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勝利
2020年8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陜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精選寶雞及其周邊地區(qū)出土的青銅器140余件,系統(tǒng)展示商周秦漢時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shù)、故事和智慧。這是繼2019年以甲骨文為主題的“證古澤今展”之后,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又一個以古文字為主題的精品文物展覽。
青銅是銅與其他金屬的合金,始鑄新器色澤金黃,質(zhì)地堅硬,古稱吉金;因器物表面氧化而生成的銅銹多呈青綠色,故又稱青銅。青銅禮器既是承載上古政治、禮儀、文化、信仰的宗廟彝器,也是傳承中華早期文明的華夏瑰寶。其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國文字發(fā)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見證中國古代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證。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寶雞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xiāng)”,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銅器。舉辦“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就是要系統(tǒng)展示青銅器與金文豐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彰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獨特魅力。
伯公父簠
伯公父簠蓋拓片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書風變化多樣,精彩紛呈,不僅記錄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承載著古人對美好未來的企盼,也反映了不同時期、地區(qū)、族群的禮儀生活與文化精神,刻畫了上古時期中國社會形態(tài)的演變軌跡。本次展覽遴選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來解讀中國青銅時代的金文世界,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shù)囊恍┟?、重器。如最早出現(xiàn)“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記錄周王世系、承載家族榮寵的墻盤、逑盤,能夠證經(jīng)補史且具有高度歷史研究價值的樂器秦公镈,等等。
秦公镈(丙)
何尊
秦公镈(丙)銘文拓片
何尊銘文拓片
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diào):“要講清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luò)、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chuàng)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弊鳛榇韲沂詹?、研究、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物證的最高機構(gòu),中國國家博物館高度重視全面展示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塑造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形象。衷心希望廣大觀眾通過本次展覽,切身感受中國古代青銅器鑄造工藝的精美絕倫,深入了解青銅器與金文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磅礴力量。
九年衛(wèi)鼎
九年衛(wèi)鼎銘文拓片
四十三年逑鼎(丙)
四十三年逑鼎(丙)
本展覽嘗試從歷史、藝術(shù)、社會、信仰、文明等不同角度解讀商周秦漢時期的青銅禮器,用青銅時代最核心的文化遺產(chǎn)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覽分為金文的藝術(shù)、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導大家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青銅器與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態(tài)萬方的金文藝術(shù),解讀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金文故事,領(lǐng)略格物致知、窮理盡性的金文智慧。
第一單元:吉金文字交相輝映——金文的藝術(shù)。本單元重點介紹寶雞出土金文的書法、藝術(shù)特點,以時代序列為線索,用大量代表性的金文實例詳細展示、解讀商周秦漢時期金文文字源起、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過程及其藝術(shù)面貌。本單元代表性的展品有戶卣、萬甗、商尊、商卣、折觥、墻盤等。
