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影
葫蘆島方言特殊量詞研究
張 影
(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
通過從“單音節(jié)量詞”“兒化量詞”“子尾量詞”“其他量詞”四個類別對葫蘆島方言特殊量詞進行研究,簡單總結出葫蘆島方言量詞的一些特點。
東北官話;葫蘆島;方言;量詞研究
葫蘆島方言屬于東北官話哈阜片長錦小片[1],本文重點研究葫蘆島方言特殊量詞及其用法。語料來源主要是田野調查得到的發(fā)音人口述材料、當地人日常交流用語以及筆者依據調查內容自擬的例句(得到發(fā)音人認可),具有足夠的真實性。
本文涉及量詞主要依據黃伯榮、廖序東[2]的標準,區(qū)分了名量詞和動量詞。
本文涉及的方言量詞包括:票、鋪、槽、圈、裉、壟、瓢、口、茬、程、旬、批兒、劈兒、子兒、破兒、支兒、坨兒、疙兒、扇兒、掐兒、辮兒、捏兒、撮兒、丁點兒、過兒、滾兒、開兒、氣兒、趟子、下子、池子、箸子/筷子、檔子、門子、陣子、弸子[3]、胯子、巴掌、嘟嚕、節(jié)骨、骨轆。
葫蘆島方言中單音節(jié)量詞數量比較多,使用范圍廣泛,本文只研究最具方言特色的、使用頻率高、使用范圍廣的方言量詞。這些量詞大部分屬于名量詞,還包括少量的動量詞和計量單位詞。
1. 票
“票”是個體名量詞,基本含義同樁、筆,一般僅用于計量交易,如買賣、生意等,但多含貶義色彩。“票”與“一”搭配時,其后所接名詞可以省去。
(1)他這個人很精明,幾乎每周都能做一~買賣。
(2)趁著年節(jié),外鄉(xiāng)人都回去過年了,他可是干了十幾~生意。
(3)這次特意去辦的一批貨,讓他們狠狠賺了一~。
與“一筆生意”相比,“一~生意”更能凸顯生意中所獲得的利益更多,更占便宜,其過程中并不十分公平,因此偏貶義。
普通話中“票”目前不作為量詞使用,“票”本義是指火焰飄飛騰起,后來引申出多種含義,而且出現過量詞用法,例如《儒林外史》第七回:“荀家把這十吊錢贖了幾~當,買了幾石米?!盵4,p10509]根據文獻記載,“票”不但可以計量貨物、生意,還可以用來計量人,而且沒有明顯的貶義色彩,這是葫蘆島方言現在所沒有的特點。
“票”用作量詞,在吳語中相當于“批、注、筆”(用于事物),也相當于“種、類”(用于人且表示本義),例如“一~生意”“幾~貨”“格~東西”;在閩語中相當于張,例如“二~車票”[5]5315-5316。
2. 鋪
“鋪”是個體名量詞,能搭配的名詞單一,是專門用來表示“炕”的單位,不會產生歧義的情況下可以省略后面的名詞?!颁仭蓖ǔV慌c數詞“一”搭配,幾乎不與其他數詞搭配,也不與虛指數詞搭配。
(4)他在新蓋的房子里搭了一~炕。
(5)李大爺家原來的炕年頭長了,扒了又搭了一~新的。
“鋪”一般情況下不能被其他量詞替換,在農村有火炕的人群中使用廣泛?!颁仭北玖x是鋪首,即門環(huán)的底座,名詞;普通話中現有兩種讀音,一是動詞,指把東西展平或攤平,一是名詞,其中有一含義是指床鋪[6]1016-1018,與葫蘆島方言現有的意義有一定關聯。
據文獻可知,古時已有用“鋪”形容“炕”的記載。峻青《秋色賦?壯志錄》“我們圍坐在一~燒得熱烘烘的土炕上”[4]16651??芍颁仭庇羞^量詞用法。
“鋪”的這一用法在膠遼官話和西南官話中都有使用,在其他方言區(qū),“鋪”也有其他的量詞用法存在。
3. 槽
“槽”是集合名量詞,表示人工飼養(yǎng)的牲畜的單位,主要計量豬、驢一類的家畜。“槽”常與數詞“一、兩”搭配,很少與其他數詞搭配。當數詞為“一”時,“一槽”這個數量短語經常獨立充當句法成分,主要做賓語。
(6)他家今年就養(yǎng)了兩~驢。
(7)不論如何,明年我一定要買一~騾子來喂。
(8)家里沒有那么大地方養(yǎng)別的了,先養(yǎng)你叔叔給的豬吧,一~呢,也不少了。
“槽”本義是指給牲畜喂食時投放飼料的容器,名詞。普通話沒有將其借用為量詞來計量牲畜的數量,但是葫蘆島方言將其借用為量詞?!耙徊邸敝改軌蛲瑫r在一個“槽”吃飼料的牲畜數量,與“槽”的大小以及牲畜的大小和種類都有很大關系,“一槽”牲畜大概是幾頭到十幾頭不等。意義上與“群”有相似之處,是多數概念,但通常較“群”數量少。由于受“槽”的本義限制,一般不能被其他量詞代替。
“槽”用作量詞,在西南官話中指豬的窩數,在粵語中指人力榨油的計量單位[5]6087。
4. 圈
“圈”是集合名量詞,表示圈養(yǎng)的牲畜的單位,特定語境可以重疊使用,即“一圈圈”。用“圈”計量的牲畜,前文已經出現,后文再次出現且意義相同時可以省略,名詞省略后的數量短語可以直接在句中作賓語。
(9)聽說村長家馬上要有一~豬出欄了。
(10)今年他又多養(yǎng)了幾~小羊羔,看來去年沒少掙錢啊!
