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雅舍小品》是梁實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其中的內(nèi)容包含了衣食住行、人倫道德、生老病死等,作者主要通過短篇隨筆來延展自我,抒發(fā)志趣。如《排隊》一文,作者援古論今,寫外國人自覺排隊,提倡一種謙讓、遵守秩序的精神;再如寫吃食,作者筆下包羅萬象,小到《味精》,大到《獅子頭》,無不信手拈來,展現(xiàn)出濃濃的生活情趣。
片段閱讀一
時間即生命
最令人觸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表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jīng)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墻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歷,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么事,學(xué)一點什么學(xué)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有意義,不虛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地善于利用他的時間。
我自己就是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一個人。我不打麻將;我不經(jīng)常聽戲、看電影,幾年中難得一次;我不長時間看電視,通常只看半個小時;我也不串門子閑聊天。有人問我:“那么你大部分時間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發(fā)現(xiàn),除了職務(wù)上的必須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動之外,我的時間大部分都浪費了。我應(yīng)該集中精力,讀我所未讀過的書;我應(yīng)該利用所有時間,寫我所要寫的東西,但是我沒能這樣做。我的好多的時間都糊里糊涂地混過去了?!吧賶巡慌Γ洗笸絺?。”例如,我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于課余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翻譯之所以能完成,主要是因為活得相當(dāng)長久,十分驚險。翻譯完成之后,雖然仍有工作計劃,但體力漸衰,有力不從心之感。假使年輕的時候鞭策自己,如今當(dāng)有較好或較多的表現(xiàn)。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為一個中國人,經(jīng)書不可不讀。我年過三十才知道讀書自修的重要。我披閱,我圈點,但是恒心不足,時作時輟。“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我如今年過八十,還沒有接觸過《易經(jīng)》,說來慚愧。史書也很重要。我出國留學(xué)的時候,我父親買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滿了我的行篋的一半空間。我在外國混了幾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帶回來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氣讀了《通鑒》一遍?,F(xiàn)在,我要讀的書太多,深感時間有限。
無論做什么事,健康的身體是基本條件。我在學(xué)校讀書的時候,有過所謂的“強迫運動”。我踢破過幾雙球鞋,打斷過幾只球拍,因此僥幸維持下來最低限度的體力。老來打過幾年太極拳,目前則以散步活動筋骨而已。
寄語年輕朋友:千萬要持之以恒地從事運動。這不是嬉戲,不是浪費時間。健康的身體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錢。
賞析
光陰易逝,生命看似漫長,實則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只是倏忽一瞬。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珍愛生命,就要學(xué)會珍惜時間。
作者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翻譯莎士比亞,本來計劃于課余之暇每年翻譯兩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作者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懶。作者借此告訴我們:只有多讀書,擠時間讀,持之以恒地學(xué)習(xí)、運動,才會有一個健康、有意義的人生。
片段閱讀二
鳥(節(jié)選)
我愛鳥。
以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現(xiàn)在這樣有閑的人少了)。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閑,卻是那鳥的苦悶。胳膊上架著的鷹,有時頭上蒙著一塊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著不動,哪里有半點雄視昂藏的神氣?籠子里的鳥更不用說,常年被關(guān)在柵欄里,飲啄倒是方便,冬天還有遮風(fēng)的棉罩,十分的“優(yōu)待”,但是如果想要“摶扶搖而直上”,便要撞頭碰壁。鳥到了這種地步,我想它的苦悶,大概是僅次于粘在膠紙上的蒼蠅,它的快樂,大概是僅優(yōu)于在標本室里住著罷?
我開始欣賞鳥,是在四川。黎明時,窗外是一片鳥囀,不是唧唧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烏鴉,那一片聲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聲長叫,包括著六七個音階,有的只是一個聲音,圓潤而不覺其單調(diào),有時候是獨奏,有時候是合唱,簡直是一派和諧的交響樂。不知有多少個春天的早晨,這樣的鳥聲把我從夢境中喚起。等到旭日高升,市聲鼎沸,鳥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聽到杜鵑叫,由遠叫到近,由近叫到遠,一聲急似一聲,竟是凄絕的哀樂??鸵孤劥耍f不出的酸楚!
