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瑞,胡明穎
新見《許狀元祭塔》本事考辨
劉廣瑞1,胡明穎2
(1. 邯鄲學(xué)院 地方文化研究院,河北 邯鄲 056005;2. 河北大學(xué)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筆者所收藏《許狀元祭塔》是太行山地區(qū)出土的明清時期的關(guān)于白蛇傳故事的小說類文書,全書共300多頁,內(nèi)容完整翔實?!对S狀元祭塔》中故事的發(fā)生時間為唐僖宗年間,發(fā)生地為錢塘縣,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都有一定的發(fā)展和深化。《許狀元祭塔》為研究白蛇傳故事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實、最可靠的新資料。
白蛇傳故事;《許狀元祭塔》;太行山文書;明清時期
白蛇傳故事,家喻戶曉,在上千年的豐富和發(fā)展中,形成了多樣的版本,收錄情況也頗為復(fù)雜。白蛇傳故事大體上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唐傳奇與宋元話本階段。白蛇傳故事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唐傳奇《白蛇記》,又名《李黃》,北宋時期李昉等人將其編輯到《太平廣記》第458卷中[1]。后又有宋元話本《西湖三塔記》,目前輯錄在明代洪楩所著的《清平山堂話本》中[2]22-32。二是《雷峰塔》傳奇階段,收錄于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8卷的《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3]。嘉慶年間,陳遇乾出版《繡像義妖傳》,清代康熙年間,古吳墨浪子在《西湖佳話》第15卷中收錄了《西湖怪跡》,也就是原來的《雷峰塔傳奇》[4]。三是《白蛇傳》階段。《西湖民間故事·白娘子》[5]所收錄。筆者所收藏的《許狀元祭塔》就是其中的一個版本,是太行山地區(qū)明清以來的重要歷史文獻(xiàn)。
白蛇傳說的收錄情況復(fù)雜多樣,關(guān)于白蛇故事的發(fā)生時間說法不一,在白蛇傳故事最初發(fā)生時間上影響最大、也最為推崇的便是“宋代說”[6]196,以錢靜芳為代表。錢靜方在《小說叢考》中,通過對地方史料文獻(xiàn)和地方志的考證和分析得出結(jié)論“然則雷峰塔鎮(zhèn)蛇事,在宋季不在明季也”[6]196。該觀點在充分而有力的史料和古籍的支持下,獲得了許多史學(xué)研究者的贊同。戴不凡曾在《試論白蛇傳故事》中指出“根據(jù)今天能見的資料,《白蛇傳》故事的雛形,似成于南宋”[7]13。除此之外,宋元話本《西湖三塔記》中有云:“是時宋孝宗淳熙年間,臨安府涌金門有一人,是岳相公麾下統(tǒng)制官,姓奚,人皆呼為奚統(tǒng)制?!盵2]25在《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中有云:“話說宋高宗南渡紹興年間,家中妻子有一個兄弟許宣?!盵8]兩者都明確指出白蛇傳故事的發(fā)生時間應(yīng)該是在宋朝。繼“宋代說”之后,便是胡士瑩所支持的“唐代說”[9]。胡士瑩在《白蛇故事的發(fā)展——從話本“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談起》中,在豐富而真實的史料支持下,有力論證了白蛇傳說始于唐代。王驤在考證《金山志》后,認(rèn)為“法海降服白蛇的故事早在唐代即已產(chǎn)生,到了北宋更為盛傳”[10]。兩者都肯定了白蛇傳故事最初發(fā)生的時間應(yīng)該在唐代。
繼續(xù)向前追溯,則有不少學(xué)者贊同“古代圖騰說”。王驤和汪玢玲等持這種觀點,并依靠完整翔實的文獻(xiàn)資料,運(yùn)用古代神話等新的研究方式,從各種神話故事和民俗中進(jìn)行考證。比如通過對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和制服水害的鯀、禹的研究,以及對《隋侯之珠》中記載“隋侯行見大蛇傷,救而活之。其后蛇銜珠以報之”[11],從而得出白蛇傳故事來自“圖騰崇拜”的結(jié)論。雖然這種觀點很新穎,也拓寬了思考范圍,但是缺乏客觀而有力的論據(jù)證明。
在《許狀元祭塔》第1頁中有云:“話說唐朝喜(筆者案:應(yīng)為“僖”)宗駕前有家忠臣,江蘇省錢塘縣人士,姓許名良字樂善,系二名進(jìn)士出身?!陛^為明確指出了白蛇傳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應(yīng)當(dāng)為“唐代”。所以,《許狀元祭塔》為“唐代說”又添一例證。
