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萍
摘要:孔子作為我國的教育家提出了很多的教育觀念,孔子的教育觀念一直被沿用至今??鬃拥暮诵挠^念就是一個“德”字,對于弟子的培養(yǎng)上也是注重弟子的德行以及其它方面的發(fā)展,這與我們現(xiàn)在教育中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謀而合。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對于孔子的一些理念進行運用,通過詩教的一些觀念,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詩詞帶來的魅力,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課內(nèi)外的知識,對于詩歌中的情感能夠更深層次的把握。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詩歌教學;中學語文;興觀群怨
引言:現(xiàn)在中學語文的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展,讓學生自己能夠進行詩歌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進行詩詞教學時,要找到詩詞的功能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詩詞學習自己得到提升,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鬃酉壬岢龅摹芭d觀群怨”理念剛好與我們詩詞教學中想要達到的教育效果相同,教師在教學時就要抓住這一理念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喜歡上詩歌學習,對于詩歌能夠自主進行思考,發(fā)掘他們的學習潛能。
一、“興”之源:自然物感與社會事感
孔子先生所提出的“興”就是詩詞當中對于自然事物的描寫中詩人所寄托的情感,通過當時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借景抒情,可以通過一個事物的描寫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對于社會景象的描寫,了解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教師在詩詞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興”的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詩人的景象描寫感受到詩人表達的情感。
例如:詩詞的學習是需要學生不斷進行揣摩的,孔子老先生所提出的“興”就是對于這一點最好的詮釋,有很多詩人在詩詞的創(chuàng)作中也很好的運用了這一手法。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對這一點進行很好的運用,讓學生根據(jù)詩人的描繪去揣摩詩詞表達的情感。在學習《歸園田居》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歸園田居是詩人隱居之后寫的一首詩,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子,早晨就去地里除草,晚上和月亮一起回歸,這種生活讓詩人很滿足,詩人對于這種生活一點也不后悔。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意象對于詩人的情感細細品味,詩人不屑于職場的生活,當時的統(tǒng)治階級和政治的混亂,詩人反而更愿意隱居,對于詩人這種崇尚自由得感覺讓人佩服。學生通過對詩詞的學習,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也果斷一些,對于自己不喜歡的事物進行果斷舍棄,去尋找自己發(fā)展的廣闊天地。
二、觀之對象:詩人之技與風俗盛衰
詩詞有很厲害的一點在于可以通過幾個字表達其中的內(nèi)涵,讓人回味無窮?!坝^”就是對于這一點的描述,詩人通過幾行字就可以把當時的社會背景交代的一清二楚,讓后人通過詩詞中的語句感受到當時社會的光明與黑暗,以及當時百姓的生活。
例如:現(xiàn)在的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找到詩詞學習的技巧,能夠?qū)τ谠娫~中表達社會背景進行理解。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運用“觀”的理念進行教學,讓學生學會詩詞的學習。在學習《泊秦淮》這首詩時,就可以讓學生學到這一觀點。泊秦淮是詩人杜牧所作,詩人杜牧非常有報復和愛國情懷,這首詩中最后一句才是關鍵。教師要讓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對于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思考,通過這簡單的兩句話,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背景是統(tǒng)治者非?;栌?,對于國家不好好的進行治理,而是每天享受,通過短短兩句話就可以對事物進行反應,讓學生感受詩歌的力量。
三、群之本:情誼維系與協(xié)作競爭
古今中外都離不開合作的存在,在詩詞中也能夠很好的體現(xiàn)。古代就是詩人在一起飲酒對歌,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通過切磋能夠發(fā)現(xiàn)其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從而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教師在詩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對詩歌進行學習。
例如:現(xiàn)在的學習需要學生之間合作交流,教師在學習時能夠獨立思考,和同伴共同探討詩歌的詩意、詩人的情感。在學習《黃鶴樓》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對于詩詞進行翻譯,找到詩詞中的“詩眼”,讓學生對于詩詞的情感進行描述,教師布置完任務讓學生開始交流,最后讓學生小組進行回答,教師最后進行總結。
四、“怨”之類別:怨君、怨夫、怨世態(tài)
我們常人的情感也是多種多樣變化的,詩人也不例外,詩人的前半生可能一帆風順的發(fā)展,但是我們中國歷史的朝代更替變換詩人后半生的發(fā)展就比較坎坷,所以詩人在寫作時情感的起伏非常明顯。
例如:在詩詞中存在很多怨,對于當時朝代的君主,自己的家人以及世態(tài)會產(chǎn)生怨恨之情,詩人對于當時存在不滿,通過詩詞進行發(fā)泄。詩人通過含蓄的詩詞來表達狂放的內(nèi)心,表達自己的抑郁不得志,教師在進行《春望》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感受詩人的“怨”,詩人得不到賞識,當時國家的破敗,君主無法好好治理自己的國家,通過景物描寫讓學生感受到當時詩人的情感,能夠很好的進行詩歌學習。
總而言之,通過詩詞教育讓學生對詩詞進行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能力。通過“興觀群怨”進行詩詞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掌握,讓學生對于詩歌的意思,詩人的心境進行理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洪敏:淺談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1]:中國教育學刊;2019年S5期
[2]李建英: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策略初探[];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