“圈”本義就是指飼養(yǎng)家畜的有柵欄的地方,因此一個“圈”里一次性飼養(yǎng)的牲畜的數量即為“一圈”。普通話中可指用柵欄把家禽家畜圍起來,也指養(yǎng)豬羊等牲畜的簡易建筑[6]710-711,均與葫蘆島方言中的用法有聯系。
古時曾出現過量詞用法,但不是用來計量牲畜,與如今的用法差別較大,例如《朱子語類》卷九一:“其時坐轎有礙,后于轎頂上添了一~竹?!盵4]4054
“圈”在其他方言區(qū),如西南官話、閩語、客家話等都有量詞用法。
5. 裉
“裉”是集合名量詞,表示重疊起來的紙張或其他很薄的東西(如紙幣、信封、照片等)的單位,指很薄的東西積累到了一定厚度,凸顯數量比較多,意義相近的量詞有“沓”“疊”等?!榜獭蓖ǔV慌c數詞“一”搭配使用,可以重疊使用,重疊時更突出數量之多。
(11)他偷偷給局長塞了一~錢呢!
(12)每次放假都會有一~~的卷子留給大家。
“一~錢”和“一沓錢”相比,含有一定的主觀意識,即說話人個人認為數量算多,不是和其他同類事物對比之后顯得多。
6. 壟
“壟”是集合名量詞,表示農作物數量的單位,主要計量耕地中成行的農作物。一行就是“一壟”,具體長度根據土地面積的實際大小來確定,在廣闊的田地里或者是在自家院子的小塊土地上都可以使用;寬度根據作物的實際大小來定,不同作物寬度也不同,而且還可以受“大”“小”等形容詞進一步修飾。在重疊使用時,只能與數詞“一”搭配,且表示泛指,不明確具體數量。
(13)奶奶在墻根兒底下栽了一~大蔥。
(14)早些時候在地里種下的一~~的瓜秧兒已經長出來了。
“壟”本義是指高起的墳墓,現在普通話中“壟”是名詞,主要指田埂[6]843,是引申義。《漢語大詞典》等辭書中也未見有關量詞用法的記載。
“壟”用作量詞,在膠遼官話中表示“條、領、輛”,例如“一~汽車”[5]3184。
7. 瓢
“瓢”是借用名量詞,表示用“瓢”這一器具時的容量的單位,主要計量水、米、面粉等可用“瓢”做容器的事物。其后搭配的名詞在一定情況下可以省略。由于“瓢”作為容器時的獨特性,輕易不能被替換。
(15)去幫我再拿兩~米,今天得多煮飯,來客人了。
(16)趕緊給你爸舀一~水洗洗手,看他一手的泥。
(17)一~面可不夠,再去添一~吧!
