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霞
(山西省林業(yè)和草原資源調查監(jiān)測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2)
榆葉梅春季開花,花多為粉紅色,花形和花色較為美觀,開花量大,具有良好的視覺觀賞效果。榆葉梅在山西各地均有栽培,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以太原市城區(qū)為例,塢城路、太榆路、迎澤大街等多個街道中間隔離帶均栽培有榆葉梅,迎澤公園、學府公園、汾河景區(qū)等諸多園林綠地也有大面積栽培。榆葉梅可單獨栽培,也可與連翹、迎春、紫葉李、西府海棠、紫薇等其它彩葉或彩花植物進行配置種植,均可起到良好的觀賞效果。榆葉梅在太原市園林綠化中被廣泛應用,每年的苗木需求量極大,其苗木培育與養(yǎng)護是園林綠化的重點工作。筆者總結了當地榆葉梅繁育與養(yǎng)護技術,為榆葉梅在園林綠化中的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技術參考。
榆葉梅為薔薇科桃屬落葉灌木,高2.0m~3.0m,枝條開展,具有數量較多的灰色短枝;1.0a生枝條葉片互生,寬橢圓形至倒卵形;先花后葉,花1朵~2朵,顏色粉紅;果實呈近球形,顏色紅色,果核近球形,具有厚硬殼?;ㄆ?月-5月,果期5月-7月。
榆葉梅是北方特有樹種,現(xiàn)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繁育基地集中于東北、華北等地區(qū),山西是其重要栽培地區(qū)之一。榆葉梅喜光照,耐嚴寒,可耐一定蔭涼,不耐水澇;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在PH中性且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沙質土壤中生長最佳;根系較為發(fā)達,耐旱能力強,栽培后除干旱年份外可不進行澆水或少量澆水;抗病蟲害能力強,在低、中海拔的山地陽坡、半陽坡或溝谷地帶的林下或林緣均可正常生長。榆葉梅經過多年繁育,形成了多個品種,山西地區(qū)常見品種有單瓣榆葉梅,花朵較小,粉紅或粉白色;半重瓣榆葉梅,粉紅色;截葉榆葉梅,葉近三角狀,粉紅色,耐寒力強;重瓣榆葉梅,粉紅色,花期較晚;鸞枝榆葉梅,小枝、葉柄均為紫紅色,花朵較小,花色粉紅或淺紫,花期較早等。其中,重瓣榆葉梅和鸞枝榆葉梅在太原地區(qū)栽培數量最多。
榆葉梅的繁育方式有多種,包括種子繁殖、嫁接繁殖、分株繁殖及壓條繁殖等,太原地區(qū)多采用種子繁殖和嫁接繁殖兩種方式。嫁接繁殖時,常選擇桃、杏及榆葉梅實生苗等薔薇科植物作為砧木。
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松、土質肥沃、土層深厚且灌溉便利的中性沙壤土作為苗圃地。播種地要在上一年的秋季進行翻耕,耕深約35cm左右,秋耕翻早不翻晚,為土壤熟化留出充足的時間,有利于土壤積蓄晚秋降水,實現(xiàn)秋墑春用。土壤經過晾曬和冬季冰雪封凍,能進一步促進土壤熟化,同時可以消滅部分蟲卵及病菌。春季播種前10d~15d進行1次旋耕,保證土壤細碎無土塊,以待播種。
榆葉梅采種時間為6月上、中旬,選擇果皮表層紅色的果實采集,并進行揉搓和清洗,去除果肉。把洗干凈的種子,置于干燥通風處晾曬,待種子干燥后裝入布袋,選擇陰涼干燥通風處貯存。為提高種子發(fā)芽率,播種前要進行預處理,方法是采用混沙越冬埋藏,該方法操作簡單,經濟可行。具體操作流程是:10月中、下旬將貯存的種子取出,倒入盆中,加入25℃左右溫水浸泡48h;將種子撈出并用清水沖洗,控干水分,與河沙按照1∶2的體積比均勻混合,種沙混合物濕度控制在60%左右,放入越冬地窖埋藏。越冬地窖選擇在地下水位較低、地表干燥的地塊,入冬前將地窖挖好。地窖規(guī)格寬1.0m、深0.80m,長度根據種子數量決定。播種前5.0d~7d,將地窖埋藏的種沙混合物取出,若種子有35%以上露白即可進行播種;若種子露白低于35%時,將取出的種沙混合物平攤在地面,置于陽光下晾曬(保持種子濕潤),每天翻動2次~3次,種子露白達到35%以上即可播種。
