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智娟,李娜
(1. 江蘇省高郵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高郵 225600;2. 解放軍第九九0 醫(y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是臨床上比較罕見的一種病癥,該病預后恢復不佳,極易致使猝死,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1]。本病的治療以增強能量代謝及緩解心肌缺血為主,繼而可明顯改善缺血造成的組織損害情況,從而提升患者的心功能。臨床多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及硝酸酯類藥物等進行治療,極易遭受多種因素干擾,使其臨床效果大大降低。近些年,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通過能量代謝藥物進行治療的效果比較顯著[2]。本次研究中,筆者特選取我院就診的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為樣本,旨在分析曲美他嗪治療老年性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具體詳情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選擇自2018年10月至次年10月一年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 WHO 中關于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40例和實驗組40例。對照組患者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61--80歲,平均(71.98±5.42)歲;心功能分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為II級30例,III級10例。實驗組患者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62-81歲,平均(71.14±5.51)歲,NYHA心功能分級為II級29 例,III級11例。這些患者的年齡均在61到81歲之間;納入標準:①均符合關于老年心肌梗死診斷標準,且經(jīng)冠狀造影確診;②具有典型胸痛癥狀,口服硝酸甘油難以緩解;心電圖至少存在2個導聯(lián)ST段抬高;③意識清楚,能配合治療和調查隨訪。排除標準:①患有惡性腫瘤性疾病的患者;②嚴重電解質紊亂沒有糾正的患者;③患有瓣膜性心臟病及擴張性心臟病患者;④肺心病的患者。經(jīng)過對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呈正態(tài)分布(P>0.05),可以開展本次研究。
1.2 方法。兩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均采用常規(guī)方式治療。選用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纈沙坦、阿司匹林、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及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緩釋片。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纈沙坦的服用方法為:每天1次,每次80 mg;阿司匹林的服用方法為:每天1次,每次100 mg;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的服用方法為:每天1次,每次40 mg;β受體阻滯劑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47.5 mg)的服用方法為每天1次,每次47.5 mg。實驗組則在此之上使用北京福元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批準文號為H20065167的曲美他嗪(澤維爾)進行治療,服用方法為每天3次,每次20 mg。
1.3 指標觀察。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LVEF及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的變化情況。分別與兩組患者于治療前后采用超聲心動圖檢測。顯效:治療后患者心衰癥狀有明顯改善;心功能改善II 級以上,未達到I 級。且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增加50%以上。心力衰竭癥狀有明顯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心功能改善I級以上,未達I級,LVEF增加20%-50%。心力衰竭癥狀有好轉;無效:治療后病情無變化甚至惡化。有效率等于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以SPSS 19.0統(tǒng)計學方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臨床有效率及心功能改善情況分別以n(%)和(±s)表示,差異檢驗分別為χ2和t,當計算結果顯示為P<0.05,代表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實驗組有效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n(%)]
2.2 比較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變化情況。治療前,兩組患者的LVEF及LVEDD的變化情況不明顯,組間差異不大(P>0.05),不具備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LVEF及LVEDD的變化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二者存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變化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變化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LVEDD(mm) LVEF(%)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40 65.5±7.2 57.8±3.7 36.3±3.2 42.5±6.8對照組 40 65.2±5.1 61.2±3.6 35.2±4.2 38.5±4.5 t - 0.2150 4.1654 1.3175 3.1025 P - 0.8303 0.0001 0.1915 0.0027
缺血性心臟病包括粥樣硬化病變引致的冠狀動脈梗阻或狹窄。缺血性心臟病以老年患者居多,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心臟功能性變化,或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病變,致使冠狀狹窄及供血供氧通道遭受阻礙,使患者的心肌血氧供給遭受影響,進而出現(xiàn)心臟功能障礙[3]。心臟長期處在供血不足的狀況下,容易致使心力衰竭,且隨著病情的增重及病程的延長,可導致殘疾,乃至死亡[4]。對于該類疾病的治療,逆轉心室重塑以及恢復心功能是重點,有效改進缺血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xiàn),提升供血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臨床常規(guī)治療以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纈沙坦、阿司匹林、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及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緩釋片等藥物比較多見,雖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但患者多為老年人,出現(xiàn)缺血性心肌病后會顯著減弱心肌供血供氧,致使心肌能量嚴重匱乏,再者由于較長時間的低能量供應,會明顯降低缺血部位心肌的收縮力,繼而增重患者心衰的癥狀,從而影響治療效果[5-6]。曲美他嗪是乙酰CoAC-?;D移酶制劑類的代謝制劑之一,是臨床上目前治療該病比較常用的藥物,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可通過強化心肌細胞線粒體的調節(jié)效用,推進脂肪酸及葡萄糖代謝,并可增強鉀離子、鈣離子等跨膜運動,維持心肌細胞的離子平衡,進而減少細胞凋亡,加強心肌的能量代謝,提升患者的心肌動力,從而起到防止心肌細胞缺血、缺氧的效果,臨床效果比較顯著[7-8]。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及心功能改善情況均要遠遠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實驗組的療法可以有效的減輕心臟負荷,減輕心肌損傷,抑制心室重塑。由此說明,曲美他嗪治療老年性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利于患者恢復。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在老年性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上,使用曲美他嗪進行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較高,完全值得使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