“瓢”主要用在家庭語言環(huán)境中,口語色彩明顯?!捌啊痹谄胀ㄔ捴杏米髅~,就是指一種器具,沒有量詞用法。
“瓢”本義是指剖葫蘆做成的舀水盛酒器,《論語?雍也》中,“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就是這一用法。古時候也出現過量詞用法,是專門用以量酒,并沒有用于其他事物的情況,例如明謝肇浙《五雜俎?物部三》:“朱翌<雜記>云:‘淮以南酒皆計升,一升曰爵,二升曰~,三升曰觶?!盵4]11438
8. 口
“口”在普通話及葫蘆島方言中均可作名量詞使用。
在普通話中“口”是表示人或某些器物或家畜的數量的單位,例如“一家三~人”“一~水缸”“一~豬”[6]749,這些用法在葫蘆島方言中也存在。
在葫蘆島方言中“口”表示口腔中所容納物的單位,主要計量人吃喝的或吐出的東西。當數詞為“一”且量名結構在句中作賓語時經常省略數詞“一”。在“口”之前可以加“大”或“小”表示主觀量的大小。
(18)他連一~水都沒來得及喝。
(19)你別著急,慢點吃,喝~湯。
(20)剩的這一~飯你就都吃了吧。
(21)爺爺總是一小~一小~地喝酒。
(22)我沒事,剛才吐了幾~痰,能上來氣了能喘氣了。
筆者認為葫蘆島方言中“口”的用法與古代的用法有相似之處?!翱凇痹诠艜r候可用來表示口腔的容量或動作,例如《西游記》第十九回:“行者又拔了一根毫毛,吹~仙氣。”也可用來表示語言行為,例如《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一~抬杠的行話。”[4]3407
9. 茬
“茬”在普通話及葫蘆島方言中均可做名量詞使用。
在普通話中“茬”主要計量在同一塊土地上,農作物種植、生長或收割的次數,一次叫“一茬”[6]135。
(23)這塊地特別好,一年能種三~稻子。
(24)他家種莊稼,年復一年,種了一~又一~,就是掙不到錢。
(25)院子里種的韭菜已經是二~的了,頭~早就割了。
在葫蘆島方言中“茬”是表示抽象事情發(fā)生次數的單位,主要計量不太好的事情多次發(fā)生的次數。用法同“次”“遍”等類似,基本上是“V+數詞+量詞+N”的結構。其后搭配的名詞根據語境情況可以省略。
(26)你就不能爭口氣,非得在這兒吃二遍苦,受二~罪。
除此之外,在葫蘆島方言中還有少量用作動量詞的用法,同樣是表示次數的單位,主要計量某一動作的次數?!安纭蹦艽钆涞膭釉~有限,一般僅用于“加熱”這一動作。
(27)趕緊吃飯去,一會兒涼了沒人給人再熱一~。
(28)再好的飯菜熱了一~又一~,還能好吃?。?/p>
“茬”本義是指草盛貌,《漢語大詞典》等辭書中也未見有關量詞用法的記載。
“茬”用作量詞,在冀魯官話、蘭銀官話中表示“次”,例如“他來了好幾~”;在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中表示“代、輩”,例如“老一~人還記得”;在中原官話中表示“堆”,例如“一~人”[5]3874。
1. 程
“程”是計量單位詞,表示距離的單位,主要計量不是很遠的距離。常與名詞“路”搭配,這個意義上可用“段”來替換,表示其他意義時不能替換。
(29)去隔壁村兒可近了,就一~路,一會兒就到。
(30)還有幾~路要走呢,咱就別歇著了,抓緊點,爭取天黑之前就到吧!
“程”本義是一種長度單位,《說文解字》有言:“十發(fā)為~,十~為分,十分為寸。”[7]可見古時候“程”就可用來計量長度,而葫蘆島方言中的意義應該是與“路程”有關。
“程”用作量詞,在閩語中表示“回、次、支、條”,例如“行幾若~”“一~煙”。[5]6173]。
2. 旬
“旬”在普通話及葫蘆島方言中均可作計量單位詞使用。
在普通話中“旬”表示兩種含義:A.十日;B.十歲[6]1492。
(31)現在已經是十月下~了,天氣越來越冷了。
(32)我們小區(qū)的王奶奶都年過七~了,身體卻好得很,每天還在小廣場跳舞呢!
在葫蘆島方言中“旬”表示“十二年”,是由十二生肖輪回而來,一個輪回稱作“一旬”。“旬”常與數詞“一”搭配且“一”不可省,其后一般不接名詞,即只有“數量”結構,并且不可以重疊。
(33)他的大姐比他大了一~。
(34)日子過得可真快,轉眼又一~,今年又是鼠年了。
葫蘆島方言中有大量在使用時需要兒化的量詞,這里我們統(tǒng)稱為“兒化量詞”。這一類量詞以名量詞為主,有一小部分的動量詞。在意義方面,大部分含有“小”“少”的意思。
1. 批兒
“批兒”是個體名量詞,表示物體數量的單位,主要計量細長條狀的物體,多為能分成不同部分的物體?!芭鷥骸痹谟梅ㄉ吓c“條”“根”“縷”相似,“條”和“根”主要用于物體的整體,“批兒”和“縷”主要用于物體中的某一部分,因此“批兒”可以用“縷”替換,不可以用“條”“根”替換。
(35)你遞我一~玻璃絲唄。
“批”在普通話中用作量詞,用于大宗貨物或多數的人[6]989,這一用法古時已有,在葫蘆島方言中也使用。
“批”用作量詞,在吳語中表示品級的等差,“上~”即“上品”;在西南官話、吳語中表示動作行為,相當于“下、次、趟”,例如“跑一~”[5]2531。
2. 劈兒
“劈兒”是個體名量詞,表示綠葉蔬菜的單位,專門計量綠葉蔬菜從整體上分離出來的一部分。與“劈兒”搭配的數詞一般比較小。
(36)我這碗里就放一~小白菜呀,太摳了。
可用“劈兒”計量的蔬菜主要是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的綠葉菜。
3. 子兒
“子兒”是個體名量詞,專門表示掛面數量的單位,不能重疊使用,與“一”搭配時“一”可以省略,可以用“把”之類的詞代替。這個兒化量詞并沒有明顯的表示小量或少量的意思。
(37)你去買一~掛面吧!
