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智容 田月 冉艷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綜合征,依據以往的臨床經驗可知,該病可能與機體胃腸道動力障礙、胃舒張功能障礙等方面因素相關,患者在病情影響下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早飽、食欲不振等癥狀表現,且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發(fā)生病情反復,進而可對其健康水平及身體狀態(tài)均造成較大影響[1]。為此,需盡早給予該病患者積極有效的治療干預措施。目前,臨床方面尚未發(fā)現可徹底治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方法,因此主要采用針對性用藥的方式為該病患者進行臨床治療,該項治療措施的主要目的緩解癥狀表現及提升生存質量。其中,較為常用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胃動素受體激動藥、抗多巴胺藥等[2]。枸櫞酸莫沙必利作為一種選擇性受體激動劑,其可在用藥過程中起到較好的促胃動力及改善消化功能的效果,進而可有助于改善機體消化不良癥狀表現[3]。本次研究為進一步驗證枸櫞酸莫沙必利片的實際應用效果,為觀察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使用上述藥物進行了臨床治療,現將具體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間于本院消化科就診的74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使用雙色球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 例。對照組中,男23 例,女14 例;年齡22~76 歲,平均年齡(57.7±13.6)歲;病程1~2 年,平均病程(1.3±0.4)年。觀察組中,男20 例,女17 例;年齡21~77 歲,平均年齡(57.5±12.7)歲;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4±0.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病情經診斷已確診為功能性消化不良;②均已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具有基本認知能力。
1.2.2 排除標準 ①患有臟器功能并發(fā)癥;②存在治療藥物相關禁忌證;③存在明顯精神異常表現。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使用雷貝拉唑(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330)進行治療,20 mg/次,1 次/d。用藥時長為1 個月。
1.3.2 觀察組 使用枸櫞酸莫沙必利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7)進行治療,5 mg/次,3 次/d。用藥時長為1 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參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中關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關診斷標準進行評估: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腹脹、噯氣等癥狀表現均明顯改善,且未出現病情復發(fā)的情況;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腹脹、噯氣等癥狀表現得到有效緩解,但存在病情復發(fā)情況;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表現均未得到緩解,病情甚至更為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比較兩組患者用藥前后的癥狀積分 癥狀包括餐后腹脹、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判定標準如下:0 分:無癥狀;1 分:癥狀表現較為輕微,但不會影響正常生活;2 分:癥狀表現較為明顯,正常生活可受到輕度影響;3 分:癥狀表現較為嚴重,可對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1.4.3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用藥相關不良反應包括腹部燒灼、腹瀉、皮疹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的癥狀積分對比 用藥前,兩組患者的餐后腹脹、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癥狀積分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2、4 周后,兩組患者的餐后腹脹、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癥狀積分均低于本組用藥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的癥狀積分對比 (,分)
表2 兩組患者用藥前后的癥狀積分對比 (,分)
注:與本組用藥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用藥2 周后對比,bP<0.05;與對照組用藥4 周后對比,cP<0.05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用藥后,對照組患者中發(fā)生腹部燒灼3 例,腹瀉4 例,皮疹2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3%(9/37);觀察組患者中發(fā)生腹部燒灼1 例,皮疹1 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4%(2/37)。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5.232,P=0.022<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以上腹疼痛、早飽、噯氣等表現為典型癥狀的功能性胃腸綜合征,該病患者在病程期間可出現持續(xù)性癥狀表現或病情反復發(fā)作的情況,而在現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變化的持續(xù)影響下,出現該病相關癥狀的患者數量亦明顯增加[4];雖然臨床方面尚未明確該病的具體致病因素,但相關研究資料現已指出,腹部敏感度過高或胃動力異??赡苁菍е禄颊叱霈F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誘導原因,且多數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固體排空延緩及胃腸動力不足表現,進而可對患者的消化系統(tǒng)產生較大的障礙作用[5]。
目前,臨床方面還未發(fā)現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徹底治愈方法,因此,在為該病患者進行臨床診治過程中主要以緩解癥狀表現為治療目的。藥物治療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以促胃動力類型藥物最為常用,其中,應用頻率較高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枸櫞酸莫沙必利等。雷貝拉唑是一種可對基礎胃酸及異常胃酸分泌起到較好抑制作用的質子泵抑制劑藥物,除抑制胃酸效果外,還可對幽門螺桿菌起到一定的抗菌效果,進而可明顯改善消化不良患者的上腹疼痛等癥狀,但部分研究顯示,該藥物在單獨應用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而可對臨床療效及治療安全性均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6]。而枸櫞酸莫沙必利作為一種高選擇性的受體激動劑藥物,其在用藥過程中,可有助于增強胃部及十二指腸協(xié)調能力,進而可加速排空十二指腸腸液,同時幫助受損的胃腸功能得到有效恢復;此外可有效避免胃液反流,進而使患者的機體癥狀表現得到顯著改善[7]。相關研究資料現已表示,枸櫞酸莫沙必利可有助于增加食管黏膜防御力及食管胃腸道活動性,同時可明顯降低食管對腔內機械刺激的敏感度,該藥物應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可顯著加快癥狀表現緩解速度,提升整體療效,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8]。
本次研究中,作者分別采用雷貝拉唑及枸櫞酸莫沙必利片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進行了藥物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4.6%高于對照組的73.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進而證明,與雷貝拉唑相比,應用枸櫞酸莫沙必利片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進行用藥治療,可更有助于提升整體臨床療效,改善治療效果。用藥前,兩組患者的餐后腹脹、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癥狀積分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2、4 周后,兩組患者的餐后腹脹、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癥狀積分均低于本組用藥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從而說明,通過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枸櫞酸莫沙必利片,可有效減輕患者的機體癥狀表現,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4%低于對照組的24.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5.232,P=0.022<0.05)。進而表示,與雷貝拉唑相比,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更低,可明顯提升藥物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應用枸櫞酸莫沙必利片開展藥物治療的效果較好,可顯著提升整體療效,緩解疾病相關癥狀表現,降低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保證用藥安全性,該治療藥物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