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夢麒
摘要:笛卡爾哲學奠定了近代西方哲學的基礎和研究方式,從第一原則的確立,到主客觀的分離,以及在分離之上的認識論研究,在笛卡爾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指引著哲學研究的方向。固然在今天已經很少有人會接受笛卡爾的二元論哲學,但笛卡爾試圖通過確立清楚明白無可辯駁的前提,從而在此基礎上建立新哲學、啟迪新方法的努力,以及在此基礎上對西方近現代哲學的理解,要求我們沉浸在笛卡爾的時代和笛卡爾的哲學中,去探索笛卡爾哲學的精妙之處,以及笛卡爾哲學之所以被后世超越甚至詬病的一系列致命缺陷,我在此稱之為笛卡爾的阿喀琉斯之踵。
關鍵詞:笛卡爾 普遍懷疑 第一哲學
一、笛卡爾哲學概述
《第一哲學沉思集》致力于為邏輯論證的前提或者說第一原則尋求堅實的基礎,笛卡爾認為,真正的原則一經發(fā)現,將憑借自身內容的清楚明白,指導進一步的推理。
笛卡爾在第一沉思中用了著名的懷疑方法,此懷疑方法不同于懷疑論者的懷疑,而是為了通過對懷疑者先前信念的懷疑,首當其沖就是感覺經驗,然后建立新的知識體系乃至形而上學。因此在整個沉思過程中,都貫穿了笛卡爾的方法論和認識論訴求。在沉思一中,笛卡爾提出了可以引起懷疑的事物,引出的認識論課題就是感覺是可錯的,甚至連數學也是可以懷疑的。既然要重新建立知識體系和形而上學,那么以往認為確定的一切都要拿來重新審視。雖然不意味著這些東西都是假的,都從認識論上說都是要經過懷疑和審視的。第二個沉思的標題是:論人的心靈的本質以及心靈比物體更容易認識。從認識論上看,笛卡爾是想讓懷疑者得出不容懷疑的“我思”,“我”是一個思維的主體,心靈不是通過想象認識的。第三個沉思是論上帝的存在,在這一部分的認識論當中,笛卡爾討論了清楚明白的真理規(guī)則,這一規(guī)則貫穿了整個笛卡爾的哲學,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既然感覺是不可靠的,笛卡爾認為誠實的上帝給我們的天賦觀念才是可靠的,我們依靠天賦觀念,依靠“自然之光”,就可以建立知識的體系。而在這一部分當中,笛卡爾也提出了許多的形而上學課題。比如說因果原則,原因必須不小于結果,這也是笛卡爾論證上帝存在的一個基礎。上帝的存在和屬性,這本身也是形而上學論題,它包括了上帝的完滿性、唯一性,以及有限人類理智無法徹底理解上帝。在對上帝存在的證明當中,完滿性是個非常核心的概念,在看我來也是一個很值得推敲的概念,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將直接影響上帝存在證明的有效性,這個在之后的章節(jié)會詳細討論。
二、笛卡爾沉思中的循環(huán)與矛盾
G.哈特菲爾德在《笛卡爾與<第一哲學的沉思>》這本書中,把介紹第三個沉思的章節(jié)標題設為“真理、上帝與循環(huán)” ,這是非常準確的。在這一沉思當中,笛卡爾讓沉思者提煉出了一個真理的規(guī)則:清楚明白的知覺。即凡是我清楚明白認識到的,就是真的。大致的論證過程分為三個前提和一個結論。(1)我確定地知道我是一個在思想地事物。(2)這種知識地唯一根據,是清楚明白地知覺其真理。(3)假如它以某種方式可錯,那么,清楚明白的知覺不足以產生這種知識。(4)因此,清楚明白地知覺為這種知識提供充分的根據;凡我如此知覺的東西都是真的。假設我們承認這個論證,那么依然有問題待解決,一個是何為“清楚、明白”,事實上,即便是同樣的刺激,產生某種痛覺,其實沒有人知道或者可以確認其他人跟自己的感覺是一樣的,我們只是在語言環(huán)境當中學會了,在這種情況下,要說“疼”。這個可以延申到各種感覺和心理狀態(tài)上,比如“清楚、明白”。那即便再退一步說,每個人對“清楚、明白“的領會都是一樣的,那還有之前的騙人的上帝假設呢。雖然笛卡爾說僅僅因為這個原因而懷疑是”非常輕率“的,并且是”形而上學“的,但笛卡爾自己還是希望去排除這個隱患。