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櫻,周長順
(1.紹興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建筑與設計藝術(shù)學院,紹興 312000;2.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紹興 312000;3.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長沙 430100)
在過去幾年,由于受到資源短缺和能源危機的影響,人們對固體廢棄物的認識逐漸加深,對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開始向資源化利用的方向發(fā)展。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迅速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玻璃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化工、科學研究等領(lǐng)域,在如今的工業(yè)化發(fā)展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這也導致廢玻璃的數(shù)量日益劇增。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全球固體廢渣中7%為廢玻璃[1],歐美發(fā)達國家廢玻璃占城市垃圾總量的4%~8%。如何合理利用廢玻璃資源,已成為全球關(guān)注的熱點[2-3]。為了改善廢玻璃對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人員試圖將其作為輔助膠凝材料代替水泥基材料中的水泥。有研究表明,當玻璃粉(GP)粒徑小于38 μm時,具有良好的火山灰活性[4]。Wang等[5]發(fā)現(xiàn),GP的摻入改善了水泥漿的孔隙結(jié)構(gòu),使基體變得更加致密,增強了界面的粘結(jié)性。Ez-Zaki等[6]指出,當GP的摻量為40%(質(zhì)量分數(shù))時,砂漿的抗壓強度提高約50%。Omran等[7-9]在相應的混凝土試驗中也得到相似的結(jié)論,GP代替20%(質(zhì)量分數(shù))水泥可提高混凝土后期的力學性能。Nassar和Soroushian[10]提出微米級GP在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微觀結(jié)構(gòu)和界面過渡區(qū)方面具有令人滿意的結(jié)果,這與Wang等[5]的研究結(jié)果相同。
再生混凝土是一種綠色混凝土,它的使用能夠避免廢棄骨料填埋所造成的土地資源浪費,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經(jīng)濟和社會意義[11]。然而,與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骨料表面存在新、舊兩個界面過渡區(qū)[12-13],界面的多樣性和非均勻性導致受壓時產(chǎn)生應力集中,會降低再生混凝土的力學性能。肖建莊[14]和Huda[15]等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呈現(xiàn)下降趨勢。Limbachiya[16]和Xiao[17]等研究結(jié)果顯示,再生骨料取代率50%(質(zhì)量分數(shù))以上對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的不利影響較大,全骨料取代再生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降低約20%~40%。胡瓊等[18]發(fā)現(xiàn)再生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隨再生細骨料的加入而降低。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礦物摻合料具有微集料填充和火山灰反應雙重效應,可以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力學性能。
目前,關(guān)于GP作為礦物摻合料對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系統(tǒng)的研究報道較少。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摻量的GP取代水泥對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劈拉強度、彈性模量的影響,并利用MIP和SEM技術(shù)分析了GP對再生混凝土內(nèi)部微觀結(jié)構(gòu)的影響。
本試驗的水泥采用紹興市姚山建材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P·O 42.5普通硅酸鹽水泥。GP由廢棄的石英玻璃,經(jīng)過浸泡、除垢、清洗、晾曬、磨細等工藝制備而成,其粒徑小于150 μm。表1給出了水泥和GP的化學成分。表2給出了粗骨料和細骨料的基本性能參數(shù)。減水劑采用的是聚羧酸高效減水劑(PC),減水率為25%。實驗用水是自來水。
表1 水泥和GP的主要化學成分Table 1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ement and GP
表2 骨料基本性能參數(shù)Table 2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aggregate