用“子兒”計量的掛面多是簡單包裝,且數量不多,“一子兒”一般在200克至1 000克不等,可以用單手拿或提。
“子”在古時出現過量詞用法,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細長的東西,例如《紅樓夢》第八八回:“又拿起一~兒藏香。”[4]5231。
“子兒”用作量詞,相同的用法在冀魯官話、晉語、西南官話中也存在。
4. 破兒
“破兒”是個體名量詞,表示布的數量的單位,即把一塊布分成幾部分之后,每一部分可以叫“一破兒”。因其是用于計量整體中的某一部分,因此一般都是與比較小的數詞搭配。根據被分開的布的形狀不同可以用“塊”或“條”來替換。
(38)把這塊花布撕成兩~給這倆孩子吧!
“破”在普通話中并沒有量詞用法,其本義是破碎、破壞,古時候有一量詞用法,相當于“幅”,例如《新唐書?車服志》:“凡裥色衣不過十二~,渾色衣不過六~”[4]10626。
“破”用作量詞,在吳語中表示“遍”,例如“說之一~,又說一~”[5]4683。
5. 支兒
“支兒”與“支”都可做個體名量詞使用,但有較大的區(qū)別。
在普通話中“支”有量詞詞性,可用于隊伍、歌曲、桿狀的東西(如筆、槍、蠟燭等)。葫蘆島方言中“支”也有這些用法。
在葫蘆島方言中“支兒”表示計量人的數量的單位,特指家庭或一家人,與古老的家族譜系有關,每一家就是家譜上的一個分支,因此稱為“一支兒”?!爸骸笨梢允堋按蟆薄靶 钡刃稳菰~修飾,也可以與“這”“那”構成“指量”結構。
(39)我們只是一小~,跟他們家八竿子都打不著。
“支”在古時就有量詞用法,與今天普通話的量詞用法相近。
“支”用作量詞是很常見的用法,多種方言中都存在且用法不一。
6. 坨兒
“坨兒”是個體名量詞,主要計量成塊或成堆的東西,多為固體,比較濕潤、柔軟,如肉、泥等?!佰鐑骸痹谟梅ㄉ吓c“塊”“堆”相似,但用“塊”或“堆”計量的東西相比而言更干燥,更棱角分明?!佰鐑骸笨梢允堋按蟆薄靶 钡刃稳菰~修飾,在“數量名”結構中,數詞是“一”時可以省略,名詞省略時數量短語也可以獨立使用。
(40)家里就剩這一~肉了,夠不夠?
