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亞蘭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05)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具有起病隱匿、進展快速的特點[1],早期多無明顯臨床表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癥狀就醫(yī)時多已進展至胃癌中晚期,大部分患者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化療為該階段首選治療方法。奧沙利鉑和卡培他濱/替吉奧膠囊聯(lián)用治療胃癌是臨床常見的化療方案,具有良好的療效;但該方案化療后患者免疫功能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同時該藥物毒副作用明顯,長期使用療效欠佳。中醫(yī)藥開辟了治療惡性腫瘤的新途徑,扶正祛邪,標本兼治,對疾病轉歸具一定積極意義。筆者觀察了自擬健脾益胃消積湯對晚期胃癌患者化療療效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5 年1 月—2018 年6 月本院收治200 例晚期胃癌隨機分為對照組100 例、觀察組100 例。觀察組中男68 例,女32 例;年齡22~75 歲,平均年齡(50.14±7.87)歲;病理類型:未分化癌3 例,黏液性腺癌7 例,高分化腺癌39 例,低分化腺癌48 例,印戒細胞癌3 例;TNM分期:Ⅲ期58 例,Ⅳ期42 例。對照組中男71 例,女29 例;年齡18~87 歲,平均年齡(48.15±8.29)歲;病理類型:未分化癌4 例,黏液性腺癌6 例,高分化腺癌41 例,低分化腺癌46 例,印戒細胞癌3 例;TNM分期:Ⅲ期60 例,Ⅳ期 40 例。2 組患者基線資料具可比性(P>0.05)。
1.2 診斷標準 《臨床診療指南:腫瘤分冊》中胃癌的診斷標準[2],并經影像學及病理學活檢確診。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胃癌的診斷標準,TNM分期為Ⅲ、Ⅳ期;2)腫瘤生存質量調查表(EORTCQLQ,簡稱QLQ)評分>60 分,卡式(Karnofsky)評分>60 分;3)年齡18~70 歲;4)無化療禁忌癥者;5)患者和家屬對本臨床觀察內容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預計生存期<3 個月或生命垂危者;2)對本臨床觀察藥物過敏或不耐受者;3)合并有嚴重心、腦、肝、腎等功能障礙或其他惡性腫瘤者;4)患有精神疾病者;5)臨床資料不全或依從性差者。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替吉奧膠囊(山東新時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802,20 mg/粒)體表面積<1.25 m2,40 mg/次;1.25~1.5 m2,50 mg/次;>1.5 m2,60 mg/次,2 次/d,口服,第1~14 d,21 d為1個周期;注射用奧沙利鉑(南京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86)130 mg/m2,靜脈注射,第1 d,以21 d為1個周期。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用自擬健脾益胃消積湯(藥物組成:黃芪、山藥、白花蛇舌草各30 g,半枝蓮25 g,人參、茯苓、白術、薏苡仁各15 g,白芍、防風、陳皮、姜半夏、全蝎、蜈蚣、甘草各10 g)。隨癥加減:伴嘔吐、噯氣癥狀者加代赭石、旋覆花;口干、口苦癥狀明顯者加柴胡、龍膽草;夾瘀明顯者加莪術、紅花;便秘者加火麻仁、肉蓯蓉;胃陰不足者加石斛;胃脹者加枳實、厚樸;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日1劑,水煎2 遍,取藥汁約200 mL,早晚飯后服用。連續(xù)服用2 周停用1 周為1個療程。2 組均治療3 個周期后觀察結果。
2.2 療效標準 參照臨床表現(xiàn)及實體瘤RECIST療效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進展(PD)[3]。有效率=(CR+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臨床受益率=(CR+PR+SD)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4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21.0軟件對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2組患者療前、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患者療前、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3.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2例惡心嘔吐,5例納差,5例骨髓抑制,未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0%;對照組出現(xiàn)8例惡心嘔吐,10例納差,2例肝功能異常,16例骨髓抑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6.0%;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化療聯(lián)合自擬健脾益胃消積湯治療晚期胃癌可以明顯提高臨床療效,顯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減少化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