吉金文字從商代早中期就已經(jīng)開始萌生,其后日益繁復、豐富,至秦漢時期仍然廣為流行。在這一千五百年左右的時間內(nèi),金文因時而異,因世而異,因地而異,漸次譜寫出早期中華文明的異彩華章。大體而言,殷商金文神秘瑰麗,西周金文典雅莊重,東周金文清新繁細,秦漢金文素雅古樸。風采各異的金文面貌和藝術(shù)風格,濃縮了各個時代、地區(qū)、族群的禮儀生活與文化精神。它們既生動反映了中國文字造型和藝術(shù)的早期發(fā)展歷程,也深刻承載著中國上古社會形態(tài)的演變軌跡。
第二單元:鴻功令德 銘傳萬世——金文中的故事。本單元重點展示寶雞出土金文中的故事,包括對于重大歷史事件、王公貴族等各社會階層的事跡、祭祀、戰(zhàn)爭、訴訟、交易等諸多方面的珍貴記錄。本單元代表性的展品有利簋、何尊、逑盤、秦公镈、宰獸簋、?簋、此簋(甲)等。
商周秦漢時期,祭祀、宴享等禮儀活動是貴族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青銅禮器則是參與、見證此類活動最核心的物質(zhì)文化遺存,承載著政治、等級、禮儀、文化、信仰、審美等多方面的精神內(nèi)涵。制作青銅禮器時,作器者往往將自己的宗族背景、社會活動、功名利祿、家族榮耀等內(nèi)容鑄刻于器表,銘以記之,傳之后世。對我們而言,青銅器如一位翩翩信使,穿越時空隧道,將解鎖歷史謎案的秘匙傳送至今。研讀這些佶屈聱牙而包羅萬象的古代金文,則猶如洞開一扇時空之門,真實的上古情景瞬間再現(xiàn),讓我們有機會揭開一幀幀珍貴的歷史畫面,重拾一段段相隔懸遠的悠久記憶,探尋上古社會種種神秘、動人的真實故事。
逑盤銘文
墻盤
逑盤銘文拓片
墻盤銘文拓片
第三單元:天人之際 智慧存焉——金文中的智慧。本單元重點展示金文記錄中承載的古人思想、智慧的結(jié)晶,包括易卦占筮、時間感知、君子之名、家族形態(tài)、祈福吉語等諸多內(nèi)容。本單元的代表性展品有單五父壺、豐尊、對罍、此簋(庚)、不栺方鼎(乙)等。
從萬象滋生的自然天文,到紛繁蕪雜的社會人文,上古時期的先民們對于天人之際的許多問題都已做出自己的思索,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并且在天道與人道之間建立了特殊的紐帶。青銅器作為祭祀、宴享的禮儀之器,某種意義上堪稱溝通人與自然的神器,其表面鑄刻的金文則充分體現(xiàn)了作器者對于成就功名、光耀祖先、萬年永寶的躊躇滿志與熱誠企盼。金文的字里行間往往記錄著貴族們的榮寵繁華和至誠祈望,時時透露著他們對于世界、人生、價值、生死的諸多認知,也處處閃現(xiàn)著古人探索自然與人文世界的智慧光芒。
商尊
商尊銘文拓片
青銅器既是承載上古政治、禮儀、文化、信仰的宗廟彝器,也是傳承中華早期文明的藝術(shù)瑰寶。近年來,以青銅器為主體解讀、展示中國早期文明的展覽不勝枚舉。然而,從青銅器與金文的角度深入展示中國青銅時代歷史、政治、社會、文化、信仰內(nèi)涵的展覽卻極其罕見,一是因為代表性的有銘青銅器數(shù)量少、分布廣、等級高,二是因為金文資料古奧難懂,策展難度較大。利用寶雞出土青銅器來策劃青銅器與金文的主題展覽,則正得其宜。綜合而言,本展覽的創(chuàng)新和亮點如下:
1.將青銅器與金文相結(jié)合,從文字的書法藝術(shù)和文化內(nèi)涵角度解讀上古社會的核心物質(zhì)遺存,進而揭示其中蘊含的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成果,是本展覽的一大特色。在綜合學術(shù)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策展團隊對每一篇青銅器銘文都進行了釋讀和針對性的解析,嘗試揭示古代金文的主體面貌、演變序列及其背后的政治、社會、文化內(nèi)涵和智慧結(jié)晶。
2.展覽遴選寶雞及其周邊地區(qū)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3件,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參展展品均具有非常顯著的代表性,多數(shù)展品的等級高、品質(zhì)好。所有文物中,一級品65件、二級品62件、三級品11件。多數(shù)展品不僅器形莊重、典雅,而且文字清晰,篇幅較長,內(nèi)容極其重要。以器類而言,西周一代銘文最長的圓鼎是毛公鼎,銘文最長的方鼎是方鼎,銘文最長的簋是牧簋,銘文最長的簠是伯公父簠,銘文最長的盉是衛(wèi)盉,銘文最長的觥是折觥,銘文最長的爵是伯公父爵,銘文最長的盤是逑盤,銘文最長的匜是匜。這些長銘青銅器悉數(shù)出土于寶雞周原地區(qū),除毛公鼎、牧簋外,其他諸器都將在本次展出中嶄露真容。此外,何尊、墻盤、逑盤、利簋、?簋、秦公镈等重要展品既是代表器又是標準器,銘文中記載的重要人物、重要時間、重大歷史事件對于認識中國古代歷史、傳承中華早期文明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和意義。
3.在展示設(shè)計方面,合理分割展示空間,營造相對獨立、完整的單元局域范圍,提高展覽的觀賞性、故事性。充分利用空間節(jié)奏,突出重點展品,將何尊、利簋、墻盤、?簋、秦公镈等最精彩的代表性展品置于獨立柜或十字形、多邊形特制展柜之內(nèi),便于多角度仔細參觀。
師同鼎
宰獸簋
4.在銘文展示方面,盡量將青銅器銘文以完整、清晰、可觀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蓋上有銘文的青銅器盡量分離展示。在重點展示青銅器銘文的基礎(chǔ)上,突出展示青銅器造型的莊重、美觀,使整個展覽有得看,值得看。青銅器銘文以照片、拓片、視頻解讀、多媒體數(shù)控等多元手段立體化呈現(xiàn)在展覽的各個位置,釋文以簡體形式對應排列,方便觀眾閱讀、參觀。
走近中國古代青銅器和金文,起初或?qū)⒂懈杏谠缙谇嚆~器與漢字藝術(shù)的妙不可言、美不勝收;研讀之際,或?qū)⒊撩杂诮鹞氖澜绲陌_萬象、壯闊恢宏;總而覽之,則又將嘆服于早期中華文明的淵遠流長、絢麗多姿。寶雞地區(qū)出土的商周、秦漢時期的金文數(shù)量眾多,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欣賞寶雞出土的青銅器與金文,即可一葉知秋,管窺中國古代青銅器歷史與藝術(shù)的異彩世界,領(lǐng)略早期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