在白晝,聽不到鳥鳴,但是看得見鳥的形體。多少樣不知名的小鳥在枝頭跳躍,有的曳著長長的尾巴,有的翹著尖尖的長喙,有的是胸襟上帶著一塊照眼的顏色,有的是飛起來的時候才閃露一下斑斕的花彩。幾乎沒有例外的,鳥的身軀都是玲瓏飽滿的,細瘦而不干癟,豐腴而不臃腫,真是減一分則太瘦,增一分則太肥那樣的秾纖合度,跳蕩得那樣輕靈,腳上像是有彈簧??此呔嶂︻^,臨風(fēng)顧盼——好銳利的喜悅刺上我的心頭。不知是什么東西驚動它了,它倏地振翅飛去,它不回顧,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無限的迷惘。有時候稻田里佇立著一只白鷺,縮著頸子,有時候“一行白鷺上青天”,背后還襯著黛青的山色和釉綠的梯田,就是抓小雞的鳶鷹,啾啾地叫著,在天空盤旋,也有令人喜悅的一種雄姿。
賞析
作者開門見山,直截了當(dāng)?shù)乇磉_愛鳥之情,然后順勢而下,寫各種鳥的苦悶和歡樂。作者對鳥的刻畫細而不瑣,既寫出了鳥鳴的清脆、嘹亮,也寫出了鳥形態(tài)的美。作者對鳥的喜愛情滿紙上,愛得不深,難以有這樣深切的感受。
讀書筆記
生平一瓣香
——《雅舍小品》書評
◎顏修齊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fēng)多大雨,我要去接你?!边@句話,仿佛梁公笑著對我說。從梁公的雅舍踏出,大千世界,遍地花開。
梁公的文字是隨性的。他用一顆雅心,用一雙明目,用幽默隨性的筆觸,描摹著這本就世俗的世界。他的文字時而如張燈結(jié)彩,時而似清風(fēng)朗月,實在動人。
梁公是個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人自然能寫出有意思的書。他的話若是拿到現(xiàn)在來與他人爭辯,定能堵得對方啞口無言。忘了關(guān)燈,他總能找到合適的借口:“開電燈怕費電,再關(guān)上又怕費開關(guān)”;關(guān)于握手,前一番剛發(fā)表深刻的見解:“唯獨大庭廣眾之下,賓客環(huán)坐,握手勢必普遍舉行,面目可憎者,語言無味者,想飽以老拳尚不足以泄憤者,都要一一親炙,皮肉相接,在這種情形之下握手,我覺得是一種刑罰?!比欢愫孟駝倓偯靼琢耸裁?,他又默默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我們是要愛惜我們的手掌”。這種一本正經(jīng),坐懷不亂的幽默,著實引人發(fā)笑,笑罷又引人沉思。
梁公的雅舍,雅,也不雅。若說雅,他的字里行間跳躍著與旁人不同的獨特氣質(zhì);若說不雅,用一句話形容便是:再偉大的英雄也跳不出他所處的時代。雅,是梁公的個人追求,是梁公內(nèi)心渴望并悉心呵護著的一片純凈花園;俗,是梁公的那份真性情,性情中人自然會吐露內(nèi)心。
梁公是個會經(jīng)營生活的人,他擁有一份小情懷,會觀察生活,會體味生活。讀梁公的《雅舍小品》,沒必要非得酌一杯清茶,反倒是擺一盤花生米,就著昏黃的燈光更有一番情調(diào)。或是在嘈雜的小巷與人共讀,抑或是獨自品來獨自笑,笑罷能夠深思。
說了這么多,梁公的一生仿佛一朵花。若是花,定不是蘭花,也不是牡丹,而是一樹木棉,熱烈燦爛。
就像冰心先生所說:“一個人應(yīng)當(dāng)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ㄓ猩?、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
(摘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