為了研究GP摻量對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試驗設計了四種不同摻量(0%、5%、10%和20%)的GP取代等質(zhì)量的水泥。再生混凝土的水膠比為0.35,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為50%(質(zhì)量分數(shù)),砂率為0.4??紤]到再生骨料高吸水率的特點,本試驗根據(jù)公式mw=mc×(ra-rb)(式中:mw為外加水的質(zhì)量;mc為粗骨料的質(zhì)量;ra為吸水率;rb為含水率)可得試樣外加水用量為11.1 kg/m3。表3詳細列出了再生混凝土的設計配合比。
表3 再生混凝土的設計配合比Table 3 Design mix proport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本試驗澆筑了150 mm×150 mm×150 mm和150 mm×150 mm×300 mm兩種不同尺寸的試樣分別用于再生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fcu、劈拉強度fp和彈性模量Ec測試。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參照GB/T 50081—2019《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進行測定,試件成型1 d后拆模,立即放至標準養(yǎng)護室進行養(yǎng)護,分別測試各組試樣7 d、28 d和90 d的抗壓強度、劈拉強度和彈性模量。采用日本電子(JEOL)JSM-6360LV儀器對壓碎后的試塊(90 d)進行掃描電子顯微鏡測試;利用美國康塔公司的Quantachrome PoreMaste-60壓汞儀對2~5 mm粒徑的試樣(90 d)進行孔結(jié)構(gòu)測試。
圖1顯示了GP對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從圖1(a)中可以發(fā)現(xiàn),GP的摻入降低了再生混凝土早期(7 d)的抗壓強度,并且隨著GP摻量的增加,這種降低的趨勢更加顯著,其中含5%、10%和20%(質(zhì)量分數(shù),下同)GP的試樣與基準組相比分別降低了7.6%、11.4%和18.2%。然而,當養(yǎng)護齡期增長至90 d時,摻入適量的GP有利于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其中C-10%GP試樣的抗壓強度略高于基準組,而C-5%GP試樣也逐漸接近于基準組。與此同時,從圖1(b)中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GP摻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不同齡期的抗壓強度增長率呈現(xiàn)出先增后減的趨勢,而10%為GP的最佳摻量。由此可知,GP摻入降低了再生混凝土早期的抗壓強度,但提高了不同齡期的抗壓強度增長率,并且適量的GP有利于提高再生混凝土后期的抗壓強度,該結(jié)果與之前的研究結(jié)論相一致[19-21]。
圖1 GP對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Fig.1 Effect of GP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ecycled concrete
綜上分析,GP對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壓強度的影響主要歸因于,在水泥水化早期,GP火山灰活性較低,僅發(fā)揮了其微集料填充的作用,導致再生混凝土抗壓強度有所降低[22]。而摻入適量的GP提高了再生混凝土后期的抗壓強度,這是因為隨著養(yǎng)護齡期增長,GP的火山灰活性不斷被激發(fā),大量的SiO2和Al2O3與水泥水化產(chǎn)物氫氧化鈣(CH)發(fā)生“二次水化”反應,生成更多的水化硅酸鈣(C-S-H)和部分水化鋁酸鈣(C-A-H),改善了界面過渡區(qū)的密實度[22-25]。同時,未參與反應的GP可以發(fā)揮微集料效應填充再生混凝土中的孔隙,進一步提高抗壓強度。但是,當GP摻量過多時,試樣中水泥含量變少使得水泥水化產(chǎn)生的CH含量降低,導致參與“二次水化”反應所需的GP含量減少,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再生混凝土微觀結(jié)構(gòu)的密實度。
圖2為GP對再生混凝土劈拉強度的影響。由圖2可知,劈拉強度的變化趨勢與抗壓強度相似,含5%、10%、20%GP再生混凝土的早期(7 d)劈拉強度與基準組相比分別降低了7%、10.2%和20%。但隨著齡期增長,適量的GP改善了再生混凝土的劈拉強度,其中C-10%GP試樣90 d的劈拉強度比基準組高了6.8%,而C-5%GP試樣的劈拉強度也略高于基準組。但隨著GP摻量進一步增多,將對再生混凝土的劈拉強度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C-20%GP試樣不同齡期的劈拉強度均低于基準組。其作用機理與粉煤灰等活性礦物摻合料的相似[26]。由此可知,對于再生混凝土劈拉強度而言,GP的摻量宜控制在10%~20%之間。圖3為GP對再生混凝土拉壓比的影響,由圖3可知,當玻璃粉摻量小于10%時,再生混凝土的拉壓比隨著玻璃粉摻量的增加而增加,這說明了玻璃粉的摻入使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降低幅度大于劈拉強度。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玻璃粉顆粒多棱角特性,增強了骨料與基體之間的咬合力和粘結(jié)效果,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混凝土劈拉強度的降低。
圖2 GP對再生混凝土劈拉強度的影響Fig.2 Effect of GP on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of recycled concrete
