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兵,劉凡,韓永磊,何海南,李德剛
(山東理工大學(xué) 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山東 淄博 255049)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同時,環(huán)境污染和能源缺乏問題引起了全球科技工作者的廣泛關(guān)注。1972年,F(xiàn)ujishima等[1]證明了半導(dǎo)體TiO2可以利用太陽光進行光催化反應(yīng),實現(xiàn)了太陽能的直接利用,光催化反應(yīng)因此成為研究熱點之一。
Liu[2]在理論上首次預(yù)言了新的碳氮共價化合物,隨后成功制備出氮化碳[3-4]。近年,相繼有報道石墨型氮化碳(g-C3N4)可利用太陽光進行光催化反應(yīng)[5-6],g-C3N4因禁帶寬度較窄(2.7 eV)、無毒、穩(wěn)定性好等優(yōu)點[7]成為熱點光催化劑。g-C3N4作為可見光響應(yīng)的催化劑,應(yīng)用廣泛的領(lǐng)域之一就是光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 包括苯酚、羅丹明B、亞甲基藍等[8-9]。
為進一步優(yōu)化g-C3N4的可見光催化性能,采用多種方式對g-C3N4進行改性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方向,如進行各類元素的摻雜、對其進行表面修飾、與其它半導(dǎo)體進行復(fù)合[10-19]等。
在上述改性的途徑中,元素?fù)诫s是一種簡單且有效的改性方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石墨相氮化碳進行Fe元素?fù)诫s,用以優(yōu)化g-C3N4的可見光催化降解性能。通過一步熱聚合法[20]制備不同鐵摻雜量的石墨型氮化碳(Fe/g-C3N4),測試了不同摻雜比、溫度、底物濃度、催化劑用量等對其光催化性能的影響。
儀器:超級恒溫水浴SYC-15B,南京桑力;電子天平FA2204B,上海精科;LED光源(4.5 W,冷白),佛山浩盈;箱式電阻爐SX2-4-13,龍口電爐;可見分光光度計722N,上海精科。
試劑:硫酸亞鐵(FeSO4,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三聚氰胺(C3H6N6,天津市光復(fù)精細(xì)化工研究所),亞甲基藍(C16H18N3SCl·3H2O,霸州市化工分廠)。
稱取10.0 g三聚氰胺于坩堝中,將坩堝置于550 ℃的馬弗爐內(nèi)恒溫4 h(升溫速度20 ℃/min)。冷卻至室溫取出,得到淡黃色固體,研磨得到純g-C3N4。
配置質(zhì)量分?jǐn)?shù)為0.1%,0.3%,0.5%的FeSO4溶液。依次在三份10.0 g三聚氰胺中加入10 mL不同質(zhì)量分?jǐn)?shù)的FeSO4溶液,攪拌均勻,蒸干水分備用。參照前述方法煅燒得到不同摻雜比的Fe/g-C3N4復(fù)合光催化劑。
以LED燈為可見光源, 5 mg/L亞甲基藍溶液為降解底物進行催化劑光催化降解性能測試。
將配置的250 mL , 5 mg/L 亞甲基藍溶液倒入恒溫水浴的夾層燒杯中,取8 mL初始溶液于離心管中記為1號試樣。加入0.2 g催化劑,無光條件下攪拌30 min,取2號試樣。開啟光源,反應(yīng)3 h,期間每間隔30 min取樣一次,共計8個試樣。試樣在轉(zhuǎn)速為2 500 r/min的離心機內(nèi)離心20 min,取上層清液,使用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測吸光度(測試波長664 nm)。
采用Thermo Electron公司的Nicolet 5700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進行FT-IR表征,掃描范圍50~7 800 cm-1,以樣品池為背景;以Cu靶Kα1線作為輻射源,工作電壓為40 kV,工作電流為35 mA,掃描速度為6°/min進行X射線衍射(XRD)測試, 儀器型號德國Bruker AXS D8 Advance;采用FEI Sirion 200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SEM表征,分辨率為1.5 nm。
2.1.1 XRD
