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整體提高高中生的學習效果,并且滿足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各項心理需求,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心理狀態(tài),并且為其提供合適的教學模式。近些年,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案應用價值相對較高,既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同時也可以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將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以及自學能力整體提高。文章針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開展方法進行深入探討,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guān)鍵詞:高中物理;合作學習;有效開展
從定義的角度進行分析,所謂的合作學習是指日常學習期間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法開展知識點的研究工作,并且通過借助教學工作當中的動態(tài)因素開展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學習活動,并且在后期的評價工作當中,以小組的整體成績作為評估的標準。當然合作學習并不僅僅是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合作,更重要的是教師能在合作學習期間提供有效的幫助。因為只有教師才更了解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優(yōu)點以及缺點。教師在了解不同層次以及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實例之后,進行均等分配,保證每組學生的綜合實力均等,并按照教學任務進行學習任務的分配,將各個小組的學習優(yōu)勢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并做到因材施教。
一、 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物理思維
在物理合作學習課堂當中,大部分的學習時間都由學生自己掌控,他們可以在激烈興奮的學習討論當中獲取到知識點,而且也能保證學生在高度參與的情況下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教師只需要進行學習目標的分配,不需要對某個學習小組提出特定的要求,這個過程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思維空間,也可以釋放自己的思維潛力。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升學壓力,每一個學科的課時安排都非常緊湊,所以教師也是爭分奪秒地開展日常的教學工作。物理這門學科又是一門具有較強理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它的理論知識非常抽象,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都具有較大的挑戰(zhàn),再加上很多物理課堂的教學氛圍比較枯燥,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厭倦的心理。合作學習模式,正好能夠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探索欲望。
(三)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物理學科對學生的手腦聯(lián)合應用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如果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公式題目的講解和分析,那么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也處于較低的水平,因為這種教學的方法并不能保證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全面地了解以及掌握,通過實驗進行講解工作,也有可能讓學生無法對某一個知識點具有透徹地了解,只有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親手操作以及交流,才可以保證其具有清晰的知識框架,并對知識點具有更透徹的了解。
(四)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1. 促進感情交流
合作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復合型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期間不斷地融入集體當中,并且相互幫助。因為每個學生所擅長的內(nèi)容都不同,所以在交流期間可以取長補短,當然這種學習方法還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讓他們在增長知識的同時獲得友誼。
2. 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zhì)
要想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僅僅具有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需要具有樂于助人、真誠以待的性格合作學習的過程,就能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從而更加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保證小組成員都可以共同進步。而且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互動互助的強度和頻度都可以整體提高,這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社會化程度,也可以使得學生社會性發(fā)展更加健康。
二、 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課前導入,開展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還可以使用在課前導學工作當中,它可以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表現(xiàn)整體提升。當然在實際教學工作期間,教師需要為學生構(gòu)建高效的課堂,保證學生進入到課堂學習狀態(tài)之后,能夠快速地獲取相應的知識點。物理教學工作一般都會為學生提供導學案,部分內(nèi)容需要學生在上課之前完成。當然也有部分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缺少科學的思維,所以很難獨立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此時讓學生組成多人小組就可以在小組當中互幫互助,并進行課前的導學活動。
例如,在針對“圓周運動”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時,教師需要將形形色色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等公式設為導學活動的內(nèi)容,學生以小組作為單位,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思考,先獨立完成導學案當中的練習題,再與小組其他成員共同對比并解決導學案當中的難題。在小組當中有一名同學對質(zhì)點在圓周運動當中的線速度方向,也就是圓周上該點的切線方向的內(nèi)容并不理解,在他看來質(zhì)點是圓周上運動的,所以他無法理解切線方向的概念,在與小組其他成員共同交流以及討論之后,他意識到自己將線速度的方向和運動軌跡相混淆。
(二)課中合作探究,提升物理知識層次
在物理科目的學習工作當中,知識體系的構(gòu)建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學生進行深層次學科實踐的關(guān)鍵要點,所以日常的課堂教學工作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而教師可以使用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合作當中互動以及交流,并且開展多層次的合作以及探究,在解答試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工作當中,對物理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只有這樣才可以整體提高物理知識點的層次和完善學生的知識架構(gòu)體系。
