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妹,蘭妹蓮,盧 娟,黃瑩瑩,容 巖,馬燕,梁敏玲,涂冬萍,2,3*
(1.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200;2.廣西壯瑤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 南寧 530200;3.廣西中醫(yī)藥大學 農作物廢棄物功能成分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廣西 南寧 530023)
中藥一點紅為菊科植物一點紅Emiliasonchifolia(L.)DC.的干燥全草,又名羊蹄草、葉下紅、紅背葉、紅葉草、紅背果、石青紅等。一點紅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的功效,臨床上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乳腺炎等的治療[1-3],也是我國南方地區(qū)習用的藥膳品種及涼茶藥材,亦為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常用藥。本文通過對一點紅的名稱規(guī)范、藥用沿革、民族用藥、組方用藥、食用功能及應用、毒性等進行本草考證及綜述,為進一步開發(fā)與利用一點紅資源提供參考依據。
一點紅始載于《嶺南采藥錄》[4],但此處的一點紅為薔薇科植物蛇莓Duchesneaindica(Andr.) Focke的全草[5]。菊科植物一點紅Emiliasonchifolia(L.) DC.在《嶺南采藥錄》中的藥材名為羊蹄草[5]。《植物名實圖考》[6]中載:“紫背草,生南贛山坡。形全似蒲公英而紫莖,近根葉微稀,背俱紫,梢端秋深開紫花,似禿女頭花,不全放,老亦飛絮。”今日使用的一點紅與本草書籍中所記述的紫背草大體一致。該本草附有精致的植物圖,對照文圖可確認為一點紅無疑[7]。因葉面綠色,葉背淡紫紅色,故名“葉下紅”“紅背葉”。其頂生頭狀花序,具長柄,花紅色,故又名“一點紅”[8],其中“葉下紅”為其通稱[9],也為其俗名[10]?!叭~下紅”同時為水龍骨科植物廬山石韋,石韋或氈毛石韋的干燥葉[11]。異物同名等常引起混名混用現(xiàn)象,尚未嚴格區(qū)分,野芥藍亦為其俗稱[12],處方用名為羊蹄草、一點紅、野芥蘭[13]。
此外,一點紅又稱紅青葉(《廣州植物志》)[14,26],假芥蘭、爆仗草(《嶺南采藥錄》)[15,26],咖叭紅草(《福建民間草藥》)[16,26],小蒲公英、七十二枝花、牛尾藤(《廣西中獸醫(yī)藥用植物》)[17,26],紫背犁頭草(《南寧市藥物志》)[18,26],山羊草、天毛草(《浙江中藥資源名錄》)[19,26],土黃連、野芥蘭(《廣西中草藥》)[20,26],乳汁草(《云南中草藥》)[21,26],空筒草、千日紅(《宜賓中草藥植物名錄》)[22,26],紫背地丁(《南充中草藥》)[23,26],野苦荬(《浙江藥用植物志》)[24,26],兔草、免子參、烏療草(《福建藥物志》)[25,26],毛蟲藥(《中醫(yī)方藥學》)[8],野苦菜、旱地蒲公英(《中藥志》)[7],紅天葵(《常見疾病民間中草醫(yī)藥療法》)[27],清香菜(《廣州蔬菜品種志》)[28],土公英(《常用壯藥100種》)[29]。
綜上所述,應注意菊科植物一點紅與其他科屬植物一點紅的區(qū)別。菊科植物一點紅別名眾多,因葉背紫紅色,故有紫背草、紅背葉、葉下紅等名。瘦果冠毛白色,飛絮如蒲公英,故又稱小蒲公英[26],其作為一種野菜又稱野苦菜、清香菜等。較常見的別名為“葉下紅”,易引起混名混用現(xiàn)象。
一點紅味微苦,性涼[30],常以全草或根部入藥,在歷代本草中多有記載,詳見表1。
一點紅功效豐富,其中清熱解毒為一點紅的主要功效,宜用于治療熱證。一點紅還具有消腫利尿、消炎止痛、涼血散血、去濕止癢等功效,臨床上常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乳腺炎、腸炎、外傷感染、急性結膜炎、尿路感染、瘡疔癰腫、濕疹、跌打損傷等[2]。
表1 典籍中一點紅的藥用功效記載
同科同屬植物小一點紅的功效與一點紅基本相同,在廣西與一點紅同等入藥。其在蘄州地區(qū)雖有少量分布,但不作一點紅藥用[4]。羊蹄草與蒲公英均可清熱解毒利尿,可用于治療熱毒壅盛、療瘡腫毒、腹痛等證,但蒲公英利尿通淋,偏于治療熱淋澀痛。而羊蹄草偏于利水消腫,可治療浮腫小便不利,并兼涼血止血之功,還可治療腸風下血、血痢等證[13]。尚有同屬植物細紅背葉,有時也當一點紅使用[25]。
一點紅在多個少數(shù)民族用藥中均有記載,不同民族對一點紅的認識和使用方式各有特點,極大地豐富了一點紅的藥用實踐,詳見表2。
表2 民族藥學典籍中關于一點紅的記載
