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霞 張美
(重慶市綦江區(qū)人民醫(yī)院 重慶 401420)
新生兒窒息是指由于產(chǎn)前、產(chǎn)時或產(chǎn)后的各種病因,致使胎兒缺氧,誘發(fā)宮內(nèi)窘迫或娩出過程中發(fā)生呼吸、循環(huán)障礙,嚴重威脅新生兒生命[1]。窒息后心肌損傷是新生兒窒息常見并發(fā)癥,此病期常常缺乏特異性表現(xiàn),易漏診、誤診,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在心肌損傷發(fā)病早期及時發(fā)現(xiàn),積極做出臨床診斷與病情嚴重程度評估,盡早采取有效干預措施為治療該疾病關鍵??v觀臨床,針對窒息后心肌損傷常進行心肌損傷標志物進行檢測,為進一步探討心肌損傷標志物等多項指標檢測對新生兒窒息后合并心肌損傷的臨床應用價值,開展本次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6—9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疑似新生兒窒息后合并心肌損傷患兒為觀察對象。其中,經(jīng)病理診斷確診,有20 例患有心肌損傷,作為心肌損傷組,40例無心肌損傷,作為無心肌損傷組。同期選取60 例健康新生兒為對照組,患兒家屬均為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60 例疑似新生兒窒息后合并心肌損傷患兒中,男37 例,女23 例,日齡0 ~3d,平均(1.06±0.05)d;經(jīng)病理診斷新生兒窒息后合并心肌損傷20 例,新生兒窒息無心肌損傷組40 例;對照組男35 例,女25 例,日齡0~4d,平均(1.08±0.02)d。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 >0.05)。
納入標準:(1)均為足月胎兒。(2)60 例疑似新生兒窒息后合并心肌損傷患兒均為新生兒窒息,且經(jīng)臨床醫(yī)師初步診斷為心肌損傷。(3)家屬知情研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早產(chǎn)兒。(2)凝血功能異常。(3)有家族精神病遺傳者。
對三組患者均予以多項指標檢測。
血液樣本制備:對三組患兒均予以血液標本采集,于新生兒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靜脈血3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 抗凝管中保存,于PSB6000 平板潔凈型離心機中進行離心處理,離心速度為3000r/min,離心速度為5min,將所得標本置于-20℃中保存待測。
檢測儀器與方法: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產(chǎn)公司:日本OLympus,型號Au-5800)進行CK-MB、IMA、hs-CRP、Mb、cTnI、NT-PROBNP 水平檢測。
(1)觀察各項指標單獨及聯(lián)合診斷結果。包括CK-MB、IMA、hs-CRP、Mb、cTnI、NT-PROBNP 及上述指標聯(lián)合診斷結果。以最終病理組織檢查結果為標準,計算單項檢查與聯(lián)合檢查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100%、準確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觀察三組多項指標檢測水平。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最終病理證實,60 例疑似新生兒窒息后合并心肌損傷患兒中,確診20 例,以此診斷為標準,對20 例患者進行心肌損傷標志物等進行檢測。結果:CK-MB 診斷敏感度為70.00%(14/20)、特異度為70.00%(28/40)、準確度為70.00%(42/60),IMA 診斷敏感度為65.00%(13/20)、特異度為%(65.00/)、準確度為65.00%(39/60),hs-CRP 診斷敏感度為%(15/2075.00)、特異度為67.50%(27/40)、準確度為70.00%(42/60),Mb 診斷敏感度為70.00%(14/20)、特異度為62.50%(25/40)、準確度為65.00%(39/60),cTnI 診斷敏感度為80.00%(16/20)、特異度為67.50%(27/40)、準確度為71.66%(43/60),NT-PROBNP 診斷敏感度為75.00%(15/20)、特異度為72.50%(29/40)、準確度為73.33%(44/60),聯(lián)合診斷敏感度為90.00%(18/20)、特異度為92.50%(37/40)、準確度為91.67%(55/60),聯(lián)合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顯著高于單項指標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各項指標單獨及聯(lián)合診斷結果比較(例)
三組CK-MB、IMA、hs-CRP、Mb、cTnI、NT-PROBNP 等多項指標水平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三組多項指標檢測水平比較(±s)
表2 三組多項指標檢測水平比較(±s)
縱觀臨床,已知心肌損傷標志物較多,包括AST、LDH、CK、CKMB、IMA、NT-proBNP、Mb、cTn 等,由于不同指標在組織分布與含量、釋放時間等不同,若僅憑借一項指標進行心肌損傷判斷,易造成漏診情況,故而本院提出是否多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能增強檢測結果準確性,遂開開展本次研究[2,3]。
觀察本次研究結果即可得知,多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與準確度均較之單項檢查較高(P <0.05),具有較高臨床價值。再分析本次研究結果中,心肌損傷標志物的多項指標水平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新生兒窒息后合并心肌損傷、新生兒窒息無心肌損傷組、對照組三組CK-MB、IMA、hs-CRP、Mb、cTnI、NT-PROBNP 等多項指標水平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 <0.05),說明CK-MB、IMA、hs-CRP、cTnI、Mb 和NT-proBNP 因特異性和靈敏性較高對于評估新生兒窒息后心肌損傷具有重要的價值,以反映窒息所致心肌直接損傷[2]。對其進行細致分析。CK-MB 即肌酸激酶同工酶,當患兒體內(nèi)缺氧時,細胞與細胞膜受損,細胞內(nèi)酶外流,致使含量增加。IMA 在心肌缺血早期即可被檢出,在心肌缺血中敏感性較高。hs-CRP其在預測心肌梗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水平升高則提示機體心肌細胞出現(xiàn)損傷。cTnI 在人體正常情況下含量較低,當出現(xiàn)心肌損傷后,其水平值會顯著升高。肌紅蛋白Mb 為球狀血紅蛋白,其主要作用為儲存與輸送氧氣[4],一般情況下含量較低,當心肌細胞損傷時,血液中肌紅蛋白Mb 含量增大。NT-PROBNP 水平高低與新生兒窒息、心肌損傷嚴重程度與預后密切相關,當患兒窒息缺氧后,心肌細胞通透性增強,游離氧自由基與脂質(zhì)過氧化物增多,致使心肌細胞受損,加速NTPROBNP 釋放在血液中,致使血液中NT-PROBNP 水平增高。鑒于上述心肌損傷標志物分析可知,其在新生兒窒息后合并心肌損傷診斷與評估預后中占有重要地位。
綜上,CK-MB、IMA、hs-CRP、Mb、cTnI、NT-PROBNP 等多項指標檢測在新生兒窒息后合并心肌損傷中應用價值較高,但上述多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能顯著提升心肌損傷檢測敏感度、特異度與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