圖1為純g-C3N4和不同濃度硫酸亞鐵摻雜的Fe/g-C3N4復(fù)合光催化劑的XRD圖譜。純g-C3N4存在兩個特征衍射峰,較弱峰位于2θ為12.7 °處,代表melon類物質(zhì)的特征峰,晶面指數(shù)(100);較強峰位于2θ為27.26 °處,代表芳香物層間堆垛的特征峰,晶面指數(shù)(002)。證明g-C3N4光催化劑具有類石墨的層狀結(jié)構(gòu)。摻雜后, g-C3N4在27.26 °處的衍射峰位置移向右側(cè), g-C3N4層狀結(jié)構(gòu)的層間距發(fā)生變化,證明鐵元素被成功摻雜。
圖1 純g-C3N4催化劑和Fe/g-C3N4復(fù)合光催化劑的XRD圖譜Fig.1 XRD patterns of g-C3N4 and Fe/g-C3N4 photocatalysts
2.1.2 FT-IR
圖2為催化劑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圖。由圖可以看出不同F(xiàn)e摻雜量的Fe/g-C3N4與純g-C3N4存在三個明顯吸收區(qū)域,其中3 000~3 500 cm-1屬于O-H、N-H的伸縮振動區(qū);1 200~1 700 cm-1的強帶歸結(jié)于CN雜環(huán)化合物的伸縮振動;804 cm-1的吸收峰為三嗪環(huán)狀化合物的彎曲振動峰。四種樣品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并無較大差異,可見進行金屬元素Fe的摻雜對g-C3N4的結(jié)構(gòu)并無顯著影響,g-C3N4的基本結(jié)構(gòu)沒有發(fā)生明顯改變。除此,F(xiàn)e相關(guān)吸收峰并未檢測到,可能是由于Fe的摻雜量過少,使其未能表達。
圖2 g-C3N4催化劑和Fe/g-C3N4復(fù)合光催化劑的FT-IR圖譜Fig.2 FT-IR spectra of g-C3N4 and Fe/g-C3N4 photocatalysts
2.1.3 SEM測試
催化劑的表面特征可影響催化性能,通過SEM測試對催化劑表面形貌進行表征,進一步探究其表面變化。圖3為樣品SEM測試圖,可直觀觀察到催化劑存在類石墨的層狀堆垛結(jié)構(gòu)。g-C3N4存在片狀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碎片化;與摻雜不同量Fe的催化劑對比, Fe的摻雜使催化劑表面產(chǎn)生了一定轉(zhuǎn)變,表面的孔洞增加,碎片化程度提高。Fe摻雜濃度越大,表面形貌混雜程度越大??赏茰y,催化劑表面孔洞的增多及碎片化程度加深使得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增大,是Fe摻雜催化劑光催化性能優(yōu)化的原因之一。
圖3 純g-C3N4(a)和0.1%(b), 0.3%(c), 0.5%(d) Fe/g-C3N4 的SEM圖Fig.3 SEM images of g-C3N4 (a) and Fe/g-C3N4 containing different Fe (b: 0.1%, c: 0.3%, d: 0.5%)
圖4為在避光條件下對純g-C3N4及不同摻雜比的Fe/g-C3N4進行吸附性能測試的實驗結(jié)果。亞甲基藍在催化劑表面僅僅發(fā)生吸附-脫附過程,而且該過程在30 min以后趨于平衡。因此,避光條件下催化劑與溶液充分接觸30 min后,吸附-脫附過程被認(rèn)為達到平衡,光催化降解實驗可以開始。
圖4 吸附性能測試Fig.4 Test of adsorption performance
圖5為不同摻雜比光催化劑進行降解的數(shù)據(jù)。其中(a)為可見光降解,(b)為扣除30min避光吸附后的動力學(xué)擬合。
圖5 純g-C3N4和摻雜量不同的Fe/g-C3N4對亞甲基藍的可見光降解(a)以及動力學(xué)擬合(b)曲線Fig.5 Photodegradation(a) and kinetic(b) fitting curves of MB over the g-C3N4 and Fe/g-C3N4 under visible light
不同摻雜比的Fe/g-C3N4對亞甲基藍溶液的降解效果存在明顯差異。在210 min后,不加催化劑的MB僅降解了10%,相同條件加入純g-C3N4降解19.4%,其加入0.1% Fe/g-C3N4,0.3% Fe/g-C3N4和 0.5% Fe/g-C3N4后MB降解率分別為21.3%,28.5%,35.0%。隨Fe元素的摻雜比例增加,復(fù)合催化劑的催化性能得到提升,由此可推測Fe元素的摻雜確實使g-C3N4在性能上得到優(yōu)化。
