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釗,李佳越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將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和“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誠然,在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的語境下,高校輔導員能否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思想動態(tài)等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yǎng)的成效。尤其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的教育水平和綜合素質更應當與時俱進。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積極探索提升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的有效路徑,改革教育手段,使其科學合理、契合信息化環(huán)境,對改善教育引導的效果至關重要。
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的教育和引導需要加強,因而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的內涵得到了拓展和深化,教育能力的評價標準也大大提高。這既是學生教育引導的內在要求,又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未來方向。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的深刻內涵主要包括:
第一,新鮮知識的學習轉化能力。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信息體量巨大且更新迅速,深刻影響著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念、心理狀態(tài)、社交選擇和舉止行為等方面。高校輔導員受到專業(yè)壁壘、理解能力、閑暇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其知識儲備體系趨于傳統(tǒng)和陳舊,已不能滿足及時了解同學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的基本要求。高校輔導員培養(yǎng)新鮮知識的學習轉化能力,積極利用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各類網絡學習資源,把握好碎片化時間,對新鮮知識“零存整取”,將其轉化為符合高校學生思維認知的形式輸出,能夠有效地保障教學質量和教育引導的效果。
第二,教育手段的多元運用能力。信息化環(huán)境豐富了教育手段,推動了當前高校教育手段由單一、片面的形式向多樣、豐富的形式發(fā)展。運用契合信息化環(huán)境的教育手段并不意味摒棄傳統(tǒng)教育手段。運用信息技術加上傳統(tǒng)教育手段,促進教育手段的融合發(fā)展,可以極大地釋放高校輔導員的教育活力,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例如,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思政工作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載體的建設、專業(yè)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等。
第三,危機矛盾的預判化解能力。信息化環(huán)境在給高校學生和輔導員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裹挾著風險危機。信息摻假、網絡暴力、輿論漩渦等現象深刻影響著高校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高校輔導員必須具有敏銳的嗅覺,及時發(fā)現學生群體中輿論信息傳播的失控現象和信息反映出的學生人際糾紛、情緒不穩(wěn)等異常情況,并結合緊急心理干預、談心溝通等教育手段化解潛在的或已暴露出的矛盾糾紛,堅持“以防為主,以防為上”和新時代“楓橋經驗”。
高校輔導員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直接豐富了高校學生教育的工作模式,推動了我國教育改革事業(yè)的發(fā)展。信息化環(huán)境首先賦能信息化教育模式,高校輔導員由此可以選擇更多教育方式。第一,這能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教育自信,同時能從技術上支持教學引導效果的提升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使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站在更高的起點,具備更多的優(yōu)勢。第二,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應用各種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改變了與學生的溝通模式,不僅從心理上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更促進了教育引導工作向輕負高效模式的轉變。第三,信息化教育模式從整體上豐富了教育過程和教育資源,為獲取科學合理的教育素材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教育內容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效提升了實際教育水平。
高校輔導員提升教育能力,使之契合日漸豐盈的信息化環(huán)境,是信息化環(huán)境下改革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激發(fā)當前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jié)撛诘纳鷻C活力。面對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校傳統(tǒng)教育方式方法中的桎梏之處,高校輔導員根據自身體驗積極創(chuàng)新,改善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高校教育運行機制,使高校教育迸發(fā)出更大的活力。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提升意味著高校輔導員與外界交互信息的能力增強,能夠理解、接受甚至升華不同省份大學,甚至不同國家大學的教育理念,方便來華留學人員的教育管理工作,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對外開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高校輔導員的素質作風和教育能力,直接影響到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和學習生活狀態(tài)。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選拔應“德才兼?zhèn)洌缘聻橄取?,實際上也是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尤其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許多不利于高校學生思想道德發(fā)展的言論評價以網絡信息為載體日漸猖狂。高校學生信息獲取渠道繁多,這導致了其思想意識形態(tài)走向不定,對高校輔導員的教育管理工作而言是嚴峻的考驗。因而,高校輔導員具備較高水平的“信息垃圾”識別和分析能力,并選擇合適得當的方式及時教育干預,改善情況,消除隱患,教會學生提升自我辨別能力,為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保駕護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能力”。高校輔導員了解信息化環(huán)境與傳統(tǒng)教育環(huán)境的差異,并有針對性地提升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育能力,是新時代建設一支專業(yè)素質能力過硬的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教育能力的提升,能夠使高校輔導員更加充分認識和掌握學生的基本特點,能幫促落實各種科學應用方案,將科學化的建設效果積極發(fā)揮出來。由此促進高等學校教育內涵式發(fā)展,改變以往粗獷化的教育管理模式為當前精細化的教育管理模式。
抓住思想政治教育這條“生命線”,是提升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最重要的方面。高校輔導員教育工作的開展,既要積極利用各種信息化教育手段,又要做好教育內容的科學篩選。這意味著高校輔導員應在有效的教育時間內,將最關鍵和必要的教育內容落實好。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堅持教育的“四為服務”的重要途徑,對于提升高校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具有強大的推動和保障作用。
