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理
(馬山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699)
手足口病作為臨床常見傳染性疾病之一,通常在夏秋季節(jié)高發(fā)。其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手足口部位大量皮疹、咳嗽,部分患兒伴有口腔潰瘍等癥狀[1]。若未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患兒因神經(jīng)及心肺功能將會受到影響,嚴重可能導致死亡。由于患兒住院治療需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觀察,導致其往往容易呈現(xiàn)出緊張、害怕等不良心理,進而哭鬧不止,部分患兒還會因為哭鬧造成心臟負擔過重、呼吸困難等情況[2]。故我院將中藥涂擦護理實施于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中,深入探討其應用價值,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自2019年8月13日開展中藥涂擦治療項目,納入開展前與開展后各230例、共460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觀察對象開展研究。其中對照組患兒男138例,女92例,年齡6個月至11歲,平均(5.78±0.97)歲;研究組患兒男140例,女90例,年齡7個月至10歲,平均(5.64±1.02)歲,以上基線資料(P>0.05)。納入標準:患兒均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3]中相關斷標準;患兒發(fā)?。闯霈F(xiàn)皮疹、發(fā)熱等癥狀)時間均在48h以內(nèi),且病程超過24h;兩周內(nèi)未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家屬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4]:手足口病危重患兒;合并血液系統(tǒng)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水痘、蕁麻疹等其他病毒感染者。
1.2 方案。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即針對患兒實行嚴格消毒隔離措施:①空氣消毒:每日用空氣消毒機消毒病房2小時,定期開窗通風,確??諝饬魍ǎ虎趯τ谟|碰過患兒的診療器械、物品及物表,均使用含氯消毒劑實施消毒處理;③針對口咽部皰疹,護理人員每日用生理鹽水與碳酸氫鈉比例為1:1溶液進行口腔護理兩次,再使用開喉劍噴霧劑噴涂患處,手足臀部位皰疹使用阿昔洛韋軟膏涂擦。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之上采取中藥擦洗護理:①皮診護理:將中藥煎水涂擦皮疹患處。②情志護理:護理人員采取鼓勵及表揚的話語、溫柔的動作安撫,努力減輕患兒對于陌生環(huán)境及治療措施的恐懼感,穩(wěn)定其情緒;護士通過適當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或動畫片,擺放患兒喜愛的玩具等方式轉(zhuǎn)移患兒注意力,幫助其放松心情。③癥狀護理:a.發(fā)熱護理:針對發(fā)熱患兒,體溫≤38.5℃者,采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如溫水對全身進行擦拭),體溫>38.5℃者遵醫(yī)囑予以藥物降溫。b.皮服護理:患兒皮膚需全面清潔,并將其指甲剪短,防止患兒無意識地抓撓皮疹部位;患兒若出汗,需立即使用溫水擦身,并及時將被褥及濕透衣物更換掉;針對口咽部皰疹,護理人員每日用生理鹽水與碳酸氫鈉比例為1:1溶液進行口腔護理兩次,再使用開喉劍噴霧劑噴涂患處,手足臀部位皰疹使用阿昔洛韋軟膏涂擦。護士在涂抹過程中注意動作保持輕柔,以免對患處形成刺激,加劇患兒痛苦。④飲食護理:由于患兒口腔內(nèi)有大量皰疹導致進食較為困難,故護理人員需為其選擇以清淡、營養(yǎng)成份高且容易消化的流質(zhì)飲食為主,避免選擇辛辣、生硬的食物,必要時協(xié)助進食。
1.3 觀察指標。①患兒及家屬依從性:患兒及家屬積極配合中藥涂擦護理工作,疾病控制良好為十分依從;患兒及家屬基本配合中藥擦洗護理工作,疾病控制尚可為依從;患兒及家屬不愿或拒絕配合中藥涂擦護理工作,疾病控制較差為不依從;依從性=(115-不依從)/115×100%[5]。②兩組患兒退熱、皮疹消退及住院時長。③自制調(diào)查表,滿分100分,分為很滿意(≥85分)、一般滿意(60-84分)、不滿意(<60分)三種情況[6]。
2.1 依從性。研究組依從性為95.65%,相較于對照組的84.35%更好(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依從性對比[n(%)]
2.2 兩組患兒恢復情況。研究組患兒退熱、皮疹消退及住院時長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恢復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恢復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退熱時長 皮疹消退時長 住院時長對照組 230 3.95±0.64 9.48±0.76 10.72±1.09研究組 230 1.87±0.73 4.79±0.97 5.64±0.93 t - 22.976 40.814 38.021 P - <0.05 <0.05 <0.05
2.3 家長滿意情況。研究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93.91%)顯著高于對照組(79.13%)(P<0.05),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滿意情況[n(%)]
中醫(yī)學統(tǒng)認為,手足口病屬于“時疫”、“濕溫”范疇,主要是由于邪疫之氣經(jīng)過口鼻及皮膚侵襲人體,再通過熱毒與濕熱的作用致使皮膚出現(xiàn)皰疹[7]。故中醫(yī)治療及護理主張清熱解毒、燥濕祛邪。腸道病毒為引起小兒手足口病的主要原因,既往實施的常規(guī)護理,由于患兒家長心情焦慮、難以理解部分操作,進而引發(fā)護患糾紛,嚴重影響護理服務質(zhì)量。故采取中藥涂擦護理尤為必要。根據(jù)秦晉萍、閆冰梅、冀娟等人[8]報告顯示,其選擇100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護理與中醫(yī)特色聯(lián)合護理,結果發(fā)現(xiàn)實驗組經(jīng)過干預后,患兒臨床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皮疹消退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退熱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與本文結果相似。本研究中,研究組依從性相較于對照組更好(P<0.05),這與護理人員采用音樂、動作安撫等情志護理有關,能夠顯著緩解患兒不良情緒,有利于其治療配合度的提高,確保治療的有效性。研究組患兒退熱、皮疹消退及住院時長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原因可能為護理人員采取科學飲食方案,能夠改善患兒營養(yǎng)狀況,有利于其免疫能力增強,從而有效抵抗傳染病菌的進一步侵襲。研究組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表示護理人員通過對患兒施以精心的中醫(yī)護理,能夠充分獲取患兒及其家屬的信任,促使護患關系的良好建立,顯著提高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不過,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例如研究樣本數(shù)量較少、研究時間過短等,因此今后臨床可進一步擴大樣本數(shù)量、延長研究時間,更加深入解析中藥擦洗護理對于手足口病患兒的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手足口病患兒運用中藥擦洗護理,不僅能夠顯著改善患兒發(fā)熱、皮疹等癥狀、促進其恢復,還能縮短療程,促使患兒盡早出院,有利于護理滿意情況的提升,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