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遠
(錦州市第二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手足部骨折在臨床骨科中較為多見,其發(fā)生率在骨科病癥中占比高達50%,臨床上對于此病的主要治療方式為固定療法。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骨科在進行固定療法時可選擇的固定材料類型日益增多,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不同的固定材料對臨床治療的效果有一定的影響[1]。因此,本研究選擇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手足部骨折患者64例,針對可吸收螺釘和自身增強可吸收棒對手足部骨折臨床治療的效果進行探討,并對其應用價值予以評價,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手足部骨折患者64例,利用奇偶數(shù)分組法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共計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41.93±2.05)歲,其中手部骨折17例,足部骨折15例;觀察組患者共計32例,男23例,女9例,年齡24-64歲,平均年齡(42.44±2.13)歲,其中手部骨折16例,足部骨折16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骨折類型方面經(jīng)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對照組患者使用可吸收螺釘進行治療,其方式為:根據(jù)患者實際的骨折位置和嚴重程度選擇相應的麻醉藥物與麻醉方式,對患者施以麻醉后,切開患者骨折位置的皮膚與肌肉,利用復位巾對患者進行固定;接著,查看患者患處的形態(tài),選擇與患者患處相匹配的可吸收螺釘、鉆頭以及攻絲;然后于患者骨折位置進行鉆孔,并利用螺釘頭進行擴孔,測量需要固定的深度后,將準備好的可吸收螺釘釘入鉆孔中,在釘入的過程中,注意保持力度,避免對患者患處造成2次傷害;最后進行術后常規(guī)處理,縫合傷口,并固定患處,觀察患者引流量,當其引流量每小時不足8ml時,方可將引流管拔除[2]。觀察組患者以自身增強可吸收棒進行治療,其方式為:對患者施以麻醉,如手部骨折則應進行臂叢神經(jīng)麻醉,如足部骨折則應進行腰部麻醉;待患者麻醉藥效發(fā)揮至手術標準時,將患者骨折部位切開,利用鉆頭依據(jù)骨折方向進行垂線擴髓并對骨折位置進行固定;接著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選擇適宜的自身增強可吸收棒,其自身增強可吸收棒需大于鉆孔孔位3-5mm左右,探查鉆孔深度并剪裁自身增強可吸收棒的長度,將其放入鉆孔中,利用助進器調整自身增強可吸收棒的位置,并對患者骨折位置進行復位處理,在復位后檢查患者骨折位置的穩(wěn)定性,如沒有其他異常出現(xiàn),則術畢縫合傷口,使用石膏固定骨折位置。
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斷標準:觀察并對比2組患者治療后其臨床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情況,其臨床療效判斷標準如下:患者治療后經(jīng)X線檢查其患處狀態(tài)顯示正常,無疼痛和并發(fā)癥出現(xiàn)時,則視為痊愈;患者治療后經(jīng)X線檢查其患處狀態(tài)明顯愈合,有輕微疼痛,但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則視為顯效;患者治療后經(jīng)X線檢查其患處狀態(tài)基本愈合,有輕微疼痛情況,但其臨床得到明顯改善時,則視為有效;治療后經(jīng)X線檢查其患處狀態(tài)顯示未愈合,其臨床癥狀沒有改善或者出現(xiàn)病情惡化趨勢時,則視為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100%
5 結果
5.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對比:通過對2組患者施以不同治療方式,可知觀察組患者其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3%,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5.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的對比:觀察組患者共出現(xiàn)1例腹脹,1例便秘,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3%(2/32);對照患者共出現(xiàn)1例腹脹,1例便秘,1例感染,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4%(3/32),2組數(shù)據(jù)對比無明顯差異(x2=0.3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手足部骨折多是因交通事故或者機械性損害所導致,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3]。在臨床治療中,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是以鋼板螺釘對骨折位置進行固定,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失誤,對患者的骨折位置造成2次傷害,進而影響治療的效果[4]。可吸收螺釘屬于新型固定材料,具有良好的彎曲度、抗壓性以及抗拉性,在植入后不易引起患者出現(xiàn)不適感,能夠減小或者避免對患者骨折造成2次傷害[5]。自身增強可吸收棒能夠在置入患者患處后,經(jīng)過1-2年的時間可以在機體的運轉作用下,完全降解呈碳水化合物,屬于一種新型的可吸收固定器[6];同時,自身增強可吸收棒具有較好的吸水微膨脹性能,能夠增強患者復位患處的穩(wěn)定性。2種固定材料在臨床應用上均有較好的療效,但本研究通過對2組患者施以不同治療方式后,可知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經(jīng)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2種治療方式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但比較而言,自身增強可吸收棒更具優(yōu)越性。
綜上,針對手足部骨折患者而言,可吸收螺釘與自身增強可吸收棒均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自身增強可吸收棒臨床療效更為顯著,值得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