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彬彬
關鍵詞:磁州窯;裝飾紋樣;餐具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TS97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12-0140-02
磁州窯作為我國北方民間的瓷窯,由于其服務對象主要是當時的勞苦大眾,因此瓷器的裝飾紋樣題材多來源于民間生活,主要可概括為植物紋、動物紋、人文故事紋等。這些題材反映了百姓對富足、吉祥等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托著人們的精神追求。磁州窯裝飾紋樣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和民族意蘊,將其巧妙融合于餐具設計中,對于磁州窯文化的弘揚與餐具設計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磁州窯裝飾紋樣
磁州窯的窯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的彭城鎮(zhèn)和磁縣的觀臺鎮(zhèn)一帶,磁縣宋代叫磁州,故得名磁州窯。磁州窯的裝飾紋樣題材頗多,大多取材于當時勞苦大眾的日常生活,反映著人們的倫理觀念、禮儀教養(yǎng)、世俗生活、美好希冀等。裝飾技法多達十幾種,各種裝飾紋樣結合不同的陶瓷裝飾技法,繪制在陶瓷器型上,形成了磁州窯獨特的藝術裝飾風格特征。
磁州窯裝飾紋樣題材頗多,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蘊含富貴吉祥的植物紋飾。在磁州窯裝飾紋樣中,用花草植物作為裝飾是最普遍的,匠人們根據(jù)人們對于花卉等植物的不同認知心理,選用牡丹、蓮花、竹葉、菊花、梅花等象征富貴、高潔的花草作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牡丹紋是磁州窯植物裝飾紋樣的重點,因其外形飽滿雍容,在中國素有“富貴之花”的稱號。磁州窯工匠根據(jù)牡丹的生長規(guī)律,從纏枝、折枝等不同情態(tài)描繪牡丹,盡力去表現(xiàn)牡丹花的嬌艷和雍容華貴[1]。圖1是金代的葉形綠釉牡丹紋枕,枕面內的牡丹花與葉布局協(xié)調,繪畫線條自然流暢,當中還有其他抽象紋飾點綴,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
2)福祿祥瑞的動物紋飾。動物紋飾大致包含珍禽猛獸類、魚類等。禽鳥類有仙鶴、鴛鴦、喜鵲、花鳥、蘆雁等紋樣。獸類中有獅虎紋、鹿紋,以及龍鳳紋等。大多是祥瑞之獸,表達了人們鎮(zhèn)宅辟邪、福祿吉祥的心愿。魚類紋的出現(xiàn),可能是因為磁州窯窯址一處位于漳河兩岸,一處位于滏陽河源頭,靠近水源,經(jīng)常能夠看到岸邊水草及河中游魚,因此匠人們就地取材,把這些東西裝飾在盆底、盤底等,既有實用價值,也十分美觀。圖2是元代白地黑花魚藻紋盆,將魚這一形象勾勒于盆的底部,加上簡單的魚草裝飾,當盆中加滿水時,微風吹動水面,好似魚兒與水草在盆中游動,使整個畫面生動有趣,兼具了實用價值與觀賞價值。
3)祈禱多子多福的嬰戲紋飾。嬰戲紋是磁州窯裝飾紋樣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主要刻畫兒童游戲玩鬧的場景,多繪于瓷枕上,人們夢想著這些瓷枕具有神奇的功效,如果每天使用它便能帶來子子孫孫的不息繁衍[1]。嬰戲紋樣對當時兒童生活的記錄十分詳細,例如放風箏、放鞭炮、蹴鞠、打陀螺等兒童游戲,活潑向上,充滿朝氣和生活氣息。在嬰戲紋的畫面中也經(jīng)常點綴具有美好寓意的動物紋和植物紋,使畫面更加豐富。圖3是磁州窯嬰戲紋瓷枕,枕面上是玩游戲的嬰孩形象,畫師對人物線條的刻畫流暢自然,人物神情傳神,體態(tài)刻化豐滿、具有肉感,構思生動,生活氣息濃厚。
4)表達美好精神的字畫紋飾。字畫紋是磁州窯獨特的裝飾紋樣,主要以文字和人物山水畫來傳達人們的精神品格。主要有詩、詞、曲、賦、國畫等各個類型,內容上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白地書“招財利市”梅瓶,“招財利市”是繁榮商業(yè)的用語,這種宣傳商業(yè)、表達喜慶的做法,不僅美化了瓷器,而且還傳播了文化知識[3]。圖4是白地黑花“祝壽”如意枕,裝飾紋樣采用了9片象征君子精神的竹葉,并在其上方配合“壽”這一文字,巧妙地組成了“祝壽”的寓意。表達了人們對于長壽、健康的追求。
2磁州窯裝飾紋樣在餐具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提起飲食文化,餐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日常用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其功能合理,對于精神文化的要求也日益凸顯。而餐具作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器具,自然要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同時,也在造型、顏色、紋飾上滿足人們對于文化內涵與精神的需求。磁州窯裝飾紋樣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xiàn)著磁州窯千年傳承的精神。將磁州窯裝飾紋樣合理地運用到餐具設計中,不僅可以豐富餐具的文化內涵,而且對傳播磁州窯文化精神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餐具設計中合理應用磁州窯裝飾紋樣具有重要價值。