“坨”本義是地名用字,在普通話中不作量詞使用,自古以來也以名詞用法居多,表示“坨子”,量詞的用法與之有關。
“坨”用作量詞,在晉語、西南官話、贛語中都有使用;“坨兒”這種兒化后用作量詞的用法,在東北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中都存在。
7. 疙兒
“疙兒”是個體名量詞,主要計量數量較少或較小的事物,是能從整體上分離出來的很小的一部分。其使用較為普遍,所搭配的名詞范圍較廣,并不僅限于“疙瘩”狀的事物。需要注意的是,本身就少或小的東西并不適用,因為不能再進行分離了,比如芝麻、大米一類?!案韮骸币话阒慌c數詞“一”搭配,或者不搭配數詞單獨使用,也表示“一”的概念,意義上類似于“一點兒”。雖然其本身已有小量的概念,但是還可以在前面加“小”,進一步突出小量。
(41)給我撕一~紙,我把電話號碼寫下來。
“疙”用作量詞,在方言中還可以用于球形或塊狀的東西,例如“一~石頭”[6]437。
8. 扇兒
“扇兒”是集合名量詞,表示排骨的數量的單位,通常是指連在一起的多根排骨的總和,但具體數目不定?!吧葍骸笨梢允堋按蟆薄靶 钡刃稳菰~修飾。
(42)他買了一~排骨回家。
“扇”本義是指門扇,在普通話中用作量詞,用于計量門窗等,這一用法在古時已有,例如唐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釵擘黃金合分鈿?!盵4]9966。
“扇”用作量詞,在西南官話、客話、閩語中表示“堵”,例如“一~墻”;在吳語中表示“面”,也表示“頂、乘”,例如“一~旗”“一~轎子”[5]5201。
9. 掐兒
“掐兒”是集合名量詞,表示能用手抓取東西的數量的單位,可以是拇指和另外四指指尖相對時能抓取的數量,也可以是拇指和另一個手指尖相對時能抓取的數量,還可以是雙手十指指尖相對時能抓取的數量,每一次抓取的事物的數量都叫做“一掐兒”?!捌骸庇嬃康臇|西一般是細長條狀的,蔬菜、樹枝一類的事物,一般只與數詞“一”搭配,含有數量不多之意。
(43)這是我剛從院里抱進來的一~柴禾。
“掐”在普通話中并沒有量詞用法,其本義是用指甲刺或按,古時候就有量詞用法,且用以喻數量微小,例如元白樸《梧桐雨》第三?。骸皣矣植辉澞惆搿蛏踯娦挠袪幉??”[4,p8680]
“掐”用作量詞,相似的用法不僅在東北官話中常見,而且在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西南官話中也存在。除此之外,“掐”在其他很多方言中也有量詞用法,且用法多樣。
10. 辮兒
“辮兒”是集合名量詞,表示物品數量的單位,專指編織成的像辮子一樣的物品,多用于計量能編織儲存的農作物,如大蒜、辣椒等。意義上和“串”相似,但用法上“串”可以重疊使用,而“辮兒”比“串”更具有形象性。
(44)今天有集,你去買一~蒜回來。
“辮”在普通話中并沒有量詞用法,其本義是交織、編結,《漢語大詞典》等辭書中也未見有關量詞用法的記載。
“辮”用作量詞,相同的用法在北京官話、中原官話中也存在。
11. 捏兒
“捏兒”是集合名量詞,主要計量可以用手指尖捏住的東西的量,可以用拇指和食指,也可以是五指并攏去“捏”,但都指數量有限,并不多。多與一些細碎的或是成粉末狀的東西搭配使用,幾個指尖能捏住的全部的量就是“一捏兒”?!澳髢骸敝慌c數詞“一”搭配,一般不與其他數詞搭配。
(45)親家快到了,趕緊找一~茶葉泡上。
“捏”在普通話中并沒有量詞用法,其本義是用手按,《漢語大詞典》等辭書中也未見有關量詞用法的記載。
“捏”用作量詞,在中原官話中用來表示“撮”;在吳語中表示“把”,例如“一~蔥”[5]4718。
12. 撮兒
“撮”在普通話中,讀[tsuo214]時,用于計量毛發(fā)的數量,如“一~頭發(fā)”/“一~胡子”[6]1756;讀[ts?uo55]時,用于計量極少的壞人或事物,也是一種容量單位[6]227。
“撮”在葫蘆島方言中使用時會兒化,兩個讀音兒化后都可用作集合名量詞。讀①[tsuor213]時,與普通話有相同用法,用于計量毛發(fā)的數量;讀②[ts?uor213]時,用于計量用手撮取、拿起來的細小、零碎的東西,如“一~芝麻”,通常與數詞“一”搭配,“一”可省略。同樣可以借用于計量極少的壞人或事物,具體數量不定,較一般情況來說比較少。雖然其本身已有小量的概念,但是還可以在前面加“小”,進一步突出小量。
(46)最近這一片來了一~壞人,可得讓你家孩子注意點,放學早點回家。
(47)這個湯味道有點淡,你再加一小~鹽吧!
“撮”本義是用手抓取物,古時出現過的量詞用法與現今普通話用法一致。
“撮”用作量詞,相同的用法在北京官話、西南官話、吳語、贛語、閩語中都存在。除此以外,在客家話中表示“把”,例如“一~土”;在中原官話、吳語中表示“叢、束”,例如“一~花”;在閩語中還表示“群”,例如“一~奴仔”[5]7037。
13. 丁點兒
“丁點兒”是名量詞,是比較少見的復合量詞,表示極少或極小的單位,程度比“點兒”更深。和“丁點兒”搭配的數量詞限用“一”,其本身既可以和普通名詞搭配,也可以和抽象名詞搭配。
(48)這事辦得真好,一~毛病也沒有。
1. 過兒
“過兒”是一個動量詞,主要計量動作的次數、遍數,通常指洗衣服的次數,也可以用于洗菜、淘米等活動,意義上與“次”“遍”完全相同?!斑^兒”的使用必須與數詞搭配,數詞不可以省略。
(49)這些衣服都洗了三~了。
“過”本義是經過,古時有過量詞用法,表示“遍、次”,例如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小謝》:“因教之讀,穎悟非常,指示一~,無再問者”[4]14921。
“過”用作量詞,相同的用法在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客家話中都存在。在晉語中表示“道、溜兒”,例如“冷蛋子一~一~地下著”。[5]1845-1846。
2. 滾兒
“滾兒”是一個動量詞,表示次數的單位,葫蘆島方言中有兩種主要用法:一是計量食物在沸水中沸騰的次數;二是計量人或動物做翻滾運動時的次數?!皾L兒”在使用上可以用“次”替換。
(50)鍋開了兩~了,餃子好了吧?
