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霞
1941年,抗戰(zhàn)進入最艱難的時期,在寧波鎮(zhèn)海,新四軍江南獨立中隊和日軍展開游擊戰(zhàn)。10月底,他們轉移到了小港青峙村。
秋色旖旎,令人浮想聯翩,指導員林勃不由思念起戀人余也萍。他鋪開信紙,柔情在筆底傾瀉:“萍,不知是什么的牽連,在這樣的工作繁冗中,我還時刻地惦念著你……”短短幾百字,既傾訴衷腸,也匯報斗爭情況。信末,他說:“旁的留到碰面時再談吧?!闭l也沒有想到,這封信竟成絕筆。幾天后,林勃犧牲在侵略者的屠刀下,年僅23歲。他被刺整整17刀,鮮血染紅了身上的毛背心,那是余也萍送給他的。
林勃是浙江鎮(zhèn)海人,父親早亡,與母親相依為命。七七事變后,他毅然離家,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澥浦民教館工作,民教館實際上是地下黨組織。在那兒,他結識了余也萍。余也萍比林勃小2歲,是寧波人,11歲時隨父親去了上海,在夜校讀書時,接受了地下黨組織的教育。15歲時,父親病逝,她回到老家參加了抗日救護隊,后被調到澥浦工作。
林勃
余也萍
聰慧大方,演講墻報樣樣出色,余也萍吸引著林勃的目光。而林勃的儒雅溫和也讓余也萍另眼相看。經歷相似,信仰一致,在抗日洪流中,兩顆年輕的心碰撞出愛的火花。他們一起走上街頭,投入如火如荼的抗戰(zhàn)宣傳中。
1941年,寧波、鎮(zhèn)海相繼淪陷,澥浦成為敵人的下一個目標。在縣委指示下,林勃和余也萍假借“夫妻”名義隱蔽,彼此的心隨之靠得更緊。不久,林勃擔任了獨立中隊政治指導員,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任務緊急時,他出發(fā)前常常來不及向余也萍告別。他帶領隊伍開展敵后武裝斗爭,她則為組織遞送情報,艱難環(huán)境里,牽掛成為彼此的日常。
轉眼秋天到了,惦記著林勃身體瘦弱,又只有單薄衣衫,余也萍特意買了藏青色毛線,請人給他織了一件毛背心。新的任務到來時,林勃匆匆出發(fā),帶著隊伍在江南一帶迂回機動,身上的毛背心給了他勇氣和力量。可是,他也是內疚的,輾轉到青峙村時,忍不住在信里吐露心聲:“我隱約地知道了你同樣在想念著我,并似乎在埋怨我這一次默默地走了。其實,有誰知道我臨行時的心境……”
形勢一天天緊迫,國無寧日,何談愛情?每一次生離都可能是死別,承諾始終不敢說出口。就在林勃懷著美好期待,渴望“碰面時再談”時,不幸降臨——前有反動派偷襲,后有侵略者來犯,獨立中隊腹背受敵。為了掩護部隊突圍,子彈打盡后,林勃被捕,就被綁在青峙大廟門前的大樹上。最終,他年輕的生命定格在23歲。
那一天,正是農歷重陽節(jié)。而此時,10公里外的后方,余也萍清晰地聽到了槍聲,不祥的預感陣陣襲來。果然,噩耗傳來。她顧不上悲痛,第二天清晨,在一位戰(zhàn)友的陪同下,余也萍冒險趕往青峙,她要找到戀人的遺體,讓他安息。在當地農民的帶領下,她看到了他躺在雜草叢中。她的眼淚噴涌而出。她為林勃擦血跡,換衣服,衣扣解開了,藏青色毛背心上,17個刀孔觸目驚心。滿懷悲憤,她把林勃葬在青峙山上?;氐今v地時,桌上已放了一封信,正是林勃寫給她的最后一封情書。擦干眼淚,余也萍把血衣洗凈,用紅毛線把背心上的破洞織補起來。17朵小紅花,是熱血燃燒的火焰;是思念,也是血海深仇。為了紀念犧牲的戀人,她寫詩懷念:“青山埋烈士,荒草泣英魂。月白夢初醒,霜林染血痕?!绷植龊螅嘁财及淹纯嗦裨谛睦?,繼續(xù)走革命之路,她擔任了浙東抗日游擊縱隊政治部指導員。林勃的一張小照和那封戰(zhàn)地情書,就裝在她的貼身口袋里??箲?zhàn)路上,跋山涉水,日曬雨淋,這些珍貴遺物經常被濕透,她就捂干、曬干,再用裝滿熱水的杯子熨平。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漫長的行軍,經歷過無數次槍林彈雨,照片和書信卻始終完好地保存。余也萍在回憶文章中說:“每逢黨的生日,我總要取出林勃烈士遺像來。這是一張一寸大的照片,我曾揣著它上了四明山,乃至遼闊的北方戰(zhàn)場。由于長期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行軍時淋雨涉水,這張照片沾濕了又曬干,曬干了又打濕,不知有多少次了,現在已經泛黃,只留下殘存的眉目,但我還是非常珍惜它?!?/p>
1947年,余也萍和戰(zhàn)友丁公量組成了家庭,余也萍多次向丈夫講述林勃的事跡?!坝兴W,有個土地廟,有棵大樹,那是林勃犧牲的地方?!彼诖?,有一天能夠去看望他。
1959年,丁公量帶著部隊到鎮(zhèn)海一帶練兵時,他決定去尋找林勃的墓。然而,20年滄桑巨變,原來的小學已被焚毀,小廟也無跡可尋,青山埋忠骨,卻只見荒草。丁公量找來群眾詢問,最后,在一個放羊娃的帶領下,終于看到草叢里豎著一塊小木碑,上面寫著“林勃先生之墓”。為保護林勃墓,丁公量四處奔走,讓林勃墓得以重修,改木碑為石碑,刻上“林勃烈士之墓”。
余也萍趕來了,站在昔日戀人和戰(zhàn)友的墓前,潸然淚下。1965年,余也萍全家遷居上海,離林勃墓近了。此后,她每年都去掃墓,并在附近的延陵小學宣講林勃烈士的事跡?!盎昶峭腥赵拢文懹澈由健?,許多次,余也萍為兒女講述林勃的事跡,在全家人心里,林勃是未曾謀面的親人。生命的最后幾年,余也萍表示:“我要安息在四明山烈士陵園,一定要和戰(zhàn)友們重新在一起,因為這里是我戰(zhàn)斗過的地方,更因為這里有我的親密戰(zhàn)友?!?/p>
1989年,余也萍因病去世。去世前,她把珍藏半世紀的林勃照片和書信移交給鎮(zhèn)海黨史辦?!耙欢ú灰浟植 比缃?,那封紅色情書就陳列在鎮(zhèn)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歷經幾十年歲月洗禮,信紙發(fā)黃,字跡模糊,而那家國情懷、純真愛戀卻常讀常新,歷久彌香。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