白蛇傳故事的發(fā)生時間是眾多學(xué)者討論的焦點。目前有“杭州說”“鎮(zhèn)江一源說”“河南鶴壁說”[12]“河南汝陽說”[13]114及“河南濟(jì)源說”[13]117。除了上述說法,還有學(xué)者認(rèn)為白蛇傳故事來源于國外,出現(xiàn)了所謂的“外來說”。秦女、凌云認(rèn)為“中國的白蛇傳并不是中國舊有的地道國貨,也并非跋山涉水而來的純粹的印度舶來品,只不過是中國舊聞和印度傳來的神話結(jié)合起來,而產(chǎn)生的一種哀艷的寧馨兒罷了”[14]。孫正國和丁乃正也贊同故事來源于印度的說法。
但是從《許狀元祭塔》第1頁的敘述中(如前所引),可以看出故事的發(fā)生地是錢塘縣。而錢塘縣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地區(qū)歷史上的一個舊縣名,如唐僖宗年間就屬于杭州地區(qū),所以《許狀元祭塔》中白蛇傳故事的發(fā)生地應(yīng)該為“杭州說”。除此之外,在《許狀元祭塔》中,白蛇故事的情節(jié)多處都發(fā)生在杭州西湖附近,與西湖景物相聯(lián)系。比如,許仙與白娘子相遇是在西湖附近,二人同船渡也是在西湖上,借傘還傘在西湖邊,許仙從金山寺逃出和白娘子斷橋相會還是在西湖等情節(jié)。這些都表明《許狀元祭塔》故事的發(fā)生地是杭州。
關(guān)于白蛇傳故事演變形成過程,學(xué)界認(rèn)為唐人小說《李黃》為其發(fā)軔之作,因為故事中提到了白蛇幻化為美女去害人的情節(jié)。真正的白蛇傳故事的雛形是宋話本《西湖三塔記》,形成了完整的白蛇傳故事。明末馮夢龍《警世通言》中所輯錄的話本《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是我們目前能見到的最完整的《白蛇傳》故事版本,標(biāo)志著白蛇傳故事的正式形成[15]?!对S狀元祭塔》中,所述時間是唐朝之事,和《李黃》版本存在一致性;故事發(fā)生地也是在杭州西湖;故事中的塔也是“雷峰塔”。因此,《許狀元祭塔》是結(jié)合杭州西湖周圍景物與《李黃》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進(jìn)行改造和發(fā)展而形成的。
白蛇傳故事經(jīng)過近千年的發(fā)展和完善,經(jīng)久不息,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也讓世人牢記于心。近千年中白蛇故事人物的形象在持續(xù)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白娘子的形象由害人性命的美女蛇妖變?yōu)檠詼p弱兼具小市民形象的半人半妖,最后變成象征愛與美的蛇仙;許仙的形象則由懦弱無辜的貴族子弟變?yōu)樨毨o依的小市民,最后變?yōu)楝F(xiàn)代男性,即堅守愛情的情圣;青蛇的形象是在許、白二人的紅娘之外,經(jīng)歷了忠義女仆、率意俠客、普通女性的轉(zhuǎn)變;至于法海,則是完成了由救人除妖的道士到無情的法海再到佛祖的使者的演變。在《許狀元祭塔》中,白娘子的形象再次升華,轉(zhuǎn)變?yōu)檎嫔泼赖幕?,上升到蛇仙的層次。首先,?頁“瑤池金母念她千年修行,封他白云仙姬”一句即給了白娘子一個華麗的變身。此外,白娘子在遇到許仙之后,設(shè)計種種相遇,以及成婚之后與法海的抗?fàn)?,都表現(xiàn)了她對愛情、對自由的追求。而且《許狀元祭塔》刪去了兩次盜物的情節(jié),使得白娘子的妖性消失殆盡,主要保留了她對丈夫真摯的愛。其次,婚后的白娘子更表露了一種賢妻良母的形象。她溫柔體貼,一心為丈夫思慮,衣食住行安排得妥妥帖帖。端午佳節(jié),白娘子為不違逆丈夫雅興,不顧危險飲雄黃酒;許仙被嚇?biāo)溃啄镒佑植晦o困難與艱辛盜取靈芝仙草,救其性命;斷橋上,白娘子原諒許仙??梢姶藭r的白娘子已經(jīng)是一位敢于追求幸福、對愛情至死不渝的社會女性代表。
許仙在《許狀元祭塔》中雖然依舊被法海蠱惑,在法海與白娘子之間徘徊,但對白娘子也是有著深厚的感情。本書中的許仙單純、軟弱,使他在法海與白娘子的徘徊中選擇了背叛,第99頁記載“小許仙尊師命出寺前走,想此事道叫我心中發(fā)愁”,就體現(xiàn)出法海命他收伏白娘子時的矛盾心情。到最后,許仙將金缽罩在白娘子頭上時,他也曾“憐賢妻痛哭嚎啕”,可見他對白娘子還是有感情的。
青青在這里是一個許、白婚姻的紅娘,也是白娘子最忠實的女仆,更具一種俠客的風(fēng)范。青青貫穿白蛇傳故事的始末,她永遠(yuǎn)在白娘子左右,幫她對抗法海;同時,面對許仙的背叛和白蛇的遭遇,第115頁記載她的話:“好難舍主仆情恩重如山。今夜晚入寺院行刺殺坎,殺和尚與娘子大報仇怨?!庇纱丝梢姡嗲嗯c白娘子情深義重,是她最忠實的追隨者,更有一種為白娘子報仇的俠肝義膽,是一名率意而為的俠客。
法海老僧在這里是一位佛祖授命的慈悲普度者,同時也是許、白愛情婚姻的破壞者。第10頁記載“敢問法海乃西方金仙”;第158頁記載“一日丹書下詔,法海率眾歸西,吩咐各駕云車來至大佛寶殿,俯伏在地,跪而言曰:‘弟子法海領(lǐng)命,東土渡來使童孝廉、李君輔夫婦,又渡青白黑三仙、金山寺周圍男女老少、沙僧等五百余人。伏望我佛慈悲,恕子不忠之罪’”??梢姺êD耸鞘芊鹱嬷皝砥斩缺娚5?,在眾多讀者看來,法海拆散了許仙和白蛇,確實是一個愛情的破壞者。
綜上所述,在《許狀元祭塔》中,白娘子是一個真善美的化身,許仙是一個矛盾、懦弱的小市民,青青是一個忠義的女仆和俠客,法海則是慈悲普度者和愛情破壞者的合體。