2.1增加餐具設計的藝術價值
在餐具設計中,基礎的實用功能得到滿足后,餐具的藝術審美性也應在設計中加以充分的考慮。好的餐具設計需要兼具實用性與藝術審美性。餐具的藝術審美性可以從餐具的造型、色彩、紋樣等方面設計。特別是對于紋飾的設計,會更多的關乎到餐具的藝術審美與文化內涵,這也使得磁州窯裝飾紋樣可以與現(xiàn)代餐具設計進行恰當?shù)慕Y合。因此,在餐具紋飾設計中巧妙地融合磁州窯紋樣這一傳統(tǒng)文化元素,可以使餐具的藝術價值有所提升。
2.2增加餐具設計的文化價值
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讓人們在生活中少有精力與時間關注身邊的美好,長期壓抑的情緒最終會導致情緒的爆發(fā)。在這一背景下,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到生活態(tài)度、價值取向等。而具有文化內涵與文化導向的餐具可以讓使用者在使用的過程中感受到設計者所傳達的文化意義與價值觀,并通過互動最終找尋適合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4]。例如日本的餐具設計,通常表現(xiàn)出質樸、溫暖、低調、舒適等一系列特點,由此人們可以從中感受到設計者所傳達的“溫暖與感心”的文化價值觀。因此,在餐具的設計中,將磁州窯的文化與價值注入其中,既可以增加餐具本身的層次與內涵,更能讓餐具作為載體,向使用者傳達磁州窯優(yōu)秀的文化價值。
3磁州窯裝飾紋樣在餐具設計中的應用方法
3.1紋樣移用與拓展法
紋樣移用與拓展法,即在設計當中將提取的文化元素與產品相結合,是客觀的表現(xiàn)形式。磁州窯裝飾紋樣作為一種符號媒介,承載著磁州窯優(yōu)秀的文化信息,有傳遞文化精神的功能,設計師可以在磁州窯豐富的裝飾紋樣素材中,提取出適合餐具設計的紋樣元素,經(jīng)過合理、巧妙的設計與創(chuàng)新,使紋樣元素與產品的設計理念相契合。
例如,纏枝牡丹紋是磁州窯裝飾紋樣中的佳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磁州窯燒制技藝傳承人安際衡大師對牡丹紋進行了更為具象化的處理。在磁州窯傳統(tǒng)的瓷器上,牡丹紋多以簡練概括的造型出現(xiàn),而圖5安際衡大師的作品則將牡丹花更為寫實的裝飾在盤子上,疏密安排合理,層次分明,栩栩如生,把牡丹花的雍容華貴之態(tài)充分體現(xiàn)出來。又比如,文字紋在磁州窯瓷器上的出現(xiàn)和應用也十分廣泛,多以白地黑繪的形式出現(xiàn),黑白對比鮮明,極具磁州窯特色。
3.2情感象征隱喻法
除客觀與可視的應用裝飾紋樣這一文化符號之外,還可以利用其無形的文化內涵賦予產品精神層面的意義。在餐具設計中運用象征隱喻手法,即在裝飾紋樣中選取到適合的文化元素作喻體,通過在設計中的構思與應用,讓人們通過這一具體的文化元素聯(lián)想和感知到元素背后的精神層級和文化內涵。運用情感象征隱喻的形式,不僅可以傳遞給人們磁州窯表象的文化元素,更可以使人們感受到文化情感的傳遞。在運用情感象征隱喻時,傳達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是抽象的,無法直接運用在具體的餐具產品之上,所以可以選用合適的“文化喻體”來代表,并且能讓人們感知到所選用的裝飾紋樣這一“喻體”與傳達的人文內涵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使人們真正感受到設計師想要傳遞的文化精神。
3.3品牌聯(lián)名法
在當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滿足,各種生活產品的品牌敏感度逐步提高,就連以往對于品牌并不敏感的產品,例如毛巾、衛(wèi)生紙品、清潔用品、床上用品等,都開始在品牌上做出區(qū)分。對于餐具市場而言,未來也必將出現(xiàn)品牌分化[5]。在這種背景下,深度挖掘磁州窯的裝飾紋樣特征與文化內涵,結合上述的設計方法,運用到餐具設計中,推出磁州窯系列餐具,從而打造磁州窯文化餐具品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一方法有利于磁州窯文化的傳播和餐具產品的售賣,也更容易形成一種具有特色的文化符號。
4結語
文章通過對磁州窯裝飾紋樣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將其巧妙的融入餐具設計,在增加餐具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的同時,讓餐具這一載體成為磁州窯傳統(tǒng)文化思想精髓的傳播者。同時,對磁州窯裝飾紋樣的創(chuàng)新性設計與應用也增加了餐具產品的附加值,對完善具有磁州窯文化內涵的餐具設計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