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菲
教育家竇桂梅在三個超越(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的基礎上閱讀西方統(tǒng)整課程理論,聯(lián)想比較文學中的母題研究,結合兒童自身特點和學習現(xiàn)狀,以及課程單元,從教材自身建構出發(fā),提出了主題教學。在語文課程概念下,進一步從生命的層次,哲學的高度,重新全面認識課堂教學,著力于文于人、語言與精神的同構,整體構建課堂教學,以期更好地實現(xiàn)“三個超越”的一種思想。
我基于語文學科特點,按照語文教學的要求,充分發(fā)揮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增加語文閱讀量。聯(lián)系群文閱讀、主題閱讀研究,根據(jù)學校、學生實際情況,不斷在課堂教學中嘗試和實踐,下面將自己的幾點不成熟的做法和思考與大家一起交流,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目前研究的最好的語文主題學習。既滿足了語文學科教學要求,又達到了學生海量閱讀的目的。主要課型:小學——單元預習課、單元導讀課、精讀引領課、組文閱讀課、略讀實踐課、略讀整合課、拓展閱讀課、整合寫字課、自由閱讀課、口語交際課、單元整理課、整本書閱讀指導課、整本書閱讀推薦課、習作指導課、習作講評課;中學——單元預習課、教讀引領課、組文閱讀課、主題寫作課、名著導讀課、口語交際課。
新編教材創(chuàng)新設計,采用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的結構,強化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在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實踐中,我以語文單元為單位,以課標和教參為指導,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主題為抓手,確定整合點和主題,統(tǒng)整建構單元閱讀教學框架。下面就以部編版教材八年級下冊一單元、二單元為例,談談我的主題閱讀教學的摸索、理解及設想。(這種設想有的課型實踐過,有的課型還只是一種設想。)
對一個單元進行主題閱讀教學設計前,教師必須通讀本單元教學內容、明確教學要求,然后通過單元主題整合,確定本單元的閱讀主題,繼而進行主題閱讀教學設計。
一、一個新的現(xiàn)代文閱讀單元基本主題閱讀教學流程的理解、實踐與探索
(一)單元預習課(1課時)
這節(jié)課主要是組織學生預習自學,梳理字詞(字音、字形、字義),了解作者,學生互助解決疑難問題,教師答疑協(xié)助學習,最后安排課內檢測達到當堂達標的學習效果。八下第二單元說明文教學時,在單元預習課上,學生自學狀態(tài)好,積極舉手發(fā)言,尤其是后三分之一的學生找到了學習自信,知識掌握程度較高。
(二)單元導讀課(1課時)
這節(jié)課組織學生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主題。每個單元的導讀基本都是由兩個自然段構成的,第一段是人文主題,第二段是語文要素主題。如八下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了解民俗,語文要素主題重點是體會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這節(jié)課對學生朗讀、自讀、默讀、速讀的閱讀能力的訓練效果很好,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結構思維的建構,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有話可說,優(yōu)等生可以更加思辨地看待問題。
然后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掌握文章結構,概括層意,整體感知文章大意,了解寫作背景。然后組內交流,全班匯報,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重點是一定要把文章讀通、讀熟、讀透,同時可以對上節(jié)課的字詞進行圈畫和有效鞏固。
(三)單元主題課(6課時)
1.人文主題閱讀教學
(1)人文主題概念
所謂人文主題,即課文選擇大致按照內容類型進行組合,如修身正己、摯愛親情、科學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在線索。八下一單元人文主題:民俗;延安精神、愛國情懷、童趣。
(2)作用
人文主題力求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重視主流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味,有利于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
語文能力培養(yǎng)通過不同的語文要素的學習與訓練加以落實,包含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兩方面,力求從兩個層次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3)人文主題閱讀教學設計
①感受傳統(tǒng)民俗主題閱讀教學
根據(jù)本單元四篇課文的內容,通過工具書等了解相關民俗,組內學習交流,班級展示交流。此外還可以查找更多的傳統(tǒng)民俗進行介紹分享,從而增加學生知識儲備,拓寬學生視野,積累傳統(tǒng)文化,最終達成文化積淀的目的。
②繼承延安精神主題閱讀教學
第二課《回延安》不僅表達了作者對延安母親的懷戀、贊美,也展現(xiàn)了延安精神。所以可以挖掘文中的延安精神,聯(lián)系生活實際,追尋革命道路等方法,進一步感受和繼承延安精神。
③位卑未敢忘憂國愛國主題閱讀教學
第四課《燈籠》中,作者從回憶與燈籠的各種往事中,聯(lián)想到古代軍士挑燈看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事跡,寫到自己以筆為劍,抒發(fā)文化知識分子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情懷。由此進行同質類文的拓展閱讀,聯(lián)系社會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志。
④懷念美好童年,回味童年樂趣主題閱讀教學
第一課《社戲》中魯迅回憶了童年在趙莊看戲的童年樂事,結構清晰,詳略得當,感情真摯。在品讀賞析的基礎上,引入同質類文如同一作者的(魯迅的《五猖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不同作者的同類作品,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和快樂。
2.語文要素主題閱讀教學
(1)語文要素概念