白蛇傳故事經(jīng)過近千年的流傳和發(fā)展,不僅版本多樣,人物形象變換,故事情節(jié)也從粗糙變得相對完美,故事的核心也從原來的“人妖不可共居”變成對至死不渝的愛情和幸福的歌頌。因為,不同的時代背景賦予了它們不同的感情和意義,最終形成了版本不同、情節(jié)各異的故事。所以,便有一些研究人士依據(jù)不同的情節(jié)、形式,劃分了白蛇故事發(fā)展的整個過程,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三分法”,或叫“三段論”;一種是“四分法”。
“三分法”是在20世紀(jì)80至90年代出現(xiàn)的。段美華、陳建憲和陳云發(fā)等著名學(xué)者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們提出了三種不同的“三分法”。首先,段美華通過對白娘子形象演變的分析,將故事分為“蛇妖—半人半妖—蛇仙”三個階段[16];其次,陳建憲在《從淫蕩的蛇妖到愛與美的化身——論東西方〈白蛇傳〉中人物形象的演化》和《女人與蛇——東西方蛇女故事研究》中,按照白蛇傳故事的內(nèi)容將故事分為“淫蕩的蛇妖—情欲的掙扎—愛與美的化身”三階段[17];最后,陳云發(fā)在《蛇妖·蛇精·蛇仙——試論白蛇形象從邪魅到人格美的升華》中,從白蛇傳故事中人物的演變出發(fā),將故事劃分為“蛇妖—蛇精—蛇仙”三個階段[18]。
進(jìn)入21世紀(jì),越來越多的學(xué)者開始對白蛇傳進(jìn)行改寫或者重述,提出了白蛇傳故事的“四分法”,主要代表人物是范金蘭、張萬麗和袁益梅等。其中,袁益梅提出了“萌芽—雛形—基本成型—成熟期”的“四分法”;范金蘭在《〈白蛇傳故事〉型變研究》中,通過對不同時期“白蛇傳”創(chuàng)作的分析研究,將故事創(chuàng)作分為“起源期—發(fā)展期—成熟期—增異期”四個發(fā)展階段[19];最后,張萬麗在《〈白蛇傳〉青蛇形象的流變及演繹初探》中,從主題設(shè)計出發(fā),將故事分為了“雛形—發(fā)展—成熟—生發(fā)”四階段[20]。
在20世紀(jì)的“三分法”中,《許狀元祭塔》是對《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版本的一個發(fā)展。在21世紀(jì)的“四分法”中,由于《許狀元祭塔》的情節(jié)已經(jīng)相當(dāng)完善,與馮夢龍《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相比,前者增加了白娘子、許仙、法海及許士林的來歷,點名許、白是前世姻緣,同時,增加了白氏之子許士林金山探父、雷峰救母等情節(jié),書最后第158頁記載“吾弟子?xùn)|土度眾功勛浩大,品加三級,長享極樂,永不下凡。封使童原任舊職,后日無過再加封。當(dāng)封孝廉佛忠孝菩薩,李許二家九玄七祖盡皆超囗天堂。封李君輔逍遙天真。封許百室自在菩薩,清白黑三仙與五百余僧等同注冊標(biāo)命,待功成自有封贈,待候三期同眾下世幫助收原修成正果,再加升賞”的圓滿結(jié)局。由此可見,《許狀元祭塔》對白蛇傳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研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綜上所述,筆者結(jié)合白蛇傳故事的收錄情況,對《許狀元祭塔》進(jìn)行了簡單的探究?!对S狀元祭塔》中故事的發(fā)生時間為唐代僖宗年間,發(fā)生地為錢塘縣,即當(dāng)今杭州,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都有一定的發(fā)展和深化。對《許狀元祭塔》的研究,不僅讓我們了解它與其他白蛇傳故事的相繼關(guān)系,更為我們研究白蛇傳故事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實、最可靠的新資料,彌補(bǔ)了前人研究的缺失和不足。當(dāng)然,在文章中對白蛇傳故事和《許狀元祭塔》的考證中也存在很多缺陷和問題,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1] 李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3752.
[2]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3] 馮夢龍.警世通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84-411.
[4] 古吳墨浪子.西湖怪跡[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1:34-49.
[5] 杭州市文化局.西湖民間故事[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28-49.
