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美娟
[摘 要]整本書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統(tǒng)編教材構(gòu)建了“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顯示出整本書閱讀的價值。目前的整本書閱讀學生感興趣的不多,且多停留在淺層次上。整本書閱讀應該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半獨立閱讀。教學時,教師應采取“整”著讀的策略,整體架構(gòu)閱讀課程,通過議題設置、問題驅(qū)動等引導學生深度研讀,引領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整本書閱讀價值的超越。
[關(guān)鍵詞]整本書閱讀;整體架構(gòu);深度研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34-0018-03
統(tǒng)編教材建構(gòu)了“精讀—略讀—整本書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整本書閱讀,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半獨立閱讀課程形態(tài)。學生整本書閱讀現(xiàn)狀如何呢?教師該如何有效干預,以實現(xiàn)整本書閱讀價值的超越呢?我們以四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為研究對象,進行現(xiàn)狀了解與課程實踐。
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快樂讀書吧”與神話故事單元一脈相承,在學生學習《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贰杜畫z補天》等神話故事之后,推薦、引導他們閱讀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使他們感受神話永恒的魅力。在諸多版本中,我們選擇了曹文軒、陳先云主編的《中國神話傳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書。
一、現(xiàn)狀:“整”著編——被學生忽視的精彩
中國古代神話內(nèi)容豐富,人物眾多,但大多篇幅短小,故事情節(jié)性不強;同時,中國地域遼闊,各民族文化不同,沒有固定的主神和完整的神靈體系,因此顯得有些零散。吳欣歆教授認為:整本書的“整”字,除去顯性可見的篇幅之長外,更在于其“整體的藝術(shù)架構(gòu)”“整體上把握一本書的藝術(shù)架構(gòu),有助于學生走進其完整的藝術(shù)世界,獲得更為全面、深刻的思考”。
《中國神話傳說》一書以天方五帝和人間五帝為綱,努力構(gòu)建神話故事的總體框架,對零散的神話故事進行了整合。同時,在敘述神話故事過程中,這本書進行了必要的闡釋,以幫助讀者更真切地感悟中國神話傳說的藝術(shù)魅力,了解中國神話傳說的意義。
然而,在獨立閱讀過程中,23%的學生認為這本書生僻字較多,影響閱讀興趣;86%的學生采取跳讀的方式,只讀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情節(jié),忽略不感興趣的章節(jié)以及編者較為理性的分析與闡釋,他們認為這部分內(nèi)容不容易懂,沒意思。在交流閱讀收獲時,學生交流的內(nèi)容也僅僅停留在認識了某個原來不知道的神仙,他(她)做了什么,有什么本領等??梢?,學生閱讀的目的僅僅為滿足獵奇心理,獲得的是簡單而零散的神話知識、粗淺而零星的閱讀感悟,編者“整”的良苦用心難以實現(xiàn),成了被學生忽視的精彩。
二、實踐:“整”著讀——實現(xiàn)整本書閱讀價值的超越
整本書的教學價值包含語文知識積累、語文閱讀能力提升、語文閱讀策略建構(gòu)和學生精神成長四個維度。基于《中國神話傳說》的編寫特點以及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我們采取“整”著讀的策略?;谡w架構(gòu)的半獨立閱讀,我們對《中國神話傳說》這本書的內(nèi)容進行重整,設置閱讀專題,引領學生從泛讀走向研讀、從感知走向思辨,實現(xiàn)閱讀價值的超越。
(一)母題觀照下的議題建構(gòu)
神話,是人類童年時代飛騰的幻想,是智慧的古代先民以極其豐富的想象對世界做出的解釋。神話傳說凝聚了遠古先民的信仰、道德、哲學、科學和歷史,蘊含早期人類的生存智慧,更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文化源頭。中國古代神話,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閱讀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不僅僅是為了了解神奇的神話事件,感悟先民豐富的想象,而且應該引導學生認真傾聽來自遠古的聲音,從神話人物、神話事件中獲得精神滋養(yǎng),增強民族的自豪感與文化自信。