圖3 GP對再生混凝土拉壓比的影響Fig.3 Effect of GP on fp/fcu of recycled concrete
圖4顯示了GP對再生混凝土彈性模量的影響。從圖4中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GP摻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彈性模量和彈性模量增長率均呈現(xiàn)先上升后降低的趨勢。如圖4(a)所示,GP降低了再生混凝土早期的彈性模量,但摻入10%GP時再生混凝土后期(90 d)的彈性模量提高了約5%。其作用機理歸因于GP的火山灰活性和微觀結(jié)構(gòu)的增強效應改善了再生混凝土界面過渡區(qū)的密實度,該結(jié)果與Omran等[8-9]研究結(jié)論相一致。通過圖4(b)和圖1(b)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GP對再生混凝土7 d到28 d彈性模量增長率的影響略低于對再生混凝土28 d到90 d彈性模量增長率的影響,與抗壓強度增長率變化有所不同。這可能與玻璃本身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彈性模量有關(guān)[22,27]。
圖4 GP對再生混凝土彈性模量的影響Fig.4 Effect of GP on elastic modulus of recycled concrete
圖5為再生混凝土90 d的SEM照片。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再生混凝土的微觀結(jié)構(gòu)主要由水化產(chǎn)物、未水化的凝膠材料、孔隙和微裂縫組成。如圖5(a)所示,基準組試樣中存在較多均勻的C-S-H凝膠以及少量的微裂縫,微觀結(jié)構(gòu)相對密實。與基準組相比,C-5%GP試樣中存在較多的孔隙和微裂縫(見圖5(b)),微觀結(jié)構(gòu)較為松散。由此說明GP的摻入降低了再生混凝土微觀結(jié)構(gòu)的密實度,這與之前的抗壓強度結(jié)果相對應。然而隨著GP含量增加,GP的二次火山灰活性被進一步激發(fā),消耗更多的CH晶體產(chǎn)生額外的C-S-H凝膠,并與未反應的GP顆粒一起填充微觀結(jié)構(gòu)中的毛細孔和微裂縫,形成更加致密的微觀結(jié)構(gòu)[28],如圖5(c)所示。這也解釋了C-10%GP試樣抗壓強度最高的原因;當GP摻量增加至20%時,由于水泥水化產(chǎn)物CH含量減少,阻礙了水泥水化反應使得GP的火山灰效應不能充分發(fā)揮,因此在C-20%GP試樣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少量未反應的GP顆粒以及大量的毛細孔和裂縫,并且孔隙之間相互連通形成連續(xù)孔道將微觀結(jié)構(gòu)分為兩個部分(見圖5(d)),從而降低了再生混凝土的力學性能。
圖5 再生混凝土90 d的SEM照片F(xiàn)ig.5 SEM images of recycled concrete at 90 d
圖6顯示了GP對再生混凝土90 d累計孔隙率的影響。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C-10%GP試樣的累計孔隙率最小僅為11.01×10-2mL·g-1,較基準組降低了19.3%;其次C-5%GP試樣的累計孔隙率略低于基準組;而C-20%GP試樣的累計孔隙率最高為14.13×10-2mL·g-1,與基準組相比增加了9%。再生混凝土90 d的孔徑分布如表4所示,C-10%GP試樣中大于100 nm的孔隙占比僅為2.54×10-2mL·g-1,較基準組降低了59.8%。而直徑大于100 nm的孔隙被認為是有害孔隙,對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具有不良的影響[29]。該結(jié)果與再生混凝土宏觀力學性能相符合。這也進一步證實GP的摻入改善了再生混凝土的微觀結(jié)構(gòu)[30]。
圖6 GP對再生混凝土90 d累計孔隙率的影響Fig.6 Effect of GP on the cumulative porosity of recycled concrete at 90 d
表4 再生混凝土90 d的孔徑分布Table 4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 recycled concrete at 90 d
(1)再生混凝土早期的抗壓強度隨著GP摻量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其中含5%、10%和20%GP試樣7 d的抗壓強度分別降低了7.6%、11.4%和18.2%。但隨著養(yǎng)護齡期增大,摻入適量的GP有利于提高再生混凝土后期的抗壓強度,其中C-10%GP試樣90 d的抗壓強度略高于基準組。對于再生混凝土而言,GP的最佳摻量為10%。
(2)再生混凝土劈拉強度的變化趨勢與抗壓強度相近。當玻璃粉摻量小于10%時,再生混凝土的拉壓比隨著玻璃粉摻量的增加而增加。GP多棱角特性增強了骨料與基體之間的咬合力和粘結(jié)效果,改善了再生混凝土的脆性。
(3)GP降低了再生混凝土早期的彈性模量,但摻入10%GP時再生混凝土后期(90 d)的彈性模量提高了約5%。其作用機理與抗壓強度相似,GP的火山灰活性和微觀結(jié)構(gòu)的增強效應,以及其本身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彈性模量改善了界面過渡區(qū)的密實度。
(4)通過MIP和SEM技術(shù)分析表明,C-10%GP試樣的總孔隙率為11.01%,較基準組降低了19.3%,同時GP也改善了再生混凝土后期的微觀結(jié)構(gòu),這主要歸因于GP的火山灰活性和微集料填充作用。但當GP摻量大于20%時,GP對再生混凝土的微觀結(jié)構(gòu)具有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