[6] 錢靜方.小說叢考[M].上海: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 1957:196.
[7] 戴不凡.百花集[M].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6:13.
[8] 馮夢龍.警世通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85.
[9] 胡士瑩.宛春雜著[M] .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98.
[10] 王驤.《白蛇傳》神話故事探源[M]//劉振興.白蛇傳文化集粹·論文卷.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tuán);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7:80.
[11] 干寶.搜神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38.
[12] 馬紫晨.《白蛇傳》故事研究及其本源試析[J].中州今古,2002(2):41-42.
[13] 戴不凡.名家談白蛇傳[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6:114-117.
[14] 秦女,凌云.白蛇傳考證[J].中法大學(xué)月刊,1933(2):107-124.
[15] 祁連休.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類型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550.
[16] 段美華.白娘子嬗變的歷史家族[J].海南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1992(1):81-94.
[17] 陳建憲.從淫蕩的蛇妖到愛與美的化身——論東西方《白蛇傳》中人物形象的演化[J].華中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1987(2):101-106.
[18] 陳云發(fā).蛇妖?蛇精?蛇仙——試論白蛇形象從邪魅到人格美的升華[J].當(dāng)代戲劇,1994(5):50-53.
[19] 范金蘭.《白蛇傳故事》型變研究[M].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53-366.
[20] 張萬麗.《白蛇傳》青蛇形象的流變及演繹初探[D].重慶:西南交通大學(xué),2007:55-56.
A New Interpretation ofin
LIU Guangrui1, HU Mingying2
(1. Institute of Local Culture Research, Handan University, Handan, Hebei 056005, China;2. Song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collected by the author is a novel document about the story of the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unearthed in Taihang Mountains. The whole book has more than 300 pages, with complete and detailed content. The story intook place in Qiantang count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Xi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of which both the characters and plot have developed and deepened to a certain extent. It provides us with the most original, true and reliable new data for studying the story of the.
;; the document of Taihang Mountain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6.013
劉廣瑞(1982-),男,河北沙河人,副教授,歷史學(xué)博士;
胡明穎(1992-),女,河北秦皇島人,在讀碩士。
河北省社會科學(xué)發(fā)展研究課題(201704060202)階段性成果
I207.709
A
1673-2065(2021)06-0094-04
2021-01-14
(責(zé)任編校:耿春紅 英文校對:楊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