寫給好友劉禹錫的一首詩。首聯(lián)借用“蟬鳴”“兩枝槐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蟬之新、槐花剛剛開放的初夏的特征。中間兩聯(lián)“青云”指高官顯爵,他借季節(jié)的變化和“青云”遲到,發(fā)出人生易老和功名難得的感嘆。尾聯(lián)又認為“杯酒”能釋懷,表達了自己坦然面對功名的得失和人生起起落落的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
(二)羈旅行役、憂愁思鄉(xiāng)之情
由于古時交通不便,人們只能依靠寫信傳達對親人和朋友的思念。“月是故鄉(xiāng)明”,蟬也是故鄉(xiāng)的一個特征鮮明的符號。詩人用蟬詩來寄托他們的家國之思,表達他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羈旅、行役等成為文人詩中時常寫的題材,如《早蟬》。這首詩首先以蟬聲渲染了一種凄涼哀婉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年事漸高的感傷之情。蟬的鳴叫,觸動了詩人內(nèi)心的“故園情”,以及自己困居異鄉(xiāng)的思鄉(xiāng)之情,同時還表達了自己被貶離朝的愁悶之情。以前自己在東掖槐花下聽蟬鳴,現(xiàn)在自己卻是在潯陽僻處聽蟬,今昔對比,失意無限?!读氯找孤勏s》同樣借詠蟬抒發(fā)自己感時傷逝的悲秋情結(jié)和羈旅漂泊的思鄉(xiāng)情懷。
(三)友情
從古至今離別總是不可避免的,友情也是文人經(jīng)常歌頌的主題,它和親情、愛情一樣,是一種抽象的主觀感受。唐貞元、元和年間,白居易和劉禹錫寫了不少以“蟬”為主題的唱和之作。二人常常用詩作表達對彼此的思念。如白居易的《答夢得聞蟬見寄(一作新蟬酬劉夢得見寄)》,“人貌非前日,蟬聲似去年”,感覺容顏變老,而蟬聲亦如去年,詩人想起去年與朋友劉禹錫相聚的場景,如今朋友身居他鄉(xiāng)不能相見,引起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通過對白居易專題詠蟬詩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白詩通過蟬表達內(nèi)心的思友懷鄉(xiāng)之感。其中三首詩是直接寫給友人劉禹錫的,表達對他的思念。劉禹錫也和詩白居易,成為一代佳話,由此可以看出二人之間的真摯友情。
二、其他的蟬詩
白居易詩中出現(xiàn)“蟬”意象的詩有三十九首,《立秋日曲江憶元九》《送客回晚興》《社日關(guān)路作》《病中書事》《池上早秋》等,從其內(nèi)容來看,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羈旅行役、思鄉(xiāng)之情
白居易一生經(jīng)歷了多位皇帝,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外地任官,因此羈旅行役類的詩很多,如《思歸(時初為校書郎)》。這首詩的首聯(lián),詩人用“無晨昏膳”“無臘資”來烘托自己家境的貧寒,接著寫了在親友的幫助下來到京師,身處京師做官,微薄的俸祿難以接濟家人。自己已經(jīng)離家多時,冬天天氣寒冷,春天錯過采蘭花的時間,夏至過后,濕氣越來越重。之后又寫了自己一年的生活狀態(tài),末句用了“蟬鳴”“槐花”等意象加深了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二)對友人的思念
白居易與劉禹錫關(guān)系十分要好,彼此之間的感情很深厚,白居易一生中寫了很多詩給劉禹錫,從白居易的專題蟬詩中就已經(jīng)可以看出兩人之間的真摯友情。除此之外,二人的友情反復(fù)出現(xiàn)在詩中,如《立秋日曲江憶元九》。這首詩描寫了立秋之日,在柳樹下,詩人牽著馬在河堤上散步,聽到立秋時的蟬鳴,詩人想起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詩人用平常所見的事物,寄寓了自己對遠在外地的好友的思念。詩的語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話,思念之情卻濃醇深厚。
