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麗
[摘 要]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習作教學成為阻礙學生發(fā)展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及人文素養(yǎng)的一個瓶頸,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的難題。新課改以來,廣大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做出許多積極有益的探索,并努力付諸實踐,試圖尋求解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這一難點的途徑,從而突破阻礙學生發(fā)展的瓶頸,開拓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局面。
[關鍵詞]習作;難點;樂說;會寫
指導學生寫好習作,是對教師教學基本功的一種考驗,是其綜合素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檢驗小學生掌握各種語文知識和對事物認知程度的重要手段,同時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可以從多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樂說會寫。
一、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中產(chǎn)生,而是從人們對事物的愛與熱忱中產(chǎn)生。”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學習有一種強烈的想要學的沖動,那么,就會產(chǎn)生一種積極情緒,從而促動其主動、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
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接觸習作,因為生活閱歷少,積累也少,所以面對習作一臉茫然,這是可以理解的。學生普遍會感覺缺乏素材,無從下手,無米下鍋,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只能照抄或胡編亂造,出現(xiàn)內(nèi)容空洞、乏味、虛假等現(xiàn)象不足為奇。教師要以知識的本身吸引學生學習,只有讓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把完成習作當成一種樂趣,當成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去做,使習作自然而然地變成學生的日常需要,從而會使學生樂意去學,樂意去寫,樂意去探究。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先說一說,做一做,演一演等形式,創(chuàng)設具體的、可感知的習作氛圍,引導學生在輕松、活潑、愉快的氛圍中積淀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然后再指導他們動筆寫,這樣才會使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習作教學才會收到實效。比如,在教學部編小學《語文》第五冊《我來編童話》一課時,教師可以把教材給出的“國王”“小鳥”“玫瑰花”等詞語換成“豬八戒”“風箏”“滑板車”等,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于是他們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滔滔不絕地“編”起他們的童話。有的學生讓豬八戒坐風箏玩兒滑板車,跟他們一起做游戲,玩得不亦樂乎;有的學生讓豬八戒上天和自己的風箏斗法,落地變成滑板車和自己比賽;更有的學生跟著豬八戒穿越大唐去找飛丟的風箏,半路遇上哪吒用風火輪和自己的滑板車比誰快等等,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充分施展本領,“編”出來一篇篇精彩的童話來,在說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口若懸河。在接下來動筆寫的環(huán)節(jié)中,因為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口頭習作的鋪墊,所以十分輕松地寫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童話,課堂始終處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強化課外閱讀,促進學生積累素材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币虼?,搞好習作教學的前提之一是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并持之以恒,這應作為重點任務來抓,以此幫助學生解決眼中有物而嘴上不知如何言說的問題。學生應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多讀書,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各種見聞,積累大量的文史知識,而且能提高品位和文學欣賞能力,還能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和寫作的素材,學到一些常用的寫作方法,閱讀對習作教學的幫助是很大的。
如今的很多學生對電視上的娛樂節(jié)目和網(wǎng)絡短視頻等很喜歡,但對閱讀卻不感興趣。針對這種現(xiàn)實,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或是利用班會,有計劃、有意識、有目的地給學生講述一些有趣的人文地理故事或名人軼事,達到增強教學感染力的目的,同時,告訴學生這些都是老師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廣泛閱讀的結(jié)果,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從而促使班級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閱讀熱情,每學期教師都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幾次帶有趣味性的讀書演講會,還可以利用活動課等引導學生交流心得,或進行閱讀成果的評比,給優(yōu)勝者一些榮譽稱號,發(fā)些小獎品。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能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閱讀各種感興趣的書籍和讀物,班級逐漸形成良好的氛圍。知識積累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良好的讀書習慣。為此,教師應要求每名學生都準備一個專門的本子,作為素材積累庫,讀書時隨時做好筆記,不斷充實自己的素材庫。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精彩片斷、名言警句等,都可以摘抄到自己的素材積累庫中,空閑時可以拿出來多讀幾遍,從而加深印象和理解。慢慢地,學生就會養(yǎng)成邊讀書邊做筆記的好習慣,他們隨手寫下的內(nèi)容,積累起來,會讓讀書的品位提高很多,進而促進習作質(zhì)量的提升。
三、摒棄各種束縛,提高學生習作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形象思維能力強于抽象思維,他們的想象強于成年人,而且非常豐富,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為他們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寫作氛圍,摒棄各種束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大膽進行想象,大膽地寫,從而想寫、好寫、樂寫。學生身邊每天都會發(fā)生一些新鮮事,其中很多都是他們津津樂道的奇聞趣事,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留心觀察,以此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善于做筆記的好習慣,為寫作打好素材基礎和思想準備。第一,在指導學生開展習作訓練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捕捉所見、所聞、所感的差異之處,并進行對比,從中找到要觀察的事物的主要特點,如四季景色的變化;身邊小伙伴高矮胖瘦,走路緩急,言行樣貌,風度舉止;自然界中花鳥魚蟲的突出特征,顏色特點,活動規(guī)律;家里來往親朋交往中的言談舉止和接人待物等,培養(yǎng)學生形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說真話,述真情,談實感。在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同學拾金不昧、老師帶病工作等話題,千篇一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說真話的好習慣。教師要表揚那些敢寫真人真事真情實感的學生,引導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還要拓展題材范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真事來寫,不要弄虛作假。第三,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表達的空間,引導他們在寫作前交流真情實感,從而引導學生把真情實感講出來。第四,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寫想象習作,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展開豐富的想象,為習作增添光彩。
四、做好自改、互改和師改
在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不愿意修改習作,所以習作中容易存在問題。其實,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認真修改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第一,學生應該自改,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習作中的問題。第二,自改之后再讓學生之間互改,同學會客觀地指出不足,提出各種有益的修改建議,這對提高學生習作的整體水平很有幫助。第三,教師進行講評。在講評中,教師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想法,要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意,講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指導學生熟練運用寫作技巧,促進學生把習作寫得更好。
總之,為了能讓學生樂說會寫,就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技巧,從激發(fā)興趣入手,循序漸進,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不能一蹴而就。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積累,樂于把自己的好想法說給大家聽,下筆成文是目標,把握好這些環(huán)節(jié)的先后和輕重緩急,最終一定會走進完美的習作教學新天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