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沁予
屠岸作為中國新詩史上一名不可或缺的詩人,其詩歌創(chuàng)作從20世紀40年代一直延續(xù)到21世紀初。屠岸憑借其對詩歌的極大熱情,在詩歌創(chuàng)作與翻譯上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本文從屠岸的詩歌入手,對其詩歌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特點進行研究,并分析“海洋”這一意象在其詩歌中的意義。
在中國詩歌史上,關(guān)于海洋意象的詩歌數(shù)量并不多。相比在海洋文明關(guān)懷與愛下成長的西歐國家,中國文人更多的是贊美和歌頌廣袤而富饒的土地。但是對海洋意象的描寫自古以來便有,無論戰(zhàn)國末期荀子《勸學》中的“不積小流,無以成江?!?,用江河大海比喻積累的重要性,還是李白《行路難》里激勵無數(shù)人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到中國當代詩歌名家舒婷的作品《雙桅船》中,用雙桅象征自己,海岸象征戀人,“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暮暮/你在我的航程里/我在你的視線里”,描繪戀人的相知相守。海洋意象的意義十分豐富,不僅能表現(xiàn)出海洋中客觀存在的事物,還能通過詩人的主觀感受賦予其新的生命意義。屠岸堅持“為了回答時代的召喚,也是為了對詩美的追求”的創(chuàng)作初衷,從自身的成長體驗出發(fā),用凝練的語言和積極的生命態(tài)度賦予海洋新的意義,寄托自己的人生感悟。
一、海洋與情愛
對于詩人,屠岸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要當詩人,首先要當一個正直的、善良的、有美好心靈的人”。他強調(diào)真、善、美的重要性,也十分推崇英國莎士比亞、華茲華斯、雪萊和濟慈的詩歌。浪漫主義詩歌帶有極其濃烈的感情,正如屠岸所推崇的詩人濟慈的“客體感受力”觀點,這要求詩人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客體之中,達到一種物我相融的狀態(tài),并對客觀事物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屠岸筆下的海洋寄托著自身的情感,極富感染力,就連自己的筆名也和“海岸”有關(guān)。在《屠岸十四行詩》中專門有一輯被詩人命名為“浪花”,展示了廣闊海洋所具有的包容性。
在《浪花》中,海洋是生機勃勃的象征?!扒f朵白花繡在萬頃藍緞上/大朵疊小朵,越遠越小,數(shù)不清/這朵謝了那朵開,萬花競放/白浪化作千萬只動物,滿天星/大海呵,陽光下你的每一朵白花/都是童稚的純潔,青春的風華!”廣闊的大海被詩人看作華麗秀美的藍色綢緞,而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則是緞帶上最吸睛的點綴,無數(shù)的浪花來了又去,正是生命最可貴的模樣,永遠盛開,永遠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就像那正值青春的少年,充滿著朝氣,《浪花》傳達出詩人對生命魅力的憧憬之情。在屠岸筆下,海洋不僅是充滿活力的少年,因為其廣闊無邊,有巨大的懷抱,她還是一位柔情慈愛的母親。在《礁石》中,海洋是溫柔的充滿著關(guān)心與愛的母親。“大海以軟浪的柔指/千百次地愛撫她的寵兒/在千萬次的愛撫下/礁石的肌膚變得光潔潤滑……他在永遠搖蕩的搖籃里安臥/聽著潮水喃喃地唱著催眠的歌/大海用千萬條頭發(fā)的弧線/織成一團愛意覆蓋孩子的臉/礁石偎在母親的臂彎里/讓柔情的高潮淹沒了自己”,詩人把海洋比喻為一位溫暖的母親,給堅硬的礁石哼著催眠的歌,使得他變得光潔潤滑,也同海洋母親一般充滿柔情。
但是海洋不僅只有風平浪靜的柔情,海洋還有狂風驟雨中的危險,還有驚濤駭浪之下的勇猛。在《海的獨語》中,詩人替無言的大海訴說內(nèi)心的話語:“我永遠奔騰,永遠動蕩”“即使在水成巖上/我也留下了波紋/動蕩的印痕”,在這里,海洋不是充滿生機的少年,也不是柔情似水的母親,而是一個敢于拼搏、敢于闖蕩的青年。海洋對未知從不懼怕,即使在相比自身堅硬無數(shù)倍的巖石上也能留下痕跡,永遠奔騰向前。
二、海洋與哲思
屠岸的詩歌語言凝練簡潔,充滿當下生活的哲思?!皾h園三詩人”之一的卞之琳被屠岸尊稱為老師,卞之琳理智節(jié)制的語言和富有哲理性的內(nèi)容對其產(chǎn)生了影響。屠岸曾在采訪中贊賞卞之琳:“你看他的《斷章》一共就四句,而且沒有一句是廢話,非常精練,我就非常佩服他,把那么深的意蘊放在很精練的四句話里面表達出來?!北逯盏脑姼璐蠖嗖捎每谡Z化的書寫,甚少使用華麗的辭藻堆砌,并且在詩歌中沉著冷靜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而深受卞氏影響的屠岸的詩歌中也閃爍著哲理的光芒。
