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云
江中麗島,自然洲幼,一群教育人,懷揣理想,扎根鄉(xiāng)村,為了每一位幼兒的快樂成長,我們立德煉能,勤學善思。教研,成為了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反思自我、豐富自我的最佳平臺!在教研中,我們尊重內驅,發(fā)揚特長,換位思考,找尋資源,讓每一場教研都成為與同伴之間、家長之間、社區(qū)之間、孩子之間,一場又一場思想與智慧的邂逅!
故事一:我的教研“我做主”
園本教研,事關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似乎又總是陷入一個固定的模式:內容、形式等都由業(yè)務主管部門制定,至于是否是老師感興趣的、關注的、需要提升的,卻極少讓他們去表達,只是按照計劃讓他們去參與。長久,這樣的研訓便索然無味,自然就多了幾份應付!
“老師們對于園本研訓內容有什么想法呢?”當我們換一種思路去操作,精彩的故事就來了!
“蔣園長,我想來提一個”,陳老師的聲音透過人群傳了過來?!拔蚁氡磉_的是,我們能不能不僅參與到教研中,也能夠參與到教研方案的制定中去,就比如今年的研訓內容,我們也明白,肯定是園長們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是未必就是我們所有人都特別需要的呀。還有研訓形式,因為我們人比較多,可能有些的確需要集體研討的形式,有些可能更適合互動交流、小組學習、或集體與小組相結合的方式,也許實操型的其實我們可能會更喜歡。畢竟興趣才是最大的內驅力呀?!?/p>
張老師接著說道:“對呀,其實我對繪本教學很感興趣,而且繪本教學根本就沒我們以為的那么簡單呀,我就挺想了解關于繪本教學的更多內容,可是今年的教研內容就沒有涉及到。而且,關于教研形式我剛剛也想到了,我們可以用共讀一本繪本然后交流感想的形式,或者能夠請到這方面的專業(yè)人士幫我們指導就更好了,這樣我們對繪本教學的思路和實施策略會有更深的理解,在繪本教學的時候也就不會那么局限了。”“還有,老師們需要的教研內容可能也不一樣,要是能夠像選修課一樣,能夠選擇自己最需要的內容參加就更好了?!薄斑€有,我們的教研內容不一定要那么的高大上,就可以從我們日常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著手,以案例式研究的方式來進行教研,真正通過教研解決實際發(fā)生的問題”是啊,幼兒園教研的核心目的不就是解決教師在日常保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實踐、發(fā)現問題、感知困難、聚焦重點,確定教研任務,解決相應的現實問題嗎?
就這樣,從老師們的“不滿”開始,以老師們的“討論”為基,我們的園本研訓有了全新的變化,除了部分統(tǒng)一安排的內容,還設置了自主申報,每位老師在申報表上寫下自己想要培訓的內容以及培訓形式,最后進行統(tǒng)計再從中篩選。通過這種形式,研訓內容和形式明顯要比之前豐富許多,從游戲觀察和指導、繪本研讀、農民畫的創(chuàng)作與指導、童話故事創(chuàng)編等等都有涉及,而研訓形式也是既有集體的交流也有小組學習、網絡教研等方式。擁有選擇權的老師們在參與研訓時積極性也是高了許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某些方面,老師和孩子們很像。我們提倡要解放兒童,同時也要解放老師,我的教研“我做主”,不僅是管理上的一種姿態(tài),更是一種尊重,一種悅納,一種認同,一份信任!研訓的不是變少了,而是更豐富了!參與的熱情高了,研究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很多!
故事二:我的強項我知道
如果說第一個故事關注的是群體,那第二個故事所展示的就是對個性的張揚!怎么在教研活動中去發(fā)揮教師的特長,既讓她得到展示,也帶動其他教師在這一領域的發(fā)展,我們也一直在實踐與探索,于是,開學初,《我是***教研主持人》的教研主持人申報表發(fā)到了工作群內。
張老師是一位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尤其是種植經驗,基于她的研究方向和特長,新學期她主動申報了《如何有效指導幼兒進行種植管理》的研訓活動,作為業(yè)務部門,正在為遇到種植類問題時,新老師們總是抓耳撓腮無從下手的現狀發(fā)愁,看到這樣具有特長的教師能夠主動站出來承擔教研任務,自然十分欣喜!于是業(yè)務部門和她一起商議出了科學有序的培訓計劃!
