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言 李偉艷
(呼倫貝爾學院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慕課等在線開放課程和學習平臺快速興起,在線學習已經(jīng)成為信息化時代新的學習方式。2015年4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目的是加快推進適合我國國情的在線開放課程和平臺建設,實現(xiàn)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彎道超車”。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精品在線課程的建設在高校一直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課程總量偏少、結構失衡、質量不高、特色不足、應用較少等突出問題。2020年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最后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促使各高校開啟了真正意義的在線課程教學改革模式。
呼倫貝爾學院作為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qū)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疫情期間,學校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嚴格落實《呼倫貝爾學院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期間教學工作方案》的相關要求,通過提前謀劃、整合資源、強化培訓、創(chuàng)新督導形式、建立評價反饋機制、不斷整改提高等措施,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實質等效的在線教學活動。同時推選擅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教師,開展線上經(jīng)驗交流,助力線上教學。在開學復課準備工作中,持續(xù)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做好線上線下課程銜接,確保了疫情期間教學活動平穩(wěn)運行,保障線上線下實質等效。
本文以呼倫貝爾學院為例,疫情期間呼倫貝爾學院在線課程建設及在線教學實踐過程進行總結,同時對開學復課后,線上線下教學課程銜接以及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思考和探討。
疫情發(fā)生后,呼倫貝爾學院根據(jù)自治區(qū)教育廳《關于全區(qū)學校延期開學的通知》,迅速對疫情進行研判,成立了呼倫貝爾學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進行頂層設計、謀篇布局。先后多次召開在線專題會議,從強化主體責任、保證教學質量、關心關愛學生、保障教學設備等方面進行全面部署、統(tǒng)籌推進,先后制訂了《呼倫貝爾學院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期間教學工作方案》《關于呼倫貝爾學院延期開學教學工作的補充說明》《呼倫貝爾學院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前后教學管理工作應急預案》。各教學院系根據(jù)以上方案及學科專業(yè)特點制定了本學院的實施細則。為及時解決延期開學教學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全校教學管理人員通過教務工作群進行實時交流,發(fā)布《呼倫貝爾學院延期開學教學工作安排問答》,向學生發(fā)布任課教師課程群二維碼及教師聯(lián)系方式,確保學生做好線上授課的準備工作。針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學常規(guī)工作受到?jīng)_擊的情況,及時下發(fā)了《呼倫貝爾學院近期教學工作安排》,明確延期開學期間將要開展的相關工作,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運行。
信息技術處理能力與在線教學設計能力是多數(shù)教師開展在線教學的短板。呼倫貝爾學院通過整合資源,為教師提供了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智慧樹、超星、學銀在線、好大學等教學平臺的1.5萬多門優(yōu)質課程資源。同時在維護好優(yōu)慕課、學堂云、智課堂、超星等校內教學平臺基礎上,讓教師根據(jù)課程特點選取其他教學平臺和軟件(如雨課堂、藍墨云班課、釘釘、騰訊會議等)進行遠程直播教學和建設課程;根據(jù)教學方案確定了“用課”(即使用在線平臺的課程)、“播課”(直播教學)、“建課”(利用在線平臺上傳教學資料建設課程)、“在線指導”(利用QQ、微信、郵箱、電話等方式進行指導)等四種線上教學形式;根據(jù)不同平臺和教學形式通過直播、推送學習手冊、群互動(組建了8個培訓群)、推薦培訓課程等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了線上培訓,實現(xiàn)了培訓的全覆蓋。
為了保障在線教學質量,學校及時創(chuàng)新督導模式,轉變督導工作方式,制訂了《呼倫貝爾學院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期間教學督導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教師—二級學院—學?!比壗虒W督導聯(lián)動機制。針對疫情期間教師網(wǎng)絡教學工作量繁重、壓力較大的情況,在教學督導的同時做好教師心理疏導和教育引導,要求教師發(fā)揮自我監(jiān)督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站位,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網(wǎng)絡教學全過程,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心態(tài)、學習效果,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學校教學評價提供依據(jù),保證在線教學質量不打折扣。
為切實掌握疫情期間線上教學開展情況,不斷提升在線課程教學質量,堅持問題導向,密切關注師生“教—學體驗”與“教—學效果”。通過開展督導聽課、學生信息員反饋,發(fā)布《呼倫貝爾學院在線課程教學秩序調查表》,每周形成“在線教學質量報告”,及時分析在線教學相關問題,并提出整改建議意見。教務處利用麥可思教學質量管理平臺,從教師—學生—督導—課程多維度,全覆蓋開展在線教學質量問卷調查。在線課程教學質量管理平臺上為每位教師內置了兩套在線課程即時反饋調查問卷,教師可根據(jù)自己授課情況自主開展針對所授課程的問卷調查。在此期間,共有8147名學生、505名教師、93名督導員參與問卷調查,同時有1242門次課程教師針對自己所授課程引用教學質量管理平臺課堂即時反饋問卷開展了教學自評。調查分析結果通過“呼倫貝爾學院教務處”微信公眾號進行了及時推送。
呼倫貝爾學院線上課程實際開出課程1355門,2787門次,開課教師681人,開課率達93.32%。未開出課程97門,絕大部分為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類課程和外籍教師所授課程。教師授課方式也從第一周的單一使用建課、用課、播課、在線指導等授課模式逐漸轉變?yōu)椤坝谜n+在線指導”“建課+播課”“建課+播課+在線指導”等多種授課模式混合式授課方式。教學平臺和手段逐步拓展,從超星、智慧樹、雨課堂等平臺,拓展到騰訊會議、釘釘?shù)绕渌浖?。同時為防止網(wǎng)絡卡頓,教師準備了多種授課預案,采取了更為靈活的授課時間和授課方式。部分教師在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的同時,逐漸開展了更為深入的精品在線課程建設及線上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
1.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影響在線教學效果。根據(jù)教學平臺的后臺數(shù)據(jù)顯示,部分學生上課存在遲到、早退、甚至掛網(wǎng)現(xiàn)象,課堂作業(yè)及階段考核存在網(wǎng)上復制現(xiàn)象。