在詩歌《紙船》中,大海是勝利的也是失敗的,是充滿未知的存在。“那一年我和你曾到廢園的池塘/把螞蟻放進一群紙摺的小船/讓它們漂過綠蔭喜愛廣闊的海洋/讓陣陣西風從此岸猛吹到彼岸”,這一段話看似充滿童趣,實則蘊含著人生最基本的哲理—生死。這些漂洋過海的小螞蟻們只會有兩種結(jié)果,一種是“我們?yōu)閯倮膽?zhàn)士唱凱歌助威”的向陽而生,而另一種則是“我們?yōu)闋奚乃譃У康臏I滴”的悲傷死去。屠岸借由海洋的不確定性在詩歌的末尾發(fā)出感嘆,“世界上常有失敗和勝利的交替”,航海遠行是一把雙刃劍,既能讓人享受到尋寶歸來的喜悅,也會被神秘而變化莫測的大海所傷害,詩人不因為海洋所存在有可能的危險而反對漂洋過海,而是在權(quán)衡利弊的同時不作關(guān)于對錯的評判,鼓勵那些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勇敢去選擇。
大海時而寧靜時而波濤洶涌,讓人捉摸不定。在詩歌《黃金海岸》中,屠岸眼里的大?!跋蚋咛庯w升。睡意裹一團安寧/向時間播撒。突然間海浪嚎叫”,此時的海洋被金色的沙所包圍,貝殼、海藻、浪花,就連金色的海蟹都隱藏在沙洞里,但是這些金色的東西卻無法讓人觸碰。屠岸這首詩寫于1987年7月,正是市場經(jīng)濟大潮涌入的時期,屠岸借“黃金”隱喻改革浪潮下帶給人希望的金錢誘惑,但這一切卻讓很多人“抓不著”。屠岸帶著對這股浪潮的擔憂寫下《黃金海岸》,海浪既可以讓船只安穩(wěn)地航行,也可能使其傾覆,詩人在這股洪流中希望那些尋寶的人們保持平和的內(nèi)心,于是在結(jié)尾中用一句“搜尋失落的平和”發(fā)出警醒之語。
三、海洋與發(fā)展
屠岸描寫大海,既有對自然的親近與向往,同時也有對海洋的深深的思考。除此之外,詩人還關(guān)注時代與發(fā)展,表現(xiàn)出對海洋現(xiàn)狀和對海洋開發(fā)、建設的關(guān)懷,從而從詩歌中表現(xiàn)對海洋的保護意識。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科學技術(shù)水平不斷提高,曾經(jīng)看似遙不可及的海洋兩岸,如今也可以通過橋梁、輪渡等方式簡單到達。屠岸曾在詩集中專門用一輯來書寫自己周游列國的感悟,當他到達舊金山,看到威嚴壯觀的金門大橋時,情不自禁地寫下一首名為《金門大橋》的詩,贊頌人類的聰慧和大橋的雄壯之美?!澳銘{兩柱紅色的鋼架作脊梁/你飛躍兩岸,在萬頃碧波上挺立/你把舊金山和梭薩里多連在一起/你扼守海灣的大門,虎視太平洋”。金門大橋位于金門海峽之上,于1937年建成,是一座橋下可以通過巨輪、長約2825米的長吊橋,這座大橋把舊金山灣和太平洋聯(lián)系起來,使得人類不再因為海洋的寬闊而對海灣的另一邊望而卻步。屠岸筆下的金門大橋威武而又雄壯,象征著人類對自然界的又一偉大創(chuàng)舉,歌頌了人類的強大與智慧。同時,屠岸通過詩歌也表達了人類與海洋以及自然界友好相處、共同生存的樸素愿望。
如果說《金門大橋》象征大城市、高水平經(jīng)濟下人們對海洋的開發(fā),那么同樣收錄在《屠岸十四行詩》里的《毓璜頂》則寫出了中國濱海城鄉(xiāng)發(fā)展的迅速。毓璜頂是山東煙臺市內(nèi)一個風景區(qū),站在其最高處能感受到送到身前的海風,可以看到被碧海青山包圍的萬戶新樓,也可以看到臨海而生的煙臺山?!盁熍_山平臥在海邊,我突然看見/綠叢里烈士塔放出金色的光流/金色的光流鍍遍了濱海的城鄉(xiāng)/港口的防浪堤懷抱著起重機和船舶/工廠、學校,經(jīng)公路連接著村莊/躍動的節(jié)奏涌迸出開放的贊歌?!薄敦硅敗穼懹?982年7月,這一抹渡遍煙臺“金色的光”是改革開放后對港口城市興辦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的“光”,代表著煙臺這座海濱城市開始新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新興的起重機、更廣闊的船舶、平穩(wěn)而又寬敞的公路,這一切都見證了海濱城市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也是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的美好生活。
在近80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生涯中,屠岸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關(guān)注時代發(fā)展與現(xiàn)實需求,創(chuàng)作出不少佳作。屠岸立足于自身生活,書寫出關(guān)于海洋的詩歌,通過細膩而簡潔的文字傳達并守護了海洋文化。在海洋與海洋文化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屠岸詩歌所傳達出的海洋保護意識會成為一種有效的傳播方式,呼吁人們保護海洋,同自然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