(51)他翻了好幾~,弄一身土。
“滾”本義是大水涌流的樣子,在普通話中沒有量詞用法,《漢語大詞典》等辭書中也未見有關量詞用法的記載。
“滾”用作量詞,相同的用法在晉語、閩語中都存在。
3. 開兒
“開兒”是一個動量詞,表示食物在沸水中沸騰的次數的單位,與上文“滾兒”的第一個意義相同?!伴_兒”常與數詞“一、兩”搭配,很少與其他的數詞搭配。
(52)等再開一~,餃子就熟了
“開”本義是開門,普通話中“開”用作量詞時表示開金中含純金量的計算單位,印刷上指相當于整張紙的若干分之一[6]721。葫蘆島方言中“開兒”的用法主要是與“開”用作動詞時表示液體受熱而沸騰有關。
古時“開”就有量詞用法,表示喝茶時沖開水的次數,例如《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見是吉祥寺,因在茶桌上坐著,吃了一~茶?!盵4]3053。
“開”用作量詞,在吳語中表示“次”,例如“泡了一碗茶,吃到七八~才走?!盵5]524。
4. 氣兒
“氣兒”是一個動量詞,表示吃、喝的動作的單位,形容一口氣吃、喝了比較多的東西,并且含有一定驚訝之意?!皻鈨骸边€可以計量“哭”“笑”一類的動作,有“一陣子”的意思,如例(54)?!皻鈨骸敝荒芘c數詞“一”搭配,基本上不與其他數詞搭配。
(53)他一~喝了一瓶汽水。
(54)他媽真給被嚇著了,頭晌上午就哭一~了。
“氣”本義是云氣,在普通話中沒有量詞用法,古時有過量詞用法,同樣是用作動量詞,表示“一頓、一陣子、一下子”等,例如《西游記》第九四回:“二哥忒沒修養(yǎng),這~飽飫,如何睡覺?”[4]9006
“氣”用作量詞,在冀魯官話、膠遼官話、晉語中表示“次、頓、陣”,例如“干一~活兒”;在閩語中表示“胎”,例如“一~豬子九頭”[5]850。
葫蘆島方言中有大量的量詞,使用時習慣加一個詞綴“子”,這里我們統(tǒng)稱為“子尾量詞”。這一類量詞主要是名量詞,少量是動量詞。在意義方面,多包含了更豐富的感情色彩;在結構方面,比較受限制,都不可以重疊使用。
1. 趟子
“趟子”是集合名量詞,表示農作物數量的單位,主要計量地上種的成排、成行的農作物,指從一端到另一端的量,每一排/行可以稱為“一趟子”?!疤俗印迸c數詞及名詞構成“數量名”結構時,數詞不能省略,后面接的名詞適當情況可以省略?!疤俗印笨梢耘c“來”“多”等概數詞搭配使用,如例(57)。
(55)還有一~苞米沒收呢!
(56)就剩兩~了,快點干完就回家了。
(57)憑什么十來~都讓我一個人干。
“趟”在普通話中用作量詞,表示往返、來去的次數,例如“他到成都去了一~”;或者表示武術的套路,例如“打了一~太極拳”[6]1275-1276。這些用法都是自古就有的,在葫蘆島方言中也正常使用。
“趟”本義是跳躍行進的樣子,古時的量詞用法,表示“遍、次”,例如《西游記》第二二回:“沿地云游數十遭,到處閑行百余~。”還表示“套、套路”,例如端木蕻良《曹雪芹》第十九章:“您老人家打過幾~拳,也應該滋潤滋潤了!”[4]13661這些都與現今普通話中“趟”的量詞用法相似。除此之外,古時“趟”還表示“行、排”,這與葫蘆島方言中“趟”的用法相似。
“趟”用作量詞,在東北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中都可以表示“條、行、排”,例如“一~樹”“擺了半~街”?!疤俗印痹谖髂瞎僭捴斜硎咀邉?、跑動的次數,相當于“回、遍”,例如“我跑了好幾~才買到這本書”[5]7006。
2. 下子
“下子”是集合名量詞,主要計量在容器中承載的事物的量,指數量多,多到占滿了容器?!跋伦印蓖ǔV慌c“一”搭配,而不與其他數詞搭配,這一用法可以受“大”“小”等形容詞修飾。
(58)他兒子才一年級,咋背那么大的書包,還裝了滿滿一~?