榆葉梅播種時間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前,將苗圃地按照60cm的行距進行開溝,溝向為南北方向,溝深2.50cm左右;將種子按照5.0cm的間距均勻放入溝中,并用溝兩側的土壤將溝填平,輕輕壓實。播種后及時進行大水灌溉,待出苗率達到85%以上時,對未出苗處進行補種。
榆葉梅栽培變種種類較多,為了快速獲取所需種類,可采用嫁接繁殖的方法進行育苗,優(yōu)點是培育周期短,苗木成活率高。嫁接繁殖分為芽接和枝接,以枝接法為例介紹技術。
榆葉梅嫁接時間在3月上、中旬,選擇2.0a生桃、杏或榆葉梅實生苗作為嫁接砧木,砧木基徑1.50cm~2.0cm,嫁接前將砧木自地表10cm以上的部分截斷。接穗的截取時間為植株萌芽之前,選取1.0a生、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作為母株,剪取枝條,并將枝條截成8.0cm~10cm長的接穗,每個接穗應至少保留3個~4個芽點。插穗每50根打為1捆,要保證所有插穗基部持平,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浸泡基部,水深3.0cm~4.0cm,以待嫁接。嫁接時,首先將接穗的末端去除,即在接穗的基礎上,傾斜切除末端,將接穗下端削成鴨嘴形;然后在砧木橫截面,用嫁接刀在木質部和樹皮間垂直切下4.0cm左右;最后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處,并用塑料條綁扎固定,約30d后接穗發(fā)芽,再將捆綁的塑料條去除。
榆葉梅苗期養(yǎng)護措施,包括施肥、澆水、松土除草、修剪及病蟲害防治等。榆葉梅具有良好的抗土壤貧瘠能力,對于肥料需求較小,每年施肥1次~2次即可,肥料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施肥時間為春季或夏季,施肥后要及時澆水。榆葉梅播種或嫁接1個月內,每10d澆水1次,苗木成活后可根據當年墑情適當澆水;從第二年開始,根據墑情每年春季干旱時期澆水2次~3次,其它季節(jié)可不澆水。榆葉梅忌水澇,降水季節(jié)要做好排水工作。每次澆水或降水后,要及時松土和除草,避免土壤板結、雜草滋生。
榆葉梅在生長過程中,要注意枝條修剪,修剪分為春剪和冬剪,常用樹形為自然開心形。播種或嫁接當年,當植株高度達到1.0m以上時,將地表65cm以上部分剪除;翌年春季修剪,每個植株保留3個主枝及少量的輔養(yǎng)枝,第一個主枝距離地表約50cm,主枝間距10cm左右。冬季將主枝短截,短截長度為整個枝條的1/3。修剪時還應剪除過密枝、病蟲枝、徒長枝等。榆葉梅花期枯萎后,可適當將花枝剪短,每個壯枝保留3個~5個花蕾。
榆葉梅常見病害有黑斑病、根癌病和葉斑病,常見蟲害有蚜蟲、紅蜘蛛、介殼蟲、芳香木蠹蛾等。病蟲害防治,一是要做好苗木施肥、澆水等養(yǎng)護工作,增強苗木自身抵抗力;二是每年冬季清理枯枝落葉層,杜絕病蟲害滋生的環(huán)境;三是選取對環(huán)境副作用小、有針對性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病害發(fā)生后,用80%代森鋅可濕性顆粒700倍液,或者75%百菌清800倍液,或者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植株進行防治,每隔7.0d噴灑1次,連續(xù)2次~3次。蚜蟲用吡蟲啉1000倍液進行滅殺,紅蜘蛛用40%三氯殺螨醇乳油1500倍液進行滅殺,介殼蟲、芳香木蠹蛾等用敵敵畏乳油900倍液進行滅殺。
榆葉梅是山西地區(qū)園林綠化的重要春季觀花灌木,枝葉茂密,花繁色艷,觀賞價值較高,同時還有較強的抗干旱、抗貧瘠、抗鹽堿能力,被廣泛應用于公園、路旁、庭院、河邊等綠化中。榆葉梅常見的配置模式有:庭院或公園綠地孤植、叢植;庭院與油松、側柏等常綠樹種搭配;公園綠地與連翹、迎春等進行配植;景區(qū)山石間與垂柳進行間植或配植;道路及河流兩側列植等,均可起到良好的觀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