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培
朋友認為,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管理好時間是一種時間文明。我以為然。不過,我說,時間文明的全面推進,固然需要個人的自覺與努力,同時也有賴于社會其他文明的發(fā)展與促進。
我這一感悟,最初是在觀賞京劇《紅娘》時突然萌發(fā)的。當時思想跑馬,覺得張生與鶯鶯的戀愛,真是浪費時間——這倒不是指他們的卿卿我我,而是指他們?yōu)閻矍楸疾ǖ脑S多時間。從現(xiàn)代眼光來看,這壓根兒是不必花的。如果沒有封建禮教的羈絆,這一對戀人本可以簡單明了地去互訴衷情,根本不需要去傳箋,去跳墻,去害相思病……這說明,社會倫理道德水平低下,也會枉然空耗著人的時間,吞噬著人們的生命。
這是今之視昔。后之視今呢?這一問題依然存在。別的不說,單看那些拉關(guān)系、走后門等不正之風,就虛擲了多少寶貴的時間呀。朋友曾在公安部門代職,分管刑警工作,他說當時只要出現(xiàn)案件,總有人來說情,提著重禮,帶著錢款,長時間地糾纏著有關(guān)辦案人員,讓雙方都白白地流失了許多時間。不以“說情可恥”,用時間“走后門”,是比張生跳墻更等而下之。張生跳墻,雖然現(xiàn)在看來是可以不去做的,但在當時卻是情勢所逼;他那一跳,是向封建藩籬的一擊,還有積極意義。而現(xiàn)在“說客”們熱衷“走后門”、講私情,是基于一己私利,跟著不良的社會風氣跑,把大好時光消磨在吹吹拍拍之中,讓時間與生命銷蝕在低級趣味之中。
時間文明的實現(xiàn),除了受制于社會的道德文明,同時受制于社會的制度文明。行政管理實事求是,做實事、求實效,拒絕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不做空頭文章、表面文章,不擾民,不把“方便留給自己,困難推給群眾”,不要老百姓證明“你媽是你媽”,不再有蓋不完的章、開不完的證明、跑不完的地方、數(shù)不清的手續(xù),這就會為民眾減少許多無意義或無效的時間消耗,讓時間催生生命之花。
時間文明的推進,還與生產(chǎn)科技文明的發(fā)展緊緊相連。一百多年前,每逢大比之年,江南考生進京,要提前幾個月就動身趕路。高鐵、飛機出現(xiàn)后,則只是幾個小時的行程。人們現(xiàn)在要去國內(nèi)任何一個地方,坐上飛機后,大都可以朝發(fā)夕至。這較之以往,時間的利用率,可真是“一天等于二十年”。而且,人工機器人等新科技的出現(xiàn),會進一步將時間由“常數(shù)”轉(zhuǎn)為“變數(shù)”,從而讓人對于一個個驚奇的創(chuàng)造目不暇接。
由此可見,管理好時間,實踐時間文明,與社會的精神文明與物質(zhì)文明的發(fā)展息息相關(guān)。社會文明程度越高,也就越利于人們生命跨度之內(nèi)的時間過得充實而美好。
不過,在同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每個人能否做好“時間的主人”,還是決定于自身具有什么樣的時間意識。是惜時愛時,讓時間留下串串果實;還是任時間在“無事忙”與“快樂的死亡”中白白流失。有時間意識的人,也尊重別人的時間,因為他們知道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因此,社會上惜時的人越多,講究時間文明的人越多,社會的文明程度也就越高。
【原載《今晚報》】
插圖 / 要孩子懂得做時間的主人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