(三)悲秋蒼涼的孤獨之感
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jié),蟬在秋天結(jié)束了它短暫脆弱的生命,容易引發(fā)詩人對生命短暫的感慨,于是詩人寫了許多悲秋的詩,如《暮立》。這首詩寫于詩人給母親守喪時。詩中描繪了傍晚時分詩人獨自一人站在佛堂前,看著滿地凋落的槐花和聽著聒噪的蟬鳴,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描寫既有凄涼又有喧囂。秋天是一個容易讓人感傷的季節(jié),此情此景不禁勾起了詩人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在秋季黃昏孤獨寂寞的心情。
在亂世動蕩中,文人大多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仕途上難以施展自己的抱負,內(nèi)心積聚了很多無奈和憤懣,于是文人便轉(zhuǎn)向了詩歌創(chuàng)作。白居易也是如此,如《澗底松》,其命名和寓意,顯然受到西晉左思的《詠史·郁郁澗底松》的很大啟發(fā)。這首詩一共有十六句,前六句詠澗底松,后十句緊緊圍繞它抒發(fā)詩人的感慨?!罢l喻蒼蒼造物意,但與之材不與地”,又有誰能明白大自然造物的用意,雖然身為良木卻生在杳無人煙的地方,不能施展才能。詩人只能通過蟬鳴,才能感受時間的流逝。此詩表達了作者被讒遭黜的貶謫之感和壯志未酬、時間流逝的失意之感。
(四)閑情逸致
白居易在閑暇的時候也會寫一些生活中的感受,如《宴散》一詩。此詩作于大和五年(831年),當(dāng)時他任河南尹。他用平淡質(zhì)樸的語言來描寫極其平常的生活場景,表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感受,透露出他的閑情逸致。
由于前期的直言進諫,白居易倍受排擠、貶謫,到了晚年,他已不再以政事為念,而是終日以詩酒樂曲為樂?!堆缟ⅰ穼懙木褪且淮稳粘F胀ǖ募彝パ鐣?,一個“追”字,道出了詩人宴會之后散步月平橋,沉浸在這新秋之夜的愜意心情。頸聯(lián)中,詩人抓住這種時令和物候的變化特征,把夏去秋來的四季變化,描寫得富有詩情畫意,用蟬急切的叫聲來催促“殘暑”的退去,群雁南飛引來初秋季節(jié)。這兩句詩人以“蟬”“雁”二字為詩眼,用擬人的手法,既讓兩詩句在內(nèi)容上相似,又深化了詩的主題和意境,豐富了整首詩的情感內(nèi)涵,表現(xiàn)出白居易晚年舒適安逸的生活方式,體現(xiàn)了他的閑適與自足的狀態(tài)。類似閑情逸致的詩還有《樂西亭納涼歸》《秋詞二首》《閑夕》等。
本文我們通過采用對比的方法,對白居易的專題詠蟬詩和其他蟬詩中的“蟬”意象分別進行了研究和論述。首先,六首專題詠蟬詩從其內(nèi)涵上,將“蟬”意象大致分為壯志未酬、時光流逝之感,羈旅行役、憂愁思鄉(xiāng)之情,以及友情;其次,其他蟬詩從其內(nèi)涵上,大致有羈旅行役、思鄉(xiāng)之情,對友人的思念,悲秋蒼涼的孤獨之感,壯志未酬、時光流逝、貶謫之感,以及閑情逸致。從“蟬”意象分類中我們可以看出二者既有共同之處,又有所不同。專題詠蟬詩中詩人偏重于寫友情,六首詩中四首是寫友情,足以見得友人在詩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其他蟬詩中“蟬”的意象也相對豐富一些?!跋s”是詩人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是一個單純的物體形象演化為一種藝術(shù)象征符號,是詩人情感的載體,是詩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白居易詩中的“蟬”意象,并結(jié)合詩人經(jīng)歷,了解詩人當(dāng)時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