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文章對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策略;研究
一、 引言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閱讀教育逐漸偏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但閱讀教育尤其是小學閱讀教育的效率仍然存在問題。小學中段是小學生的思維與認知等方面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而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體現(xiàn)出了其重要性。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不僅要結合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還必須分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個性化行為。重點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對課文進行的分析,不能偏離學生的閱讀實踐。通過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思考,闡明閱讀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獨特的想法并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效率進行提升。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首先,讓學生對語言學習有更多的好奇心和主動性。小學低年級閱讀教育以講故事為主,主要內容是各種神話、成語、名人。在小學高年級,更注重栩栩如生的敘事性文章。有了這些材料,學生將對語言學習產生更大的熱情。其次,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語文寫作能力。寫作在語文教學中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是學生對思想進行表達、對生活進行記錄的主要方式。學生只有完成了大量的閱讀,才能獲得更多的寫作能力。最后,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在掌握新漢字和新詞匯的基礎上的理解能力。通過加強閱讀教育,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更多的單詞,還可以提高對豐富閱讀材料的理解,從而提高綜合語文閱讀能力。
三、 提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
(一)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應著重于如何在閱讀課程中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來豐富教學的形式,創(chuàng)造適當的教學環(huán)境,舉辦相關的閱讀比賽,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發(fā)人深省的問題等等。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仍然相對較差,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學生“三分鐘熱度”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特別是在長期閱讀過程中。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教學,尋找合適的時間,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引起他們對閱讀文本的興趣。教師也應定期對此進行指導和提醒,或者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小型閱讀和與教科書共享活動,以使學生始終保持對閱讀的熱情。
(二)閱讀教學目標的科學設計
閱讀是吸收知識的過程。通過系統(tǒng)地分析和研究,可以提取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價值。當然,教師需要額外的指導和培訓,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應的內容。需要合理設計閱讀教學的目標,讓學生有目的進行學習。理解內容是實現(xiàn)課程教育目標的關鍵條件。通過閱讀和學習,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獲得和內化寫作思維、句子結構和文章內容,不斷提升寫作的水平。
閱讀是獲得語言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基本素質和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讓學生學會如何使用和理解語文知識。通過與師生的交流以及閱讀課程中的文章,學生學會收集和加工知識,與世界聯(lián)系,了解世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獲得審美體驗技能。
閱讀教學的目標更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的閱讀動機。在課堂閱讀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文章,逐步加強自查和實踐分析,掌握更多的知識。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極大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作為學生的閱讀指南,教師可以用文章引導學生交流和對話,讓學生愛上閱讀。
(三)充分利用學生的主導地位
近年來,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重新確立并重視了學生的主導地位。在普通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尤其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交互式的教學方法,這主要是因為學習是自我導向的,需要自我主觀的意志和努力才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只有在認真讀書時才能積極思考和全心投入。在正常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學生的閱讀難點,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體驗,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避免批評學生或挫敗學生的自信心,而應著重鼓勵學生提高對閱讀的信心和興趣。
(四)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在某種程度上,閱讀文本實際上是老師、學生和課文之間的對話和交流。為了真正促進這種“對話”順利有效地進行,需要一個舒適和愉快的閱讀氛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充滿活力的開放閱讀課堂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思維的活力,并鼓勵學生更多地專注于閱讀和交流經驗。只有在相對自由的空間中,學生的想象力才能發(fā)揮其全部潛能,并真正融入課堂互動中。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必須保持熱情的態(tài)度,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小學生的“教師中心性”非常清楚,在鼓勵和肯定的情況下,與教師的親密關系很容易看出來。因此,通過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的拉近,有助于閱讀交流并提高閱讀教育的質量,還將巧妙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情感敏感性。