在大家既新奇又充滿期待的眼神中,這場有故事的教研活動陸續(xù)開展了。果不其然,從種子的選擇、如何使用底肥、用什么工具、如何搭架,張老師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地開始了講述,年輕教師聽到這么多新奇的種植趣事,也忍不住和張老師進行著互動?!皬埨蠋?,種子是不是越大越好?”“張老師,哪種底肥更環(huán)保?孩子們在使用肥料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張老師,我不會用工具,下次種植時,你來教我哦!”“別擔心,你們如果有問題,我隨時在。”張老師的嘴角微微上揚,那信誓旦旦的話語更是像一條紐帶,拉近了彼此的心。這一個個問題不僅激發(fā)了老師們研發(fā)種植課程的熱情,也讓平時不善言辭、默默無聞的張老師找到了從未擁有過的自信。在她的指導下,我園的種植活動蓬勃發(fā)展,很多班本課程也圍繞這個方面研發(fā),一篇篇與此有關的課題、論文、案例紛紛立項或發(fā)表!
像張老師這樣,在某一領域有特長的老師還有很多,在這樣的一個良好的教研生態(tài)環(huán)境下,教師們的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不斷被激發(fā),擅長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徐豪老師成為了《如何高質量制作微課》的主持人、劉娟老師成為了《精美海報制作》主持人、具有案例寫作特長的王千豪老師為大家?guī)砹恕栋咐龑懽鹘涣髋c分享》的專題研討活動,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說,教研工作是一個民主過程,是一個研究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更是一個開放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教研中,給像張老師這樣的員工以舞臺,不僅可以展示他們的寶貴經驗與做法,讓他們得到更多的認同與肯定,更是讓眾多其他老師收益,減少摸索的過程,縮短成長的周期!最終收益的是孩子!
故事三:我的課程我先行
很多人說,教研需要“在場”,就是身臨其境,先行置身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才能預設問題,會有奇思妙想。一直以來,戶外體驗是我們的特色,基于此也開發(fā)了相應的遠足實踐課程。但是如何讓孩子有更多有價值的體驗,教師就要先去“踩點”。“緣”來如此,我的課程我先行,講述的就是這樣教研故事!
上個學期,幼兒園中班準備組織一次遠足活動,地點就在我們的課程實踐基地“派緣農莊”,里面有豐富的植物,品種繁多的葡萄、草莓,還有生態(tài)雞、葡萄鴨、羊駝、孔雀等小動物。當孩子們得到遠足的消息,興奮極了,誰知一盆冷水卻無情的潑向了老師和孩子們。這個時候派緣農莊正好是最繁忙的時候,因為葡萄要豐收了,加上農莊正在擴建裝修,農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不太建議去。但是面對這么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孩子們內心強烈的渴望,一個聲音告訴我們,我們絕不能輕言放棄,我們一定要做些什么才行,這時,中班年級組長張老師說:“那我們先去實地考察下,面對實際問題可以與孩子們商討該怎么辦?!睂Π?,走在課程的前面,何嘗又不是課程有效實施的途徑呢?把問題拋出,引發(fā)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就是我們課程實施的最終目的嗎?第二天,老師們就去“派緣”踩點啦。老師們來到“派緣”,看到了稍顯凌亂的場地,于是,老師們用相機拍下了一個個有“障礙”的場景、和園內的各種動植物、以及工人們科學澆灌、魚蔬供養(yǎng)、管養(yǎng)葡萄的現場,還不時地與現場工作人員進行交流,了解不同品種葡萄的相關知識、認真地用筆記錄、和同伴交流。當走到葡萄樹下看到又肥又大的葡萄鴨時王老師忍不住地說“我們班的小安,肯定會對這個葡萄鴨感興趣,在家就喜歡搗騰家里的鴨子,還把鴨子當寵物養(yǎng)。”李老師接著說,我把這么多素材帶回去,看看我們班的孩子到底對什么感興趣、想要研究什么?陳老師說,說不定我們班的孩子會在遠足的路途中發(fā)現值得研究的東西呢!就這樣,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語結束了“踩點”活動,整個過程雖然累,但卻是收獲滿滿,老師們的踩點不僅了解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之處,并且通過走在課程的前面,運用那一張張沒有整理過的場景圖片激發(fā)幼兒去動動腦筋,思考解決方法、設計解決方案。
在“派緣”的支持下,我們的遠足開始啦,孩子們帶上水,輕裝上陣,來到“派緣”,他們運用自己設計安全通行方案,成功的解決了出入不方便的問題,走進“派緣”,有的對采摘感興趣,有的對灌溉感興趣,果然小安對葡萄鴨格外的好奇,好奇它的翅膀哪兒去啦,它吃什么呀?這樣的鴨與家養(yǎng)的鴨子有什么不一樣……孩子們討論的都很熱烈,還品嘗到了剛剛采摘下來的葡萄,每個班也定好了自己研究的主題,帶著滿滿的收獲,回到幼兒園,開啟了遠足課程的研究之旅。
這次的走在課程的前面,真的是非常的有意義,課程先行不僅讓教師能夠對大局有所了解,同時也能把握教育的契機,做一個有心人,把握機會,迎難而上,把不利因素變成促進幼兒發(fā)展的有利因素,讓自己和幼兒共同成長。
正如老師所說的那樣,教師要走在課程的前面,這個過程才更真實,更有效,更有趣!這樣才是真正的教研!才會呈現更多因素,促進幼兒發(fā)展,也帶動自身的成長。
故事四:我的心中只有你。
伴隨著孩子們的熟睡,幼兒園變的很安靜,今天的培訓主題是“如何提高孩子們的游戲參與度”,面對幼兒園游戲王國里那么多的大型玩具,孩子在玩中會是怎樣的感覺呢?他們到底需要什么呢?他們喜歡玩嗎?