所謂語文要素,即將語文素養(yǎng)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須的語文能力,適當?shù)膶W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分解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均勻地分布在不同的教學單元和教學內容中。
(2)作用
語文要素素養(yǎng)即語文能力培養(yǎng)。通過不同的語文要素的學習與訓練加以落實,保證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基本訓練,每課一得,包含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兩方面,力求從兩個層次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使教學有一條大致可以把握的線索,也有層級序列較為清晰的梯度結構,使得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培養(yǎng)訓練更為清晰。
(3)語文要素主題閱讀教學設計(一課一得+讀寫結合)
①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從《社戲》《燈籠》等篇章中選取相關段落進行賞析,學習寫法,然后學以致用,可以以上面的人文主題為話題(民俗、愛國、童趣、延安精神),進行片段寫作練習。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記得八上的朱德《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我就采用了一課一得+讀寫結合的方法講授了敘寫結合的寫作方法,效果還不錯。還有最近學生的循環(huán)作文中仿寫《社戲》第4段描寫童年趣事,非常生動形象。
②心理、景物、場面描寫
《社戲》一課中4-9戲前波折中關于我的心理描寫非常細膩,學習寫法,進行仿寫——考試時、走夜路、課前展示等場景下的心理活動;《社戲》中的景物描寫非常優(yōu)美,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和作用,進行仿寫——上學路上,童年的小河等;《安塞腰鼓》中打鼓的壯烈場面,學習寫法,進行仿寫——運動會、足球賽等場面。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培養(yǎng)學生審美與鑒賞,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能力,漸漸地提高審美鑒賞和寫作能力。
閱讀按雙線組織單元,各單元兼顧人文主題和語文素養(yǎng)兩條線索,努力做到二者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二、關于主題閱讀教學的思考
關于學生和老師,我想到了規(guī)范與示范。
(一)關于學生
1.讀是關鍵
多讀。積累數(shù)量。增加閱讀數(shù)量,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量。
多讀。增加遍數(shù)。反復讀,多種形式閱讀,讀通順、讀熟練、讀透徹。
多讀。常常讀。學前預讀,學中熟讀,學后回讀。
2.積累是手段
量變發(fā)生質變,每一次讀書積累都是一次人生經(jīng)歷的積累。要想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必要的積累是不可缺少的。從初一我就讓學生準備了積累本,積累古詩詞、名人名言、故事等,假期還分主題進行美段的積累,學生們抄得很好,但是沒有背誦,不能輸出。上學期開展了課前展示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背誦展示積累的美段,學生那時積累了一些。這學期,有一天我和關佳琪聊天,了解到她的老師是每天讓他們看作文書,背誦好段,作文時用。我也把每周的兩節(jié)晚課進行了規(guī)劃;周二讀作文書,積累背誦;周四讀書寫書評,每周三篇書評,周四檢查讀書感受。
3.寫作是常態(tài)
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經(jīng)過海量閱讀和廣泛積累,隨時隨地記錄生活,書寫感受,這才是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本學期,我開展了循環(huán)作文活動,每周結合單元主題,確定寫作話題,學生可以參照課文進行仿寫。上周說明文我的小臥室,因為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作文質量較高。兩周的循環(huán)作文中每位學生都或多或少地在改變,在進步,在循環(huán)作文中了解學生的心理、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有助于對學生教育。寫日記、周記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不僅可以伴隨孩子成長,還是很好的練筆形式。
(二)關于教師
主題教學有三個特征:一是豐富性:容量大、密度高、效果強;二是基礎性;充分利用教材的“主題”組構、建構、整構教材,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時,關注學生閱讀質量;三是發(fā)展性:教師既當“設計師”,又當“建筑師”,充當著母語課程資源的實施者和開發(fā)者的雙重角色。主題教學為更好地超越教材,超越課堂,以“積累、感悟、創(chuàng)造”為形式,由主題“牽一發(fā)”,“動”教材知識與能力體系的“全身”,即由“主題”,把那些散亂的“珍珠”串聯(lián)起來,同整成一個“集成塊”,由個及類,由內及理,個性與共性相融,從而形成立體的主題教學的整體效果。由此可見主題閱讀教學對授課的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
老師以規(guī)范的舉止從教,以規(guī)范的言辭說教,以規(guī)范的流程施教。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所有收益。
1.教學理念的轉變
以生為本的理念;大單元、大主題的理念;大語文觀理念……竇桂梅老師:“理念的意義是無法通過簡單的手段直接傳遞實現(xiàn)。只有一點一點地,慢慢地把理念變成了行動,才能讓我們的課堂行走有了“主題”。
2. 駕馭、整合、超越教材的能力
對課標把握,教材的理解,單元的掌控,主題的提取和整合,群文的選擇……所有語文素養(yǎng)、語文知識的內化非常重要。
3.思維方式的變通
課型的選擇可以變通;適合才是最好的。教師應綜合考慮校情、學情、自身教學風格等諸多因素,選擇適合的方式實施教學,做到以學定教,教無定法。
4.堅定原則,勇于實踐
教師在課堂實踐過程中不要貪多,要以生為本,堅持問題導向,一課一得,主題教學等基本教學理念,綜合運用,合理選擇。勇于實踐,鎖定一種教學方式先試驗一段時間后認真反思,然后再做新的嘗試,要在不斷實踐反思中成長。
閱讀是一面鏡子,讓我們遇見自己。
朱小蔓:“我希望,讓我的研究流瀉出自己對人生、對教育理解的思想小河,從此把我?guī)У叫膬x之所,進行自愿的人生勞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