例如,在針對“牛頓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把握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的相關(guān)知識點,并將其與日常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牛頓定律,對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問題進行解決。在開展新課題知識點的教學時,應該合理地設置生活化練習的試題。如人的質(zhì)量為M,當電梯以加速度a上升時,人對地板的壓力有多大?當天平的左邊放著盛水的玻璃杯,杯底有一細線綁著木球,右邊放著砝碼,天平正好平衡時,如果杯中的細繩突然斷裂,木球以加速上升的方式運動,在不計較天平阻力的情況下,天平會有什么樣的變化?該類型的問題是現(xiàn)實生活當中常見的問題,而在解題期間教師可以使用合理化的提示以及點撥引導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并且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對牛頓運動定律的章節(jié)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整合。當然小組成員可以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對題目的解答思路進行研究。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課堂參與性
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重點關(guān)注問題創(chuàng)設和情境創(chuàng)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讓學生在日常學習期間可以帶著問題思考。其實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是學生對新的知識點進行獲取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手段,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將其學習興趣充分地激發(fā)出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應該選擇合適的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工作,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將學生的求知欲充分地激發(fā)出來。其實物理教學工作是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并探究新知識點的過程,所以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鍛煉。
例如,在對“摩擦力”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需要先引導學生對生活當中的常見摩擦力現(xiàn)象進行分析,如,為什么在冰面上容易滑倒,為什么汽車在雪地上很難行走?運動員在賽跑時為什么要穿具有鐵釘?shù)呐苄冗@種生活化的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很好地引發(fā)學生對摩擦力進行深入的分析。學生在思考以上問題結(jié)束之后,又可以提出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什么?摩擦力的具體作用是什么?引導全班學生或者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并總結(jié)。最后可以得出結(jié)論,摩擦力產(chǎn)生是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障礙物體而出現(xiàn)的相對運動的力。在對以上知識點講解結(jié)束之后,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思考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通過大量的實驗操作,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物體摩擦力和物體表面所受的壓力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如果物體表面的壓力越大,那么物體的摩擦力也會越大。除此之外,物體的摩擦力還與它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存在密切聯(lián)系,如果接觸面越粗糙,那么摩擦力就越大。
(四)針對物理抽象化問題,組建學生合作探究
眾所周知,物理是高中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的知識點存在較強的抽象性。在進行教材編輯期間,教師會通過大量的課堂實驗,保證學生可以對抽象的物理知識點具有清楚的認知。當然在日常教學工作當中,教師也需要利用相關(guān)實驗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并且加深學生對某一個知識點的認知。在講解電源電動勢內(nèi)阻測定等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時,需要先配好實驗相關(guān)的器材,在分配好實驗小組之后進行器材的分發(fā)工作,按照教材當中的流程以及步驟,引導學生對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數(shù)值進行測定。因為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測定的方法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特點,所以僅僅依靠40分鐘的課堂教學工作,是很難讓學生了解具體測定的方法以及相關(guān)的原理。此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合作小組作為單位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每個小組隨機抽取兩種測試的方法,在實驗操作結(jié)束之后,由小組代表講解實驗操作的流程。
(五)優(yōu)化課堂內(nèi)容涉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工作當中都會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因為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的背景下,教師很難徹底將該教學模式進行改變,不僅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還無法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甚至影響到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學習積極性。此時將合作課堂的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具有很高的必要性。
例如,在針對“功率”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準備兩只不同瓦數(shù)的燈泡,分別是20W和60W。針對這兩個燈泡進行提問,教師提出:假如同時點亮這兩個燈泡,那么哪個燈泡的亮度會更亮呢?此時很多學生都會回答60瓦燈泡更亮,接著教師將兩個燈泡進行串聯(lián)。最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最終的結(jié)果與自己預期的結(jié)果不一致,面對這些現(xiàn)象學生肯定會感到困惑,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并且適當?shù)貙τ懻摰膬?nèi)容進行點撥。最后每個小組的成員都可以很快明確其中的物理知識點。
三、 結(jié)語
綜上所述,了解到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存在較多的問題,教師應該利用自己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合作學習工作。并且使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將物理知識點和物理抽象的概念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學習之后,小組合作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會更高。
參考文獻:
[1]邱強.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討[J].國際教育論壇,2021,2(12):140.
[2]魏剛.試論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的有效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80.
[3]李海.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的有效應用研究[J].新課程,2019(30):159.
[4]趙玉梅.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的有效應用[J].明日,2019(27):61.
[5]盧瑞根.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的有效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19(21):105.
[6]虞犇.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方法的有效應用[J].科普童話,2019(48):36.
作者簡介:
廖基遠,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順昌縣第二中學。