圖5(b)是以ln(C/C0)為縱坐標(biāo),時間為橫坐標(biāo)做出的擬合圖;據(jù)圖中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可推斷MB的催化降解遵循動力學(xué)上的一級反應(yīng)速率方程關(guān)系。一級化學(xué)反應(yīng)的速率方程式為ln(C/C0)=-kt,圖中擬合直線斜率的絕對值即為速率常數(shù)k,其反應(yīng)速率常數(shù)k和擬合相關(guān)系數(shù)R2見表1。
表1 空白組、純g-C3N4和0.1%、0.3%、0.5% Fe/g-C3N4光催化劑的反應(yīng)速率常數(shù)和R2Tab.1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s and R2 of the blank group, pure g-C3N4 and Fe/g-C3N4
底物濃度、催化劑用量及溫度等會對催化劑活性產(chǎn)生影響。在實驗中以Fe/g-C3N4光催化劑為例探討上述因素的影響。
圖6即為0.1% Fe/g-C3N4催化劑不同用量的光降解曲線。隨著催化劑用量的增加,降解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提升,0.3 g用量的降解率達到42%,是0.1 g用量的2.51倍。
圖6 不同用量0.1% Fe/g-C3N4的光降解曲線 Fig.6 Photodegradation curves of different dosage of 0.1% Fe/g-C3N4
對于不同濃度的污染源,催化劑所能達到的活性也有較大差異,以1、3、5 mg/L模擬階梯濃度污染物源進行實驗,結(jié)果如圖7所示。1 mg/L底物濃度時降解率達到84.11%、5 mg/L時僅為21.23%,可得光催化劑在低濃度的降解底物下可以發(fā)揮更好的降解效果。
圖7 不同底物濃度時0.1% Fe/g-C3N4的光降解曲線Fig.7 The photodegradation curves of 0.1% Fe/g-C3N4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 concentrations
溫度是影響催化劑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25、35、45 ℃為實驗溫度探究了溫度對Fe摻雜氮化碳活性的具體影響,實驗結(jié)果如圖8所示。
圖8 不同水浴溫度(a)、關(guān)于溫度的動力學(xué)擬合(b) 的0.5% Fe/g-C3N4催化劑的光降解曲線Fig.8 The photodegradation curves of different reaction temperature (a) and kinetic fitting with temperature (b) of 0.5% Fe/g-C3N4
圖8(a)為降解情況,在溫度升高時降解效果有所改善,升高10 ℃降解率平均提高了5%。在45 ℃時降解率最大,根據(jù)圖8(b)擬合直線圖45 ℃時的斜率最大,其降解速率最快,速率常數(shù)即為最大。在動力學(xué)理論上反應(yīng)速率常數(shù)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實驗結(jié)果與理論相符。
據(jù)Arrhenius公式lnk= -Ea/ (RT)+ lnA進行作圖得圖9。求解可得亞甲基藍降解反應(yīng)的表觀活化能Ea約為 13.9 kJ/mol。
圖9 lnk對1/T的擬合圖Fig.9 The fitting curves of lnk versus 1/T
以三聚氰胺為前驅(qū)體通過熱聚合的方式制備Fe摻雜的g-C3N4光催化劑,以亞甲基藍為模擬污染物進行可見光降解實驗,結(jié)果表明進行摻雜后的Fe/g-C3N4性能較純g-C3N4得到了明顯提升。在研究范圍以內(nèi),F(xiàn)e的摻雜量越多性能提升越大,歸因于Fe的摻雜使得催化劑的晶格結(jié)構(gòu)及催化劑表面形貌產(chǎn)生了細(xì)微變化,改善了其可見光吸收性能。探索了影響催化劑活性的主要因素,發(fā)現(xiàn)降解底物的濃度越低降解效果越好,催化劑用量在一定范圍內(nèi)對降解產(chǎn)生明顯影響,溫度對于降解效果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