我國常使用一點紅的民族有布依族、哈尼族、苗族、瑤族、彝族、壯族、景頗族等,分布在我國的黔、滇、桂、粵、湘等地區(qū)。一點紅在民族用藥中均以全草入藥,不同民族使用的功效大同小異,均以清熱毒、利尿、消腫等為主要功效,主治痢疾、腹瀉、尿路感染、目赤、毒蛇咬傷、肺炎等。我國各民族用藥并存發(fā)展、相得益彰,為一點紅的開發(fā)和利用做出了貢獻。
一點紅常以單味藥或成方制劑使用,適用范圍廣,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詳見表3。
表3 組方用藥中一點紅的記載
一點紅鮮品與干品均可單味或組方入藥,其中鮮品常加入較簡單的輔料或直接搗碎,取汁外敷或內服,常用于治療指疔、中耳炎、陽性腫毒、乳癰、陰道炎等。干品常以干燥的全草或根部入方劑,用水煎服,常用于治療腸炎、痢疾、小兒疳積、急性扁桃體炎等。2015年版《中國藥典》[45]收錄的成方制劑和單味藥劑中,一點紅作為中成藥制劑花紅片的主要原料藥,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婦科炎癥[46]。一點紅是目前市場上暢銷的婦科良藥花紅片、花紅沖劑等系列產品的主藥之一[47]。一點紅無論在外敷,內服或單味藥,復方中應用都較為廣泛[2]。
一點紅分布于長江以南的諸省區(qū),多生于林旁、園邊、田畦、溝邊、草叢等處[48],是著名的藥食兩用山野蔬菜。一點紅作為野菜以食嫩莖葉為主,嫩枝葉所含粗蛋白、粗纖維、維生素C等營養(yǎng)成分較高,屬一級無公害野菜,是綠色健康食品[49],且風味獨特、清香爽口,近年來已被開發(fā)成名優(yōu)野菜推上餐桌,受到人們青睞[49]。一點紅食法多樣,《芳香蔬菜》[50]記載:“嫩莖葉洗凈,沸水燙煮去苦味后炒食、做湯、作火鍋料,質地爽脆,味道清香。”常見的菜肴有上湯一點紅、清炒一點紅等[51]。一點紅口感清爽,具有類似茼蒿的香味,深受人們的喜愛,產品在南方市場一直供不應求[52]。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一點紅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富含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鋅、錳等,種類較齊全,比例合理。其還含有粗纖維、總糖、粗脂肪、谷氨酸等,因此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53]。此外,有研究報道一點紅對益智作用[49],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應用前景廣闊[47]。
有極少文獻記載一點紅性味微苦,性平,無毒[33]?,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一點紅主要含有生物堿、黃酮類、酚類、揮發(fā)油等化學成分。其中總生物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枯草桿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物堿的主要成分為克氏千里光堿,屬于吡咯里西啶類生物堿(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54]。研究發(fā)現(xiàn),PAs可導致肝小靜脈閉塞病(veno-occlusive disease,VOD)[56],被認為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植物性肝毒性成分[54,56]。
VOD少見且散發(fā),在我國主要由于攝入含PAs的中草藥所致。世界華人消化雜志[55]首次報道了一點紅所致的VOD,目前該病藥物無特效治療,治療方法有限。因此應避免長期服用含PAs的植物。寧娛等[54]研究發(fā)現(xiàn),一點紅中含克氏千里光堿0.15~0.81 mg/g,平均含量為0.40 mg/g。WHO于1989年頒布的《IPCS健康與安全指南第 26號:吡咯里西啶類生物堿的健康和安全指南》建議每天攝入的PAs不超過0.015 mg/kg,因此一點紅日服干品應小于20 g,鮮品應小于30 g。我國尚未對PAs的攝入量作出相應規(guī)定,需加強公眾對PAs毒性的認識[57]。
一點紅作為民間常用的藥食兩用植物,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一點紅別名眾多,其中“葉下紅”易引起混名混用現(xiàn)象,應注意區(qū)分。一點紅常以全草或根部入藥,可內服、外敷,干品與鮮品均可入藥,民族用藥亦較為廣泛。近年來,我國南方一些地方已開始人工栽培一點紅,豐富了一點紅的來源。但當前一點紅的臨床應用研究不夠全面,毒性研究較少,需進一步深入探索,為一點紅的臨床應用提供科學依據,也為其新藥及保健品的開發(fā)奠定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