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蘭 李臘春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臨床護理分類系統(tǒng)的患兒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構建的臨床作用。方法: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未進行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構建的患兒30例作為對照組,選擇2019年7月-2020年7月實施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構建的患兒30例作為實驗組,對比兩組患兒護理情況。結論:構建基于臨床護理分類系統(tǒng)的患兒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之后,使得護理措施更為專業(yè)化和科學化,患兒體溫過高現象得到顯著改善。
關鍵字:臨床護理分類系統(tǒng);患兒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護理效果
患兒體溫過高是指患兒身體針對致病因子的一種全身性反應,當患兒體溫在39℃以上,超過41℃即可稱為體溫過高[1]。體溫過高通常是由細菌、病毒等引起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所致,或者是由藥物、代謝疾病等因素引起,小兒由于體質較差,身體抵抗力較低,極易感染細菌、病毒等,進而引起體溫過高[2]。為提高患兒生活質量,降低患兒體溫,需對患兒實施一定的治療和護理干預,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討基于臨床護理分類系統(tǒng)的患兒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的構建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6月未進行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構建的患兒30例作為對照組,選擇2019年7月-2020年7月實施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構建的患兒30例作為實驗組。其中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區(qū)間為3-11歲,平均年齡為(6.51±1.76)歲。實驗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區(qū)間為2-11歲,平均年齡為(6.56±1.61)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經本院倫理會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分析患兒體溫過高原因,對患兒實施身體檢查,指導患兒家屬監(jiān)督患兒服藥。
1.2.2實驗組通過構建基于臨床護理分類系統(tǒng)的患兒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進行護理:①建立臨床護理分類系統(tǒng),為電子化記錄而構建的可編碼的標準化術語,包括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全過程,收集患兒臨床資料并建檔保存。②采用循證護理的方式,提出循證問題,并根據問題關鍵詞檢索相關文獻,對文獻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制定護理計劃并實施。③密切監(jiān)測患兒體溫變化情況,絕對臥床休息。當患兒體溫高于38.5℃時,應每4小時測量一次體溫、脈搏、呼吸,處于體溫變化過程中的患者應2小時測量一次并做記錄。④加強口腔護理,飲食前后漱口。保持皮膚清潔衛(wèi)生。⑤當患兒腋表溫度>38.5℃時可遵醫(yī)囑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遵醫(yī)囑正確應用抗生素,保證按時、足量,現配現用。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需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將護理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總護理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x2和(%)表示計數資料,P<0.05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2.1實驗組和對照組患兒護理效果對比
實驗組顯效患兒15例,有效患兒13例,無效患兒2例,實驗組總護理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顯效患兒10例,有效患兒8例,無效患兒12例,對照組總護理有效率為60%。經過對比,實驗組患兒總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31.048,P=0.001<0.05)。
3 討論
由于小兒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身體免疫力較低,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出現白天體溫較高,晚上體溫較低的現象,但如果小兒持續(xù)性體溫過高,高于38.5℃甚至高于41℃時,即可表現為有病毒、細菌感染等造成的體溫過高,需要家長給予充分的重視,及時將患兒送醫(yī)治療[3]。
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即對患兒體溫過高原因進行分析,然后給予患兒藥物服用指導,其護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谂R床護理分類系統(tǒng)的患兒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是通過收集患兒臨床資料和各類信息建立相應的檔案并根據患兒生理、心理的個性化特征,了解患兒對護理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并結合患兒病情給予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措施,是制訂護理計劃的依據[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構建基于臨床護理分類系統(tǒng)的患兒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進行護理的實驗組患兒護理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基于臨床護理分類系統(tǒng)的患兒體溫過高護理程序知識庫的構建可在臨床護理中通過收集患者資料并分析,快速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提升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黃艷, 柳艷佳. 程序化護理干預措施對小兒高熱驚厥康復效果及預后的影響研究[J].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9, 023(018):2582-2583.
[2]向薇, 王澤先, 楊茂欣,等. 基于護理信息系統(tǒng)發(fā)熱病人體溫單的應用現狀與改進研究[J]. 全科護理, 2017, 015(005):589-590.
[3]吳志軍, 叢培瓏, 楊磊,等. 臨床照護分類系統(tǒng)的特點及其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展望[J]. 中國護理管理, 2019, 019(010):1542-1546.
[4]李益民, 陸駿, 馮惠春,等. 臨床護理路徑程序在五種疾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2021(2012-12):1299-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