第一,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以制度作為規(guī)范引導、以制度為保障促進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學生即將邁入社會,培養(yǎng)其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和是非認知能力,對其系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極為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起到了關鍵作用。完善的思政制度保障有利于高校輔導員在復雜的信息化環(huán)境下把握住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教育引導有效發(fā)揮作用,教育優(yōu)勢得到最大化地發(fā)揮。要告訴高校輔導員如何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運用好信息化教育手段,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高校輔導員明晰信息化環(huán)境下思政教育的預期效果和檢驗教育效果的各種方式。
第二,要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儲備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十分廣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六條的規(guī)定,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包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還包含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以及理想、道德、紀律、法治、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等。因此,高校輔導員必須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不斷學習黨建知識和國家政策,關心時事政治,做到不與時代脫節(jié)。
第三,要把握時機,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自信。高校輔導員應在閑暇時間巡查網絡環(huán)境,及時識別、發(fā)現網絡空間中各種不良的思想政治輿論,并敢于以典型教育的方式,充分暴露不良思政輿論的目的,闡述其不良的隱患和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使這些不良的言論、觀點暴露在陽光下,讓高校學生能明確不良問題的本質,不斷提升對不良思想政治言論的判斷力和自覺抵制能力。
建立“以生為本,以師為輔”的教育模式,為師生搭建教育學習的互融平臺,可以在過程中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教育能力。信息化環(huán)境下,創(chuàng)新的內容和方式更多,一大批具備高信息技術掌握能力的高校學生脫穎而出。積極探索引導高校學生適應信息化環(huán)境,豐富高校學習生活的方式方法,為學生搭建自我鉆研的平臺,來鍛煉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對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也是極大的考驗和鍛煉。
第一,高校輔導員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積極利用學生的優(yōu)勢能力,引導建立學生主體、信息技術支撐的教育平臺。例如,某高校培養(yǎng)了一批掌握新媒體手段的學生運營技術,他們自主確定主題,搜集音、圖、文字素材,運用短視頻、微信公眾號、“釘釘”軟件推送等形式宣傳校園文化,展現校園風采。輔導員在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聯(lián)系、制作宣傳作品的經費支持等事項上予以幫助。
第二,高校輔導員應著重推進情景式教學,淡化教育引導痕跡,著力消除學生對高校輔導員的刻板印象。高校輔導員應在以高校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為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學習、自我服務的平臺,并將各種教育內容有效植入其中。在教育引導的過程當中,高校輔導員主要起到引導、監(jiān)督、指導的作用,給予學生工作發(fā)展方向方面的種種建議,同時掌握教育工作的整體開展效果。以某高校為例,在搭建學生會內外窗口,即短視頻宣傳號、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和“釘釘”軟件中的學生互通平臺時,學生工作處全程參與,在同學們提出方案、征求意見時提出建議,從各個方面為同學們的活動創(chuàng)造提供保障,并利用信息通訊軟件無紙化批閱改革方案初稿,審批最終形成的文件。這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優(yōu)勢,提升學生的參與性,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提升學生的教育引導接受度。
高校輔導員是教育工作開展的主體,其實際的教育能力水平,直接影響其對高校學生的教育效果。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很多教育隱患、教育問題不斷凸顯,嚴重影響了教育工作的開展。因此,有效提升高校輔導員的綜合素質能力迫在眉睫。
第一,要保證高校輔導員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和科學文化認知水平,能夠合理有效地開展高校教育工作??啥ㄆ诮M織對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提升其職業(yè)思想政治價值認知水平。建立健全對高校輔導員言行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督促、保障高校輔導員在教育引導工作開展中,始終發(fā)揮出較高的榜樣引導作用。
第二,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工作時應避免各種不良風氣的出現,防止給高校學生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高校要利用好網絡問卷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學生反映輔導員在生活作風、教育方式等問題的平臺,打通意見建議的上行渠道,使學校全面、客觀認識到高校輔導員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存在的問題。
第三,要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新鮮知識儲備轉化能力和信息教育工具掌控水平,使其能與高校學生建立“共同語言”。要為高校輔導員組織心理學、教育學、生涯規(guī)劃等方面的培訓,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溝通水平和觀察能力。搭建高校輔導員和高校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使高校輔導員更加明晰每個分管學生的需求和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要對高校輔導員進行系統(tǒng)性的專業(yè)信息技術強化培訓,使其逐漸具備較高水平的信息化教育思維。
當前迅速發(fā)展的信息化環(huán)境對高素質全方面發(fā)展的高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培養(yǎng)要求,引出了如何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有效提高高校輔導員教育能力的問題。總體來說,高校輔導員應當著重培養(yǎng)新鮮知識的學習轉化能力、教育手段的多元運用能力和危機矛盾的預判化解能力。從方向上來說,要提升高校輔導員的能力,最關鍵的是要提升其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從方式上來說,可以建立“以生為本,以師為輔”的教育平臺,既是對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又是對輔導員教育能力的考驗和鍛煉。從制度上來說,建立系統(tǒng)完整的輔導員能力提升機制能夠全面提升輔導員的教育綜合素質。高校輔導員能力的提升絕非一蹴而就之事,尤其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全面系統(tǒng)提升高校輔導員的綜合素質更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之舉。及時改革,及時創(chuàng)新,及時總結,及時推廣,方可使高校輔導員能力提升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也可使高校學生更早享受到與時俱進、貼近自身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