因此,上帝是否存在以及上帝是否是個騙子再笛卡爾的認識論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哲學研究,前提的設立應當是非常謹慎的,這其實也是笛卡爾自己的思路,否則也無需普遍懷疑,懸置各種知識。那么“不完滿無法產生完滿”這個判斷本身就是值得推敲的,似乎有沒有一條先驗的準則可以拿來用;而且可以舉的一個例子就是,動植物的生長,似乎就是一個從不完滿邁向(盡管無法達到)完滿的過程。第二點就是,”完滿“這個概念,它的內容是什么?仔細推敲的話,我們似乎無法用肯定的方式給出一個確切的概念,而只能用比較級來給出模糊的概念,正如”完滿“的上帝究竟是怎么樣我們不得而知一樣,完滿本身似乎是一個空概念,人人都在用但人人都是在抽象的意義上使用。從這個角度來說,說人擁有完滿這個詞的概念,似乎并不貼切,由此推向完滿上帝的存在,這里面在我看來依然是不連貫的,是跳躍的。而對信仰來說,“跳躍”和“超越”本應該是應有之義,概念無論如何推理,也是概念,而概念就是一種限定,無法達到對完美上帝的認識。笛卡爾在解釋“我們?yōu)楹螣o法獲得上帝本性的其他一切完滿性”的時候,提出過兩個原因。其中第二條原因說的是,盡管我的知識在增加,也不可能是現實無限的,因為這個增加過程我們無法想象它有一個重點。而我認為這一條原因,正好說明了完滿本身的不可定義性,或者說不可知性,那么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推理都存在無法連續(xù)的跳躍。
三、笛卡爾哲學之殤的啟示
笛卡爾之殤,并不能抹殺笛卡爾作為偉大哲學家的身份,以及他對之后哲學產生的重大影響。學習笛卡爾哲學,對學習其它各種哲學都是有幫助的。但我們要問的是,笛卡爾這種研究哲學的方式,為何會出現無法解決的循環(huán)和矛盾,它的癥結點到底在哪里。我沒有能力做出權威的、全面的、無懈可擊的解釋,只能結合自己所學所想,聊一些看法。
笛卡爾的初衷是設定一個清楚明白準確無疑的基礎或前提,他的靈感來自于數學,尤其是幾何學。幾何學的體系建立在若干公理之上,但問題恰恰在于,公理是不需要論證或者干脆說沒法論證的,與其說是確定無疑,不如說是一種人為的設定,這就很容易走向獨斷論。
笛卡爾這種研究方式給很多哲學家、也包括我的啟示在于,我們總習慣于把某個反思的結果當作前提去研究哲學,這樣的好處,或者說希望達到的是建立一個精美的體系,但這個反思的過程是否可靠,恐怕只有站在上帝視角才能知道。近現代以來,很多哲學家看到了這個問題,無論是現象學的還原,還是威廉·詹姆斯的“徹底的經驗主義”,還是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其實都是希望把反思的起點轉變?yōu)楦苯拥钠瘘c,雖然不同的哲學家對什么是第一級的概念理解不同,但大方向是類似的。那我覺得對我們學習哲學的啟示就在于,未必一定要拋棄笛卡爾式的哲學,但一定要注意到多種研究哲學的思路,在反思的同時,也要注意眼前的,更直接的,也許更方便研究的經驗現象。也許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反倒可以逐漸接近那個確定無疑的前提。亦或者,根本沒有什么終極的確定性,但是,不停地探索,不正是笛卡爾之殤帶給我們最大的收益嗎?
參考文獻:
[1][美]G.哈特菲爾德著.[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法]笛卡爾.第一哲學沉思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3][法]笛卡爾.Meditations First Philosophy[M].美國: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4][美]G.哈特菲爾德,《笛卡爾與<第一哲學的沉思>》,第五章:真理、上帝與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