(59)臨時搭起的棚子里放了一~賑災糧食。
(60)廚房水缸里有一大~水。
“下”在普通話中也有量詞用法,計量動作的次數,葫蘆島方言同樣適用。
(61)我想先試一~。
“下”古時就有量詞用法,表示動作的次數,例如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骸耙粋€短劍一身亡,一個靜鞭三~響。”還表示時間,例如《紅樓夢》第五八回:“方才胡吵了一陣,也沒留心聽聽,幾~鐘了?”[4]306
“下”用作量詞,在冀魯官話中表示器物內的容量,例如“瓶子里裝著半~墨水”,與葫蘆島方言中的用法相似。冀魯官話中也有“下子”這種表述,表示某個范圍內的容量,例如“院子里黑壓壓地站滿了一~人?!盵5]208-209
3. 池子
“池子”是借用名量詞,與“池”的名詞本義“池塘”有關,可以計量水塘或水池里的東西,既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有生命的事物,通常用于數量比較多的情況,本身有大量的意思。
(62)隔壁的李大爺家養(yǎng)了一~的好魚苗。
(63)他家那地方浪費了,一~死水也沒人打理,早晚得變成臭水塘。
“池子”在葫蘆島方言中還可以用來計量種在某一塊耕地上的作物的數量。一般是大塊耕地被劃分成幾個長方形的小塊耕地,一塊塊耕地排列整齊,周圍還有土埂圍起來,大小沒有具體規(guī)定。每一小塊耕地上種植的作物數量就是“一池子”,作物品種任意。
(64)院子里只種了一~西紅柿。
(65)今年收成不太好,地里十幾~的菜還沒有每年一半多。
(66)上周發(fā)大水淹了不少東西,剛長出來的小秧兒幾~幾~地死?。?/p>
“池子”在東北官話中有名詞用法,表示菜畦,因此量詞用法屬于借用名量詞。
4. 箸子/筷子
“箸子/筷子”都是借用名量詞,主要計量用筷子夾一次菜的量,是為了突出菜量比較大?!绑纭北玖x就是筷子的意思,因此二者表示的意義相同?!翱曜印焙汀绑缱印钡膮^(qū)別在于,相比之下,用“箸子”時的量更大。兩者都只與數詞“一”搭配,本身已有大量的意思,同時也可以受“大”修飾,進一步加深程度。
(67)奶奶笑著給孫媳婦夾了一~涼菜。
“箸子”用作量詞,相同的用法在北京官話中也存在,“箸”在西南官話、贛語、粵語也有同樣用法,例如“碟菜都唔夠兩~”[5]6846-6847。
5. 檔子
“檔子”是一個名量詞,表示事件數量的單位,計量的事件不是好事喜事,而是以壞事煩心事為主。用法上同“件、個、樁”等詞,不同之處在于“檔子”不僅可以指一件事,還可以用于一系列相關的事件,這些事件加在一起也叫“一檔子”。“檔子”既可以和數詞搭配,也可以和“這”“那”等指示詞搭配。
(68)一~又一~的事早就讓老劉筋疲力盡了。
(69)他怎么能做這~事兒?
“檔子”用作量詞,相同的用法在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中也存在。除此之外,在北京官話中表示“場、次”,主要用于廟會;在冀魯官話、中原官話中表示“伙、群”,例如“一~人”[5]4582。
6. 門子
在普通話中,“門”用作名量詞,可以用于炮、功課技術、親戚婚事等。
在葫蘆島方言中,使用中常帶詞綴“子”,也是名量詞,多計量親戚、婚事等,可根據實際語境用某些個體量詞替換,如“樁”“件”等。“門子”除了可以和數詞搭配,還可以和“這”“那”等指示詞搭配。
(70)這~親事雙方老人都很滿意。
1. 陣子
在普通話中,“陣”用作量詞,可以用于計量一段時間,或者表示事情或動作經過的段落,例如“幾~雨”[6]1665。
在葫蘆島方言中,使用中常帶子尾,是計量單位詞,相當于“一段時間”,“一陣子”就是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陣子”除了可以和數詞“一”搭配,還可以和“這”“那”等指示詞搭配。
(71)這件事過一~再說吧!