我們以“傾聽遠古的聲音”為母題,開發(fā)了六個議題,形成《中國神話傳說》整本書閱讀課程體系架構(gòu)(下圖)。
前三個議題“超然的力量”“神奇的世界”“非凡的人物”著眼于神話的“神奇”,而后三個議題“偉大的精神”“先祖的智慧”“神化的歷史”則旨在引導學生探究神話傳說背后的秘密。六個議題緊密圍繞母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形成具有邏輯關(guān)系的任務群。
(二)問題驅(qū)動下的深度研讀
一個議題就是一項閱讀任務,需要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書的基礎上,圍繞議題,運用多種閱讀策略,進行有選擇的再閱讀。為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深度研讀,我們采取問題驅(qū)動的方式,每一個議題設置一個核心問題,明確閱讀主要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策略指導。(見下表)每個議題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開展一次閱讀交流活動。
《中國神話傳說》議題核心問題及閱讀策略
前三個議題,教師在階段閱讀導引單上不僅明確提出驅(qū)動問題,而且提出成果呈現(xiàn)建議,以學生交流閱讀成果為主。如,議題二“神奇的世界”給出如下學習建議:“暢游了天地、昆侖山、海洋神仙世界的你,對哪兒最感興趣?拿起筆,把你想象到的神仙世界畫出來吧?!边@樣,引導學生借助想象,把從書中檢索到的信息以圖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閱讀交流課上,學生結(jié)合自己繪制的圖畫進行講解。議題三“非凡的人物”,導引單提示學生以表格的形式梳理神話人物的出生方式、個人形象、所吃食物、超凡本領等,并要求學生搜集古籍上的神仙畫像,課堂上請學習小伙伴猜一猜他(她)是誰。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地交流各路神仙非凡的出生方式、長相,對先民瑰麗而豐富的想象充滿欽佩之情。此時,教師適時拋出一個問題:“我們的祖先為什么要把女媧想象成人首蛇身或人首龍身?”這樣,學生的思維立即被激活,他們進行了各種有意思的推斷。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書上的原話:“古代先民既懼怕蛇,又崇拜蛇……”學生頓悟,理解了古人塑造形象的緣由。先民把神的形象動物化,正反映了先民對自然的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先民在創(chuàng)造神靈形象時,還會聯(lián)系他們的身份、貢獻等,這樣既能顯示人物的非同一般,又讓人覺得合情合理。這樣,書上那些原本被忽視的精彩部分成了學生爭相閱讀和討論的焦點。
后三個議題旨在探究神話創(chuàng)作背后的秘密。在閱讀交流課上,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如,議題四“偉大的精神”閱讀交流課,我們以“來自遠古的精神力量”為課題,精心設計驅(qū)動問題,幫助學生領悟神話中蘊藏的無私奉獻、樂于創(chuàng)造、勇于抗爭、追逐夢想等民族精神。
【教學片段】
師:中國古代神話中,像盤古、女媧這樣偉大的神靈、英雄還有很多很多。這些人物你們認識嗎?(出示人物形象圖:炎帝、大禹、后羿、閼伯)在他們身上又有著怎樣可貴的精神呢?選擇一個神話人物,閱讀相關(guān)故事,畫出最能打動你的語句,小組合作完成共學單。(出示共學單)
生1(第一小組):我們研究的對象是炎帝。炎帝的主要事跡有遍嘗百草、發(fā)明農(nóng)業(yè)。最能打動我們的細節(jié)在第61頁:“他試吃的植物太多了,經(jīng)常中毒,最多的時候,一天之內(nèi)中毒竟達七十次?!薄捌呤巍边@個數(shù)字,讓我們驚訝,更讓我們心生敬意。我們“用舍己為人、為民造福”這兩個詞來贊美他的精神。
生2(第二小組):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大禹。他主要事跡有降妖除怪、治理河流、丈量天下。請大家把書翻到第180頁,聽我們讀最感人的細節(jié):“此時的大禹已經(jīng)傷痕累累,面目全非。他的雙手沒有留下一個指甲……嘴巴像鳥喙一樣突出。”讀這段話,我們仿佛看到了疲憊不堪的大禹正向我們走來。他的精神可以用“不怕犧牲、為民造福”來概括。
……
師:交流到這兒,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盡管人物不同,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也不同,但在他們身上卻有著共同的精神——
生:不怕犧牲,為民造福。
師:回想整本書的內(nèi)容,還有哪些神靈、英雄身上也有這樣的精神?