我把問題拋給老師們,很快,老師們便跟說:“蔣園長,這個好辦呀,我們可以扮演孩子,一起去玩一遍就知道了!”看似輕松的一句話,實際上我明白老師們是想通過真實體驗游戲來了解孩子們游戲過程中的感受?!斑@是個不錯的想法哦,老師們,你們覺得呢?”大家都很附和她這個想法,于是大家便起身下樓開啟了歡樂的游戲之旅。
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老師們又有什么想法?接下來,我們聽聽老師是怎么說的?
毛曙陽博士來到我園的體驗館游戲中,如孩子般的玩起了兒時的彈弓游戲、和孩子們一起感受捕魚捉蝦,體驗了壓水井取水、喂小羊的兒時游戲快樂!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覺得每個人都收獲了很多,在實境中的體驗,收獲的不僅僅是經驗,還是無數的新想法,新創(chuàng)意。通過這次實踐,我們認為,角色互換,更基于兒童立場,站位更貼近孩子,游戲的安排更貼近實際。這樣的教研怎讓人不喜歡?
故事五:我的研究需要你
教研活動的開展,有的時候需要有更多的資源介入,比如家長,他們中有很多人在某一領域有專長,可以獻計獻策,可以直接參與,接下來“我的教研需要你”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我園第二屆植物節(jié)就要開幕啦!為了使本次活動開展的更加豐富多彩,我們老師齊聚會議室。大家都提前進行了思考,準備為這次的活動出謀劃策。
當老師們剛剛落座,就看見家委會的代表們走了進來,原來為了促進幼兒熱愛家鄉(xiāng)、了解本土自然生長的蔬菜水果,我們今天特意邀請了家委會的代表們參加“植物節(jié)金點子策劃會”。策劃會上,有的老師提議可以開展玉米拼盤活動,小班的孩子小,可以進行親子拼盤。有了這個提議后頓時激發(fā)了大家的討論熱情。,劉老師說:“大班的孩子動手能力更強,能不能請孩子們拼個大“拼盤”呢?只是需要的材料要多一些。這時我們的一個家委說:“沒事老師,我們農村不缺的就是這些農作物”。還有的家委說:“老師我們家玉米桿子很多可以用嗎”?“可以呀,玉米桿子長長短短的可以拼搭花莖、或者拼房子什么的?!贝蠹液鋈荒X洞大開。正討論激烈時一位看起來不善言辭的爸爸突然開口了,他說:“我是面點師,我想到一個建議大家看看行不行?可以用玉米為食材給孩子們做一些好吃的”。哇,這個主意太棒了,那我們可以請家長做為顧問,食堂的師傅們給孩子們做各種關于玉米的面點?!本o接著“玉米拼盤”、“植物拼擺”、“玉米知識達人”、“南瓜創(chuàng)意制作”、“玉米服裝秀”等活動應運而生。不覺的討論了一下午,創(chuàng)意的點子也越來越多。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今天這場有家長參與的教研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顒又袉酒鹆思议L們主人翁的意識,發(fā)揮了家長們的特長以及主觀能動性,我們也看到家長們和老師在討論中迸發(fā)出了很多智慧的火花,不僅如此,家長們也更愿意為我們的孩子提供活動所需要的資源。從這場活動中我們看到家園合作教育的優(yōu)勢,無聲無息中使我們的家園合作更加的默契。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提倡家園共育,其實有的時候,家園“共研”,也會有許多別樣的精彩!家長們的智慧輸入,也會助力我們的教研活動更多元,更豐富!
其實在教研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摸索,一直在實踐,一直在創(chuàng)新!我們期待團隊之間、伙伴之間、家園之間,我們與孩子之間,有更多的教研適時新路徑!從而改變我們的學習環(huán)境與學習心境!堅持做好真教研!
聚是一團火,我們教研的熱情似火,成長的渴望似火,工作的激情似火;散是滿天星,是每一個班級建設的點點繁星,是每一門課程研發(fā)的點點繁星,也是每一位孩子成長路上的點點繁星!
我們也期望,通過扎實的教研路徑,讓我們的每一個游戲,每一次活動都成為孩子成長的陣地,讓他們更陽光,更熱情,更自信!我們愿做他們成長路上的點燈人、那顆心!
教研仍在繼續(xù),她終將是教育路上我們最美麗、最永恒的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