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市蘇嘴鎮(zhèn),沙吉村的“袖珍西瓜”遠近聞名,前不久還在第二屆江蘇“好(甜)西瓜”品鑒推介會上奪得了“瓜王”稱號。每年一到西瓜上市的季節(jié),慕名前來采購沙吉村“袖珍西瓜”的貨車便絡(luò)繹不絕,一輛接著一輛。而每每此時,都能看到鎮(zhèn)人大代表、村黨總支書記于洪軍忙碌的身影。
與沙吉村“袖珍西瓜”的名氣相比,于洪軍的知名度并不遜色。今年53 歲的于洪軍,自10 年前走上村黨總支書記崗位至今,不僅先后帶出了3個“明星村”,還多次受到上級表彰,被授予全區(qū)“脫貧奔小康”先進個人、江蘇省“千名領(lǐng)先”村書記等榮譽稱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明星支書”。
已經(jīng)連續(xù)多屆當選鎮(zhèn)人大代表的他常常跟人說,相比于“明星書記”這些頭銜,他更喜歡人大代表的身份,因為這是人民對他的信任,也是人民對他的期盼。他坦言,面對這份信任和期盼,比自豪更多的是壓力,“人大代表每五年換屆一次,而我已經(jīng)連續(xù)多屆當選,每次當選后,我都倍感壓力,因為我要用五年高分完成選民給我的試卷?!?/p>
這一屆人大代表的考卷在2016 年底放在了于洪軍的面前,作為沙吉村黨總支書記的他,在沙吉選區(qū)當選為鎮(zhèn)人大代表,此時距他履新沙吉村才過去半年,彼時的沙吉村,剛剛被定為省定經(jīng)濟薄弱村,同時還是黨組織軟弱渙散村,一窮二白。可以說,當選人大代表時,于洪軍拿到了兩張考卷,一張考卷要求他穩(wěn)住這個村,另一張考卷要求這個村和老百姓一起富起來。兩張考卷都要答完,同時還要答好,而兩張考卷上的題目都很難,但是在于洪軍看來,不怕試卷難,就怕勇氣減,他欣然接過這兩張考卷。
答好這兩張考卷不容易,智者善于識時,貴于乘勢。于洪軍緊緊抓住省、市、區(qū)對省定經(jīng)濟薄弱村實施的幫扶政策,借力發(fā)力,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人脈資源,當“跑腿”,磨“嘴皮”,搞“化緣”,做“幫辦”,引項目。2017年,由于洪軍“扛旗”、村“兩委”共同立下“軍令狀”實施的投資650 萬元“黨建引領(lǐng)、一點五試”項目,通過引進“蘇創(chuàng)”“蘇夢”系列西瓜品種、南粳505和南粳2728水稻新品種,西瓜種苗、栽培技術(shù)、產(chǎn)品銷售統(tǒng)統(tǒng)由村集體負責免費保障,引導村民種西瓜、刨窮根,全村建檔立卡低收入村民全部實現(xiàn)脫貧,戶均增收超過3萬元。去年,沙吉村集體經(jīng)濟也迎來了大豐收,凈賺了67萬元,其因地制宜實施精準脫貧的經(jīng)驗做法,被“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報道推廣。
沙吉人民給他的兩張考卷,他都答好了,但是他知道,脫貧只是起點,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絕不僅僅是“兩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超6000元,產(chǎn)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人民群眾新的期盼,也是于洪軍手里新的試卷,作為時代的答卷人,他依然不怕試卷難,更不會勇氣減。而今邁步從頭越,他走上了又一次答卷旅程。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庇诤檐娨恢痹谟脤嶋H行動踐行著自己當選人大代表時的承諾。今天的沙吉村,各項事業(yè)正漸入佳境,自己作為全村百姓的“排頭兵”,唯有放出“好樣子”、拿出“新招子”,才能帶領(lǐng)大家健步快走,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