(五)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起到示范和引導的作用。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弄清文字的含義,而且可以理解文章中包含的情感和思想,并體驗人物的魅力和美妙的語言。因此,語文教師應講流利的普通話,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用有感情的聲音來解釋文章的情感基調、主題、性格等。這樣,學生可以輕松進入文本世界并感受到文本的深層含義。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信息資源、網絡平臺等來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勇敢地打破以前的教學模式的局限,并以豐富多彩的方式呈現(xiàn)閱讀課堂。為了幫助小學生解決閱讀過程中的粗心大意、理解困難等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通過長期的積累和學習,小學生的閱讀理解和人文精神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小學生活潑好動,如果老師讓他們在教室里坐40分鐘看書或PPT中的課文,學生肯定會感到厭煩,很快就會對其他一些有趣的事情產生興趣,如窗外或其他地方。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改進閱讀教育。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時,可以播放視頻或者圖片,結合教學的內容進行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又或者可以開展情境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創(chuàng)造特定的語境,讓學生感受文章表達的意境。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對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在教學中,要配合文章的內容,用圖片、聲音、動畫等來教授文章的知識。當學生進入學習的語境時,會讓他們產生共鳴,深深感受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文章產生深刻的印象,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六)讓學生進行獨立閱讀以促進獨立思考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還是需要老師進行不斷的引導,以及自己進行不斷的學習。在高年級閱讀教育中,教師必須自覺地指導學生獨立閱讀,以及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閱讀的機會。自主閱讀強調閱讀技巧和閱讀感知,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有些困難,但并非無法解決。所謂的“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對文章理解比較片面,但很多人讀到的東西,通過溝通后有助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例如,在學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立思考能力,課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為了幫助學生感受舊房子的美麗內涵,可以問學生兩個問題:“從舊房子的字眼中了解到了什么?”“你覺得舊房子是什么樣的形象?”學生們帶著問題開始閱讀。一段時間后,教師要求學生分組閱讀,然后談論自己的感受并開始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對問題進行辯論,并完整地講述自己的想法。同時,擴大和增強學生之間觀點的相互影響和融合,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
(七)重視學生閱讀后的感知
閱讀需要進行實踐和鞏固。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閱讀后強調并重視學生的感受。閱讀文章后,學生可以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有助于將閱讀意識與精神力量“內化”。盡管“內化”不同于機械的結合,但學生必須理解,必須將從外部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內在修養(yǎng),并學習豐富精神世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特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甚至可以將特定段落或特定句子用作情感對象。在這一過程中,一個是鼓勵學生背誦,另一個是鼓勵學生積累回憶,還要學習如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寫作中。
(八)建立良好的教育評價體系
為了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在日常的教學指導過程中樹立良好的教學理念,讓后續(xù)的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教師應制定教育評價制度和獎懲機制,使學生能夠獨立參與課堂學習。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真實情況,建立適當的獎懲評價機制,鼓勵學生認真閱讀。同學之間的評價和家長的評價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閱讀指導。
例如,在閱讀文章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一起分享閱讀后的體會。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思想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評價和定位,遴選“小閱讀家”,積極提升學生榮譽感,鼓勵有效優(yōu)質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基礎知識,還要幫助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識面,在課堂外進行積極的
學習。用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語言文化基礎知識。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閱讀,定期分享閱讀材料,讓學生能夠積極閱讀。
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并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小學生都渴望獲得老師對自己在學習方面的認可和肯定。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組織評價活動。通過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可使老師對學生的在整個和活動中的表現(xiàn)如個性、心理品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在活動中,老師要對學生一些創(chuàng)新的表達進行肯定和引導,對學生比較活躍的思想要注意鼓勵。學生不僅可以體驗到成就感,而且也使自己得到充分表現(xiàn)。通過老師的肯定以及贊賞,學生可以感受到極大的成就感與滿足感,才會有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活動中,這樣也可以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精神。
四、 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與時俱進,認真對待日常閱讀教學工作,使學生真正喜歡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在師生之間積極合作下有效地促進閱讀教育的發(fā)展。在未來的教學中,語文教師仍需要加強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總結更多實用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必須結合學生的性格和學習特點,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設計,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組織閱讀對話活動,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言技能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羅明嬌.重視學情 提高效率:芻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8,34(8):173-174.
[2]廖泳儀.基于可視化技術的小學語文課堂師生活動方式的效果研究:以閱讀教學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8(Z2):143-147.
作者簡介:雷雨,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靜寧縣城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