2. 弸子
“弸子”是計量單位詞,用來計量時間,類似于“陣子”,主要是指一段時間,但只能指臨近“現在”的過去的一段時間,不能用在將來時態(tài)的語境中?!皬嬜印鄙倥c數詞搭配,可搭配的數詞也限于“一”,但是可以搭配指示詞,其后不加名詞,多用于“指量”結構。
(72)這~你忙什么呢?一直都沒見到你。
3. 胯子
“胯子”是計量單位詞,表示距離長度的單位,主要指某一距離比較短,多含有夸張的意思?!翱枳印敝慌c數詞“一”連用,“一”不可以省略。
(73)就一~的道,你用得著開車去嗎?
除了以上三種類型比較突出的量詞之外,葫蘆島方言中還有一些其他的特殊的量詞。這一類量詞同樣以名量詞為主,都是雙音節(jié)量詞,也不可以重疊使用。
1. 巴掌
“巴掌”在普通話中是名詞“手掌”的意思,常與動詞連用,如“拍~”。在葫蘆島方言中,“巴掌”有量詞詞性,既可以用作名量詞,也可以用作動量詞。
“巴掌”用作名量詞,是表示事物長度或面積的單位,一般是約量,指和手掌的長度或面積相似的量,還可用于夸張的語境。
(74)他常常提著一~長的旱煙袋坐在門口曬太陽。
(75)他家的院子本來就小,沒想到還有~大的菜地。
“巴掌”用作動量詞,主要計量手掌做出的動作,常搭配的動詞有“打、扇、拍”等。
(76)他打了兒子一~。
(77)他被對方狠狠地扇了好幾~。
(78)老板很高興,在他的肩膀上輕輕拍了兩~。
但不一定是直接出現的手掌的動作。例如:
(79)上次他挨得幾~真的讓他長記性了。
(80)那重重的一~好像不是打在臉上,而是打在了他心上。
2. 嘟嚕
“嘟?!笔羌厦吭~,主要計量連成一簇的或成串的東西,有一種下垂、耷拉的特點。雖然是很多東西聚集在一起的,但“一嘟?!北旧磉€是一個整體?!班絿!笨梢允堋按蟆薄靶 钡刃稳菰~修飾,在多數情況下可以用“串”替換。
(81)到了這個季節(jié),院子里的葡萄都熟了,你現在就可以摘一~嘗嘗。
(82)村東頭有一棵特別高的槐樹,樹上掛滿了一~一~白色的槐花。
(83)他腰間總是別著一大~鑰匙,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管倉庫的。
3. 節(jié)骨
“節(jié)骨”用作量詞,主要用于成段的東西,可計量的事物比較多。“節(jié)骨”常與數詞“一”搭配,意義上與“段”有相似之處。
(84)今天真倒霉,出門被一~苞米棒子絆了一跤。
(85)織毛衣的線好像不夠長了,再接一~吧!
(86)你要是想說就快點兒的,別一~一~的,趕時間呢!
(87)下雨也沒事,就這一~道,跑兩步兒就到了。
4. 骨轆
“骨轆”用作量詞,主要用于計量某一物體的一部分,多是類似于圓柱體的事物。意義上與“節(jié)”有相似之處。
(88)家里還有一~香腸呢,切了吧,今天就不出去買菜了。
(89)我剛要出門,閨女吵著要吃甘蔗,我去給她買兩~。
(90)家里的紅絲線用完了,你去買一~行不?
與此相同的用法在膠遼官話中也存在。
葫蘆島方言特殊量詞大部分是名量詞,有少量的動量詞和計量單位詞。構詞方面最常見的方法是“附加法”,即詞綴的運用,最為突出的是“兒”綴和“子”綴的運用:兒化量詞大部分含有“小”“少”的意思,子尾量詞含有一定的“大”“多”的含義,同時包含了更豐富的感情色彩。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M].香港:朗文出版社(遠東)有限公司出版,2012: 39.
[2]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下冊[M].增訂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
[3] 劉子平.漢語量詞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12.
[4] 漢語大詞典編委會.漢語大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5] 許寶華,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 1999.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7] 許慎.注音版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5:142.
Study on Special Quantifiers of Huludao Dialect
ZHANG Y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81, China)
The special quantifiers in Huludao dialect are studied from the four categories of “monosyllabic quantifiers”, “erhua quantifiers”, “ziwei quantifiers” and “other quantifier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ntifiers in Huludao dialect are briefly summarized.
northeastern dialect; Huludao; dialect; study of quantifiers
H172.1
A
1009-9115(2021)01-0039-10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1.007
2020-09-21
2020-12-02
張影(1998-),女,滿族,遼寧葫蘆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
(責任編輯、校對:任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