2.網(wǎng)上學習信息量過大,下載軟件過多,給學生造成一定壓力。不同課程應用不同平臺和軟件,學生頻繁下載切換教學平臺,給學生上課造成了一定負擔。部分學生家庭所在地網(wǎng)速較慢、甚至沒有網(wǎng)絡對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部分學生要求所在學院要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保證教學不落一人。
3.部分教師在線教學授課經(jīng)驗不足,教學設計和教學資源重組需要時間磨合。部分教師線上教學準備不夠充分,線上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方法還需要深入探索,教學設計和資源還需要重組。
4.線上授課師生互動、交流存在滯后性。因長期在虛擬空間互動,教師與學生在互動與交流上都存在滯后性,容易產生厭倦和焦慮情緒。
5.部分教師在使用教學平臺上的課程資源時對學生指導和輔導不及時,不能及時跟蹤學生學習效果。
1.進一步深入推進線上教學理念轉變,加大教師教學方法的培訓力度。通過典型案例分享、經(jīng)驗交流、網(wǎng)絡在線課程培訓等提升教師在線教學能力。同時轉變教學觀念,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利用教學平臺反饋數(shù)據(jù),改進教學質量,防止課堂教學“簡單搬家”。
2.積極探索線上教學模式改革。通過總結歸納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經(jīng)驗,凝練總結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取得成效,使之成為課程改革建設年的重要成果。
3.完善在線教學評價機制,保障教學質量。不斷完善質量監(jiān)控評價指標,建立完整的線上教學評價保障機制,及時推廣典型案例示范作用,總結經(jīng)驗,揚長避短,堅持線上教學質量持續(xù)提升。
4.加強推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以本次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教學活動為契機,不斷完善教學配套設施,深入推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入融合,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打造具有地區(qū)特色、學校特色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進一步實現(xiàn)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
充分了解學生對線上教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進行前期線上教學總結、反思和補充完善,調整優(yōu)化教學進度和教學組織方式,促進線上線下教學有效銜接。線上教學學生學習效果的差異性可能會比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更大。復課后,每門課程給予1~2周的緩沖時間,讓教師們以課堂講授、答疑輔導等方式對前期知識進行系統(tǒng)回顧,或對前期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進行深度闡釋,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強化,盡可能讓所有同學都趕上教學計劃所要求的進度,達到前期的教學目標,順利進入線下教學的學習階段。
根據(jù)線上教學整體效果,有針對性地制定復課后計劃,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組織方式,促進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對實習、實訓及畢業(yè)設計等環(huán)節(jié)做好調整預案。疫情期間學校嚴禁學生參加一切頂崗實習活動,復課后應對教學計劃做適當調整。
對因特殊情況仍不能返校上課的學生、因線上教學條件保障有困難的學生,落實針對性學習輔導和關愛幫扶措施,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和分層次的教學輔導答疑。確保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把疫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教學銜接不僅是時空銜接、課程銜接和知識銜接,同時也是育人銜接、心理銜接和家校銜接,師生家長應群策群力,相互配合,建立聯(lián)動機制,幫助學生更好更快融入校園。
從校院兩個層面開展教學督導工作,全面覆蓋課程,確保線上教學課程與線下課堂教學銜接的質量;學院層面,加強對教師的督查指導,做好線下課堂教學的把關與改進。兩個層面的督導層層落實,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反饋問題、處理問題、結果反饋的教學督導工作“閉環(huán)”。
全面的線上教學開展以來,使教師和學生接受了一次信息化教育教學的洗禮,師生信息化素養(yǎng)大幅提升。返校復課不應該是線上教學的終點,應讓前期完全的線上教學演進為今后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更好地發(fā)揮線上教學優(yōu)勢,深化線上教學改革。學校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教學平臺、教學工具,進行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的改革?;旌鲜浇虒W的教學大綱、教學設計、備課、授課、互動、考核、評價、反饋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有著不同的要求,如采用“在線課程+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前學習在線課程優(yōu)質資源、課堂采用智慧教學工具如學習通、雨課堂等進行提問及隨堂檢測、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互動,針對學生的疑難知識點講解與答疑、小結,據(jù)此實時追蹤、反饋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充分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和多元化的授課形式,讓學生把課內外學習很好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開展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進一步強化交互式教學的課堂設計,加強師生互動,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課堂注重單向灌輸?shù)摹耙越處煘橹行摹毕颉熬€上+線下”混合式課堂注重互動對話的“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學校要從教學設計、師生交流互動、過程性評價、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度等方面對混合式教學課程進行評價,打造優(yōu)質課程,驅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提升,不斷鞏固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成果,并做好有效銜接,為一流課程建設做好準備。
學校要充分利用前期線上教學實踐中掌握的技能、積累的經(jīng)驗,順勢而為,推動復課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漸進式地讓教育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持續(xù)深化,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新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