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蘭
(成都上錦南府醫(y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上錦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靜脈血栓的形成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多數(shù)學者認為,血流速度慢、血管內(nèi)膜損傷與機體高凝狀態(tài)為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1]。重癥患者多為大手術后及長期臥床的患者,其中術后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增加了靜脈血栓栓塞血管的風險,其中全身麻醉手術患者還會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影響血流速度,血管壁上血小板的粘附聚集,也會導致血栓形成。已有多項研究顯示[2-3],長期臥床為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針對靜脈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及時予以篩查并早期采取預防性措施,可降低30%-80%靜脈血栓栓塞發(fā)生率。重癥患者具有病情復雜、兇險的特點,存在多種引發(fā)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評估、量化較為困難。為探究簡便、有效的預測工具,提高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評估可靠性,本次研究引入了Caprini風險評估模型,并將其引入至重癥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測中,以為臨床針對高危人群開展預防性治療措施提供有效篩查建議,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仡櫺苑治?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合并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重癥患者,均納入研究組,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齡24-82歲,平均(54.85±4.66)歲,平均APACHE Ⅱ評分為(23.46±2.41)分。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治療時間均≥3 d;②APACHE Ⅱ評分均≥8分;③所有患者均經(jīng)CT/MRI造影明確診斷為靜脈血栓栓塞癥。排除標準:需排除入院前合并血栓栓塞相關疾病的患者。選擇同期治療的50例慢阻肺患者納入對照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2-81歲,平均(54.17±4.43)歲,平均APACHE Ⅱ評分為(24.09±2.38)分。兩組性別比例、年齡、病情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均收集一般情況、病史、診療經(jīng)過等病歷資料內(nèi)容,并采用Caprini風險評估模型對患者危險度進行評分及分級,該評估模型包含了年齡、既往史、現(xiàn)病史、實驗室檢查等內(nèi)容,共38個條目,根據(jù)危險度的不同,每個條目賦分為1-5分,根據(jù)評分進行危險程度分級評價,分為低危(0-1分)、中危(2-3分)、高危(4分)、極高危(≥5分)[4]。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本組研究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重癥患者的Caprini評分及危險度分級比較。研究組Caprini平均評分為(10.85±2.26)分,對照組Caprini平均評分為(6.17±2.32)分,組間Caprini評分差異顯著(t=11.677,P<0.01);兩組不同危險等級患者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重癥患者危險度分級比較[n(%)]
2.2 Caprini風險等級與靜脈血栓栓塞癥發(fā)病風險關系分析。研究組Caprini評分≥5分的極高?;颊弑壤@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極高?;颊邽榉菢O高?;颊卟l(fā)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的12倍(95%CI:2.416-82.547)。
重癥患者除了具有靜脈血栓栓塞癥的一般危險因素外,還存在中心靜脈置管、機械通氣、約束活動、鎮(zhèn)靜治療等存在于重癥監(jiān)護室的特定危險因素,因此患者并發(fā)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更高。有研究顯示[5],重癥患者并發(fā)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比例高達60%以上,其中導致患者死亡的約占1/3,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在實際診療中發(fā)現(xiàn),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早期癥狀較為隱匿,尤其是發(fā)生于機械通氣與鎮(zhèn)靜治療的患者中,早期診斷較為困難,且重癥患者往往同時合并多種急癥,部分癥狀與靜脈血栓栓塞癥相似,辨別較為困難,這致使重癥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流行程度被低估。鑒于重癥患者本身病情較為復雜,危險因素較多的特點,臨床對簡單、易行、準確的預測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篩查工具需求迫切。有研究顯示[6-7]:Caprini在重癥患靜脈血栓栓塞癥篩查中應用效果良好,其優(yōu)勢包括能夠根據(jù)患者年齡、現(xiàn)病史、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等資料,量化評估患者發(fā)病風險,輔以危險度分級標準,有助于臨床依據(jù)風險等級差異制定相應預防性策略。本次研究進一步分析了Caprini風險評估模型篩查重癥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價值,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Caprini平均評分為(10.85±2.26)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研究組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險等級均在高危以上,其中極高?;颊吖?1例,占比達93.85%,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發(fā)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均為高危、極高危患者,臨床需予以重視;研究組Caprini評分≥5分的極高?;颊弑壤@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極高?;颊邽榉菢O高危患者并發(fā)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的12倍(95%CI:2.416-82.547),提示極高?;颊卟l(fā)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極高,為臨床預防的重點人群。重癥患者采取Caprini風險評估模型篩查評估后,可根據(jù)危險等級制定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策略,在降低出血風險后,進一步采取藥物預防策略。藥物干預應充分權(quán)衡出血與抗凝風險,確保治療方案的個體化,并遵醫(yī)囑應用速碧林、克塞、華法林、利伐沙班、達比加群等抗凝藥物治療,注意治療中需保證用藥的及時、準確性,并需指導患者家屬避免患者發(fā)生碰撞及跌倒,每日進行口腔護理,并觀察口腔黏膜有無出血傾向。對于Caprini風險評估為極高危的患者,主治醫(yī)師需將評估數(shù)據(jù)上報科室,并進行多學科會診,護理人員遵醫(yī)囑予以重點監(jiān)測,護理中指導患者不宜大幅度翻身,嚴禁自行推拿、按摩肢體,以避免增加血栓脫落風險。
綜上所述,Caprini風險評估模型可作為篩查重癥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有效預測工具,臨床可根據(jù)具體危險等級,制定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策略,在出血風險降低后,進一步采取藥物預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