生:堯帝、鯀……
師:這是一種可貴的奉獻精神。這種奉獻精神在上古諸神身上普遍存在。他們在人民心目中占據(jù)著崇高的地位,這也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對“德”的要求。
無私奉獻的精神是上古諸神身上普遍存在的,這也是中國神話區(qū)別于西方神話的主要特點之一。本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小組合作細讀相關(guān)文本,提取主要信息,聚焦感人細節(jié),概括人物精神;在交流階段,在各小組發(fā)言后,教師綜合各小組發(fā)言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神話人物的共同之處。這樣,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德”的源頭及發(fā)展的理解。
(三)積極思辨下的素養(yǎng)發(fā)展
余黨緒先生認為:“面對整本書,必須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從感性走向理性,從混沌走向清明,從感知—印證式閱讀走向分析—論證性閱讀,即思辨性閱讀?!遍喿x《中國神話傳說》的過程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過程,也是學生精神成長的過程。積極的思辨能幫助學生從困惑走向頓悟。仍以“來自遠古的精神力量”一課的教學為例,我們設計了如下思辨點。
1.剛才我們研讀了《閼伯盜火》的故事?;穑侨祟愐豁棙O其重要的文化發(fā)明。希臘神話里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故事,也編進了我們的課本里。其實,在中國,流傳最廣的關(guān)于火的神話是《燧人氏鉆木取火》。比較這三個故事,想一想為什么《燧人氏鉆木取火》的故事流傳最廣。
2.《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這是兩個有些悲情的故事。2016年,習近平爺爺在回答美國記者提問時說:“我喜歡中國神話夸父逐日和精衛(wèi)填海?!蹦阒肋@是為什么嗎?
對第一個思辨點,學生通過比較故事、小組討論,很快找到了答案?!堕懖I火》《普羅米修斯盜火》這兩個故事中,火都是盜來的;但在《燧人氏鉆木取火》這個故事中,火是燧人氏靠自己的智慧和堅持不懈的精神發(fā)明出來的。再綜合書上說到的其他發(fā)明,學生很快就總結(jié)出先民樂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
第二個思辨點,則讓學生經(jīng)歷多次“折騰”。其教學過程如下:
師:2016年,習近平爺爺在回答美國記者提問時卻說:“我喜歡中國神話夸父逐日和精衛(wèi)填海。”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1:因為夸父和精衛(wèi)都很勇敢。
生2:因為他們都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師:這兩個故事都被寫進了歌里,我們來聽一聽《精衛(wèi)填?!返钠伟?。
(播放歌曲《精衛(wèi)填?!芬曨l)
師:聽完后,你又有什么想說的?
生1:為了百姓不再被東海淹死,精衛(wèi)以一己之力填海,這也是為民造福。
生2:精衛(wèi)化身為小小神鳥來報仇,日日填海,不怕辛苦,一點兒也不退縮。
師:精衛(wèi)雖小,面對浩瀚東海,無懼無畏,這是一種可貴的抗爭精神。說到抗爭精神,中國古代有一類神話里體現(xiàn)得最多,那就是洪水神話。你想到了誰?
生:女媧、鯀、大禹……他們都治過水。
師:美國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大衛(wèi)·查普曼在談到《大禹治水》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誰來讀?(出示)
面對末日洪水,我們在諾亞方舟里躲避,但在中國人的神話里,他們的祖先戰(zhàn)勝了洪水。看吧,仍然是斗爭,與災難做斗爭。
(學生讀)
師:勇于抗爭,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民族精神。書里還有哪些勇于抗爭的人物?
生:愚公、刑天……
師:讓我們一起讀習爺爺?shù)脑挕ǔ鍪荆?/p>
我喜歡中國的神話夸父逐日和精衛(wèi)填海,一個死在追求光明的路上,一個立志要用個體的微薄之力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學生齊讀)
生:我有新發(fā)現(xiàn),習爺爺還很欣賞他們堅持夢想、努力拼搏的精神。
師:老師為你點贊!追逐夢想,這也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答美國記者的話,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初始的回答顯然未能理解人物的精神。于是,教師及時給予新的支架——歌曲《精衛(wèi)填?!芬曨l、大衛(wèi)·查普曼對《大禹治水》的評價、習近平總書記的原話,這樣引領學生從混沌走向清晰,獲得思想的啟迪。
在此基礎上,適度鏈接夸父計劃、嫦娥五號、祝融火星車等航天事業(yè)的中國式浪漫表達,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種來自遠古的精神力量不僅陪伴中華民族來到當下,而且還將繼續(xù)陪伴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整體架構(gòu)下的半獨立閱讀課程,使整本書閱讀超越基于感覺和興趣的課外閱讀,走向深度研讀、思辨閱讀。這樣,使整本書閱讀直抵學生思維與心靈深處,讓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 吳欣歆.培養(yǎng)真正的閱讀者——整本書閱讀之理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2] 余黨緒.走向理性與清明——整本書閱讀之思辨讀寫[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